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3 个结果
  • 简介:30年代中国现代幽默喜剧的中心主题有两种基本的表达模式:其一是通过新旧力量之间的直接冲突来对中心主题作出积极的肯定,其二是作品往往表现对于爱情和人际关系中的温情、尊重乃至体谅予以含蓄性的赞美和欣赏;并且在这一时期,中国现代讽刺喜剧完成了由寓言化向写实化(世俗化)的过渡。

  • 标签: 喜剧 幽默 讽刺
  • 简介:<正>引言“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周有光)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汉字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不朽地位和伟大功绩有口皆碑。汉字的历史功绩和伟大作用使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倍受关注,汉字史上出现的诸如秦朝的正字法、清末的切音字运动、辛亥革命后的注音字母运动、“五四”时期的拉丁化运动就是有力的证明。也正是因为汉字在人类历史上

  • 标签: 汉字研究 八十年代以来 音节文字 汉语拼音化 汉字改革 历时研究
  • 简介:对于贵州省的《红楼梦》研究来说,上世纪80年代是一个十分瞩目的时期。从这一时期贵州红学的时代背景、组织形式、学术活动、研究成果诸方面进行了阐述,在罗列这段史料的同时,力图表达维护良好的学术环境和保持学术的独立品格的重要性。

  • 标签: 20世纪80年代 贵州 红学
  • 简介:摘要:年代剧在戏曲艺术的舞台上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其服装的设计和制作既要尊重历史真实,使剧中人物符合人民心中固有的英雄形象。同时需要进行适度的再现与再创,强化服装的设计美感和戏剧特征,力求在表现人物的精神特质和内心世界的同时,又能体现古朴厚重的年代质感。

  • 标签: 年代剧 再现与再创 肌理 群像化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关于校园欺凌事件的新闻报道层出不穷,学者们纷纷展开研究,倾出妙策良方,力求解决校园欺凌问题。校园欺凌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学生失范行为,具有团伙性、隐蔽性、持续性和残忍性等特点,目前尚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快速根除此现象。国内学者关于校园欺凌现象的研究多聚焦于校园欺凌的概念界定、成因分析、对策提出以及国外经验借鉴等方面,而鲜有对校园欺凌问题进行跨年代调查的对比研究。当今时代发展十分迅速,不同年代下的群体具有不同的特征,90后已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大部分00后仍在校园就读。由于90后群体已经成年,有关90后群体的校园欺凌问题研究少有学者关注。本文以90后与00后群体为研究对象,了解90后群体当时的校园欺凌状况,分析90后与00后群体间校园欺凌现象的异同性,得出校园欺凌的一些稳定的特点,并依此为遏制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策略。

  • 标签: 校园欺凌 年代异同性 对策
  • 简介:自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有现代记录以来.戈登布朗执政下的英国是最不平等的.2005年大选以来.穷人的收入有所下降.而富人的收入有所增加。就业及退休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07至2008年度,英国的贫穷和不平等连续第三年有所加剧,民众强烈批评政府在扶贫目标上倒退。

  • 标签: 60年代 贫富差距 数据显示 退休保障 扶贫目标 收入
  • 简介:五四是反抗“父权”的精神弑父时代,新文学对“父性”的探索成为五四时期独特而又必然出现的文学现象。通过凸显1920年代现代作家笔下从“审父”与“丑父”到“寻父”与“恋父”的演变历程,进而探究了1920年代“父性书写”背后的历史真相——“叛逆之子”与“不肖之女”的共同成长。

  • 标签: 五四 父性书写 寻父 成长
  • 简介:90年代都市女性随笔以传达闲适情调为主,大多俯视身边琐事,即时感受,笔法流动,浪漫而不狂热。其生成原因不外乎文化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市场经济活动对文学个体价值的强化和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的新变。就文学价值而言,都市女性随笔是对以往“大”而“空”的审美意识的反拨,用随意聊天式的语言和知识女性独有的坦诚表现个人的才情和见识。由于随笔创作较多地屈从于商业化运作,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故非文学话语的泛滥和文本结构模式化的倾向等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

  • 标签: 女性 随笔 闲适情调
  • 简介:童年的我,天生是个野孩子,逃学是再平常不过的事,偶尔也会把女孩子气哭,自己却淘气地一笑了之。我对老师手中那根教鞭也不是很放在眼里,结果我的小手就成了它的常客。自己还是有优点的,对于同学的困难,颇有“两肋插刀”的哥们义气。也许我还是比较适合学习的,也许是学业相对简单,自己总能在天天玩耍的日子里将成绩混迹在前三名,以至于得了“三好学生”的奖状也认为没有玩游戏能带来更多的兴奋。

  • 标签: 80年代 花儿 幸福 “三好学生” 女孩子 童年
  • 简介:五、六十年代,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毛泽东除了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进行探索外,在教育上也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这些指示和见解,蕴涵着某些当今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思想。笔者拟把它们总结出来,并加以论述,或许能对时下正在盛行的素质教育有所裨益,并期望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毛泽东 教育观念 社会主义建设 素质教育 教育方针 社会实践能力
  • 简介:三四十年代的冀东农村社会处于剧烈动荡和发生巨大变化的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打断了农民平静的田园生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将广大农民卷入抗日的热潮,农民沉睡已久的政治参与意识业已觉醒,经过“家”——“国”——“主人翁”几个阶段,进入一个新发展时期。一、抗战前广大农民“家”的意识及其影响(抗战前)抗战前封闭落后的村落社会将愚昧无知的冀东农民铸造出以下政治品格:

  • 标签: 政治参与意识 四十年代 政治品格 基层干部 冀东地区 抗日斗争
  • 简介:"脚色田"是1940年代流行于苏南地区的一种比较特别的租佃制度,因耕种"脚色田"的佃农被称为"脚色"而得名。它实际上是劳役地租的一种形式。纵观地租形态的演变历史,大体上经历了由劳役地租向实物地租再向货币地租的转换过程。而每一次转换,都昭示着土地经营者对所有者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以及土地经营者自主权的扩大。"脚色田"这种倒退的租佃关系在苏南部分地方的普遍存在,反映了在战争环境下商品经济衰败和农民生活日益艰难的现实。

  • 标签: 脚色田 形式 特点 成因
  • 简介:摘要:自从时空观念被排序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首位以来,教学中对历史时间观与历史地理观的培育越发看重。历史的时序性特征极其明显,运用年代标尺对历史事件、人物进行梳理,有助于直观清晰地梳理历史前进的时序脉络和逻辑链条,与初中生对历史发展的认知相吻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里,教师应构建“点”、“线”、“面”状的年代标尺,将繁复细碎的知识点融入方便记忆的框架,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时空观念。

  • 标签: 历史年代标尺 初中历史 时空观念
  • 简介:本文分析了30年代文学现代化的现实生存语境,从文学生态的角度揭示了它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础和社会土壤中的商业化倾向因素,通过对30年代几次影响较大的文学论争的具体分析,揭示30年代各种文学现象背后的商业化因素所起的作用。

  • 标签: 商业化倾向 30年代文学论争 京派 海派
  • 简介:<正>中国解放,民族独立,全国人民欢欣鼓舞,民族自信空前高涨,从逻辑上想,民族传统文化的地位自然应随之高升,然而事实相反。大部分国画家在这个新政权到来的历史时刻,既被国家民族的新生所鼓舞,又被阶级斗争的意识形态所震慑,表现得无从措手足。左派艺术家则对国画半个世纪以来的改革

  • 标签: 李可染 措手足 传统文人画 民族自信 新政权 芥子园画谱
  • 简介:从说服到沟通──90年代德育新模式湖南师范大学孙俊三90年代以来,对于德育的灌输原理和说服教育法,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有较为激烈的争论和日渐深入的探讨。[1]人们都希望在一种正确原理指导之下,以一种现实可行的教育方法来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效率。然而...

  • 标签: 受教者 道德规范 德育过程 施教者 说服教育法 道德认识
  • 简介:通过对史诗神话、知识分子写作、民间写作、先锋情结、女性意识、身体写作等命题的全面寻绎,可以发现90年代诗坛呈现以下特点:史诗神话已离我们远去,长诗写作只是诗人们理想主义情怀的某种实现;"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命题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对立,倒是有着很强的通约性;先锋情结趋于淡化,乡土意识开始回归;走出身体写作的误区,成为诗歌中女性意识自觉的当务之急.

  • 标签: 90年代 诗歌 命题 史诗神话 知识分子写作 民间写作
  • 简介:研究家庭背景对不同年代教师的影响有重要价值。以问卷调查法为主,文献分析法及访谈法为辅,选取广东省某市156名教师作为对象,研究发现:教师父母亲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母亲受教育程度比父亲低;教师父母亲职业比较单一,职业地位较低的农民、工人占的比例较大;不同年代的教师,家庭背景存在显著差异;选择教师职业受其家庭背景重要影响;家庭背景优劣影响教师教育观念呈现;家庭所处阶层不同,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也不同,家庭背景越差的教师,工作满意度越高;教师的自信心以及教师综合能力也均受其影响。

  • 标签: 家庭背景 不同年代 教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