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不少的研究显示Ca2+拮抗剂对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对缺血性和毒素性肝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21],对肝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药物主要包括某些细胞因子、自由基清除剂和一些内、外源性保护因子及具有膜稳定作用的某些药物

  • 标签: 干预研究进展 损伤药物 肝细胞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治疗肝细胞癌临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年度2015年1月~2015年11月,纳入肝细胞癌共63例,数字法分组。31例手术施行常规护理,为对照组。32例手术施行全面护理,为实验组。组间比较。结果两组中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更优,有显著差异(P<0.05),且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肝细胞癌全面护理效果显著,可推广。

  • 标签: 肝细胞癌 手术 全面护理
  • 简介:HCC的早期诊断是其治疗的关键,HCC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又为其诊断提供了有利的途径,并且操作简单,敏感性高和特异性强。目前常用的血清标志物为AFP、AFP变异体、AFPmRNA、AFU、GGT、DCP、AIF、GPC3等。这些标志物的联合使用有助于HCC的诊断及预后。

  • 标签: 肝细胞癌 肿瘤标志物 血清
  • 简介:肝部分切除术仍是目前唯一可以治愈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方法,随着治疗方法和水平的提高,大约1/4的病人有望存活5年以上。尽管如此,大多数病人入院时仍已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正确选择其他综合治疗方法是改善病人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的关键。近年来,随着肝癌外科治疗观念的更新和技术改进,有关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治疗原则也有了一些变化,现总结如下。

  • 标签: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综合治疗方法 肝部分切除术 病人生存质量 手术切除 病人入院
  • 简介:摘要随着治疗方式的多元化和多学科联合诊断与治疗的规范化,综合运用经肝动脉插管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等方法使中晚期肝细胞癌实现降期,或通过门静脉栓塞、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使剩余肝脏快速增生,以及常规行抗病毒和保肝治疗,让不同比例的中晚期或剩余肝脏储备不足的肝细胞癌能够成功转化为可切除肝细胞癌。这将成为提高肝细胞癌诊断水平的重要措施和肝细胞癌临床研究的热点。因此,笔者对肝细胞癌转化治疗的内涵、相应策略和进展进行深入阐述。

  • 标签: 肝肿瘤 肿瘤降期 转化治疗 二期手术 进展
  • 简介:长期以来,Guguen等[1]的两步胶原酶灌注法分离获得肝细胞的方法,几乎成了肝细胞分离的经典方法;在此基础上又发展了多种不同的培养方法,如在培养瓶内加纤连蛋白(febronectin)以促进肝细胞附壁[2],添加生长因子于培养基促其生长等.但上述方法步骤繁琐,成本较高,且两步胶原酶灌注法主用于大鼠肝细胞的分离,不适于新生鼠肝细胞的分离,甚至分离成年小鼠肝细胞,都因为血管的纤细,在实际应用中也很困难.

  • 标签: 肝细胞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细胞鉴定 胶原酶
  • 简介:目的通过对促肝细胞生长素提取因素的研究,确定最终提取工艺,冻干成品,检验合格。方法首先确定促肝细胞生长素提取的其他因素,然后将另一个因素设定几个梯度,以多肽提取率最高者确定其最佳水平。结果这样即可找出提取因素的所有最佳水平,冻干同时对其性状鉴别、双缩脲鉴别、蛋白质检查、热原及异常毒性(家兔)、过敏性实验(豚鼠)等方面进行了考察。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对重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经临床试验研究药物质量符合国家药典相关标准。

  • 标签: 促肝细胞生长素 冻融 变性 超滤 质量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腺瘤的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省温州市中医院和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连续经病理证实的36例肝细胞腺瘤患者资料,男性14例,女性22例,年龄27~85(46±4)岁。观察肿瘤部位、大小、形态、信号、增强后强化方式等。结果36例中肿瘤位于肝右叶23例,肝左叶10例,肝左右叶3例;肿瘤呈椭圆形15例,圆形12例,结节状9例。肿瘤最大直径2.0~11.0(4.8±2.6)cm。于T1加权成像(T1WI)呈低信号21例,等信号11例,稍高信号4例;T2加权成像(T2WI)呈高或稍高信号33例,等信号3例;T2WI脂肪抑制序列呈高或稍高信号32例,等信号4例;弥散加权成像(DWI)呈稍高信号24例,等信号12例。病灶于T2WI呈高信号环,中心呈相对低信号的"环礁征" 11例。瘤周假包膜30例,瘤内坏死液化11例,瘤内出血8例。增强后动脉期肿瘤均匀强化22例,不均匀强化14例,动脉期显著强化16例,中度强化15例,轻度强化5例。门静脉期肿瘤信号高于周围正常肝实质7例,等于肝实质12例,低于肝实质17例。延迟期肿瘤信号高于肝实质信号1例,等于肝实质18例,低于肝实质17例。肿瘤假包膜于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30例,无强化6例。结论肝细胞腺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T1WI低信号,T2WI、T2WI脂肪抑制及DWI呈高或稍高信号;增强动脉期显著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轻度强化,有"环礁征" 、瘤周假包膜有助于诊断。

  • 标签: 腺瘤,肝细胞 磁共振成像 影像特征
  • 简介:论述了肝细胞发生凋亡时的超微结构特征及其动态过程,介绍了肝细胞凋亡过程中SOD,GSH-Px,MDA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阐明了不同强度运动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认为大强度运动可诱导肝细胞凋亡,而运动后机体抗氧化能力的下降,是肝细胞发生凋亡的机制之一.

  • 标签: 细胞凋亡 运动强度 大鼠肝 超微结构特征 GSH-PX 线粒体膜电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术前炎症指标的预后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9年7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73例行根治性肝部分切除术原发性肝细胞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7例,女16例;中位年龄为58岁,年龄范围为33~81岁。收集病人术前入院第1次血液检测指标。观察指标:(1)最大选择秩统计计算炎症指标最佳截断值。(2)随访情况。(3)肝细胞癌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4)肝细胞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比较。(5)总体生存预测效能比较。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9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依据随访截至时间病人生存状态,采用最大选择秩统计计算计量资料最佳截断值。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采用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独立预后因素的预测效能。结果(1)最大选择秩统计计算炎症指标最佳截断值:最大选择秩统计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率(PLR)、预后营养指数(PNI)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46、131.05、45.65。(2)随访情况:73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1个月(2~57个月)。随访期间20例病人死亡。(3)肝细胞癌病人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PNI、肿瘤长径、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病人预后的相关因素(χ2=10.213,4.434,5.174,4.30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和肿瘤分化程度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风险比=4.429,13.278,95%可信区间为1.662~11.779,1.056~10.169,P<0.05)。(4)肝细胞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比较:73例病人中,64例NLR<3.46,9例NLR≥3.46。64例NLR<3.46病人肿瘤长径(>5 cm和≤5 cm)、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分别为23例和41例、(2.9±1.2)×109/L、(1.7±0.6)×109/L;9例NLR≥3.46病人上述指标分别为8例和1例、(5.8±2.9)×109/L、(1.0±0.3)×109/L,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017,t=2.982、 -3.168,P<0.05)。(5)总体生存预测效能比较:NLR和肿瘤分化程度时间依赖性ROC预测病人1、2、3、4年总体生存情况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5、0.611、0.596、0.574和0.554、0.583、0.572、0.556。NLR对病人总体生存的预测效能较肿瘤分化程度高。结论术前NLR是病人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其预后预测效能优于肿瘤分化程度。

  • 标签: 肝肿瘤 最大选择秩统计 时间依赖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炎症指标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 预后
  • 简介:摘要供肝数量不足是制约肝移植发展的主要因素,更是制约肝细胞癌肝移植治疗的突出因素。既往对肝细胞癌肝移植的研究多集中在受者选择标准、降期治疗、免疫抑制方案等方面,近年来研究发现供肝的选择对肝细胞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也有显著影响。笔者从临床供肝的主要类型、肝细胞癌肝移植适应证的把握、适应证内肝细胞癌肝移植和超适应证肝细胞癌肝移植的供肝选择以及供肝选择对肝细胞癌肝移植预后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 标签: 肝肿瘤 肝移植 供肝 选择标准 肿瘤复发
  • 简介:摘要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肝脏疾病也是威胁人类健康和寿命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各种原因,肝失代偿的治疗相当困难,体外肝支持装置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原位肝移植供体严重短缺。用多能干细胞诱导肝细胞和肝类器官不仅可以研究肝细胞的命运决定、肝发育、肝再生机制和肝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学,而且也可用于筛选药物,并为未来的移植治疗提供稳定的功能性肝细胞来源。与肝脏发育类似,多能干细胞衍生的肝细胞和类器官的培养是一个自组织过程:从几个关键因素的变化开始,最终形成具有复杂功能的细胞/器官。现介绍目前多能干细胞来源的肝细胞和类器官培养的主要方法和进展,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线索。

  • 标签: 多能干细胞 类肝细胞 肝类器官
  • 简介:三氧化二砷(As2O3)于1999年正式通过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审批,并于2000年9月25日作为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新药通过FDA的审批。砷剂,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As2O3),在祖国医药中被称为砒石。砷剂是一种中药(如砒师、雄黄等)的主要成分,自1992年以来,国内陆续报道了以砷剂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或砷化合物能有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几世纪以前,砷剂就被人们用来治疗牛皮癣、风湿症、白血病、梅毒、痔疮等。

  • 标签: 砷剂 诱导作用 肿瘤细胞 细胞分化 微量元素
  • 简介:自1992年Reynolds和Richards最先分别从成体鼠的纹状体和海马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neuralstemcells,NSCs)至今,神经干细胞的研究在十几年中取得了许多令世人瞩目的成果。近年来,关于神经干细胞跨胚层分化的研究更是如火如荼,成为神经干细胞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但最近也有人对神经干细胞的跨胚层分化现象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细胞融合(cellfusion)假说。本文着重就神经干细胞跨胚层分化的有关问题加以综述。

  • 标签: 神经干细胞 细胞分化 可塑性 细胞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诱导分化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后的干细胞特性及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胎牛血清及淋巴细胞分离液等,从实验的角度出发,对诱导分化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后的干细胞特性及潜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第5代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与去分化1d成肝细胞诱导分化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向骨细胞诱导分化后,转化为了典型的骨细胞形态。经PCR检测发现,两者的表达相似。样本H浓度46.80ng/μL、总量0.81μg、A260/A280为1.75、RIN为8.49%、28S/18S为2.59%。结论去分化后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可有效保留细胞形态,维持干细胞标记物表达水平,与未经处理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相比,其增值能力更强。

  • 标签: 诱导分化 胎盘间充质干细胞 肝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脱细胞基质(UDM)涂层对脂肪干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利用灌注法制备犬UDM,为UDM组,以正常犬输尿管为正常输尿管组。采用HE染色、DAPI染色和DNA定量检测评估UDM组和正常输尿管组中细胞成分的残留情况;Masson三色染色和胶原定量检测评估UDM组和正常输尿管组中胶原的保留情况;阿尔新蓝染色和糖胺聚糖定量检测评估UDM组和正常输尿管组中糖胺聚糖的分布及含量。分离培养犬脂肪间充质干细胞(cADMSCs)并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用胃蛋白酶消化法制备UDM涂层作为实验组,Ⅰ型鼠尾胶原涂层作为对照组,将cADMSCs种植在不同涂层上,免疫荧光染色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ADMSCs的分化情况。结果HE和DAPI染色结果显示UDM组未见明显的细胞核残留;DNA定量检测结果显示UDM组中DNA含量[(38.87 ± 3.40) ng/mg]明显低于正常输尿管组[(1 694.63 ± 169.83) ng/mg,P<0.05]。Masson三色染色和胶原定量检测结果显示UDM组中胶原含量[(265.89 ± 16.40) μg/mg]与正常输尿管组[(288.73 ± 16.32) μg/mg]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尔新蓝染色结果显示UDM组中有糖胺聚糖分布;糖胺聚糖定量检测结果显示UDM组中糖胺聚糖含量[(1.57±0.19) μg/mg]低于正常输尿管组[(3.43±0.12) μg/mg] (P<0.05)。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培养3、7、10 d的α-SMA的表达量(2.51 ± 0.27、3.68 ± 0.33、4.91 ± 0.45)均高于相应对照组(0.97 ± 0.09、1.02 ± 0.10、1.00 ± 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培养时间增加,实验组α-SM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随着培养时间增加,α-SMA的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结果示实验组和对照组α-SMA的表达趋势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果一致。结论制备的UDM去除了细胞成分,且很好地保留了胶原结构和生物活性成分;UDM涂层可促进cADMSCs向平滑肌细胞分化

  • 标签: 细胞外基质 输尿管 脂肪干细胞 组织工程
  • 简介:研究了5-AZA、AngII及其联合诱导人心脏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和提高分化率的方法。经患者或家属同意,从心外科手术中获取人心脏右心耳组织,Ⅱ型胶原酶消化、培养、传代,选用P2-P8细胞与心脏干细胞抗体CD117(c-kit)结合后,经流式细胞仪无菌分选纯化心脏干细胞,对分选纯化后的c-kit+CSCs进行培养(见前期试验)。选取无菌分选纯化后c-kit+CSCs进行诱导、分化实验。实验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普通心脏干细胞培养液)、5-AZA诱导组、AngII诱导组、5-AZA和AngII联合诱导组。4周后用WesternBlotting测定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cTnI、Cx43的表达;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分化率。人心脏干细胞诱导4周后,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四组均有cTnI、Cx43表达,对照组表达最弱,5-AZA和AngII联合组表达最强。人心脏干细胞诱导4周后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分化率,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27.86±4.52)%、5-AZA组(52.71±7.40)%、AngII组(40.48±7.02)%、5-AZA和AngII联合组(64.74±6.11)%;四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5-AZA、AngII均能诱导人c-kit+CSCs分化为心肌细胞,5-AZA和AngII联合诱导的心肌细胞分化率高于5-AZA、AngII单独诱导方案。

  • 标签: 人心脏干细胞 分化 心肌细胞 5-氮杂胞苷 血管紧张素Ⅱ
  • 简介:目的通过探索体外诱导表皮干细胞向汗腺上皮分化可能性,为汗腺组织工程探索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分别收集正常皮肤表皮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多参数分选表皮干细胞;于不同时间点连续观察,不同浓度EGF(50~1000ng/mL)作用于表皮干细胞后的细胞生长动力学变化,免疫荧光鉴定汗腺细胞表型(NHE-1,NKCC-1)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浓度EGF对于细胞的毒性。结果50ng/mL和100ng/mLEGF对表皮细胞促增殖能力明显,且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500ng/mL和1000ng/mLEGF抑制细胞增殖。1000ng/mLEGF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P〈0.05)。表皮干细胞经过50ng/mLEGF诱导后表达汗腺上皮相对特异性标记NHE-1及NKCC-1。结论表皮干细胞可成为汗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重要来源。50ng/mlEGF可作为相对优化的表皮干细胞诱导条件。

  • 标签: 表皮干细胞 汗腺 诱导 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