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硬膜外静脉镇痛在胃癌根治性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对胃癌根治术中硬膜外镇痛静脉镇痛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主要研究结果为术后24 h疼痛评分,次要结果包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有6项随机对照研究共计39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英文4篇,中文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静脉镇痛组相比,硬膜外镇痛组术后24 h静息状态(WMD=-0.74,95%CI:-1.35~-0.13,P=0.02)、运动状态疼痛评分均较低(WMD=-1.5,95%CI:-1.95~-1.05,P<0.001),术后恶心、呕吐(RR=0.32,95%CI: 0.18~0.58,P<0.001)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病率(RR=0.50,95%CI:0.29~0.85,P=0.01)较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泌尿系统并发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7,95%CI:0.38~1.96,P=0.73),但低血压的发生高于静脉镇痛组(RR=3.27,95%CI:1.28~8.32,P=0.01),术后首次排气时间(WMD=-14.01,95%CI:-22.85~-5.17,P=0.002)、术后住院时间(WMD=-0.69,95%CI:-0.90~-0.49,P<0.001)均短于静脉镇痛组。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镇痛的选择,硬膜外镇痛无论是静息还是动态时镇痛效果均优于静脉镇痛,虽会增加术后低血压发病率,但肺部并发症、恶心呕吐的等并发症减少有关,并且具有促进胃癌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及缩短住院时间的优势。

  • 标签: 胃肿瘤 治疗结果 Meta分析 胃切除术 硬膜外镇痛 快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为提高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患者,探索能兼顾和体现多方需求的医疗设备效益评估方法。作者结合医院实践,介绍了基于目标关键成果法(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OKR),构建以充分发挥医疗设备功能和作用为目标的效益评估体系,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和监督评价机制的探索。该指标体系能兼顾医院、使用科室、管理部门及患者4方的需求和关切,并能发挥过程监督和持续改进的效果。2018年至2019年,将OKR用于大型医用设备等的效益评价后,在检查例次、检查阳性率、临床服务能力、维护保障水平、患者满意度及科研学术等多个方面均有显著提升。使用基于OKR的理念和方法构建的医疗设备效益评估体系,可为医疗设备运行和管理提供有效评价指标,并依托过程监督和持续改进的方法保持内在提升的驱动力,为实现现代化医院医疗设备精细化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重要支撑手段,为患者提供更好医疗保障服务。

  • 标签: 医疗设备 目标与关键成果法 效益评价 精细化管理 改善医疗服务
  • 简介:摘要糖尿病的诊断依据决定了控制血糖是糖尿病治疗的首要任务,降低血糖可消除高血糖症状,预防急性代谢紊乱,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治微血管病变并发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预后必须全面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部分降糖药物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或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具有降糖外改善和延缓ASCVD、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疾病的作用,为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预后提供了新的选择。

  • 标签: 糖尿病 降糖药 大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人IL-2HBsAg融合基因并转化到BCG中构建重组BCG(recombinant BCG,rBCG),为制备治疗和预防乙型肝炎和结核病的二联疫苗奠定基础。方法以IL-2 pMalLP质粒和HBsAg pMalLP质粒为模板,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扩增HBsAg和IL-2基因,进行重叠PCR获得融合基因IL-2-HBsAg并纯化,将融合基因克隆至穿梭表达载体pMV261得到重组质粒,电转化导入BCG感受态细胞,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融合基因在rBCG中的表达。结果PCR扩增得到IL-2和HBsAg,通过重叠PCR获得IL-2-HBsAg融合基因后成功插入穿梭表达载体,rBCG能表达融合蛋白。结论构建人IL-2HBsAg融合基因重组质粒并导入BCG,获得了稳定表达融合蛋白的rBCG。

  • 标签: 白细胞介素2 肝炎病毒,乙型 重组融合蛋白质类 卡介苗 肝炎表面抗原,乙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结应用结体外膜肺氧(ECMO)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治疗心源性休克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湖西医院进行治疗的PCI术后出现心源性休克的患者138例,将其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均分为ECMO、IABP联合进行治疗的对照组和采取在治疗基础上加强术后护理措施的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主要包括住院时间、急性肾损伤、再发心衰以及病死率等)、心电图疗效、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进行记录观察。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急性肾损伤率、再发心衰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心电图的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SCL-90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即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因素的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分、IABP再置入及急性肾损伤是患者病死的重要风险因素(P<0.05)。结论在对心源性休克患者应用ECMO、IABP联合进行治疗,并且在此治疗的基础上加强护理措施,能够大幅度提高临床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ECMO IABP 心源性休克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因素新发心力衰竭(心衰)的关系。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入选2006至2007年参加开滦集团公司职工健康体检且心血管健康行为因素资料完整者作为观察对象,排除患有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有心衰病史者。依据心血管健康评分(CHS)将入选人群分为CHS<8分组、8分≤CHS<10分组和CHS≥10分组。以新发心衰为终点事件,研究随访至2016年12月31日。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CHS新发心衰的关系。结果该研究最终入选95 167人,其中CHS<8分组26 640人、8分≤CHS<10分组35 230人、CHS≥10分组33 297人。中位随访时间10.3年,随访期间CHS<8分组、8分≤CHS<10分组和CHS≥10分组人群心衰发病率分别为2.7%(729/26 640)、1.8%(651/35 230)和1.1%(360/33 297)。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心肌梗死史、心房颤动史、收入、饮酒、教育水平以及服用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的情况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8分≤CHS<10分组和CHS≥10分组人群新发心衰的风险分别较CHS<8分组低了32%(HR=0.68,95%CI 0.61~0.75)和51%(HR=0.49,95%CI 0.43~0.55)。从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因素中分别移除1个行为或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R值变化幅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收缩压(HR=0.78,95%CI 0.74~0.82)、体重指数(HR=0.78,95%CI 0.74~0.82)、空腹血糖(HR=0.77,95%CI 0.73~0.81)、总胆固醇(HR=0.76,95%CI 0.72~0.80)、体育锻炼(HR=0.72,95%CI 0.69~0.76)、吸烟(HR=0.75,95%CI 0.71~0.79)和食盐摄入量(HR=0.73,95%CI 0.69~0.77)。结论CHS新发心衰风险呈负相关,并呈现剂量-反应关系。

  • 标签: 心力衰竭 理想心血管健康行为与因素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由不同病原体及其毒性因子引起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并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发生机制复杂,涉及表观遗传重编程、代谢衰竭、免疫功能障碍、神经-内分泌紊乱、凝血异常、组织或器官衰竭等诸多科学问题。本文旨在了解脓毒症的宿主反应和发病机制,进而根据脓毒症异质性特点,探索精准诊疗的预警标志物和干预靶标,最终降低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 标签: 脓毒症 调控机制 预警 治疗
  • 简介:摘要疼痛是人类的生命体征,被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同时疼痛也是癌症患者最常见最难以忍受的症状,癌症相关疼痛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控制疼痛是保障患者根本权益最重要的措施,身为医务工作者也有职责义务尽可能地降低疼痛发生率疼痛程度。阿片类药物是目前癌症相关疼痛治疗的基石,目前各大指南均推荐对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进行初始滴定,本文对阿片类药物滴定相关概念、研究应用进展进行总结。

  • 标签: 癌痛 阿片类药物 即释 缓释 进展
  • 简介:摘要布鲁杆菌性脊柱炎脊柱结核是脊柱外科常见的两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两种疾病在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有许多相似之处。临床表现均有疼痛、发热、多汗、厌食等症状,当炎症累及椎间隙、椎间盘或存在硬膜外脓肿时可压迫神经,致使相应神经支配区域出现疼痛、麻木、感觉障碍以及肌力下降等,严重时可引起瘫痪;早期影像学表现均为受累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或消失,可形成椎旁脓肿,因此,极易发生误诊。从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方面对布鲁杆菌性脊柱炎和脊柱结核的诊断进行对比和总结,以提供临床上进行鉴别诊断的要点。在此基础上,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个方面对布鲁杆菌性脊柱炎脊柱结核的治疗原则及手术指征进行总结和探讨,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上对布鲁杆菌性脊柱炎脊柱结核的诊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由呼吸状态下,不同呼吸频率、运动幅度对CT扫描图像CBCT图像的配准偏差。方法使用QUASAR呼吸运动模体,改变运动频率和头脚方向上的运动幅度,模拟不同状态下的自由呼吸运动。在模体静止时、各种运动状态下分别行定位CT扫描和CBCT扫描,获取相应配准结果及CT定位靶区体积,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以模体静止时的定位CT图像为参考进行配准,当运动幅度一定时,频率的变化对图像的配准误差无明显影响。运动幅度分别为5 mm、10 mm、20 mm、30 mm时,配准误差分别为(0.213±0.020)cm、(0.351±0.009)cm、(0.654±0.010)cm(0.972±0.022)cm。当运动幅度为5 mm、10 mm时,定位靶区体积变化为-16.92%~18.78%。当运动幅度为20 mm、30 mm时,定位靶区体积变化为-16.44%~81.70%。结论自由呼吸运动下频率变化对CBCT定位CT图像之间的配准误差无明显影响。运动幅度为5 mm、10 mm时,配准误差小,定位靶区体积变化小;当运动幅度为20 mm、30 mm时,配准误差可超过0.5 cm,定位靶区体积变化可>20%。

  • 标签: 自由呼吸 图像配准 靶区体积 锥形束CT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并验证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疗效评定中国量表。方法1.制定暂定版量表:根据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见临床特征及目前国际常用的疼痛诊断量表,结合我国疼痛临床的实际情况,制定量表的初稿,经专家组审议和预调查修订后形成暂定版量表;2.暂定版量表的验证:从国内8个研究中心随机调研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118例,非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112例;3.量表的效度(表面效度、结构效度,包括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和信度的检验,并行诊断性评价。结果暂定版量表的效信度良好,其中,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出5个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59.481%,各条目因子载荷介于0.4070.739之间;验证性因子分析建构的模型拟合相关参数良好:χ2/df为1.760,近似均方根误差(RMSEA)为0.058,拟合优度指数(GFI)为0.901,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为0.868,比较拟合指数(CFI)为0.920,增量拟合指数(IFI)为0.922,Tucker-Lewis指数(TLI)为0.904;AUC值为0.773,敏感度为85.6%,特异度为63.4%,截断值为66.5。结论本研究制定的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断疗效评定中国量表效信度良好,量表结构稳定,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神经痛 量表 中国版 制定 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外周动脉导管留置维护情况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以提高其置管技术,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于2021年3月至5月从山东省烟台市5所综合医院抽取200名ICU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其外周动脉导管留置维护情况的认知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得知,90.0%(180/200)的护士置管前会评估患者凝血情况;常用动脉导管类型为专用动脉留置针,占比78.5%(157/200);92.0%(184/200)的护士选择桡动脉进行穿刺,但有31.0%(62/200)的护士置管不实施局部麻醉,40.0%(80/200)的护士置管前偶尔或从不进行Allen试验,45.0%(90/200)的护士足背动脉置管前偶尔或从不评估足部侧支血流情况,且86.0%(172/200)的护士偶尔或从不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动脉穿刺置管;90.0%(180/200)护士表示有动脉标识;91.0%(182/200)护士选择无菌透明敷料;98.5%(197/200)护士经常更换敷料;89.0%(178/200)护士每班评估导管通畅情况;84.0%(168/200)护士常规冲洗动脉导管;60.0%(120/200)护士采用肝素盐水冲洗液;60.0%(120/200)护士会按说明书要求更换一次性传感器;99.0%(198/200)的护士一直或偶尔评估患者穿刺部位侧肢情况。结论烟台综合医院ICU护士外周动脉导管留置维护的认知能力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建议医院制定统一的操作标准及规范,加强ICU护士相关知识的培训,使其通过不断实践,不断提升其置管技能,减少导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护理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 标签: ICU护士 外周动脉导管 留置 维护 认知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月经初潮前初潮后卵巢扭转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2014年5月至2019年12月金华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年龄<18岁的卵巢扭转患儿共52例。其中,月经初潮前患儿22例,年龄为(9. 18±2. 30)岁;月经初潮后患儿30例,年龄为(14. 00±2. 08)岁。记录患儿入院时年龄、是否月经初潮、临床表现、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术前辅助检查结果、术中情况和术后随访等相关内容;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及心电监护下行腹腔镜探查术。结果月经初潮前患儿,术前在就诊年龄、体格检查发现盆腔包块、超声检查发现卵巢占位性病灶、扭转卵巢最大径及卵巢容积上均小于月经初潮后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月经初潮前初潮后患儿,在卵巢扭转度数、扭转色泽为黑色或紫黑色例数、正常卵巢扭转例数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月经初潮后患儿,卵巢扭转色泽为暗红色,术后卵巢囊腺瘤的例数多于月经初潮前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卵巢扭转复位后80.8%(42/52)的卵巢得到保留。月经初潮前患儿的术后病理以成熟囊性畸胎瘤[36. 4%(8/22)]和卵巢囊肿[27. 3%(6/22)]为主,约36. 4%(8/22)无卵巢病理性改变;而月经初潮后患儿以卵巢囊肿[50. 0%(15/30)]、囊腺瘤[30. 0%(9/30)]和成熟囊性畸胎瘤[16. 7%(5/30)]为主。月经初潮前8例正常卵巢扭转的患儿中,2例行扭转卵巢切除术;而卵巢占位合并卵巢扭转14例患儿中,5例行扭转卵巢切除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16个月,范围为5~24个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卵巢扭转复发、肺栓塞、健侧卵巢扭转等并发症;月经初潮后患儿中,仅1例在术后1年出现患侧卵巢成熟畸胎瘤复发,再次手术治愈。所有患儿中,保留卵巢的患儿在术后3个月复查子宫附件B型超声,术前相比,扭转侧卵巢形态及大小基本恢复正常,月经初潮前患儿术前和术后3个月卵巢大小为(2. 01±0. 70) cm比(2. 21±0. 37)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初潮后患儿术前和术后3个月卵巢大小为(3.08±0.58)cm比(3. 22±0. 53)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无卵巢萎缩情况。结论小儿卵巢扭转常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及早发现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可使患儿卵巢得到有效保留,避免卵巢缺失。

  • 标签: 月经初潮 卵巢扭转 儿童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本文针对基层部队在急救卫生装备使用维护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层部队急救卫生装备使用维护在线课程的建设方案,并从教学内容建设和教学模式建设两个方面对方案进行阐述。教学内容建设由基层常规医疗设备的管理理论具体的急救卫生装备的使用和维护教学两部分构成,教学模式建设详细论述了授课、答疑、训练及考核单元的组织形式。在线课程教学设计方案符合基层部队官兵学习的特点,可满足基层部队卫生人员系统学习急救卫生装备的使用维护相关知识的需求,从而提升岗位任职能力。

  • 标签: 急救卫生装备 在线课程 岗位任职能力
  • 简介:摘要全自动凝血流水线的应用,极大地发展了血栓止血实验室的智能化管理。本实验室全自动凝血流水线硬件系统由西门子Aptio流水线系统和Sysmex CS-51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组成,软件系统包括流水线数据管理系统、Centralink中间体软件和实验室信息系统(LIS)。根据实验室实际工作情况和血栓止血检测的质量管理要求,实验室对LIS系统、流水线检测程序和纯水供应系统进行了多次优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检测质量,为未来血栓止血筛查试验复检规则和自动审核规则的制定,智能化实验室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标签: 血栓栓塞 止血 全自动凝血流水线 实验室信息系统 智能化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肿瘤坏死因子样弱凋亡诱导蛋白(TWEAK)是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成员,通过作用于唯一受体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4 (Fn14)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和迁移等多种生命活动。近来研究表明,TWEAK/Fn14信号可以作用于多种干细胞,如肝干细胞、神经干细胞和间充质干细胞等,通过影响其增殖分化的能力,干预组织的修复再生。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综述,将有助于揭示TWEAK/Fn14信号调控干细胞增殖分化的作用机制,并为干细胞在疾病发生机制等基础研究、细胞治疗和组织工程等临床医学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TWEAK Fn14 信号通路 干细胞 增殖 分化
  • 简介:摘要重型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多表现为呼吸困难和/或难治性低氧血症,呼吸支持技术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不同呼吸支持策略应用时机的把握及病情恶化的早期预测是临床救治中的难点,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成败。因此,了解病情转归的危险因素,掌握不同呼吸支持策略的应用指征,个体化评估疗效,将有助于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救治率,降低重症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呼吸窘迫综合征,成人 呼吸,人工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氧疗
  • 简介:摘要压力性损伤是全球卫生保健机构面临的共同难题,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其治疗及护理工作需要多个专业领域的人员共同努力。本文对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制定的第三版《跨专业团队压力性损伤评估管理》的临床实践指南中的评估和计划部分进行解读,旨在帮助跨专业团队对压力性损伤患者进行准确、全面、全程的评估,制订合理的诊疗护理计划,为实施正确的治疗措施提供依据,以达到促进压力性损伤的好转及愈合的目的。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跨专业团队 指南解读
  • 简介:摘要精神影像研究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引入,已逐渐从揭示患者正常对照的差异过渡到对个体进行辅助诊断。笔者就现有基于机器学习的精神影像研究进行概述,同时指出目前已有研究在数据质量和分析方法上可能存在的误区,并对精神影像结合机器学习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展望。两者的结合有望成为精神疾病临床诊疗中的重要工具。

  • 标签: 精神影像 机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