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份至2015年6月份期间本院380例患者,对这380例患者抽取静脉血进行检验,回顾性分析这380例患者的了临床资料,分析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因素。结果及结论造成临床血液检验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有检验设备、医务人员以及患者三方面,在这380份血液标本中,因患者方面造成的不合格有9份(2.4%),因医务人员方面造成的不合格有20份(5.3%),因检验设备造成的标本不合格的有18份(4.7%)。为提高血液检验标本质量,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定,就必须加强血液检验标本全过程的管控,进而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保障。

  • 标签: 临床血液检验标本 不合格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依据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建设存在的普遍问题,从课程设置、素质拓展、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对护理专业进行了的探索与实践,加强了实践技能培养和素质教育,培养出了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

  • 标签: 护理专业 &ldquo 三证书&rdquo 探索 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对银川国龙医院不合格处方现状开展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规范措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月~6月门诊及住院处方共9000张(每月1500张),逐一审核,记录不合格原因,分类后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前记不全、字迹潦草、涂改后无签字、药品无剂型、未使用药品通用名、用药时间过长等是目前银川不合格处方的主要原因。结论分析银川国龙医院不合格处方现状发现,其中还存在较多的不合格现象,通过相关的规范措施,提升其处方的合格性非常的必要。

  • 标签: 银川国龙医院 不合格处方 现状 规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复用湿化瓶消毒质量影响因素,改进工作流程,确保湿化瓶消毒质量合格率100%。方法自2013年我院对可复用湿化瓶集中供应以来,每月随机抽取一包湿化瓶样品进行采样,监测湿化瓶消毒质量。出现1例湿化瓶采样结果不合格。结果从人员、操作方法、设备设施等方面,分析了导致消毒质量不合格的相关因素。结论通过加强人员培训,规范清洗消毒包装操作规程,改良干燥方法,强调细节管理,提高消毒产品消毒质量,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标本合格率中的作用。方法由10人组成品管圈,遵循品管圈活动步骤,分析我科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结果调查品管圈活动期2014年7~9月份我科总标本量1447例,不合格例数69例(4.77%),其中,标本留取错误24例(1.66%),标本量不足18例(1.24%),血标本凝集18例(1.24%)标签粘贴错误5例(0.35%),未及时送检4例(0.28%)。品管圈活动后2014年10~12月份标本总量1889例,不合格例数35例(1.85%),其中,标本留取错误11例(0.58%),标本量不足9例(0.48%),血标本凝集10例(0.53%),标签粘贴错误2例(0.11%),未及时送检3例(0.16%)。品管圈活动前后标本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遵循PDCA循环方法,能提高标本合格率,同时加强科室成员之间的团队协作,提高圈员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圈员科学严谨的思维模式,实现了质量的持续改进。

  • 标签: 品管圈 标本 不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消毒供应中心器械质量的监控管理,减少和控制不合格器械,有效保障临床科室手术器械的供应。方法依据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和《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文件要求,随机选择医院的三个科室作为例子,将2013年器械常规处理流程后不合格器械设为对照组;2014年加强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灭菌器械的质量管理,合理控制不合格器械设为观察组,将两组进行比对探讨有效质量控制对不合格器械的管理作用。结果观察组严格执行质量管理控制后不合格器械明显减少,清洗、包装、性能检测、灭菌等各环节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对照组不合格器械情况降低(P﹤0.05)。结论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的各项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控制不合格器械,提高临床科室器械使用的安全性。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管理控制 不合格器械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微生物培养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住院患者的临床送检标本6632份,统计不合格标本数及发生原因。结果本组共有801份标本不合格,不合格率为12.08%;其中,不合格标本主要集中于痰标本(51.94%)、尿液标本(16.23%)及血液标本(12.86%);不合格原因主要有标本质量不合格(89.01%)、申请信息不全或错误(2.87%)、容器使用错误(2.37%)等。结论加强临床微生物保本检验前质控管理,正确采集微生物标本,及时发现不合格标本并分析其原因,提高微生物培养标本质控,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格标本。

  • 标签: 微生物培养 临床标本 不合格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门诊处方合格率,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方法在门诊药房按品管圈活动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评价该活动的有形和无形成果。结果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门诊处方合格率由改善前的92.31%提高至97.39%;药师在品管手法的认识、沟通与协调能力、面对问题的勇气、倡导和谐程度等方面有较大提升。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对提高我院门诊处方合格率是可行的,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处方合格率 对策 成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口服降糖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的疗效。方法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A)组和预混胰岛素(B)组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前后FPG、2hPG、HbA1c、BMI、血糖波动幅度(MAGE)、低血糖的发生频率及程度等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FPG、2hPG、HbA1c下降(P<0.05),A组低血糖发生率、程度及MAGE均低于B组(P<0.05);A组体重下降0.48kg,B组体重增加1.38k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可平稳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具有安全、方便的特点,是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 标签: 老年2型糖尿病 甘精胰岛素 格列美脲 低血糖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128例T2D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70例)与研究组(58例),前者单纯予以甘精胰岛素治疗,后者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相关指标、BMI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相关指标及BMI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但研究组降低幅度比对照组大(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治疗T2DM患者效果显著。

  • 标签: 甘精胰岛素联 格列美脲 2型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降低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血片不合格率的实践。方法通过科室建立品管圈,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分析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血片不合格的要因,针对性的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通过圈员参与该项活动,使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血片不合格率由改善前的13.65%降低至改善后的5.98%。结论品管圈的应用有效降低了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血片不合格率,提高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 血片 不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