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1 个结果
  • 简介:采用人工对种子饱和接种的方法,对来自我国14省(区)的6526份黍稷种质资源进行了抗黑穗病鉴定。筛选出高抗种质11份,占0.17%;抗病种质574份,占8.80%;这些种质均可作为我国黍稷种质遗传改良的亲本材料应用,有些丰产性和品质性状优良的种质,黑穗病高发地区可在生产上直接利用。

  • 标签: 黍稷 种质资源 抗黑穗病 鉴定 评价
  • 简介:11月8日,罗氏诊断454测序技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的数十名基因组研究专家齐聚翠宫饭店,共同探讨454测序技术带来的革命性变革,讨论会上,专家学者们认真听取了罗氏生命信息部主任杜雷博士及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主任助理王升跃博士所作的报告,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 标签: 人类基因组 诊断 中国 助推 测序技术 专家学者
  • 简介:烟粉虱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近20多年,烟粉虱的一些遗传群入侵世界各地,严重危害作物生产。烟粉虱遗传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早已被关注,但其分类地位,尤其是烟粉虱到底是一个包含多个生物型的种还是一个包含许多隐种的物种复合体,一直颇受争议。近几年,有关烟粉虱种系发生和系统学的研究取得长足进展,有证据推论其是一个包含至少31个隐种的物种复合体,但生殖隔离证据仍显不足,种系发生分析结果也因仅依据COI一个基因而受到质疑。因此,在大多数从事烟粉虱研究的同行接受其为一个物种复合体的概念的同时,仍有同行沿用生物型的概念。在我国境内已先后报道了包括13个本地种和2个全球入侵种在内的15个烟粉虱隐种。本地种主要分布在我国南部及包括海南岛和台湾岛的东南沿海地区,隐种的多样性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入侵种“中东一小亚细亚1”隐种(MEAMl)(即“B型”)和“地中海”隐种(MED)(即“Q型”)分别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和2003年前后入侵我国,并在许多地区迅速取代了本地种而占据优势地位。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数据显示,这2个入侵种可在大部分区域共同存在,但自2005年以来,MED在许多地区陆续取代MEAMl,这很可能与MED对大量使用的新烟碱类杀虫剂有较强抗性有关。本文还讨论了烟粉虱隐种复合体分类所面临的命名等难题以及大范围抽样调查的数据偏差问题。

  • 标签: 烟粉虱 隐种复合体 种系发生 分布
  • 简介:曾经一年一度汇集亚洲政界、商界精英的博鳌亚洲论坛,今年又迎来了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本届年会由中国科协和海南省人民政府主办。11月2013美丽的万泉河畔鲜花吐艳,鼓乐阵阵。上午9点,大会隆重开幕。3000多名科技精英,包括60余院士聚集于此,

  • 标签: 2004年学术年会 中国科协 以人为本 颁奖活动 学术交流 生理学
  • 简介: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

  • 标签: 统计学 真菌学 著录 杂志 中国 算术平均数
  • 简介:[背景]苹果蠹蛾原产于欧亚大陆,是世界著名的严重危害苹果生产的入侵害虫,也是中国的重要对外检疫性有害生物。[方法]通过收集整理历史文献、资料,并于2005~2013年使用标准性信息素诱芯对全国各苹果、梨主产区的苹果蠹蛾发生情况进行系统监测,明确该虫在我国的分布现状及扩散历史;此外,使用特定公式对苹果蠹蛾在发生区造成的当前经济损失和扩散完成后的潜在经济损失进行了系统评估,以明确该虫在我国的现有和潜在危害。[结果]苹果蠹蛾于1953年首次在中国新疆被发现,目前在中国分布于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黑龙江、辽宁和吉林7省的144个县(市、区、旗),主要集中分布在东经74.56°~106.8°以及东经120.02°~132.95°,发生面积约49410hm~2;经济损失评估结果显示,苹果蠹蛾导致中国苹果和梨的潜在减产数量为185.01万和81.33万t。[结论与意义]该虫已在中国形成东西2个分布区,对占据中国苹果产量80%的西北黄土高原(陕西为主)和渤海湾(山东、河北、辽宁为主)两大苹果主产区构成了严重威胁,须引起高度重视。

  • 标签: 苹果蠹蛾 入侵生物 中国 分布 扩散 经济损失
  • 简介:通过对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与地衣开放实验室标本馆(HMAS)、昆明植物研究所隐花植物标本馆(HKAS)、广东微生物研究所标本馆(HMIGD)和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的443份标本的宏观形态和微观结构的观察,报道了中国鳞伞属真菌31种和2变种,其中包括1新变种,即白小圈齿鳞伞凸顶变种[Pholiotaalbocrenulata(Pk.)Sacc.var.conicaTolgor];1中国新记录种,即黄褶鳞伞[Pholiotaluteofolia(Pk.)Sacc.]和10省级新记录种,即多脂鳞伞[Pholiotaadiposa(Fr.)Kumm.](广东)、白小圈齿鳞伞[Pholiotaalbocrenulata(Pk.)Sacc.](黑龙江)、少鳞黄鳞伞[Pholiotaalnicola(Fr.)Sing.](黑龙江)、黄褐鳞伞[Pholiotafulvella(Pk.)SmithetHesl.](内蒙古)、地生鳞伞[Pholiotahighlandensis(Pk.)SmithetHesl.](云南)、黏皮鳞伞[Pholiotalubrica(Fr.)Sing.](四川)、毛腿鳞伞[Pholiotamutabilis(Fr.)Kumm.](四川)、多脂翘鳞伞(Pholiotasquarroso-adiposaLange)(黑龙江)、亚苦鳞伞[PholiotasubamaraSmithetHesl.)(广东)、地毛柄鳞伞[Pholiotaterrigena(Fr.)Karst.](内蒙古).对每个种进行了详尽的形态学描述并提供显微线条图,编写了中国鳞伞属分亚属和分种检索表.将库恩菇属(KuehneromycesSing.etSmith)和火菇属[Flammula(Fr.)Kumm.]并入鳞伞属中.将Gymnopilusluteofolius(Pk.)Sing.和刺毛暗皮伞[Phaeomarasmiuserinaceellus(Pk.)Sing.]放入鳞伞属中进行讨论;认为应将金毛鳞伞[Pholiotaaurivella(Fr.)Kumm.]、多脂翘鳞伞和地毛柄鳞伞作为独立的种处理;将Pholiotamalicola(Kauff.)Smith作为Pholiotaalnicola(Fr.)Sing.的同物异名;将皱盖鳞伞[Pholiotarugosa(Pk.)sing.]划入微鳞伞属(PholiotinaFayod)属中.并讨论了鳞伞属与相关的属之间形态学差异,列出了存疑种的名录.

  • 标签: 鳞伞属 形态分类 新分类群 地理分布 担孢子形态
  • 简介:中国小脆柄菇属(Psathyrella)真菌进行了整理、修订,对有关分类学问题进行了讨论。中国小脆柄菇属真菌共51个名称记录,分布于26个省(自治区)。其中有18个分类单元引证了标本,2个记录的报道未提供形态描述,2个种存在错误拼写。

  • 标签: 小脆柄菇属 分布 名称 分类 中国
  • 简介: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珔(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珔x。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

  • 标签: 著录规范 英文大写 真菌学 希文 算术平均数 相关系数
  • 简介: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

  • 标签: 统计学 真菌学 著录 杂志 中国 算术平均数
  • 简介:按GB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互(中位数仍用M)。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i。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x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口。⑨概率用英文大写P(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x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 标签: 统计学 真菌学 著录 杂志 中国 算术平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