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作者: 高跃华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1-19
  • 出处:《护理前沿》2024年12期
  • 机构: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   贵州贵阳55000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中应用人文关怀辅助FMEA模式康复护理的价值。方法:研究时间确认为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时段,入我院冠心病伴心律失常患者中抽取60例,以上的患者接受双盲法均分,各30例。对比组(常规护理),分析组(人文关怀辅助FMEA模式康复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评分、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前,分析组和对比组心理状态接近(p>0.05),护理后,分析组心理评分、对护理的满意度都优于对比组(p<0.05)。结论:目前在冠心病伴心律失常疾病治疗中,人文关怀辅助FMEA模式康复护理从长期看效果更好,能够改善患者心理,患者满意度高,应在该领域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人文关怀 FMEA模式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FMEA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口腔科器械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2月的200件消毒供应中心口腔科器械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即:对照组(纳入100件,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纳入100件,给予FMEA),评价组间管理质量、器械不合格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管理质量相差较大,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器械不合格发生率相差较大,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口腔科器械管理中通过实施FMEA模式,能够有效减少器械不合格发生率,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管理质量。

  • 标签: 口腔科 消毒供应中心 器械管理 FMEA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的个体化教学在手术室轮转实习医生带教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19年2月至2019年9月接收的23名手术室轮转实习医生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5月接收的23名手术室轮转实习医生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研究组实施基于FMEA的个体化教学。比较两组带教前后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考核成绩、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及实习医生对带教的满意度。使用SPSS 25.0进行t检验和卡方检验,等级资料行秩和检验。结果带教后两组理论知识[(91.13±6.35)vs. (84.26±5.94)]和实践操作考核成绩[(89.39±5.45)vs.(79.78±5.65)]、各维度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评分及总分[(280.63±23.39)vs.(248.17±20.68)]均高于带教前,且带教后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带教后研究组实习医生对带教教师职业素养、带教的合理性、带教的有效性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轮转实习医生带教中采用基于FMEA的个体化教学不仅可提高考核成绩,增强其自我导向学习能力,还能提高其带教满意度。

  • 标签: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个体化教学法 手术室 临床实习带教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FMEA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可复用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21.3-2022.2内常规管理期间110件消毒供应室可复用医疗器械作为对照组,2022.3-2023.2内FMEA管理模式期间110件消毒供应室可复用医疗器械作为实验组,收集分析管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器械管理质量评分显著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MEA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医疗器械管理质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FMEA管理模式 医疗器械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颅脑手术患者行FMEA模式针对性护理联合序贯式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80例颅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扑克牌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FMEA模式针对性护理联合序贯式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转出ICU时间及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事件、拔管时间及转出ICU时间均短于对照组,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颅脑手术患者护理中实施FMEA模式针对性护理联合序贯式营养支持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颅脑手术 FMEA模式 针对性护理 序贯式营养支持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FMEA模型的一站式护理管理措施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出本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80例门诊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按40例为病例基数抽取,将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用于前组门诊患者,后组门诊患者采取基于FMEA模型的一站式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挂号及就诊等待时间、门诊服务主观感受评分情况、投诉事件及医患纠纷发生率、患者心理状态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护理管理工作展开后,观察组挂号时间呈更短显示,就诊等待时间呈更短显示(P

  • 标签: FMEA模型 一站式护理 门诊服务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论证围绕手术室患者推进基于FMEA模型预见性护理处置的临床质效。方法:2022年8月-2024年1月,将184例手术室患者分两组,各92例,参照组执行常规护理处置,研究组执行基于FMEA模型预见性护理处置,测算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测算数据值、低体温发生率测算数据值,以及接受护理前后的全血黏度测算数据值、全血还原黏度测算数据值、血浆黏度测算数据值、血细胞比容测算数据值、CRP测算数据值、TNF-α测算数据值、IL-6测算数据值和IL-10测算数据值。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测算数据值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低体温发生率测算数据值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全血黏度测算数据值、全血还原黏度测算数据值、血浆黏度测算数据值,以及血细胞比容测算数据值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全血黏度测算数据值、全血还原黏度测算数据值、血浆黏度测算数据值,以及血细胞比容测算数据值均优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CRP测算数据值、TNF-α测算数据值、IL-6测算数据值,以及IL-10测算数据值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CRP测算数据值、TNF-α测算数据值、IL-6测算数据值,以及IL-10测算数据值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围绕手术室患者推进基于FMEA模型预见性护理处置,质效优良,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术室患者 基于FMEA模型预见性护理处置 常规护理处置 临床效能 测算分析
  • 简介: 【摘要】:目的:分析FMEA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11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后分组:1~6月入院的55例患者分为对照组,7~12月入院的5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基于FMEA下的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FMEA在急救护理中的应用,可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缩短急救时间,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促使患者早期康复,可推广使用。

  • 标签: FMEA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救护理流程 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随着光伏发电产业的迅速发展,光伏电站在前期难免因成本控制及建设工期压缩而影响后期运行稳定。一般光伏电站涉及运行寿命为20年,在运行初期、中期及后期因工程质量、设备质量及运行环境等因素,设备故障及发生概率也各有不同。通过采用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对各个系统模块及设备原件故障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系统运行稳定性,并制定针对性的设备质量管控措施,从而减少设备故障率,预防电力设备安全事故,提高电站发电效益。

  • 标签: 光伏电站 设备故障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基于FMEA(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型的康复护理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本院2022年11月至2023年4月之间收治的106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常规护理予以对照组,基于FMEA模型的康复护理给予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HAMD 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以及SF-36评分(健康调查量表)。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HAMD 评分、HAM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SF-36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基于FMEA模型的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

  • 标签: FMEA模型 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 康复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FMEA)康复护理对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的干预效果。方法 于2023年01月-2023年08月期间,选取48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24例)采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FMEA)康复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症患者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FMEA)康复护理,可以降低发生肺部感染的几率,帮助患者提高预后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失效模式 效应分析模式 康复护理 重症 肺部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型的渐进性康复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2017年12月1日—2020年12月31日龙游县人民医院骨科接诊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研究共纳入30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150)和对照组(n=152),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FMEA模型的渐进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护理2个月时的髋关节评分量表、医院膝关节评分量表(HSS)的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关节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2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评分量表评分、HSS评分、关节功能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骨不连、粘连严重、骨折延迟愈合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患者在术后采用FMEA模型进行渐进式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患者髋膝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关节功能优良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康复护理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髋关节 膝关节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麻醉复苏室 (PACU)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FMEA)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84例 2019年 4月 -2020年 4月在我院行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用数字标注法分成两组,在 PACU安全管理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试验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 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试验组入室时、恢复室观察时、离室时 麻醉恢复期风险危险值( RPN)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在麻醉复苏室患者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能前瞻性评估风险,做好预防护理,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 标签: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FMEA 麻醉复苏室 PACU 护理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模式对行门急诊静脉留置针治疗的小儿置管风险和输液安全的影响。方法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行门急诊静脉留置针治疗的10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行门急诊静脉留置针治疗的100例患儿设为研究组,采用FMEA模式护理,由护士对患儿在行静脉留置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原因及结果进行剖析,计算出具体的风险值(RPN),就留置针相关危险因素做出管理,给出具体的整改方案。比较两组患儿实施FMEA模式前后的导管堵塞、外渗、意外拔针/脱管、穿刺部位感染的RPN。结果实施FMEA模式后,研究组意外拔管/脱管、导管堵塞、穿刺部位感染、外渗的RPN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MEA模式应用于行门急诊静脉留置针治疗小儿中,能降低置管风险,且能提高输液安全。

  • 标签: FMEA 静脉留置针 置管风险 输液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潜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下护理干预对预防恶性肿瘤PICC置管化疗所致深静脉血栓的价值。方法:于我院住院病患中选择100例恶性肿瘤PICC置管化疗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与FMEA理论下分析PICC置管化疗中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失效因素,并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对比护理结果。结果:实验组FMEA模式下RPN值均呈现出下降状态且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FMEA护理模式有助于护理方案的制定,对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显著。

  • 标签: FMEA模式 护理干预 恶性肿瘤 PICC置管 化疗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FMEA理论护理对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收治白血病肿瘤PICC置管患者58例为对象,随机双盲分组,每组2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FMEA理论护理,对比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舒适状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舒适状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白血病PICC置管实施基于FMEA理论护理,能够提高舒适状况,并且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基于FMEA理论护理 白血病 PICC置管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采取基于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的护理效果。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将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于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PICC置管化疗的102例恶性肿瘤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男26例、女25例,年龄(55.72±2.10)岁,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55.67±2.13)岁,实施基于FMEA的护理干预,持续护理2个月。比较两组置管期间并发症、舒适度、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两组护理前舒适状况量表(GCQ)、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3.92%(2/51),低于对照组的15.69%(8/51)(χ2=3.991,P=0.046)。观察组护理后GCQ中生理[(22.59±3.61)分]、心理[(23.69±4.59)分]、精神[(19.67±4.27)分]、社会文化评分[(13.79±3.25)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48、5.254、3.462、4.790,均P<0.001)。观察组护理后SF-36中躯体功能[(86.39±3.72)分]、生理职能[(83.37±3.59)分]、躯体疼痛[(85.45±3.70)分]、情感职能[(85.70±4.12)分]、生命活力[(85.57±3.80)分]、社会功能[(82.22±3.66)分]、心理健康[(83.40±3.68)分]、总体健康评分[(83.41±3.69)分]均高于对照组(t=15.252、9.320、9.026、9.346、13.559、7.717、8.968、6.082,均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中健康教育[(82.86±3.28)分]、并发症预防[(83.95±3.42)分]、操作技能[(82.87±3.38)分]、沟通方式[(82.96±3.73)分]、导管维护效果评分[(82.89±3.84)分]均高于对照组(t=2.928、3.297、2.905、3.303、3.157,均P<0.01)。结论恶性肿瘤PICC置管化疗患者接受基于FMEA的护理干预,能够减少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提高患者带管舒适度,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促进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的提升。

  • 标签: 恶性肿瘤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深静脉血栓 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