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分析了曾经的社会主义超级大国前苏联的分崩离析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革命经验和惨痛的建设教训,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失败,是导致其政体崩塌的重要原因。提出我国在大国崛起过程中,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定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保证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 标签: 前苏联 思想政治教育 行动指南
  • 简介:行动研究是一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主张将“行动”与“研究”合二为一,鼓励研究者在实际工作情境中对实践活动所遭遇的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强调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深受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喜爱。但是,通过对最近6年有关行动研究文献的分析,发现研究者在应用行动研究方法时,主要存在6种误区:有行动无问题定义、有问题无原因分析、有计划无方案论证、有方案无动态变通、有观察无评价反思、有反思无阶段循环。这些误区主要是因为研究者没有厘清“行动”与“研究”的学术内涵。行动研究中的“研究”当指科学的学术逻辑,而非工作逻辑和生活逻辑;行动研究中的“行动”当指有意图、有准备的行动行动研究重视系统化的方法探究,既是行动,更是研究。教育研究者在应用行动研究方法时应遵循研究的共同规范,提高学术研究的质量。

  • 标签: 行动研究 教育研究 认识误区 共同规范 研究评述
  • 简介:本文以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新疆的关怀为线索,系统地阐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背景论、地位论、对象论、措施论四个方面.

  • 标签: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新疆稳定 思想
  • 简介:行动研究通常是由组织的局外人进行研究,研究者为组织提供专业的知识和系统的评价,并从组织行动中获得知识。但研究者与实践者分野的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一方面它提供的知识不太贴近实际,另一方面它没有充分利用来自实践的大量经验知识。局内人行动研究是从组织内部实践者的视角出发,统合研究者与实践者两者角色,以此改进行动和生成知识。局外人行动研究的局限性和充分利用实践经验的需求催生了局内人行动研究的产生。因此,区分局内人研究概念、明晰与行动研究的关系,以及认清局内人的"完全成员"角色等,都有助于对局内人行动研究概念的理解。元循环、核心行动研究循环和论文行动研究循环共同构成了局内人行动研究的动力模型,在组织中开展研究项目需要在个体、群体、群际和组织四个层面进行分析,局内人行动研究特有的核心要素和存在的伦理问题都是需要面对的挑战。局内人行动研究仍有待进一步深化和开发,但这一新方法论将拓宽知识创造在实践者和学术界之间转换的渠道,为我国行动研究范式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 标签: 局内人行动研究 研究者与实践者 组织统合 新方法论
  • 简介:通过对北京大学首批开设MOOCs的三位教师的质性研究发现:教师教学意象是决定教师的MOOCs行动的关键因素;当教师在MOOCs的行动中发现现况无法符合之前的教学意象时,通常通过修正行动策略、修正实践知识或修正教学意象这三条路径来应对冲突;而社会系统和技术系统共同影响着教师最终的MOOCs行动

  • 标签: MOOCs 教师知识 教学意象 教师行动 社会技术系统 质性研究
  • 简介:培养师范生的科研能力是当前教育中比较容易被忽视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索提出了以班级为平台的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性与可行性。具体构建了适宜于学生集体科研能力养成的班级平台的模式并展示了学生集体科研能力的初步成果。

  • 标签: 学生 班级 平台 科研能力
  • 简介:集体主义精神,是主流价值观的核心理念.如果用政治学的术语来加以表述,它的基本要义应是:以无产阶级的群体利益为至高无上的行为准则,以个体对于整体无条件的服从为纪律规范,以公正无私的自我奉献精神为思想信仰,以只有解放全人类最后才能解放无产阶级自己的人生追求为终极归宿.这是一种从西方引进来的、且又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价值观念体系,它之所以能对20世纪中国文学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其中似乎并不存在什么深奥高妙的道理;只要我们稍加分析便不难发现,对于崇尚非理性"群体意识"的中国作家来说,他们对"集体理性精神"并不会感到十分的陌生.因为两者之间形而下的关联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重要因素,这大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符合中国的实际国情".但是仅仅凭借"形而下"的相似性,恐怕还不能从根本上揭示问题的本质;笔者所感兴趣的是信奉儒家实用主义伦理哲学的中国作家,究竟是如何一下子便从传统文化的非理性"群体意识"的价值观念,顺利地切换为无产阶级"集体理性精神"的思想信仰,并进而营造出了一个跨越百年历史的中国现代文学神话?

  • 标签: 非理性群体意识 集体主义精神理念 二十世纪 中国文学 历史 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