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周血酸性粒细胞(EOS)在过敏性鼻炎(AR)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效果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东莞康华医院200例接受SLIT的AR患者治疗前症状及治疗后6个月症状进行评分,根据症状总评分的改善情况进行疗效评价;分析疗效与治疗前外周血EOS计数及外周血EOS百分比的相关性,并对这两个指标在预测SLIT疗效中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200例接受SLIT的AR患者,坚持完成6个月疗程的患者178例,其中有效126例,无效52例,有效率70.8%;治疗前外周血EOS计数及外周血EOS百分比与SLIT的疗效有微弱的相关性(r=0.168,P=0.048;r=0.250,P=0.001);根据外周血EOS计数及百分比与SLIT疗效的关系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外周血EOS计数曲线下面积为0.380,外周血EOS百分比为0.355,均<0.5,无诊断价值。结论治疗前外周血EOS计数及外周血EOS百分比与SLIT疗效无明显的相关性,对SLIT的疗效预测价值有限。

  • 标签: 鼻炎,变应性 嗜酸性粒细胞 投药,舌下 免疫疗法
  • 简介:摘要高酸性粒细胞增多症(HE)是一种血液系统疾病,可累及多个器官。多项研究结果表明HE与缺血性卒中具有相关性,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较为罕见且可逆的原因,因而引起神经科医生的广泛关注。文中结合国内外研究数据,对HE相关缺血性卒中的定义、特点、可能的机制、诊断及治疗原则进行系统综述,为HE相关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个体化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嗜酸细胞增多 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 简介:目的探讨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在毛细支气管炎病程中的变化.方法应用瑞典法码西亚公司UniCAP100变应原检测仪检测,荧光酶标法测定ECP值.结果病人组血清急性期ECP为(2.45±0.97)μg/L,恢复期为(2.19±0.38)μg/L,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血清ECP(2.68±1.19)μg/L相比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而痰液标本急性期ECP含量为(464.56±206.05)μg/L,比恢复期(165.9±88.7)μg/L有显著性增高(P<0.01).结论毛细支气管炎病人ECP含量在呼吸道有明显变化,可以提示疾病进程.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 毛细支气管炎 婴儿 抗感染治疗 皮质激素
  • 简介:摘要对1例癫痫患者添加拉莫三嗪治疗后出现咳嗽进行总结和分析。根据目前药物不良反应判定标准,考虑本例患者的咳嗽为拉莫三嗪肯定的药物不良反应。拉莫三嗪作为癫痫药和情感稳定剂在临床广泛应用。了解拉莫三嗪导致咳嗽的不良反应,对避免咳嗽的误诊误治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抗惊厥药 拉莫三嗪 药物不良反应 咳嗽
  • 简介:摘要高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伴发的脏器受累临床表现多样,以心脏受累最常见,是HES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报道1例青年男性,因全心衰竭入院,经检查确诊为HES导致的限制型心肌病(RCM),结合文献对HES致RCM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因诊治及预后进行讨论。

  • 标签: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限制型心肌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的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收治我院的6例诊断为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且检测出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均≥180)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均有发热、乏力、游走性肌痛、咽峡炎,其中肺炎3例,肝脾淋巴结肿大2例,皮疹1例。经阿奇霉素等治疗7-15天临床症状均缓解。结论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的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其临床表现为不规则发热、乏力、游走性肌痛、咽峡炎,阿奇霉素规则治疗效果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皮肤瘙痒是尿毒症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试图通过观察在维持性腹膜透析具有皮肤瘙痒症状患者的酸性粒细胞变化及其它可能影响因素,分析其相关性,以期对其具有治疗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腹膜透析中心 2012.1-2014.9月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共 88例,其中具有皮肤瘙痒症状的患者 60例,测定血液酸性粒细胞数量并对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皮肤瘙痒者占 62.8%,皮肤瘙痒患者中酸性粒细胞增高患者达 61.6%,皮肤瘙痒组与无瘙痒组在酸性粒细胞计数、血尿素氮、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有统计学差异( P<0.05);皮肤瘙痒程度与血酸性粒细胞水平呈正相关(相关系数 0.567, P< 0.01),与透析年限成正相关(相关系数 0.544, P< 0.01)。结论:酸性粒细胞增多是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主要相关因素之一。皮肤瘙痒组在酸性粒细胞计数、血尿素氮、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与无瘙痒组有统计学差异 ,皮肤瘙痒程度与酸性粒细胞计数、透析年限具有相关性。

  • 标签: 腹膜透析 皮肤瘙痒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外周血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的慢性鼻窦炎患者的鼻窦CT评分,寻求鼻窦 CT评分与外周血酸性粒细胞比例的关联性。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1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鼻窦炎伴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粒细胞计数分为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对比两组的Lund-Mackay评分,分析CT评分结果与粒细胞计数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 CT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CT评分与粒细胞计数、百分比呈正相关( P<0.05)。结论 鼻窦CT应用在酸粒细胞性慢性鼻窦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鼻窦CT评分高低与ECRS病变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 标签: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 慢性鼻窦炎 鼻窦CT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Sysmex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酸性粒细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150例经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比值小于5.0%的血标本,100例比值大于5.0%的血标本,同时进行血涂片染色镜检,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酸性粒细胞比例为0%~38.2%的血标本与血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ysmexxs-100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酸性粒细胞准确可靠,且具有精密度好、检测速度快、操作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血细胞分析仪 显微镜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西替利嗪联合苏黄止咳治疗酸性粒细胞增高性咳嗽疗效。方法选取106例酸性粒细胞增高性咳嗽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服用西替利嗪联合苏黄止咳治疗,对照组54例服用苏黄止咳治疗,以治疗10天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后3天、10天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咳嗽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用药10天后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西替利嗪联合苏黄止咳治疗酸性粒细胞增高性咳嗽安全有效,可降低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及百分比。

  • 标签: 盐酸西替利嗪 苏黄止咳 嗜酸性粒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ES)是一种罕见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常伴有酸性粒细胞介导的多器官功能损伤。心脏受累称为Löeffler心内膜炎,表现为血栓形成、瓣膜功能障碍、心内膜纤维化及限制型心肌病等。该文报道1例因Löeffler 心内膜炎引起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而行机械瓣置换的患者,尽管术后给予华法林抗凝,但当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明显升高时,新置换的机械瓣仍有血栓形成并导致卡瓣。因此,对于HES以及其他影响凝血功能的罕见病合并瓣膜病变且需要手术的患者,术前充分评估、术后严格抗凝和积极控制原发病对于换瓣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极其重要。超声心动图有助于诊断人工瓣膜功能障碍,可提供形态学及其血流动力学信息。

  • 标签: 心内膜炎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脏瓣膜,人工
  • 简介:摘要:目的:酸性粒细胞及降钙素原在鉴别布氏杆菌病患者复发中的应用分析,有效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布氏杆菌病患者60例,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实验组为布氏杆菌病患者复发组,患者年龄36-63岁,平均年龄(58.23±2.48岁),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对照组为布氏杆菌病患者无复发组,患者年龄37-64岁,平均年龄(58.17±1.28岁),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两组患者均接受酸性粒细胞及降钙素原的鉴别。结果:实验组酸性粒细胞(0.74±0.43%)显著低于对照组酸性粒细胞(1.47±0.01%),降钙素原(2.42±0.03ng/ml)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降钙素原 鉴别布氏杆菌病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介绍一例慢性酸性粒细胞肺炎同时合并大气道弥漫性结节及皮肤多形性病变的患者,以提高对这一少见疾病诊断治疗的深刻认识。方法对一例确诊为慢性酸性粒细胞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支气管镜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进行系统的回顾,并讨论该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论慢性酸性粒细胞肺炎可合并气道结节及皮肤多形性病变,合并该类临床症状的患者极易误诊为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曲霉菌感染。如疑似酸性粒细胞肺炎,应常规给予支气管镜检查活检,支气管肺泡灌洗,经皮肺穿刺活检。可以快速明确诊断,及时药物干预,缩短患者病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肺炎 气道结节 皮肤多形性病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酸性粒细胞增多是临床少见疾病,与恶性肿瘤相关的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发病率更低,肿瘤侵及消化道浆膜层可产生含大量酸性粒细胞的腹腔渗液,如合并肝硬化腹腔积液时则更易出现误诊误治。本文报道1例直肠癌继发酸性粒细胞增多并且合并肝硬化、腹腔积液患者的资料,提示除常规腹水检测外,必要时需行人工细胞学分类,并结合外周血检测进行腹水的鉴别诊断。

  • 标签: 直肠肿瘤 嗜酸粒细胞增多 肝硬化 腹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牛奶蛋白过敏性肠炎患儿粪便中酸性粒细胞(EOS)的数量变化,为牛奶蛋白过敏性肠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70例牛奶蛋白过敏性肠炎患儿(过敏组)、同期就诊的50例非过敏普通腹泻患儿(非过敏组)及50例健康体检儿童(健康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3组儿童外周血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EOS及EOS%;Gomori染色法计数3组儿童及过敏组治疗后粪便中的EOS,分析粪便中EOS与牛奶蛋白过敏性肠炎的相关性。结果过敏组外周血EOS计数(0.71±0.74)×109/L、EOS%(7.56±5.96)%、PLT(382.96±85.98)×109/L;非过敏组外周血EOS计数(0.31±0.18)×109/L、EOS%(3.53±2.26)%、PLT(315.12±69.81)×109/L;健康对照组外周血EOS计数(0.31±0.15)×109/L、EOS%(3.66±1.65)%、PLT(307.56±85.20)×109/L。过敏组外周血EOS、EOS%、PLT均高于非过敏组和健康对照组(F=13.606、19.055、16.074,均P<0.05)。过敏组粪便EOS计数[(10.75±17.17)个/50个1 000倍视野]明显高于非过敏组[(1.16±3.09)个/50个1 000倍视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25,P<0.05),而健康对照组患儿粪便未见EOS。过敏组患儿回避牛奶4周后,粪便中EOS计数明显下降[(2.26±5.32)个/50个1 000倍视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2,P<0.05);而血EOS计数[(0.56±0.47)×109 /L]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81,P>0.05)。结论牛奶蛋白过敏性肠炎患儿粪便中EOS数量明显升高,经治疗后下降,有助于指导过敏性肠炎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估。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婴幼儿 牛奶蛋白过敏 过敏性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血清总IgE和酸性粒细胞检测在过敏性皮肤病中临床意义。方法采用HITACHI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BECKMANCOULTERGEN.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检测80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总IgE和血液EOS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过敏性紫癜组外,湿疹组、药疹组、荨麻疹组以及接触性皮炎组血清总IgE及EOS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各组IgE值与EOS计数在统计学上均未发现明显相关性(-0.54r0.24)。结论血清IgE及血液EOS在大多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发展中分别起到一定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解患者过敏的状态,为临床上过敏性皮肤病的早期诊断、综合治疗以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 标签: 血清总IgE 嗜酸性粒细胞 过敏性皮肤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血酸性粒细胞水平对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指导意义,血酸性粒细胞在住院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1月到2021年5月期间本院在院200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为样本,分组依据患者入院时血酸性粒细胞2%为分组阈值,血酸性粒细胞2%及以上为阳性组,血酸性粒细胞2%以下为阴性组,探析治疗阶段血酸性粒细胞在住院治疗中的意义。结果:阴性组治疗有效率74.07%,阳性组有效率92.31%,阳性组有效率更高,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分析中,组间EOS、CRP、NLR、D-二聚体数据差异显著,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血酸性粒细胞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有指导意义,可以避免激素滥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血嗜酸性粒细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高细胞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syndrome,HES)是一组少见的异质性疾病,以外周血细胞明显增多和靶器官功能损害为特点,其不同亚型拥有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将我院收治的69例HE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讨论HES各亚型的特点,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的理解HES。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收住的69例高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引起HES的不同病因并比较其不同。结果69例患者多为男性,中位年龄47岁,中位病程时间3月。HES多能找到感染、酸性胃肠炎、酸性肺炎、免疫性疾病、过敏、肝细胞浸润等继发性病因(95.6%),特发性、克隆性少见,而遗传性罕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以表现为浸润脏器的症状。外周血细胞酸性粒细胞均异常增高(>1.5×109/L),多伴有血沉和IgE的增高,骨髓中增多的酸性细胞以成熟的为主,受累及的组织经病理学检查可查及较多的酸性粒细胞浸润。病因治疗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佳。结论通过对患者病因分析,并根据病因采取不同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 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