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4 个结果
  • 作者: 吴勇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绵竹市人民医院四川绵竹618200)【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015-011神经干细胞在脑卒中疾病的应用从内源性途径分析,已有众多研究结果表明,缺血性脑损伤后患者成年鼠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的神经干细胞会受到刺激而发生增殖、迁移以及分化,这些增殖、迁移以及分化的神经干细胞会对缺失的神经元和胶质细胞进行选择性补充,即进行自我修复。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发生脑缺血后的对侧大脑半球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速度达到正常情况的6倍。但是缺血后的神经自我修复不足以完全抵消细胞死亡级联反应,因此需要接受神经干细胞抑制已达到完全修复的效果。部分细胞因子对于脑梗死后内源性神经发生具有促进作用,可替代神经元发生。缺血后神经元粒细胞集落将会刺激因子受体表达发生上调,可在神经保护以神经自我修复中发挥重大作用。还有研究认为,脑缺血损伤神经自我修复与脑内成熟间质细胞或者星形胶质细胞受刺激重新返回到神经干细胞有关,将会重新分化成受损最严重的神经元细胞,从而有效发挥自我修复以及重新排布的作用。上述研究目前在医学界尚未有统一结论,但是支持者非常多,由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治疗不存在机体免疫反应排斥以及伦理因素,但是其分布具有局限性,同时数量也有限,帮助神经元修复和突触形成的因子不足。从外源性途径分析,多数情况下,仅由内源性干细胞所产生的的神经组织不能完全替代脑损伤后所缺失的神经组织,特别是特殊部位的神经组织,例如脊髓以及纹状体等部位的神经组织。故而在针对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进行修复研究的基础之上,使用经过外源性途径,即通过实验室研究将未经过分化的神经组织使其移植到患者体内。当前实验室最常用的办法为分离中枢系统神经中的先祖细胞,或者单独分离神经细胞,对患者脑损伤部位进行精准移植,同时导入外源性基因序列,可以进行体外建系,可以形成干细胞系,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成功率。2神经干细胞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应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大脑内,或者是在动物模型脑内大量神经元细胞发生持续性破坏的情况下,并无发生大量神经元再生的情况。研究认为神经退行性病变过程与内源性神经再生失败密切相关,因此多数情况下仅由内源性干细胞所分化生成的神经细胞不能弥补发何生僧损伤后确实的神经细胞数量,针对脊髓和纹状体等神经细胞数量较好的部位,做到诱导脑内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发生增生同时分化为神经元最终形成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型听神经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技巧与重要神经功能的保护,减少并发症,总结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5例大型听神经瘤(直径≥3cm)经显微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12例,全切率为80%,面神经解剖保留13例,功能保留7例,保留听神经2例,死亡0例。术后脑脊液漏2例,吞咽困难2例,术后再出血1例。结论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对于切除大型听神经瘤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有助于保护面神经,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乙状窦 听神经瘤 显微神经外科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超声方式、MRI诊断方式的效果。方法本文收治对象为肌肉骨骼系统损伤患者,总例数为200例,收取时间在2018年1月-2019年1月之间,总例数采取抽签分组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实施超声诊断)、对照组100例(实施MRI诊断),将两组的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检出率93.00%(肋骨骨折43例、肌腱撕裂50例)与对照组检出率96.00%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误诊率3.00%、漏诊率4.00%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肌骨神经超声诊断在神经、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诊断中,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肌骨神经 超声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肌电图在诊断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4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00例,根据患者的病程长短将其分为A组(病程>10年)、B组(病程5~10年)、C组(病程1~5年)和D组(病程<1年)各50例。对四组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比较四组各项指标差异。结果所有200例患者150例患者肌电图检查为异常,异常率为75.00%,其具体异常主要体现在MCV、尺神经F波、SCV和胫神经H反射未引出或减慢等方面,A组患者MCV、尺神经F波、SCV和胫神经H反射异常检出率高于其它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病程不断增加会导致其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几率上升,且患者发生早期周围神经病变时可有明显的肌电图变化,因此可将肌电图检查作为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依据。

  • 标签: 神经肌电图 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脑血管疾病的神经介入治疗法的护理干预与非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探讨神经介入治疗法的临床护理的重要性,并对当前国内脑血管疾病及神经介入治疗的现状与潜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神经介入治疗 临床诊断与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脑血管疾病的神经介入治疗法的护理干预与非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探讨神经介入治疗法的临床护理的重要性,并对当前国内脑血管疾病及神经介入治疗的现状与潜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脑血管疾病 神经介入治疗 临床诊断与治疗
  • 作者: 褚瑞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科      山西阳泉    045000)  【摘    要】    目的:探究乳腺癌手术治疗中采用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收治的26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双号为研究组,单号为对照组,130例/组,对照组采用传统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102.3±5.1)min显著短于对照组(115.8±5.4)min,研究组患者胸大肌萎缩率(19.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3%)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0.0%)、(30.0%),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患者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治疗,不仅手术时间短,还能使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胸大肌萎缩率降低。  【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肌电图在诊断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4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患者200例,根据患者的病程长短将其分为A组(病程>10年)、B组(病程5~10年)、C组(病程1~5年)和D组(病程<1年)各50例。对四组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比较四组各项指标差异。结果所有200例患者150例患者肌电图检查为异常,异常率为75.00%,其具体异常主要体现在MCV、尺神经F波、SCV和胫神经H反射未引出或减慢等方面,A组患者MCV、尺神经F波、SCV和胫神经H反射异常检出率高于其它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病程不断增加会导致其发生周围神经病变的几率上升,且患者发生早期周围神经病变时可有明显的肌电图变化,因此可将肌电图检查作为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依据。

  • 标签: 神经肌电图 糖尿病早期周围神经病变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0例。两组均接受神经阻滞治疗,观察组加用加巴喷丁治疗,观察两组近期及远期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2周、4周、12周时,疼痛程度(NRS评分)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联合神经阻滞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推广。

  • 标签: 加巴喷丁 神经阻滞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在2018年2月到2019年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三叉神经痛患者中选取5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9例。对参照组行传统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治疗,对实验组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分析2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情况、临床疗效均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相比于参照组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呈现为p<0.05。结论对三叉神经痛患者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可使患者的疼痛感得到缓解,将生活质量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较广。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 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神经阻滞效果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8年 2月 -2019年 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86例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分为全麻组和联合组。全麻组行全身麻醉方式手术;联合组行全麻 +腰骶丛神经阻滞。对比两组神经阻滞效果和认知功能。结果:联合组视觉模拟评分( VAS)、舒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全麻组( 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P> 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超引导下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髋关节手术患者神经阻滞效果明显,可提高病人认知功能,无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超声引导 老年髋关节手术 神经阻滞 认知功能 影响
  • 简介:【摘要】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脑卒中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由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涉及到神经、血管多个病理环节的复杂参与,传统药物的研究只针对神经或血管病理过程中的某个环节进行。对神经 -血管单元的研究,使得脑缺血的保护治疗从单一靶点的保护转变为对神经血管单元各组分的多靶点治疗。

  • 标签: 脑卒中,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血管单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脑卒中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由于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涉及到神经、血管多个病理环节的复杂参与,传统药物的研究只针对神经或血管病理过程中的某个环节进行。对神经-血管单元的研究,使得脑缺血的保护治疗从单一靶点的保护转变为对神经血管单元各组分的多靶点治疗。

  • 标签: 脑卒中,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血管单元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关节松动技术配合神经松动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疼痛程度的影响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从 2018年 5月 ~2019年 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 58例为研究对象。给予传统组( n=29例)患者 单纯关节松动技术治疗,给予联合治疗组(n=29例)患者 关节松动技术配合神经松动技术治疗。评价2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 CASCS评分、 VAS疼痛评分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差异性。 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CASCS评分值( 86.05±4.04)分,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3.1%,均明显高于传统组( 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 VAS疼痛评分值( 1.25±0.13)分,明显低于常规组( p<0.05)。结论:相比单纯关节松动技术治疗而言,关节松动技术配合神经松动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更加显著,对疼痛程度的影响价值更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关节松动技术 神经松动技术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疗效 疼痛程度 影响价值
  • 作者: 白军徐长荣沈中顺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1-11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1期
  • 机构:              (吉林市人民医院麻醉科 吉林吉林  132001)  【摘 要】目的:分析在肩关节手术中经超声、神经刺激仪双重定位下开展肌腱沟臂神经丛阻滞对术后康复效果所产生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间于本院就诊且接受肩关节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30例)及观察组(30例),均在术中采取肌间沟臂神经丛阻滞麻醉方案,观察组联用超声与神经刺激仪,分析两组麻醉及康复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阻滞麻醉起效时间显著缩短于对照组,术后UCLA评分、Constan-Murley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及术前(P<0.05)。结论:在肩关节手术中经超声、神经刺激仪双重定位下开展肌腱沟臂神经丛阻滞的临床效果良好。  【
  • 作者: 徐建芳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四川省荥经县人民医院四川雅安625200)【中图分类号】R18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4-0009-01在我们的生活中稍微不注意就会患上有的疾病,但是不论是哪一种疾病,都会受到这类疾病的影响,疾病比较严重的时候影响会更大,神经性耳鸣就是经常见到的一种影响比较大的疾病。神经性耳鸣主要有三种,感音性、周围以及中枢,感音神经耳鸣是来源于耳蜗,周围神经性耳鸣是来源于听神经。我们经常见到的神经性耳鸣也可以称为感音神经性耳鸣,主要说的是病人在主观上的感受,在没有外界刺激的情况下人们出现了异常声音的感觉。比如耳内会感觉到嘶嘶声、嗡嗡声以及蝉鸣声等等这类单调的声音,又或者是混杂的一些声响,如果耳鸣是持续性的,特别是会有头痛、眩晕以及耳聋的症状。造成神经性耳鸣的原因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也有很多,因此,要对神经性耳鸣有一个清晰的了解,以便有效及时的预防以及治疗,以下是关于神经性耳鸣较为具体的原因以及危害:1造成神经性耳鸣的原因第一,耳部的一些疾病。外耳异物、耵聍栓塞、外耳道炎等等,中耳部的耳硬化症、鼓膜穿孔、急慢性炎症等等。内耳部的神经瘤、美尼尔氏综合症等等,上述关于耳部的一些症状都会导致耳鸣的产生。第二,血管方面的疾病也会导致耳鸣。比如血管瘤、颈静脉的球体瘤、血管畸形、耳内的小血管扩张等等,由于静脉因素产生的耳鸣感觉到的多是嘈杂声,由于动脉产生的耳鸣和脉搏中的搏动是一样的。第三,全身性的一些疾病。营养不良、植物神经的紊乱、糖尿病、脑供血的缺乏、贫血、中风早期、低血压以及高血压等等,此外,过度的使用一些对耳部有伤害的药物,比如卡那霉素、链霉素以及庆大霉素等等,这些也会造成听力下降以及耳鸣,同时出现耳鸣的情况会早于听力下降。第四,噪声。一些暴震声以及长时间接触一些噪声都会造成听力下降以及耳鸣。有的工作是属于强度比较高的一种噪声环境,这类人需要重视噪声的防护,比如降低噪声的声源或者是佩戴耳塞以及耳罩等等。另外,应当重视不能长期处于音量比较大的环境之中,不要长时间使用耳机等等。第五,不良的习惯。咖啡因以及酒精往往会加重耳鸣的症状,吸烟会让血氧减低,但是耳内部的毛细胞是属于对氧非常敏感的一种细胞,因此缺氧就会在极大程度上损害毛细胞,所以要重视对不良习惯的改正。除了上述所说的有些生理方面的疾病,大家应当重视生活中的一些习惯,只有这样才可以较少出现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