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正>七凡心之形,过知失生。一物能化谓之神。一事能变谓之智。化不易气,变不易智。惟执一之君子能为此乎?执一不失,能君万物。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得一之理,治心在于中,治言出于口、治事加于人。然则天下治矣。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形不正,德不来;中不静,心不治。正形摄德,天仁地义,则淫然而自至。神明之极,照乎知万物,中义守不忒。不以物乱官,不以官乱心,是之谓中得。

  • 标签: 心术 精气 吕氏春秋 王念孙 马王堆汉墓帛书 郭沫若
  • 简介:《春秋·隐公六年》经文的“渝平”与“平”两种表达,在《春秋》“三传”及汉宋经学有不同的解释,其间既有字义的训诂,也有义理的辨析。宋儒的新经学在注重史实和字义考辨的基础上,也灌注了自己的思想理念。

  • 标签: 《春秋》 “三传” 渝平 输平
  • 简介:中国学术和思想的发展历史可谓经学的阐释历史,汉代经学和宋代理学则是这一历史发展的两个关键期.朱熹就是宋代理学确立的关键人物.文章在叙述宋代理学的兴起及发展过程中,探讨了经学向理学转向过程中的阐释学思想的变迁,通过这一历史梳理,说明朱熹在其中的贡献和历史地位.文章包括五部分内容:一、经典文本的重新确立,二、“理一分殊”与本体阐释,三、“尊德性”与“道问学”,四、“六经我”与“我六经”,五、朱熹在经学阐释史上的贡献.

  • 标签: 六经注我 宋代理学 阐释思想 朱熹 贡献
  • 简介:胡塞尔与海德格尔都对康德《纯粹理性批判》中的“先验演绎”和“图几法”感兴趣。康德在感性与知性的交接处,提出了“先验的想象力”来使两者的结合乃至两者本身得以可能。这种想象力能够构造出介于感性杂多与概念认定之间的“象”,而此类象中的大象就是原本的时间。出自此原时间的“图几”让概念能够与感性连接,从而在现象世界中实现出自己的知性客观性。

  • 标签: 时间意识 想象力 《纯粹理性批判》 记忆 历时 先验演绎
  • 简介:<正>《管子·业》是一篇讨论精神学说的文章。篇中使用的“道”、“精”、“气”、“神”、“性”等字,都是同义语。——第十五节云:“心能执静,道将自定。“而第七节则云:“敬除其舍,精将自来;……严容畏敬,精将至定。”证明“道”就是“精”。——第三节云:“夫道者所以充形也”;而《心术》下则云:“气者身之充也。……充不美,则心不得。”证明“道”就是“气”。

  • 标签: 精神现象 管子 内业 心术 著者 两个来源
  • 简介:凯恩斯主义的“有效需求不足”假设和“扩大内需”对策一再地被经济现实所否定,供给学派思想精髓越来越多地被当代经济现实所印证。当前危机全球化和纾困长期化的现实表明,可持续增长动力的培育在于通过向要素投资形成有效供给,用有效供给来创造需求。供给决定需求在发展的意义上体现为供给的品类决定了可供需求的品类,供给的质量决定了可供需求品的质量,供给的产业生态决定了需求的社会生态,供给环节的收入分配决定了有效需求的结构。驱动供给提升的关键在于要素。在要素重估阶段,高质量要素能够参与到GVC更高端的分工,获得更高收入,从而形成消费能力。这一良性循环的形成是中国实现经济生增长的必由之路。

  • 标签: 供给学派 有效供给 对要素投资 内生经济增长
  • 简介:在古代,传统术数(也称数术)中的算与外算是一个整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时期中,从教育史、从业者的身份认同与知识结构,以及史籍对二者的记载和二者在数术整体功能中的权重等方面来看,“外算”是以“算”的婢女身份出现的。从《四库全书》起,这一观念发生改变,而在阮元等人所编《畴人传》中,算与外算之关系发生了易位。通过对晚明前清中西术数、中西文化会通的考察而发现,这一易位有其必然性。但是从人类文化的未来发展来看,二者关系及各自前景值得深入思考。

  • 标签: 数术 内算 外算 易位 中西会通
  • 简介:太湖流域传统村落,保持着生态平衡。城市污染下乡、本土工业污水泛滥,使水域急剧恶化。村落的外源污染不仅污染了村落的水域。而且导致了村落的生污染。村民在水污染解决无望时。被动地适应改变了的环境,如饮用水被动地从河水改变为井水、自来水。由于水域高级功能的丧失,居民在被迫弃用水体高级功能的同时,无意识中使用、开发了水体的低级功能——纳污功能,变传统的保护者为现代的污染者。随着代际继替,维护水乡生态平衡的传统价值观逐渐沦丧,“新”价值观成为主流,水体将持续恶化.中短期内呈不可逆转之势。

  • 标签: 乡村污染 外源 内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