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黄帝四经》在肯定人性“自为”的基础上创建了“以情释性”的人性理论,将趋利避害的好恶之情作为人之本性,对内“宁心安性”,对外“因性制法”,将“心术”和“王术”相结合,实现了内在心性与外在法治的有机统一,初步建构了黄老道家人性论体系。《黄帝四经》不仅为黄老道家人性论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理论基础,同时丰富了先秦道家人性学说的理论形态,也对儒家和法家的人性学说产生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

  • 标签: 《黄帝四经》 以情释性 宁心安性 因性制法
  • 简介:凡作者,大约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似可称为历史学者,他们的工作目的不是去发现历史对于现实的价值,而是像考古工作者从地下发掘历史一样,从浩瀚的文字、实物资料中去发掘历史,还历史本来面目;第二类可称为历史学家,他们的目的不只是再现历史,而是像一个思想家一样站在人类历史(或思想)的某一高度(蹩脚的历史学家则站在某一低地)来审视历史。《基督教思想》(AHistoryof

  • 标签: 基督教神学 思想史 存在主义 历史对话 神学家 研究历史
  • 简介:1分散主义概述正如刘易斯·芒福德在《城市发展》中指出,“城市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特殊的构造,它专门用来储存并流传人类文明的成果;这种构造致密而紧凑,足以用最小的空间容纳最多的设施;同时它又能扩大自身的结构,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需求,从而保留不断积累起来的社会遗产。”可见,城市的集中性是其最基础的空间特征,它能够节约社会资源且富有乡村无法比拟的创造力。

  • 标签: 城市蔓延 主义 分散 思想史 社会发展 空间特征
  • 简介:"性""情"是中国人学思想中的重要论题,不同时代的人学思想家对于二者的内涵及关系有不同的阐释。从"性""情"的基本涵义着手,对不同时代人学思想家对"性""情"的认识及二者的关系进行梳理,以深化对中国人学思想中的"性""情"核心概念的认识。

  • 标签: 中国 人学思想史
  • 简介:摘要:在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进一步转变观念,让思想教学不再流于形式,注重理解和认识“思想”的整个过程,真正落实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落实“有思想的现代教育”。基于此,本文对当前高中历史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思想教学的措施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思想史 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
  • 简介:人教版必修三中第一单元的第三课和第四课分别是“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从教材的角度来看,其叙述逻辑是君权专制的加强以及政府吏治的败坏,致使宋明理学日趋僵化,再加上明清之际民族矛盾的激化,民间资本主义萌芽的刺激和市民工商业者的推动,时人对理学展开了多层次的批判。

  • 标签: 思想史 内在逻辑 儒学 理学
  • 简介:中世纪德性思想研究在国内尚待深入发掘,江畅教授《西方德性思想》(古代卷)对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阐述。在源流研究上,本书将神学德性思想放在西方德性伦理的谱系中加以定位与延展,揭示了神学德性对古希腊德性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以及对西方个人德性与社会德性的积极影响;在结构体系上,本书从上帝的存在及上帝与人的关系、人的行为及目的、上帝的恩典与宗教状态、神学德性德目四个方面开启了西方神学德性思想的研究体系;在神学德性的内涵上,本书对神学德性德目——信、望、爱进行了深度阐释与辨析。

  • 标签: 西方 中世纪 德性思想
  • 简介:【摘要】中国近现代思想研究因其所处时代的特殊而具有其独特的研究价值。当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不俗成就,但也仍具有很大提升空间。将来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者,在写作时需要重视考察思想之外的部分,做到史料和理论并重,对史料详加考证,并将大众“一般的”思想纳入写作范围。此外,中国近现代的写作目的应该在批判继承传统思想,选择性学习西方,以及让思想资源助力未来上。

  • 标签: 思想史 中国近现代 历史写作
  • 简介:<正>【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经济关系的科学预测】汤在新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3年7月出版,155页,32开,7.5万字。该书较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的目标、共产主义的形成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等方面的科学预见,并考察了这些预见的形成过程及其与空想社会主义观点的原则区別,同时还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预测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基础及

  • 标签: 共产主义社会 经济史 空想社会主义 日本帝国主义 土地思想 武汉大学
  • 简介:萧公权著《中国政治思想》是一部常读常新的思想巨著。萧先生根据政治学观点,参酌历史学方法,充分运用原始资料,以从事逼近古人思想原义的工作;本书消除了历来“考据”与“义理”的僵硬划分,使历史考证真正成了理解和阐释思想的有效工具。此书以“封建天下”时期为中国政治思想之“创造时期”,洵为卓见。孔孟之仁政思想乃此创造时期之最大创造。对仁政思想之革命性,本书有充分揭示;但于其批判性,惜乎犹未“及其见处”。

  • 标签: 政治思想 创造性 理解
  • 简介:《西方德性思想》是江畅教授三十年如一日,厚积薄发,在研读数百部西方原著并详加考证的基础上,潜心研究和撰著的又一部力作。该著在国内首次系统阐释西方德性思想,填补了此项研究空白,为我国西方德性思想和德性论的深化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2016年8月12日,人民出版社和湖北大学共同举办了《西方德性思想》一书的出版座谈会,出席座谈会的有人民出版社编审张伟珍女士,美国迈阿密大学迈克尔·斯洛特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朱莉亚·德莱弗教授,中国伦理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万俊人教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国希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龚群教授,《道德与文明》杂志主编杨义芹研究员,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杂志主编李义天研究员,湖北大学哲学学院院长戴茂堂教授,《湖北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陈道德教授。各位专家学者在座谈会上各抒己见,对江畅教授的《西方德性思想》予以了中肯的评价。这里我们摘登了部分专家的发言,以帮助读者理解江畅教授的新著。

  • 标签: 出版座谈会 德性思想 思想史 西方 《湖北大学学报》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简介:由郭齐家副教授撰写,教育利学出版社于1987年出版的《中国教育思想》是建国以来第一部通论古今中国教育思想的专著,凝聚着著者二十多年来从事专业教学和研究的心血。著名教育史学专家毛礼锐教授在该书《序》中草了这样的评价:“本书对中国教育进行了较深入的论述,取材较博,分析较密,提要釣玄,得其要旨,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对‘中国教育’学科建设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并明确表示:“我是肯定这本书的,愿向读者推荐这本书。”笔者对毛教授的着法很有同感,兹就该书主要成就及特色略述如次。

  • 标签: 教育思想 中国教育史 教育史学 毛礼锐 教育史研究 世界教育史
  • 简介:思想角度着眼,可从各文论事件中寻觅到文论身份的诸多细节和意义空间。当代中国文艺学学科反思就是典型的中国文论身份事件。文艺学学科反思具体围绕历史路线和学理路线展开,在细微处体现了独特的思想意义,即文艺学反思呈现出时间和空间张力结构,方法论反思瞩目而本体论反思有所欠缺,文论共识有进一步破裂的可能,学科建设经验表现出流动性特征,当代文艺学学科反思引发了文论身份的重组与重构,并为文论身份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问题域。

  • 标签: 中国文论 文艺学学科反思 思想史意义 文论身份
  • 简介:《格比尔百咏》是泰戈尔翻译的中世纪印地语诗人格比尔诗歌集,也是泰戈尔唯一一部翻译他人诗歌的译著。泰戈尔对格比尔诗歌的选译是一个高度能动、富.有创造性的过程,他强化了格比尔诗歌中对内在神爱的表述,弱化了格比尔诗歌对外在瑜伽修炼的推崇,并将格比尔置于印度神秘主义思想叙事之中,帮助这位出身卑微的诗人在日后的印度思想叙事中占据关键位置。因此,《格比尔百咏》实际上是泰戈尔以自己的神秘主义思想对格比尔的重新解读。该译作应被视为泰戈尔诗歌创作和宗教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堪称泰戈尔成名作《吉檀迦利》的姊妹篇。

  • 标签: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格比尔 《格比尔百咏》 神秘主义
  • 简介:术语是专业领域语言的灵魂。哲学术语是哲学思想体系和哲学领域的核心。中国哲学思想跨语际传播,哲学术语的翻译是关键。一名一译,即一个术语对应一个译名,是最理想的翻译状态。但在实际翻译实践中,一些哲学术语存在多个译名的现象,这容易造成译入语读者理解上的困难,不利于中国哲学思想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本文以李约瑟撰写的《科学思想》及其汉译本为语料,从源语哲学术语存在多个概念意义、译名存在多个变体、源语哲学术语语义不明和误译四个方面,分析同一哲学术语对应多个译名的原因,以期为中国哲学术语译名的规范化提供一些建议。

  • 标签: 《科学思想史》 哲学术语 译名
  • 简介: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现代化国家。此后,英国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教育亦不例外。我国教育史学界对英国教育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关于英国教育思想的研究由于人物众多、流派纷呈,一直未见很有分量的成果。

  • 标签: 教育思想 思想史 英国 历史 演变 工业革命
  • 简介:从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等先驱将西方美育思想输入中国知识界开始,美育便被赋予了“教育之事”的基本定位。20世纪上半叶,中国知识分子在美育实践领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西方美育思想的梳理、反思领域却建树不多,在学理维度更派生出美感教育、情育、审美教育、艺术教育乃至美学教育等不同范畴。美育范畴的枝蔓既是美育思想自身复杂性的呈现,同样也构成了美育思想必须面对的基本事实。廓清20世纪初中国美育思想的内在学理脉络,对西方美育思想的研究有重要的参照意义。

  • 标签: 美育 陈之佛 美育思想史
  • 简介:英国教育思想的演进路径不是直线式,它表现为一种文化保守中的自我创生,即体现一种独特的发展方式,和缓、平稳、渐进、共生为其主要特色。正是基于这种分析,易红郡教授的新著《英国教育思想》(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系统勾勒了自文艺复兴至当代英国教育思想的发展轨迹,清晰地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英国教育思想历史画卷。

  • 标签: 教育思想史 英国 系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力作 演进路径
  • 简介:本文通过对诺夫乔伊的观念、施特劳斯学派的解经式研究、萨顿和柯瓦雷的科学思想研究、曼海姆知识社会学、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研究、年鉴学派为代表的文化心态史研究、昆廷·斯金纳为代表的概念史研究等方法的回顾和综述,认为在西方思想研究存在内在理路和外部方法的两种传统路径。在这两者的学术演进中,思想研究重点也从思想观念本身转移到了思想观念的形成和意义建构的路径和方式上,并据此形成了不同的研究范式。探讨这些研究范式及其基础对于拓展教育思想研究的范围,形成新的研究思路具有借鉴意义,也对探明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的研究范围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思想史 观念史 文化史 意义建构
  • 简介:康德的世界公民论继承了古典时期世界公民思想的基本理念,发展了其中的政治维度,将其由道德理想和哲学信念转换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目标,努力将"世界公民"这一空中悬浮物引入政治现实之中,集中表述了启蒙运动的政治理想,具有坚定的理性主义取向,洋溢着对人性和人类未来的乐观主义精神,为西方现代政治哲学开启了新的理论视域,为当代全球化语境中世界公民思想提供了基本论题,并为人们探讨现实政治的一些具体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框架。

  • 标签: 康德 世界公民 政治思想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