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960年,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指示中国青年出版社出书要抓重点,要努力抓住对青年有重大教育意义的选题,选择好作者,下大力气帮助作者,写出高质量的作品,争取一种书发行几十万册、几百万册,在社会上起重大影响。他形象地把出版重点书比喻为“搞大盘菜”。...

  • 标签: 中国共产党历史 出版质量 胡耀邦 中国青年出版社 编辑室主任 共青团中央
  • 简介:党的群众路线,概括来说就是指党章中所讲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党的群众路线写入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党的根本大法——《党章》中,充分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党对群众历史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一“民为囝之本,同依民而存”。

  • 标签: 党的群众路线 《党章》 中国共产党 行为规范 根本大法 党的性质
  • 简介: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精辟地概括了党的根本性质与根本任务,对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对研究党的历史,考察党的事业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得失,也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本文着重从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至五四后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来回顾早期共产人为先进思想文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作出的杰出贡献。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共产主义运动 党的事业 先进思想文化 共产党人 根本任务
  • 简介:我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对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主张和“选贤与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深信不疑,并为之长期奋斗。我今年已88岁,世称“米寿”,经历了袁世凯称帝、军阔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历次政治运动、改革开放……在漫长岁月里,深切感悟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大救星。

  • 标签: 称帝 孙中山 纪念 袁世凯 解放战争 抗日战争
  • 简介:中共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总书记一直关注着安徽的发展,对安徽的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1991年7月7日至8日、11月18日至23日,江总书记两次来到安徽的颍上、凤台、怀远等地视察灾情,要求各级党政领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全省人民夺取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

  • 标签: 二十世纪 安徽 中国共产党 第三代领导核心 江泽民 经济建设
  • 简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地方党史资料的征集、研究工作得到了蓬勃发展.各地编撰出版了一批地方党史的成功之作。在吸收这些成功之作经验的基础上,山西省史志研究院中共党史研究所,用三年的时间编撰了《中国共产党山西历史》(1924—1949)(以下简称《中共山西历史》),于1999年8月由中央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

  • 标签: 地方党史 中国共产党 中共党史研究 十一届三中全会 99年 中央
  • 简介:<正>中国与朝鲜唇齿相依,千百年来两国间的友好往来源远流长。近代以后,两国人民又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休戚与共,并肩作战。1910年日本完全吞并朝鲜后,大批朝鲜爱国志士流亡中国,在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热情支持下,英勇不屈地开展了反对日本殖民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反日独立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独立运动 中国人民 殖民侵略 民族解放 反封建斗争
  • 简介: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是从思想史角度探讨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型文本。毛泽东在该文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当时党内党外存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了理论上的回应与批判,并围绕中国社会、中国革命和党的建设三个方面的问题建构了一套新的理论体系,从而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标签: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革命 中国共产党
  • 简介: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历史原因,与大陆分离。1949年初毛泽东就确定,原则上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但在实施步骤上,要按问题的性质和情况区别对待。因此,对香港、澳门这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应留待时机成熟时和平解决。1949年通过的全国政协《共同纲领》确认了这一原则。50年代后期,毛泽东、周恩来进一步提出了对香港“暂不收回、为我所用”的方针。与此同时,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香港繁荣稳定的政策和措。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祖国统一问题 香港回归 一国两制
  • 简介:“三个代表”是江泽民同志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高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方法,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对党80年来历史经验的新总结,是深入思考和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任务,把党的性质、

  • 标签: 三个代表 方志 续修工作 中国共产党 党建工作 经济建设
  • 简介:长期以来,围绕中共建党的诸多史实问题,如中共一大开幕闭幕日期、代表资格与评价、共产国际与中共成立的关系、建党文献中文原件的下落等都有过很大的争论,有些问题至今依然争议不断。其实,中国早期共产主义组织的情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过程。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受俄共和共产国际在中国多渠道开展工作的影响,各地建立起多个中国的“共产”组织。

  • 标签: 中国早期 共产党 组织 中共建党 共产国际 历史环境
  • 简介:在人类历史上,有民族就有民族问题。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是有史以来就存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问题非常重视,把民族问题放在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政策之下加以解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革命 民族问题 民族纲领 民族政策 民族自治
  • 简介:2013年7月2日,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暨2011~2012年度先进党支部、优秀共产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表彰大会。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李秋洪,党组成员、副主任唐中克、邓敏杰、秦邕江,副巡视员文崇礼以及全办党员干部、离退休党员参加会议。唐中克主持会议。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办公室 地方志 自治区 表彰 纪念
  • 简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产生以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为基础和开端,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渐形成并确立起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内在逻辑发展的最高成就。"中华民族"作为现代民族符号与中国既有疆域相对应,以国家认同为基础,也就获得了确定性的内涵和稳定的边界,这一民族符号符合中国社会整体利益,获得广泛认同,成为重要的精神力量和政治资源。中国共产党如何利用这一符号阐发其凝聚民族力量、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主张,修正和限制民族主义的内在缺陷,指引和塑造民族主义的发展方向,成为当代中国培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关注的重要议题。

  • 标签: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国共产党 民族国家 民族主义 形塑与修正
  • 简介:自1990年德国统一以来,德共的抵抗斗争渐渐淡出了公众的记忆,而由市民—军人抵抗集团发动的刺杀希特勒的'7·20'事件,已经成为纳粹德国抵抗运动的唯一象征。事实上,德共领导了当时最大规模的抵抗,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德国共与市民—军人抵抗集团一样,都为动摇纳粹的反动独裁统治、加速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 标签: 共产党抵抗 德国共产党 抵抗斗争
  • 简介:每当我唱起《没有共产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心中充满着激情。这首歌脍炙人口,风靡全国,不仅唱出了全国人民的心声,而且唱出了一个真理,这就是没有共产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对近代中国救亡图存、推倒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这一伟大历程的历史性总结。

  • 标签: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历史发展 党的建设 鸦片战争 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