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大气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逐年提高。因此,本文站在环境保护的立场下,对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可凝结颗粒组分特征进行分析,并根据特征分析结果提出相关解决对策。目的是为我国垃圾焚烧发电厂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促进对可凝结颗粒的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垃圾焚烧 发电厂 可凝结颗粒物
  • 简介:摘要:本文以垃圾焚烧发电厂与可凝结颗粒概述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垃圾焚烧发电厂可凝结颗粒产生的原理以及组分特征研究,希望能为环境保护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垃圾厂 垃圾回收 可凝结颗粒物 颗粒物组分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不容乐观,尤其是在污染物排放量相对较大的冬季,再加上不利的气象条件,北京等城市频繁被迫发出红色预警。从源排放角度来看,燃煤特别是原煤散烧和中小锅炉的排放为首要污染源。本文就燃煤锅炉烟气中细颗粒的排放特征和控制现状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燃煤锅炉烟气 细颗粒物 排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环境空气细颗粒(PM2.5)是否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造成致病影响。方法清洁级大鼠购自河北医科大学动物实验室。18只大鼠COPD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COPD大鼠吸入清洁空气组(A组),COPD大鼠吸入PM2.5暴露2周组(B组),COPD大鼠吸入PM2.5暴露4周组(C组)。对实验大鼠进行肺功能评估,肺部炎症因子检测及基因表达差异分析,探讨外环境空气PM2.5对COPD大鼠致病性的影响。结果PM2.5的暴露可以引起COPD大鼠肺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增加。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炎症反应呈加重趋势,会导致COPD大鼠肺功能进行性下降,肺功能受损。COPD大鼠经PM2.5的暴露后,基因表达受到影响,表达上调基因328个,表达下调基因81个。表达差异的基因与COPD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病程恶化相关,与肺部组织的慢性持续炎症及结构重塑相关。结论PM2.5的暴露可以引起COPD大鼠肺部组织的炎症反应加重,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炎症反应呈加重趋势,肺功能呈恶化趋势。PM2.5的暴露会诱导大鼠基因表达变化。持续PM2.5的暴露,会诱发气道的长期持续慢性炎症反应和气道的结构重塑,诱发COPD的进行性进展。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基因表达 细颗粒物 肺功能 转录组
  • 简介:摘要为了定量评价城市建设施工活动对道路环境颗粒污染的影响,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施工路段和非施工路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些道路两边大气环境颗粒浓度及其分布特征、路段尘的负荷、尘的粒径分布特征的监测表明,施工活动明显加重了道路颗粒污染。根据检测结果得知,施工活动是导致城市环境颗粒污染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施工活动中颗粒污染的对策。

  • 标签: 城市建设施工 道路 颗粒物污染 控制对策
  • 简介:摘要社会在快速进步,这种趋势下的环境污染也不可忽视。在颗粒排放中通常含有重金属,影响到较广范围的大气质量并且伤害到健康。因而,有必要实时监测颗粒包含的重金属总量,选取适当技术用来监测。对于监测技术,应能明确采样点布置的精确位置、搜集及处理样本的流程、解析的步骤等。经过综合归纳,可以得出污染类的重金属占到的大气颗粒比例,结合大气污染的真实状态来设定监测技术,提升总体的监测质量。

  • 标签: 大气颗粒物 重金属 监测技术
  • 简介:摘要监测分析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的含量及浓度,对我们治理大气污染和保护人类自身健康十分重要。文章对比分析了不同采样方法的浓度检测值,旨在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保障总悬浮颗粒浓度监测的准确性,科学进行环境评价以及污染控制,供参考。

  • 标签: 总悬浮颗粒物 监测结果 环境空气污染物 浓度值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环境保护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的大气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导致各行各业对区域霾污染给与了高度的关注,雾霾污染主要是由于大气中颗粒( PM2.5)的增加所致。由于其粒径小,在空气中的停留时间长,并且容易通过呼吸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因此细颗粒为人体健康带来严重的风险及造成极大的危害。

  • 标签: 固定源排放数浓度颗粒物 采样方法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工业与经济的发展的进步伴随着严重的大气污染,其中大气颗粒是最主要的角色,其不仅对呼吸系统产生损伤,也参与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该文就大气颗粒与血液系统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 标签: PM2.5 UFP 重金属 炎症 贫血 白血病
  • 简介:根据2016年兴义市PM2.5监测数据,系统分析了兴义市PM2.5污染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2016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为24μg/m^3,低于年均35μg/m^3的国家标准限值;PM2.5浓度由高到低的季节依次是冬季、春季、秋季和夏季;空间分布上PM2.5呈现明显的东北向东南梯度分布特征。

  • 标签: PM2.5 季节分布 空间分布 兴义市
  • 简介:为了研究人体对空气颗粒中硼的吸收情况,为环境卫生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采集硼作业工人班后尿液样品、上班8h的空气颗粒样品以及24h饮食样品,分析了所有样品的硼质量浓度。结果表明:硼作业的原料工段:亡人班后尿硼肌酐校正质量比与经空气颗粒潜在日硼摄入量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成品工段工人的班后尿硼肌酐校正质量比与经空气颗粒潜在日硼摄入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吸收率的分析表明,人体对空气颗粒中以硼镁矿形态存在的硼吸收率仅为8.12%,而对以硼酸或者硼砂形态存在的硼吸收率约为74.2%,说明空气颗粒中以硼镁矿形态存在的硼不容易进入人体血液,被人体吸收,而硼酸或者硼砂尘较易被人体吸收。

  • 标签: 环境与健康 空气颗粒物 吸收率
  • 简介:研究奥里油燃烧过程中细颗粒形成特性和控制技术将为污染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文章介绍了奥里油特性及其在电厂中的应用情况,对奥里油燃烧过程中颗粒的形成特点和影响因素作了初步分析,同时比较了燃烧重油和奥里油时的颗粒排放量及颗粒粒径分布.通过对国外燃烧奥里油的电厂采取的颗粒控制技术和经验的介绍,提出了目前中国应该开展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 标签: 奥里油 乳化燃料 颗粒物 形成机理 污染控制
  • 简介:对1998年7月至1999年6月北方15个大型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北方大型城市(北京除外)大气中的首要污染是总悬浮颗粒,年平均发生频数在70%~100%之间。(2)各大城市空气质量为Ⅱ级的发生频数均在夏、秋季高,春、冬季低。局地因素(当地的气象条件、地貌状况、植被分布以及人们的活动状况)是形成这种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3)空气质量为Ⅲ级的发生频数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季节性。除局地因素的影响外,邻近城市之间的相互输送是一个主要原因。(4)各大城市空气质量IV级的发生频数均在春、冬季高,夏、秋季低。春、冬季节北方多大风或强风天气引起西北干旱区沙、尘的长距离输送是产生这种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这也说明西北干旱区的绿化、固沙工作迫切需要加强。

  • 标签: 北方 冬季 秋季 发生 季节变化 固沙
  • 简介:AERMOD模型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中的推荐模式。为了更好地验证颗粒干沉降作用对该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选取福州市的煤堆场作为面源污染源,对预测范围内所有网格点PM10、TSP最大地面浓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所有网格点TSP地面浓度考虑干沉降时,约为不考虑干沉降时的0.13;PM10地面浓度考虑干沉降时,约为不考虑干沉降时的0.70,干沉降对TSP的影响大于PM10。同一粒径分布下,密度对颗粒干沉降的影响较大,密度增加对可吸入颗粒干沉降的影响大于总悬浮颗粒,当密度大于3g.cm-3时,所有网格点PM10与TSP地面浓度比值的平均值接近于0.98,认为粒径大于10μm的颗粒基本完全沉降。此后,随着密度增加网格点处地面浓度的减小主要由PM10的沉降引起。AERMOD考虑干沉降时,距离污染源中心500m外的网格点处地面浓度,PM10/TSP〉0.98,大于10μm的粗颗粒几乎完全沉降。

  • 标签: AERMOD 环境影响评价 颗粒物 干沉降 密度 TSP
  • 简介:基于医学CT扫描图像得到的真实人体上呼吸道模型,采用大涡模拟方法计算了上呼吸道内部的气流流动,分析了气流流速和涡旋的特征.在拉格朗日框架下计算了可吸入颗粒的沉积,对颗粒的局部沉积位置进行了直观显示.研究结果表明,舌咽部位涡旋和回流最多,狭窄结构处流速最大,且产生了气流喷射现象;大部分的颗粒沉积在鼻腔和喉部,颗粒粒径对沉积率有很大影响.

  • 标签: 上呼吸道 大涡模拟 气流特征 颗粒沉积
  • 简介:摘要PM2.5污染已经成为公众高度关的环境问题,人们绝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我们更关心建筑室内PM2.5的污染情况及应对方法。通过对实测数据进行研究总结,可以发现室内外PM2.5浓度水平存在比较大的相关性,其受大气的风速、相对湿度影响比较大。

  • 标签: 细颗粒物 PM2.5变化规律 PM2.5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探讨了绒毛型织物表面的绒毛密度对颗粒沉积特性的影响。搭建了专门研究颗粒在织物表面沉积特性的模型小室,通过沉积实验获得了六种典型粒径颗粒的沉积损失率系数。实验结果表明:织物表面的绒毛密度变化对各粒径颗粒的沉积特性影响程度类似;绝大部分粒径的颗粒沉积损失率系数都随绒毛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当气流速度较低时,部分颗粒在绒毛型织物表面上的沉积特性可能会出现反常现象。

  • 标签: 颗粒物 沉积 织物材料 绒毛密度 表面特性
  • 简介:摘要:将 GPF用于轻质汽油车辆,可显著减少 PM、 PN颗粒的排放量。文章主要讨论了 GPF中的匹配内容以及算法。通过对实车道路试验的对比分析,得出城市工况下、郊区工况和高速工况下的累积累碳量与实际累碳量之比分别为1.192和1.169。当车辆进行有源再生过程时,模型再生量为60公里/小时和80公里/小时的实际 soot再生量比率为1.128和1.120。soot模型累积量、 soot模型再生量、实际 soot累积量、实际 soot再生量与实际 soot再生量的比率都为30%。

  • 标签: 汽油机 颗粒捕集器 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