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欣逢盛世,中国道教协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道教研究中心、华夏出版社于1996年组织发起对道藏经典进行整理编校,编修成一部新传统而实用道藏,定名为,这是继明正续道藏经编纂以来新一次大规模整理,是盛世修典传统继续,得到了教内外大力支持.本人有幸参与并受命组织这件为道教界和社科文化界关注大事,这对我来说不仅是荣幸和责任,更重要是使我对道藏和道教经书有了更多了解和进一步认识,在这五年多时间里,整理编校工作已近完成.

  • 标签: 道教文化 《中华道藏》 道经 神仙信仰
  • 简介:闽北道教圣地南平市马站圣公殿已经声名在外,不仅香火鼎盛,而且游客如云,使海内外信众引颈。我来到圣公殿,是在一个美丽秋天。我想乘采风之机前往探访这座群仙聚集仙观,也好染了一身仙气。

  • 标签: 圣公殿 中国 福建 道教 宗教信仰 建筑风格
  • 简介:十二、五世纪以降道教法次逐步形成与道教仪式发展趋向五世纪以前来源不同各种道教传统基本上只是各自发展,或仅在小范围内互有交流。大约从五世纪开始,以古灵宝经为先导,道门内部产生了凝聚联合意识。古灵宝经率先融合多种道教传统,“三洞”、“三乘”、“三十六部尊经”等具有凝聚联合意识术语概念都是最早由古灵宝经提出。由于古灵宝经出世不久即“风教大行”,这些术语概念也很快在其它道派中流行开来。“三洞”说标志着南方三皇、上清、灵宝三大经派联合,大约南朝齐梁时形成“七部”说标志着更大规模联合。

  • 标签: 道教仪式 古灵宝经 史纲 发展趋向 传统
  • 简介:笔者高中遭逢三年困难时期,体质大亏,大学时乃特别注重体育锻炼,留心养生知识。壮年翻到道藏中养生资料,就有一种邂逅老朋友感觉。全国气功热期间,我也曾按图索骥,试着放松、入静,也似乎找到一点气感,以及某种虚化感,但说不上有什么明显锻炼效果,似不如作作操、打打拳、跑跑步痛快。最扫兴是,参加过一些“带功”报告会,当大师的话音震荡,引得大群虔诚听众如醉如痴,都承认有异常感觉时候,我却微澜不兴,甚至有不甘心气功师把手贴近我身体反复试探,我也毫无感应,只好自认鲁钝,永作门外汉。其后再研究道教,不免要按照常人理解科学逻辑,对道教养生术作些考究,历年以来,略成条理,因草此篇,号为门外谈,祈得高明教正。一、养生术与道教关系“养生”就是摄养身心,以期保健延年。“养生”一词初见于《庄子.养生主》,其中说到文惠君听庖丁讲“解牛”之术以后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这里所谓“生”,指人生命体及其生命力。养生本是人类共同需要,医术就是从人类养生实践中发展出来。医术主要是用药治疗已病之身,但也包括未病之先保健预防;一般养生主要是未病之先保健预防,但在实践上,养生和治病过程往往互相交织,而养生...

  • 标签: 养生术门外 道教养生术 门外谈
  • 简介:什么是武当道教美德伦理?武当道教美德伦理,是武当道教伦理一部分,并非全部。道教道德人格和理想人格,就是“真人”“神仙”。武当道教也不例外,“神仙”是武当道教最高理想人格,如何成为“神仙”,武当道教有着独特要求。

  • 标签: 武当道教 美德伦理 理想人格 道教伦理 道德人格 “真人”
  • 简介:道教作为一个在中国发展了二千年历史悠久宗教,其教义思想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道教教义核心,是一个“道”字,宣扬是修道成真,并鼓励教徒崇拜、向往神仙世界。翻阅上海历代竹枝词,有不少关于道教描述,兹录几首,以飨读者:

  • 标签: 竹枝词 上海 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发展 教义思想
  • 简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首脍炙人口诗,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王维青年时代一首作品。诗中所指佳节,是九月九日“重阳节”。重阳节又称重九节,在我国流行较广,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现又称老人节或敬老节。其实重阳节流行与我国固

  • 标签: 重阳节 道教信仰 中国 民俗文化
  • 简介:道教祖师讲道,阐教目的,在于使众生由迷转悟,同登仙界,证取金仙大道.道教行为,贵于依教奉行,依戒力行,因为学道就是学习了脱生死,度人度己老子教法.一个人可以信奉道教,也可以不信,但离不开道范畴.云:"天地之始,万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其证明.众生按老子教条实践笃行,就可以得道成仙.反道而行,则永劫沉沦.本文仅就老子所言"五戒"清规,谈谈道教与人生关系.

  • 标签: 道教 《道德经》 老子 生死 天地 教徒
  • 简介:道教"清静"既承续道家"清静"观念,又赋予新义涵。道教清静思想就是基于"道"信仰,以"清静"作为体道证道法则,依循"清静"蕴示寡欲节制、谦退处下、因循而为、止恶扬善、去染得净精神,在追求与道合真、生命完善中形成有关人生修养、社会治理思想体系,体现突出修养特质和强烈入世关怀理论特征,具体呈现为"至静为宗"修养主张与"清静为基"治道方针,其对今人生命修行和当下社会治理仍有独特启示与价值。

  • 标签: 道教 清静思想 生命修养
  • 简介:清初道教沉寂,主要因为皇帝不信道,清初政教关系紧张和道教赖以贵盛“上层路线”传道方式失败等,清廷实行“黜异端以崇正学”基本政治和文化政策,正统道教被迫走上民间化进而民俗化发展道路,民间化与民俗化结果导致正统道教高度“内敛”道教无力实现自我更新,道教整体性衰落已经不可避免。

  • 标签: 清初 道教 民间化 民俗化 衰落
  • 简介:观音岩位于湖北省京山县境内.是一处山水环绕,景色秀丽,风光独特,气候宜人,层林尽染道教圣地.观音岩背靠绵延苍翠大洪山脉,南望车辆川流不息省道--皂当公路和现代化长荆铁路,交通四通八达.山中清泉瀑布如银河直下,似青龙吐雾,潺潺流水叠峦而出.依山而建宫观、庙宇气势磅礴,金碧辉煌.走梯石,林间鸟语花香,观流水鱼欢水净,波光粼粼,置身其中如仙人漫舞,美不胜收,确是游览观光,膜拜朝圣道教胜地.

  • 标签: 观音 绵延 道教圣地 中道 山水 湖北省
  • 简介:罗燚英在《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撰文指出,道教山岳真形图由原始山岳地形图衍化而来,当道教赋予其神学意义后就形成了道教独有的山岳真形图。这些表面上形状相近山岳真形图所体现道教神学意蕴却各有不同。人鸟山真形图、五岳真形图、酆都山真形图分别对应道教之天界、地界和冥界,其神学功能也判然有别。其中人鸟山真形图强调具有哲学本体和终极意义“道”。五岳真形图具有“正人天之分野”神学功能,即协调人与天地和自然环境关系。酆都山真形图所追求“正人天之纽分”,则体现为生身得度、死魂受炼。

  • 标签: 真形 道教 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山大学学报 哲学本体 自然环境
  • 简介:“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茶在道教未正式形成之前,便已和神仙结了缘。如茶发现,相传为“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遇茶而解之”。道家发现武夷茶赞日:“武夷真是神仙地,又产灵芝又产茶“。茶被视为仙人所发现神物仙品,他们称茶为“灵芽”或“仙草“。

  • 标签: 道教 武夷山 茶文化 宗教研究 宗教文化
  • 简介:心为一身之主宰,要想长寿,首先必须懂得“养心”重要性,更要学会“养心”方法。现介绍道门有关方法供朋友们学习、参考、实践。

  • 标签: 养心 长寿 道教 首先 实践
  • 简介:道教认为人、人类社会、自然都是由"道"产生,因而"物化"在道教思想中被看成是宇宙普遍存在一种转化现象。随着道教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道教围绕"道化"、"仙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物化"思想体系,其本质在于人与"道"对立统一,体现是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统一。从审美主体角度看,道教"物化"思想审美性在于:"道"审美需要、"虚静"审美态度、"与道为一"审美体验、"无我"审美人生。

  • 标签: 道教 “物化”思想 审美性
  • 简介:汤一介先生提出道教核心命题是长生不死、肉体成仙、气化三清,分别对应于道教哲学中本体论、方法论、目的论内容。精气神三者作为道教基本范畴,贯穿于以上三个核心命题,并将道教理想追求、实践手段、价值关怀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深切融会于道教哲学基本命题中,成为理解道教哲学关键。

  • 标签: 道教哲学 为道 肉体 本体论 融会 有机整体
  • 简介:颜真卿(709年-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人。出身于一个世宦家庭,其五世祖为北齐学者颜之稚,在《颜氏家训》中首倡三教合一之论.认为神仙之事。未可全非云。真卿少时丧父,但由

  • 标签: 书法家 颜真卿 道教 政治生涯 宗教信仰
  • 简介:中华古国,肇端虞夏。商周秦汉,继武发皇。此后三教并兴,人文彪炳。释教校练空有,儒门协和政教。道教远承巫成,根植民间,宜此风土,适我民情,故能历经劫难,累世不替。上起朝廷,下及百姓,举凡大醮享祭典礼,婚丧宴集习俗,多受道教浸润。二泉映月,仙乐民情互通;太极拳术,养神练形并举。清静无为,民困缓解以复纾;南华逍遥,文采汪洋而恣肆。

  • 标签: 《中国道教风貌》 宗教信仰 文物景观 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