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情况并探讨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6年7月在我院进行微生物检验的9650份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计算不合格微生物标本所占比例,分析其不合格发生原因,并据原因探讨相关控制措施。结果不合格标本总数196份,标本不合格率2.03%,其中痰液标本不合格率为37.24%,所占比例最高;尿液标本不合格率为24.49%,所占比例次之;血液标本不合格率为16.33%;分泌物标本不合格率为10.71%;粪便标本不合格率为7.65%;无菌液体标本不合格率为3.57%。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采集时间不正确、取样操作不规范、标本污染及送检不及时。结论通过加强检验科与临床医师沟通的沟通、协调,规范标本采集与运检流程,加强对相关检验人员及临床医护人员的培训,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微生物 标本 控制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导致公共卫生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以及应对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份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总结不合格原因。结果公共卫生用具标本的微生物检验不合格率最高,导致公共卫生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多种多样。结论疾控中心要针对公共卫生中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时寻找针对性的措施应对,提高检验标本质量。

  • 标签: 公共卫生 微生物检验 不合格 原因 应对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器械质量的监控管理,减少和控制不合格器械,有效保障临床科室手术器械的供应。方法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文件要求,随机选择医院的三个科室作为例子,将2013年器械常规处理流程后不合格器械设为对照组;2014年加强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灭菌器械的质量管理,合理控制不合格器械设为观察组,将两组进行比对探讨有效质量控制对不合格器械的管理作用。结果观察组严格执行质量管理控制后不合格器械明显减少,清洗、包装、性能检测、灭菌等各环节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对照组不合格器械情况降低(P﹤0.05)。结论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不合格器械,提高临床科室器械使用的安全性。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管理控制 不合格器械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生物培养不合格标本的特点并提出质量控制措施。方法选取我院720份有效的微生物培养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不合格率及导致不合格的原因,并提出质量控制措施。结果本次研究总不合格率为16.25%,最严重的类型为痰标本。在所有不合格标本中,因血液标本脂血而导致不合格的问题最为严重,占比25.64%。结论加强对微生物培养工作的质量控制,有助于提高微生物培养工作的整体水平,从而降低不合格率。

  • 标签: 微生物培养 不合格标本 特点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BD试验不合格结果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间的BD试验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共进行BD试验2441次,其中不合格结果12次,不合格率为0.49%;各年度不合格率逐年下降。BD试验失败的原因主要为设备因素。结论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灭菌器出现故障及时检修,可减少BD试验失败。

  • 标签: BD试验 高压蒸汽灭菌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提高24小时尿标本留取合格率。方法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基本活动步骤对2013年全年的24小时尿标本留取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根本原因,2014年1月始通过对护士进行培训和考核、改进流程及加强细节管理等方面进行质量改进。结果24小时尿标本留取合格率由76.2%提高到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活动进行原因分析,设定预期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并进行追踪,可提高留取24小时尿标本的合格率,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住院病人 尿标本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明确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针对不合格因素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方法选取本站检验科在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的全部92例血液检查不合格的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血液标本均采集于本站的其他科室。整理并分析92例病人的资料,并将误差信息向对应科室反馈,邀请各科室医务人员参与本次研究,共同分析其中的原因、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结果通过分析92例检验不达标的血液标本,得到临床血液标本检验不达标的主要原因有标本发生溶血、血液标本量太少、标本发生凝固、标本超时送检、抗凝剂使用不当、药物影响以及其他目前尚未明确的原因等。结论综合血液标本检测不合格的各项原因,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标本的质量以及本站的检验科要与临床各科室的护理部加强联系,及时沟通和反馈可能导致样本不达标的因素,确保血液样本检验的质量。

  • 标签: 血液标本 临床检验 不合格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一年本院微生物实验室不合格标本的原因。针对问题采取相应预防措施,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11年1-12月份送检的不合格微生物标本进行统计及原因分析,同时提出预防措施。结果2011年共收到微生物标本12778例,513例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4.02%,其中痰标本的不合格率占首位54.0%,其次是尿标本占19.0%,分泌物标本占13.0%,血标本占11%,其他标本占3%,结论应重视微生物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注重与相关科室的沟通与合作,加强检验、医护及运送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培训,确保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准确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微生物 不合格标本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出现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收集的1300例血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对血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对策展开分析。结果在1300例血液标本中,出现检验不合格的有60例(占4.6%),18例为溶血,15例凝血,10例送检不及时,7例抗凝不全,6例样本量过少,另有4例为其他原因。结论临床在开展血液标本的检验过程中,一旦出现标本溶血、凝血、送检不及时及抗凝不全等情况时,就会使得检验不合格。因此,血液检验科应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检验工作人员专业素养的培训,积极指导患者做好准备工作等,从而有效避免出现血液检验不合格的现象。

  • 标签: 血液标本检验 不合格原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药品抽验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为了提高药品质量,保证人们用药安全对药品进行监督管理的一种手段,其也是药监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对药品进行抽验的过程中,如何进行抽验,提高药品质量监督抽验的不合格率,保证抽验结果准确率极其关键,这能够有效的提高人们的用药安全,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 标签: 药品抽验 不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督查凉州区中药处方质量以及中药合理用药情况并进行分析统计,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通报各医疗机构进行整改。方法从凉州区各医院、社区、诊所抽取2018年2月中药处方每家医疗机构处方30份,共抽取中药处方3300张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用法不明确、脚注不明确、用药剂量不合适等不适宜处方323张,占抽取总数的9.78%,主要不合格处方集中在医生、调剂药师、审核药师签名缺项、脚注不明确、选择药物与临床诊断不符、药名书写不规范等项目。结论武威市凉州卫生主管部门加大督查力度,制定奖罚措施,同时组织医生、药师、护士对药品、处方相关法律法规、合理用药知识培训,加强医师、药师的日常工作责任心,降低不合格处方率,提高处方质量。

  • 标签: 中药处方 不合格处方分析 典型案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培养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住院患者的临床送检标本6632份,统计不合格标本数及发生原因。结果本组共有801份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2.08%;其中,不合格标本主要集中于痰标本(51.94%)、尿液标本(16.23%)及血液标本(12.86%);不合格原因主要有标本质量不合格(89.01%)、申请信息不全或错误(2.87%)、容器使用错误(2.37%)等。结论加强临床微生物保本检验前质控管理,正确采集微生物标本,及时发现不合格标本并分析其原因,提高微生物培养标本质控,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格标本。

  • 标签: 微生物培养 临床标本 不合格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在对行阑尾手术的患者在椎管内麻醉后,即使用地佐辛和格拉司琼来预防术中牵拉反应的发生,从而观察比较两种药物对其预防作用。方法选择ASAI~II级行阑尾手术的患者共12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A组)、地佐辛组(B组)、格拉司琼组(C组)、联合组(D组)。在手术切皮前就分别进行不同的药物干预。观察(1)手术前、给药后10min的MAP、HR(2)牵拉反应疗效的评分指标(3)镇静4分量表评分(4)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的发生率。结果四组的MAP、HR在T0无统计学意义,在T1B、D两组均低于A组(P<0.05);疗效优的例数B、C、D组多于A组(P<0.05),效果良的例数D组少于A组(P<0.05),效果差的例数B、D组少于A组(P<0.05);镇静评分在T1B、D组大于A组(P<0.05);C、D组恶心呕吐例数低于A组(P<0.05),B组呼吸抑制例数大于A组(P<0.05)。结论地佐辛与格拉司琼联合用于阑尾手术的患者,可以预防术中牵拉反应的发生,提高术中病人的舒适度,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 标签: 牵拉反应 椎管内麻醉 地佐辛 格拉司琼 阑尾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点评医院门诊西药房的不合格处方,分析其不合格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方法逐月随机抽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门诊西药房处方1200张,对不合格处方进行原因分析,并讨论相关改进措施。结果不合格处方54张(4.5%),不合格原因主要是由于书写不规范、处方不适宜以及超常处方,其中书写不规范占最大比例,共有32张(59.26%);其次是处方不适宜共有21张(38.89%);超常处方有1张(1.85%)。结论经点评门诊西药房不合格处方,分析不合格原因有利于尽快找到合适改进措施,规范临床用药。

  • 标签: 西药房 不合格处方 点评分析 措施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影响无偿献血者血红蛋白含量(HGB)检测指标合格率的原因进行分析,探寻提高献血员合格率、减少血液报废的对策。方法对无偿献血者进行HGB检测,并根据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影响无偿献血者中HGB合格率的主要原因是携带地贫基因,其次生理状态。结论献血者献血前应调理好身体状态,并加强对地贫基因携带人群的监测,避免该类人群献血,以提高献血者的合格率。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血红蛋白 合格率 地贫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门诊处方合格率,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方法在门诊药房按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评价该活动的有形和无形成果。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门诊处方合格率由改善前的92.31%提高至97.39%;药师在品管手法的认识、沟通与协调能力、面对问题的勇气、倡导和谐程度等方面有较大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提高我院门诊处方合格率是可行的,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处方合格率 对策 成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站在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结果回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血液检测不合格结果回告的技巧。方法对本单位近1年血液检测不合格结果回告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存在的问题。结果近1年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结果回告人数占全部献血人次的2.5%,对回告内容有异议或不清楚,再次来电话咨询的占全部回告对象的3.6%。结论血站需要加强对献血者服务工作及回告技巧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通过专业人员与献血者的有效交统,完成对献血者献血结果的回告工作,既尊重和保护献血者的稳私,又能保障临床用血的质量安全。

  • 标签: 献血者 血液检测不合格 回告技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提出质量控制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月我院检验科行微生物检验的1360例标本,统计微生物检验不合格标本率,分析不合格原因,并提出针对性质量控制对策。结果在1360例微生物检验标本中,不合格率7.57%。其中痰液标本不合格率最高,其次为尿液标本、血液标本、分泌物标本、无菌体液标本;103例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常见原因主要有标本污染、送检不及时、痰液标本中非标准痰、血液标本中采血量不足。结论在微生物标本检验中,应具体分析标本不合格检验的常见原因,并采用质量控制对策,以指导临床感染的诊断及治疗。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不合格 原因分析 控制对策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