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视神经肿瘤的诊疗心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视神经胶质瘤一旦发现肿瘤有蔓延趋势,应立即手术切除;视神经脑膜瘤应尽早手术摘除肿瘤,不宜手术或手术未能完全摘除者可采用放射治疗,但不敏感;视乳头血管瘤如果血管瘤不发展不必治疗,如果血管瘤发展或发生并发症时,应当采用电凝、光凝或冷凝视网膜血管瘤,经瞳孔温热疗法可取得一定疗效;视乳头色素细胞瘤无须特殊治疗。

  • 标签: 视神经肿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听神经瘤患者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早期诊断,尽早手术,完全切除肿瘤为本病的治疗原则。

  • 标签: 听神经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听神经瘤患者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按医嘱及时、准确使用降颅内压药物和足量抗生素。

  • 标签: 听神经瘤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制定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计划,可以降低神经外科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护理。对我院近年来神经外科患者的护理管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从六个方面出发(1)护士素质;(2)技术层面;(3)管理层面;(4)物质层面;(5)环境方面;(6)患者方面。总结要点包括制定护理管理计划,明确护理管理职责,加强护理业务技术训练及安全防范意识,规范关键护理过程的管理,协调好护理工作与相关科室部门的工作,建立多途径、多视角的护理质量监控系统。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安全管理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上法细针操作的特点,以更好地为上肢损伤修复手术服务,减轻病人痛苦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操作简单。方法近10年来,我科对202例上肢损伤患者行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上法细针操作。结果184例效果佳,15例效果较差需加用辅助麻醉药,1例无效,操作时刺破血管2例,气胸及神经损伤无一例发生。结论采用细针操作法能减轻术中、术后病人的痛苦,减少并发症发生,临床效果佳。能更好的配合外科医师的工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超声方式、MRI诊断方式的效果。方法本文收治对象为肌肉骨骼系统损伤患者,总例数为200例,收取时间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之间,总例数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实施超声诊断)、对照组100例(实施MRI诊断),将两组的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检出率93.00%(肋骨骨折43例、肌腱撕裂50例)与对照组检出率96.00%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误诊率3.00%、漏诊率4.00%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肌骨神经超声诊断在神经、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诊断中,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肌骨神经 超声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鞘瘤的MRI信号特点及特殊征象。方法收集19例经MRI检查手术病理证实神经鞘瘤进行回顾性分析,行MRI常规平扫、增强扫描。结果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呈高或混杂信号信号,增强扫描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分离-脂肪征、靶征、鼠尾征、瓶塞征和哑铃征。结论发生部位、形态、生长方式、信号特点、强化方式及特殊征象对肿瘤的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传统观念认为,人在出生发育成熟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不再具有再生和修复能力,一旦受损,本身结构和功能无法修复。在成年以后,中枢神经通路常常是固定和永久不变的,唯死亡存在,再生无望。而近年来,神经修复学却逐步成为热门的神经科学领域内的独特学科。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 修复能力 神经修复学 传统观念 神经通路 神经科学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临床研究。方法根据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的90例乳腺癌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使用传统乳腺癌手术,观察组使用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两组出血量和清除淋巴结数目没有差异性;观察组3例转移,对照组4例转移,观察组复发和并发这几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保留肋间臂神经和胸前神经的乳腺癌手术具有较低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几率。

  • 标签: 肋间臂神经 胸前神经 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乳腺癌手术分别采用保留胸前神经(ATN)和肋间臂神经(ICBN)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不保留ATN和ICBN,研究组保留ATN和ICBN,比较两组术中与术后情况。结果经2组对比分析,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除数量比较,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或转移率为2.5%,对照组为22.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对照组为62.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癌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可减少手术并发症不增加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机会。

  • 标签: 胸前神经 肋间臂神经 乳腺癌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对照组用无水酒精神经阻滞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疼痛程度以中度以下为主,占91.7%,对照组中度疼痛、中度以下疼痛及中度以上疼痛分别为43.3%、46.7%和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霉素神经干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成功率高,方法简单,安全可靠,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三叉神经 阿霉素 无水酒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岁以上老年患者带状疱疹患者3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为口服普瑞巴林75mg,每日2次。B组为口服普瑞巴林联合神经阻滞组,疗程均为一月。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疼痛缓解度,评价疗效。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单药与联合治疗组均有效,而联合治疗组效果更好。

  • 标签: 普瑞巴林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肌电图在诊断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5年6月收治的2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根据患者的病程长短将其分为A组(50例,病程为10年以上)、B组(60例,病程为5年以上)、C组(60例,病程为1年以上)、D组(50例,病程为1年以内),对所有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对比分析四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肌电图结果显示,本组220例患者中有165例异常,肌电图异常率为75.0%,异常表现主要为MCV、尺神经F波、SCV、胫神经H反射未引出或减慢。随着患者病程的增加,肌电图异常率也越来越高,A组患者的MCV、尺神经F波、SCV、胫神经H反射的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其它患者组(P<0.05)。结论神经肌电图能够较准确的诊断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神经肌电图 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坐骨神经痛是常见病,其病因很多,青年人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或先天性骨性椎管狭窄所致;老年人则主要是由于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小关节增生、黄韧带肥厚、椎体后缘骨质增生、腰椎滑脱等退变原因所致.我院自2003年1月以来共对156例坐骨神经痛患者行CT引导下神经根封闭治疗并对其跟踪随访,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坐骨神经痛 CT 封闭治疗 神经根 椎体后缘 骨质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刺激仪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上肢手术患者100例,ASA分级均为I-II级,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Ⅰ组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II组按传统找异感方法实施肌间沟臂丛阻滞,两组局麻药均为0.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20ml。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阻滞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组阻滞操作时间短于II组(P<0.05),麻醉效果(VAS评分)优于II组(P<0.05),不良反应也低于II组。结论神经刺激仪引导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较传统盲探法操作时间缩短,麻醉效果完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 罗哌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联合物理治疗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带状疱疹7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物理治疗(紫外线加中频治疗),治疗组为神经妥乐平联合物理治疗(紫外线加中频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疼痛、睡眠的改善情况良好;对疼痛的总有效率、睡眠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妥乐平联合物理治疗PHN安全有效,优于单纯物理治疗。

  • 标签: 神经妥乐平 物理治疗(中频和紫外线)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深入研究星状神经节调控技术在面神经炎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总结其在面神经炎康复治疗中的潜在益处,并为临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于2021年1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3个病例作为实验组,3个病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方式;实验组在传统治疗方式基础上采用星状神经节调控技术,本组中三个病例均采用星状神经节阻滞术一疗程共十次。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相对于对照组在疼痛缓解、面部功能改善、感觉功能恢复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证明了状神经节调控技术在面神经炎康复治疗中具有潜在的治疗优势。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数据分析,我们将能够更全面地评估星状神经节调控技术在面神经炎康复治疗中的实际效果。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面神经炎 康复治疗 神经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