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刘红艳,中共团员,甘肃正达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助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后备人才、甘肃注册会计师行业优秀人才。该同志自大学毕业以来一直从事审计工作,是事务所发展的重要力量,并且在团的工作上尽职尽责,创新改进,无私奉献。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在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 标签: 先进事迹 同志 刘红 注册会计师行业 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工作
  • 简介:<正>冯梦龙,字犹生,一字耳犹,号墨憨斋主人,别号龙子犹。明神宗万历二年甲戌(一五七四)生于苏州府长洲县的一个封建上层家庭。一、关于冯梦龙的姓名、字号、籍贯:朱彝尊《明诗综》卷七十一说:“梦龙,字犹龙,长洲人。”东海郁蓝生《曲品》下《双雄》下注云:“冯耳犹作。”《曲品》上《冯梦龙》下注云:“子犹,吴县人。”《苏州府志》卷八十一《人物》中说:“冯梦龙,字犹龙,才情跌宕,诗文丽藻,尤明经学。”《墨憨斋新灌园传奇》序后署

  • 标签: 冯梦龙 《挂枝儿》 冯氏 崇祯 龙子犹 考略
  • 简介:"叙述荀子生平"一事,始终要靠当代学者对历史资料的诠释和建构故事的一种"构想力"。在文献资料非常限制之情况下,勾勒出荀子的生平大概如下:荀子大约在公元前316年出生于赵国。他年轻时曾到齐国,当时应是15岁左右。荀子在稷下学宫研瓒到30岁左右,燕国战胜齐国迫使荀子离开齐都临淄,并在前286年到前278年间居留于楚国。后来秦军攻进楚国都郢城,齐襄王夺回临淄的事件让荀子回到稷下学宫,在这时期三度被任命为祭酒。在前265年,赵国由孝成王继位,应侯范雎在秦国掌政,荀子应该在这一年到前262年之间曾拜见他们以及秦昭王,此时也是秦赵争霸最后交锋的前夕。256年楚国灭鲁,荀子接受楚国春申君的邀请,接任兰陵令。我们无法确定前238年他被解任前是否曾一度离职赴赵国,但他在卸任后继续居住在兰陵直到去世。如果说荀子是在前237到前235年间去世的话,他的年纪应该是70岁后半到80岁。

  • 标签: 荀子 《孟子荀卿列传》 齐国稷下 兰陵令
  • 简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战略转移过程中,三大主力红军先后进入重庆境内。红三军(1931年由红二军团改称)进入巫溪、巫山、黔江、石柱、彭水、酉阳、秀山,创建了黔东革命根据地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南腰界会师后东进湘西,配合中央红军长征;红四方面军进入城口、开县,改编川东游击军为红三十三军,解放城口全境,建立城口县、区、乡、村四级苏维埃政权,扩大和巩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一部进入綦江,保卫遵义会议胜利召开;红一

  • 标签: 中央红军 南腰界会师 城口 红三十三军 革命根据地 巫溪
  • 简介:崔适是清末民初著名的今文经学家、史学家,其逝世至今虽不足百年,然而相关论著或受论述角度限制,或因史料不足,对其生平事迹大都语焉不详。周子美1933年发表的《崔怀瑾先生传》和王大曼(王森然)1942年发表的《崔觯甫先生评传》为了解崔适生平事迹提供了宝贵资料。以这两篇传记为基础,结合其他相关史料,大体可以勾勒出崔适的人生轨迹。

  • 标签: 崔适 生平事迹 今文经学
  • 简介:王兴杰(浙江工业大学团委书记):我们觉得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对当代青年而言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有责任心,那么他就能在工作岗位上牢记自己的职业道德,就能把自己的工作潜力发挥到极致,如果一个人有责任心,就能正确地处理个人和集体、社会的关系,能够把社会和集体的利益放在首位。黄东华同志的事迹,实际上是我们就业指导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李中(省建筑工业学校团委书记):在“理想、责任、作为”这个主题中,我觉得责任很重要。江泽民说,“责任重于泰山”,我国古代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训,克林顿有本书叫《历史和现实之间》,里

  • 标签: 年代表 有责任感的人 当代青年 报告团 思想品德教育 学习活动
  • 简介:作者从体例、“生平纪年”的独特安排以及注释、按语等三个方面探讨了《萧友梅编年记事稿》一书的特色,并认为它是一部富有创意的年谱。

  • 标签: 《萧友梅编年记事稿》 萧友梅 年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八道湾的枪声北京八道湾11号,是鲁迅1919年11月购买的新宅。不久,二弟周作人全家也搬来同住。1922年,周作人与哥哥鲁迅绝交。鲁迅带着母亲和夫人朱安,愤而离开八道湾,搬到砖塔胡同84号。从此,周作人“鸠占鹊巢”,成为八道湾11号唯一的主人。

  • 标签: 事迹 抗日 天津 周作人 鲁迅 砖塔
  • 简介:刘仁本是元末浙东著名的诗文家.在元末动乱中,他以方国珍幕僚和朝廷官员的身份,主持海道漕运备舟事,振兴文教,活跃诗坛.后被朱元璋鞭背溃烂而死.刘仁本生平资料不多,当时结集的诗集、文集也渐散佚.利用传世的诗文,可梳理出刘仁本的生卒、家世、仕宦等情况.

  • 标签: 刘仁本 家世 生平 事迹
  • 简介:拙作《慧能事迹辨正撮要》引用了张春波先生一段话:“所谓‘达摩遂开佛知见,以为密契,便传一领袈裟,以为法信’。法衣这么重要,传授的时间又这么长,理应有文献记载,但《续高僧传》却只字不提,不仅僧传不提,从北魏菩提达摩到唐代神会.这期间所有儒释道三家著述也都不见载录,只是在《神会语录》里才有传衣说。”

  • 标签: 辨正 事迹 慧能 菩提达摩 文献记载 高僧传
  • 简介:题记:“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语)臧老用他那不朽的诗作为所有“还活着”的人塑造的形象,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吴贵铭就是这样一位崇高可嘉的人。靖远县平堡中心小学坐落在黄河岸边,堡子山下。走进学校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校园,古色古香的建筑。绿树成荫,花团锦簇,书声琅琅,惠风和畅。古老的建筑群,东西相映;新颖的教学楼,南北对峙。北院雅致秀气,南院平坦宽敞。古风今韵,浑然一体。犹如走进公园一般,真是学生读书启蒙的好处所。

  • 标签: 追忆 事迹 助教 兴学 黄河岸边 中心小学
  • 简介:隋末大儒王通及河汾之学,是史学界和文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中说》及今人研究多认为王通于仁寿三年(603)西游长安交接隋代公卿李德林、薛道衡和杨素。比对各种文献记载可以发现,仁寿三年王通西至长安时,李德林已卒去十三年之久。薛道衡于仁寿二年已离开长安、出为襄州总管。杨素不仅在思想观点上不认可王通献于隋文帝的《太平十二策》,而且在政治立场上二人也处于对立面。杨素襄助杨广争夺皇储地位,与太子杨勇和蜀王杨秀为死敌,而王通曾为蜀郡司户书佐、蜀王侍读,因此杨素绝无可能于仁寿三年与王通交接。

  • 标签: 王通 生平 辨疑
  • 简介:<正>熙宁四年(1071),21岁的米芾结束三年的秘书省校书郎工作开始他第一次南官之旅,远赴广东,担任光尉一职。浯溪摩崖石刻记载了米芾南官的确切时间,云:"米黻南官五年求便养,得长沙掾。熙宁八年(1075)十月望经浯溪。"上推五年,则米芾当在熙宁四年(1071)开始南方五年的游官生涯。蔡肇《故南宫舍人米公墓志》云:"以后恩入仕,初补秘书省校书郎,授光尉。"清·吴荣光《中国古代名人士卒·历史大事年谱》云:"是年至八年(1075)元章官于南。"

  • 标签: 米芾 摩崖石刻 校书郎 熙宁 秘书省 米黻
  • 简介:文章考证出陶辅的祖父为陶信,其“以大功烈擢大同伯”的“先人”为陶瑾;文章对陶瑾的生平事迹作了详尽考证;同时简要论述了陶辅武官世家的身份对创作《花影集》的影响。

  • 标签: 生平事迹 先人 考证 文章 世家
  • 简介:《尚书·金滕》记载了周公为武王祷疾、“居东”、作《鸱[号鸟]》及“风雷之变”等,这些事件亦见于《史记》等书,汉魏诸儒对此亦做了大量注解。然而这些记述和说解之间却存在较大分歧,清代学者排弃伪书、分别今古文说,对这些问题进一步考证,但囿于传统材料故仍未达成定论。本文以出土文献为主要证据,挖掘了青铜器铭文、战国简牍等材料的相关记载,对以上数事重新考证,发现汉代“古文家”的说解与出土文献的记载最为相符。

  • 标签: 出土文献 古文学派 《尚书》 周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