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收集并分析符号学论文、专著、相关学术活动的数据,来呈现2012年中国符号学发展状况,并基于这三方面的数据,归纳出2012年中国符号学的发展趋势:符号学一般理论得到推进;符号学应用全面拓展,符号学已成为各个学科主要的理论工具;建设性符号学成为主流。

  • 标签: 2012年符号学发展 建设性符号学 研究报告
  • 简介:本文通过梳理分析2017年中国符号学研究相关论文、著作、学术会议和学科建设情况等方面,总结出本年度符号学发展基本特点:符号学理论探索与体系建构进一步推进,哲学符号学研究成果丰硕,传播符号学等门类符号学发展迅速,大量实践门类学科的符号学应用越来越多样化,但门类符号学发展时应避免内容的同质化或模糊化倾向。

  • 标签: 符号学 发展状况 哲学符号学 传播符号学 交叉学科
  • 简介:<正>郑子瑜先生撰著的《中国修辞学史稿》已于1984处出版。这是中国修辞学研究的一个喜讯。它的意义已由著名文史学家郭绍虞先生明确指出:"子瑜教授是至今为止第一个研究修辞学的历史的学者,这书是第一本的中国修辞学史"(《中国修辞学史稿》郭序)。郑子瑜先生在自序中谈及著述此书的缘起,提到1964年他在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语学教育研究所主讲"中国修辞学"时说过的一段话:"大家知道,谈到中国文学的变迁,有中国文学史;谈到中国哲学的变迁,有中国哲学史;谈到中国

  • 标签: 中国修辞学 修辞学史 史研究
  • 简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有三大定位:国家工程、社会化、科学性。该定位的依据是党和政府有关政策和指示,以及我国语言资源现状和保护需求。工程的主要目标是建成大规模、可持续增长的多媒体语言资源库,全面提升我国语言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水平。主要任务包括中国语言资源的调查汇聚、建库保存、保护研究、开发应用等方面。工程的重点是通过田野调查、在线采录和文献典藏实现大规模语言资源汇聚,最大特色在于社会化的理念和工作模式。

  • 标签: 语言资源 语言保护 社会化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方案。首先,从工程管理体系、规范标准制定、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方面介绍工程实施策略;其次,从已有语言资源汇聚、调查内容、调查方法和技术等角度阐述工程实施方法上的创新点。

  • 标签: 语言资源 语言保护 实施方案
  • 简介:摘要我们中国的传统民间美术有非常悠久的发展历史,其中蕴含了独特的审美情趣。这些绘画风格,绘画方式也影响到了中国当代的油画艺术。可以说,传统的民间美术是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两种美术形式进行研究,探讨传统民间美术带来的巨大影响。

  • 标签: 传统民间美术 中国当代油画艺术 影响。
  • 简介:由于缺乏严格意义上的禁酒传统,中国人生活世界中的烈酒即成为观察烈酒符号演变的较佳样本。本文试图通过广义语言学基本理论,对作为符号的烈酒的能指、所指变迁和规约、影响其意义生成的意识形态开展阐释和解读。

  • 标签: 烈酒 能指 所指 意识形态
  • 简介:古汉语的句子中心动词与其宾语之后,仍有一个句法位置,可以容纳另外一个谓词性成分,这包括形容词,不及物动词、介词短语、时间词、数量词,“如”字修饰语等。随着语言的发展,这个句法位置慢慢地消失了,用于其中的谓词性成分发生了重要的语序变化,由此而给汉语的句法结构带来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重点讨论这种变化对促使量词语法化的作用。

  • 标签: 中心动词 谓词性成分 语法化 介词短语 数量结构 宾语位置
  • 简介:摘要缅甸汉语教学的研究在“汉语热”的背景下成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本文从缅甸东方孔子课堂课程设置的情况、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应增加汉语课课时,扩充汉语师资;通过调查孔子课堂使用的教材,分析了教材的词汇、话题分布、练习三个方面的内容,结合教材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 标签: 东方孔子课堂 课程设置 教材使用
  • 简介:中国语言学发展战略高级论坛2005年4月9日至10日在河北师范大学举行.本论坛由中国社科院语言所、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和河北师范大学联合主办.会议旨在从战略高度谋划中国语言学未来的发展趋向和发展目标,该主题得到国内语言学界的积极支持和热烈响应,来自中国社科院、教育部、商务印书馆和全国20余所大学的43名代表及河北师范大学语言学专业的部分教师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中国语言学 发展战略 论坛 高级 河北师范大学 中国社科院
  • 简介:本文试图从翻译生态学的视角出发,重新阐释我国地名单一罗马化问题,从交际维、语言维和文化维等三个维度,探讨中国地名译名推广单一罗马化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总结地名译名单一罗马化的语义、语用及拼写原则。

  • 标签: 中国地名 译名 单一罗马化 原则 限度
  • 简介: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出"两文三语"的语文政策.这一政策,既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原则,又符合香港一百多年来形成的语文现实.回归两年多来,在"两文三语"政策实施下,香港的语文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文成为第一官方语文;普通话课在中小学全面设立,普通话科成为中学会考科目;母语教学全面推行,用母语教学的中学占了大多数,同时保留一部分学校使用英语教学;拟订中小学普通话科教师语文基准,提高教师普通话水准;实施以英语为母语的教师计划,拟订中小学英语教师语文基准;开展全社会职业英语运动,以提高英文水准,等等."两文三语"语文政策实施,将大大提高香港的竞争力,有助于确保和提升香港国际大都会的地位.

  • 标签: 两文三语 官方语文 母语教学 教学语言
  • 简介:摘要由于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逐渐兴起了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的产生对我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本文浅析了网络文学对中国当代文学的贡献,并分析了网络文学的不足之处。

  • 标签: 网络文学 当代文学 发展
  • 简介:中国古代文人,尤其是明清时期的文人,喜欢在画作上题诗。作为一种艺术传统,中国文人画一直追求画与诗的完美结合。这样,在同一张画纸上,诗与画便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中国画和中国诗都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意义,因此,分开来看,二者都很难阐释或者翻译。中国传统文人画则不然,它不但为画家提供了阐释自己作品的舞台,也给鉴赏者提供了理解画家创作意图的可能。文人画中这种诗一画相互阐释、互为翻译的现象被罗曼·雅各布森定义为"符际翻译"。翁贝托·艾柯在他的翻译理论中进一步探讨了这一现象,他的理论也被视作对雅各布森符际翻译论的发展和补充。基于对阐释的拓扑学分类,艾柯详细阐述了符际翻译中存在的五个显著特点。本文旨在阐明这五个特点如何在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诗-画互译中体现出来,同时指出诗-画互译这种独特的符际翻译现象中存在的其他特性。

  • 标签: 符际翻译 传统文人画 诗-画互译 阐释
  • 简介:东欧马克思主义符号学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已在国内开启本土化进程,历经积极引介、深度研究、自觉整理等多个阶段,关注视野从文学领域拓展到符号美学、音乐学、哲学、文化学等多个领域,建构了“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交往符号学”“辩证意义论”“结构功能符号学”“意识形态幻象”等系列焦点论题,在本土化进程中逐渐上升为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俄苏马克思主义符号学三足鼎立的接受格局。

  • 标签: 东欧马克思主义 符号学 本土化
  • 简介:开拓思维卓立不群─—《新中国文学词典》评介郭俊奇偶见图书馆架上多了一部《新中国文学词典》,信手翻开,竟入了迷,不惜连续花费几天时间,将整部词典浏览了一遍。阅后所获良多,深觉这是一部极有学术个性的高品位词典。由潘旭澜先生主编的这部《新中国文学词典》(江...

  • 标签: 新中国文学 开拓思维 知青文学 词典 工具书 文学期刊
  • 简介:本文旨在在西方艺术话语对风景画现存定义的框架内重新定义“中国山水画”。从这个角度,笔者应用索绪尔关于符号系统和表意过程的概念来研究中国山水画。通过细读中国艺术史上第一幅山水画,笔者讨论了索绪尔能指与所指之间的任意性关系,并指出这一关系在艺术中应该是非任意性,因为山水画的构成是视觉再现,涉及中国书写中的象形相似和表意暗示。就这一点而言,笔者进一步冒险进入中国美学中的第一个山水艺术经典理论文本,以此表明中国山水画不仅是对美丽风景的再现,而是一种通向“道”的形而上学的方式,是自然中的永恒方式。

  • 标签: 山水画 索绪尔符号 任意性 非任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