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眼前段检查仪Pentacam和OrbscanII测量前房深度(ACD)、角膜缘白到白距离(WTW)的差异,分析二者的一致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近视患者72例(144眼),分别使用Pentacam和OrbscanII测量。两种仪器检测数据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数据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72例等效球镜为-2.0~-14.0D,平均-6.40±2.38D,Pentacam和OrbscanII测量ACD的平均值分别为3.22±0.255mm和3.13±0.253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9.172,p=0.000);测量WTW的平均值分别为11.66±0.340mm和11.46±0.306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570,p=0.000)。两种仪器测量的前房深度和角膜缘白到白距离均具有相关性(r=0.975,p=0.000;r=0.941,p=0.000)结论Pentacam和OrbscanII测量眼部无器质性疾病人群的前房深度和角膜缘白到白距离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entacam的测量结果略大于OrbscanII。

  • 标签: Pentacam Orbscan II 前房深度 角膜缘白到白距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早期妊娠(妊娠前十二周)卵黄囊直径以及其最终妊娠结局。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检查的孕周为孕6周至孕11周的187例妊娠囊内卵黄囊直径进行测量,并追踪其胚胎发育情况,总结早期妊娠应用超声测量卵黄囊直径的临床意义。结果152例胚胎发育情况佳,卵黄囊直径分别为(直径用d表示,单位mm)1<d<=2共1例,2<d<=3共2例,3<d<=4共45例,4<d<=5共74例,5<d<=6共29例,6<d<=7共1例,7<d共0例;35例胚胎发育不良,卵黄囊直径分别为(直径用d表示,单位mm)1<d<=2共0例,2<d<=3共2例,3<d<=4共3例,4<d<=5共1例,5<d<=6共1例,6<d<=7共7例,7<d共15例,另有6例超声检查未见卵黄囊。结论早期妊娠(妊娠前十二周)应用超声检查卵黄囊直径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早期妊娠 超声检查 卵黄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现小直径撕囊口对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60例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治疗组实施小直径撕囊口超声乳化术。观察患者囊袋直径,对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囊袋收缩情况、人工晶状体移位和后发性白内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在小直径撕囊口超声乳化治疗中,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囊袋收缩情况、人工晶状体移位和后发性白内障等症状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直径撕囊口超声乳化术,因晶状体撕囊口偏小,会引起术眼晶状体囊袋收缩、人工晶状体移位、悬韧带破裂及后发性白内障。对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有严重的影响,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小直径撕囊口 白内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根尖基点(根尖狭窄口)直径确定对选用大于相应直径为主牙胶尖进行根尖充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科诊治的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病例120例各有1颗患牙,常规开髓揭顶备洞,确定根管工作长度,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有60例患牙,实验组用确定根尖基点(根尖狭窄口)直径,常规根管预备和消毒,选用比根尖基点直径大的牙胶尖为主牙胶尖和根管糊剂进行侧向加压充填。对照组常规根管预备和消毒,选用根管工作长度的牙胶尖和根管糊剂进行侧向加压充。结果实验组3例欠充2mm,恰充57例,无疼痛出现,对照组1例欠充2mm,恰充46例,超充13例,充后当天出现疼痛5例,4例无需服药,7天后疼痛消失,1例重新治疗后并口服消炎止痛药2天。结论确定根尖基点(根尖狭窄口)直径选好主牙胶尖进行根管充填,对提高根管治疗水平有明显疗效。

  • 标签: 根尖基点 牙胶尖 根管治疗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体外冲击波、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直径较大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6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150例输尿管结石(直径>1cm)患者,随机分组,75例A组患者进行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75例B组患者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结石排净率和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75例A组患者中,72例看到结石并击碎,其中结石排净率为91.6%(66/72),而B组的结石排净率为63.4%(45/71),差异显著,P<0.05,有意义;术后并发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直径较大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ESWL,是用于治疗直径较大输尿管结石的首选。

  • 标签: 输尿管镜钬激光 体外冲击波 直径较大输尿管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金属对聚乙烯全髋关节置换术(MOP)的比较,分析大直径股骨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MOM)后的近期随访疗效。方法收集我院36例行全髋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MOM组15例,MOP21例,术后规范随访1、3、6、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关节总活动度、疼痛VAS评分、Harris评分及关节脱位率,分析MOM术后近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良好随访,随访时间为术后第1、3、6、12个月。关节总活动度及疼痛VAS评分两组患者的前3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1次有统计学意义;Harris评分两组患者的前2次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2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直径股骨头金属对金属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髋关节总活动度、疼痛VAS评分、Harris评分及关节脱位率均优于传统金属对聚乙烯人工髋关节。

  • 标签: 全髋关节置换术 金属对金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GTV直径对适形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60例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分析转移淋巴结GTV直径对三维适形放疗近期疗效的影响。结果60例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GTV直径≥4cm和<4cm的适形放疗有效率分别为69.4%和91.7%,两组有效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直径的大小直接影响适形放疗的近期疗效。

  • 标签: 食管癌 手术 淋巴结转移 适形放疗 GTV直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与病理性质的关联性,为指导该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13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治疗术式分成微创内镜保胆取息肉术、胆囊切除术治疗,术后统计所有患者病变组织直径、病理性质,分析病变直径与病理性质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结果直径小于5mm的58例PLG患者其构成比中,非肿瘤息肉占98.28%,肿瘤性息肉占1.72%;然直径5mm≤d≤10mm的31例PLG患者其构成比中,非肿瘤息肉占61.29%,肿瘤性息肉占28.71%;随着息肉直径的增大,肿瘤性息肉的发生病机率有增加趋势。结论胆囊息肉样病变直径小于5mm的PLG患者,应积极加强临床监测或应用保胆取息肉治疗;然而当息肉直径为5mm≤d≤10mm时应采用预防性胆囊切除术,对阻断息肉癌变有着积极作用。当息肉直径大于10mm时,应果断行胆囊切除术,及时清除病变组织以防止病情恶化。

  • 标签: 胆囊息肉直径 病理性质 预防性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直径≤5mm肺部微结节采用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诊断结果以及应用安全性。方法病例对象为2017年1—12月收治40例直径≤5mm肺部微结节患者,CT引导实施经皮穿刺活检,总结诊断资料。结果38例患者经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确诊,诊断准确率95.0%;不同病灶直径患者在诊断准确率方面差异性不明显(P>0.05),并发症发生率为2.5%(1/40)。结论对于直径不超过5mm肺部微结节可采用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高,同时符合微创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CT引导 经皮穿刺活检 肺部微结节 临床诊断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联合血常规对病灶直径<2cm单发局灶球形肺炎(SLSP)患者阳性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病灶直径<2cmSLSP患者4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病灶直径≥2cmSLSP患者4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42例为对照组,均行CT、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并比较CT、血常规检查病灶直径<2cmSLSP阳性检出率。结果经单因素方差分析,观察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WBC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水平高于健康体检者,低于病灶直径≥2cm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血常规检查病灶直径<2cmSLSP患者阳性检出率91.30%高于单独检查52.17%、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联合血常规检查病灶直径小于2cmSLSP,可提高阳性检出率,可为判断病情提供依据。

  • 标签: 单发局灶球形肺炎 病灶直径小于2 cm 血常规 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局限于黏膜层直径小于2cm的结直肠癌患者效果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6年6月在我院142例接受内镜切除的局限于黏膜层直径小于2cm的结直肠癌患者的病理资料,根据切除结果分为治愈性切除组,非治愈性切除组。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非治愈性切除组中的肿瘤位置和大体分型显著高于治愈性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56,χ22=18.048;P<0.05);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影响局限于黏膜层直径小于2cm的结直肠癌EMR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肿瘤位于右半结肠和表面隆起凹陷型(OR1=3.340,OR2=1.371,P<0.05)。结论对于表面隆起凹陷型和位于右半结肠的局限于黏膜层直径小于2cm的结直肠癌经过EMR治疗不易治愈性切除。

  • 标签: 内镜黏膜切除术 危险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在直径小于2cm周围型肺结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胸腔镜肺叶切除与胸腔镜肺段切除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56例直径小于2cm的周围型肺结节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肺叶切除组20例和肺段切除组36例。分别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整理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期间的各项指标情况,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半年的肺功能情况、2年复发转移率。结果肺段切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51.28±18.93min,明显长于肺叶切除组的(72.09±8.11min),但肺段切除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为7.39±0.73d,明显少于肺叶切除组的(9.59±1.01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切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46.69±18.65ml,肺叶切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152.87±19.06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FEV1、FCV比较显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FEV1、FCV较术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肺段切除组患者FEV1、FCV高于肺叶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2年内均无患者死亡,肺段切除组肿瘤复发2例,复发率为5.56%,肺叶切除组肿瘤复发1例,复发率为4.5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段切除组脑转移1例,肺叶切除组无转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直径小于2cm的早期肺癌,最大限度地保存患者肺功能,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有效,可能更适用于一些肺功能较差、耐受性较低的老年病患。

  • 标签: 胸腔镜检查 肺段切除术 肺癌 肺叶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内窥镜下经直径22mmQuadrant通道行微创椎体间融合术在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患者,给予对照组MIS-TLIF治疗,给予观察组经直径22mmQuadrant通道行微创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1周~6个月随访,于1周~3个月间两组VAS、ODI评分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于术后1个月~6个月两组治疗总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中,差异均不明显(P>0.05)。结论给予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内窥镜下经直径22mmQuadrant通道行微创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可有较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疼痛指标及腰椎功能障碍等,此外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未出现增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Quadrant通道 腰椎退行性疾病 微创椎体间融合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采取大直径股骨头THA手术治疗,并观察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58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大直径股骨头THA手术治疗。结果本组5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住院期间未出现切口不愈合、切口感染、假体脱位等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术后、随访结束时,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提高(P<0.05);且随访结束时的harris评分高于术后(P<0.05);不同Hartofilakidis分型的患者,其harris评分也存在差异(P<0.05)。结论大直径股骨头THA手术治疗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疗效良好,能够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并发症较少,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发育不良 THA 髋关节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