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2 个结果
  • 简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将'文化自信'纳入由'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组成的自信谱系,正式形成了包括'文化自信'在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四个自信'思想体系。'文化自信'的背后,是我国五千多年来历史的传承与发展,其重要性在当前这一时期被提升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对党和国家前进方向与道路理论有着重大意义。以此为切入点,本文就中国历史与'四个自信'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述和研究。

  • 标签: 习近平 中华民族 历史
  • 简介:2009年1月6日http://www.rebelion.org网站刊登了詹姆斯·彼得拉斯题为《历史视角下的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的文章,认为拉美中左势力不断在各国大选中获胜,开始为执政寻求一种全新的政治理念。左翼理论家与在任总统共同酝酿提出了“21世纪社会主义”.并称这一理论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政治经济模式,作者以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三国的政治实践为例证,分析了21世纪社会主义与20世纪的各种类型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政治经济模式的异同,并分析了其优点和缺陷。文章内容如下。

  • 标签: 《历史视角下的拉美21世纪社会主义》 书评 书介绍 詹姆斯·彼得拉斯
  • 简介:对新生的社会主义社会定位过高,是社会主义国家出现失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主要表现是:在内部纵向对比上,把发展程度估得过高;在外部横向对比上,把成熟程度拔得太高.对此,邓小平拨乱反正,作过很多精辟论述.邓小平的论述,在内部纵向对比问题上现已达成广泛社会共识,但在外部横向对比问题上却远未取得相同社会效果.

  • 标签: 邓小平 社会主义 定位 对比
  • 简介:回顾历史,中国曾长期处于国际体系的边缘地带,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顺应全球化浪潮,“和平融入”现存国际体系,推动中国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短短30年问,中国国民经济由20世纪70年代末濒临崩溃边缘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社会经济生活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 标签: 中国国民经济 历史性变化 世界 20世纪70年代 社会经济生活 国际体系
  • 简介:上海赴各省(区)知青学习慰问团,是上海为适应知青运动需要而推行的一项政策。它于1969年4月开始推行,先后经历了起步、长期实施、调整等三个历史阶段,其产生、演变的历史轨迹和"文革"局势的发展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梳理、剖析上海知青学习慰问团的演变过程,有助于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认识上海知青运动以及"文革"的历史

  • 标签: 上海 知识青年 慰问团 调整
  • 简介:凯撒里亚的普罗柯比(490/507—560/561年)是拜占廷帝国查士丁尼时代(527—565年)的著名史学家,其最重要的作品《战记》(HistoryoftheWars)记载了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拜占廷帝国与波斯帝国(527—531年)、汪达尔王国(533—534年)和哥特王国(535—550年)进行战争的详尽经过,反映了该时期拜占廷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的现实,同时也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普罗柯比本人的历史观。本文以《战记》为分析对象,研究普罗柯比的历史观。一、普罗柯比历史观中的希腊传统史学思想普罗柯比生于加沙(凯撒里亚),这里的学校非常重视希腊式古典教育,学生都具备扎实的古典修辞学基本功。因此可以推断,普罗柯比受到过古希腊史学思想特别是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等古希腊史家思想的熏陶。他的《战记》一书在修辞和文法方面的风格特点也说明普罗柯比熟知这两位大史学家的作品。希罗多德以其对西方史学的巨大贡献而被后人尊称为“历史之父”。他以希波战争为主题的史学巨著《历史》充分利用了当时所能见到的各种文献资料,注重对亲身采访和实地调查所得到的材料的运用。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贡献是发展完善了政治军事史的...

  • 标签: 波斯战争 拜占廷 命运女神 修昔底德 波里比阿 著名史学家
  • 简介:本文通过回顾世界秩序的历史演变过程,认为世界秩序的发展遵循由有序稳定,到无序失衡,再到新的有序稳定……如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不断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一般规律。通过具体分析威斯特伐利亚秩序、维也纳秩序、凡尔赛秩序和雅尔塔秩序,文章对冷战后世界秩序的建立作了推断和预测,认为新的世界秩序既不会回复到冷战结束之前的两极秩序,也不会出现由美国一极独霸世界的单极秩序,未来的世界秩序将肯定会以多极并存为主要特征。虽然未来世界新秩序的创建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斗争过程,但却将主要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 标签: 世界秩序 冷战后 和平 有序 两极 推断
  • 简介:自1989年剧变以来,中东欧国家政党政治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多党制的确立阶段,特点是中右翼政党执政,政党关系紧张,政党分化、对峙现象普遍;二是多党制的巩固阶段,特点是形成了由中左、中右翼政党主导,左翼、中左翼、中右翼、右翼阵线分明和结构稳定的政党格局;三是民粹主义政党兴起阶段,特点是标榜超越左右的民粹主义政党冲击原有政党格局,甚至成为执政党。剧变30年来,作为第三波民主化的样板,中东欧基本上完成了对西欧政党政治模式的移植,但是国情的多样性又为各国培育新的政党政治模式提供了可能性。

  • 标签: 中东欧 政党政治 多党制 民粹主义
  • 简介:1994年6月29日,日本社会党委员长村山富市在该党和自民党、先驱新党的支持下当选为日本新首相。30日村山首相组成自民党、社会党和先驱新党的三党联合政权。村山政权与细川、羽田政权虽然都是联合政权,但是,它们的重要区别在于,细川、羽田政权是“非自民党联合”政权,而村山政权则是“自民,社会联合”政权。对于过去一直处于对立关系的

  • 标签: 日本自民党 日美安全条约 小泽 社会联合 细川 武装中立
  • 简介: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人类整体为行动主体,突显共同体对于个体的优先性,强调“类本质”以应付全球性生态困境;它以共同命运为联结主线,能够凝聚人类的共同价值,从而应对经济发展、生态危机和全球治理等困境;它以共赢共享为发展主旨,立足于主权平等、倡导协商合作并最终实现利益共赢、成果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能够克服个体主义、利益至上主义和霸权主义,从而具有超越西方现代化发展道路的世界历史意义。

  • 标签: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整体 共同命运 共赢共享
  • 简介:<正>长期以来,西欧共产党致力于同本国社会党和其他左翼政党建立各种联盟。在谈判中,双方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和要求,也作出了不同程度的让步。在这个过程中,共产党在理论、战略、路线和政策上逐渐地向社会党靠拢,形成了一些人称之为“共产党的社会民主主义化”的趋势。多数党放弃了列宁主义、无产阶级专政、暴力革

  • 标签: 社会党建 西欧共产党 社会民主主义 民主集中制 克拉克 列宁主义
  • 简介:中国共青团思想建设职能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共青团发挥自身组织优势、整合外部社会资源,用党的政治理念、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方针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团员青年,增进团员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改革开放直接推动经济转型和社会变迁,这也成为新时期中国共青团思想建设职能内涵不断丰富、边界不断拓展的根本动力。总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青团思想建设职能经历了“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引领”等三个发展阶段,并逐步构建起具有共青团组织特点的思想建设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共青团思想建设更加聚焦于青年群众、更加注重引入现代信息手段、更加注重与青年平等对话、更加注重青年思想建设的现实性和实践性,体现中国共青团思想建设职能的理解、认识和运用不断走向成熟。

  • 标签: 中国共青团 思想建设职能 历史演进 文本分析
  • 简介:新时代面临新矛盾,新矛盾呼唤新青年勇担新使命,实现使命自觉。历史和实践证明,青年的历史使命总是与时代要求和党的使命同频共振、同向同行。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那么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就是在党的领导下结合时代要求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引导青年自觉实现这一使命是党青年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教育和帮助青年从使命来源、承接和担当上自觉认同使命、强化使命、完成使命是新时代青年使命自觉的重要内容。

  • 标签: 新时代青年 历史使命 使命自觉
  • 简介:一、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的背景分析吉登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是以他对现代性的理解为基础的。在吉登斯的现代性思想中,特别强调现代性与传统的“断裂”,并视之为在这种断裂后建立起来的“一种后传统的秩序”,包括从世界观、经济制度到政治制度的一套架构。②在《现代性———吉登斯访谈录》一书中,当被问及古典社会学家中是否只有马克斯.韦伯最接近对现代性的正确理解时,吉登斯回答说仍然敬仰马克思,“因为资本主义对较大的现代性框架具有核心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影响同它在从前社会形式中相比,其效应要明显和深远。这些影响的结构,以资本主义制度和机构为核心”。③这说明,在对现代性的认识上,吉登斯与马克思的认识是相似的,都从制度角度出发解读现代性。也正是以此为基础,吉登斯认为能够在同样的层面上通过对现代性制度维度理解上的超越实现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除此之外,吉登斯认为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只是代表了19世纪对社会的认识水平,到了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出现了很多历史唯物主义创立时期没有的新变化,使得历史唯物主义在与时代的对接中暴露了很多缺陷。因此,吉登斯的所谓目的就是立足当代,借助各学科的最新发现来批判历史唯物主义,...

  • 标签: 历史唯物主义批判 吉登斯历史唯物主义
  • 简介:由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胡献忠博士领衔,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浙江省团校、河南省团校、辽宁省团校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完成的《共青团培育青少年价值观的历史考察》(新华出版社2015年版),对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共青团培育青少年价值观的丰富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总体研究,深刻阐释共青团处于执政党培育国民道德系统工程中的“锋线”地位,理性剖析了共青团育人功能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社会环境中的实现程度,力图开发出可资借鉴的有效经验,深刻反思失误教训和结构性矛盾,建构共青团未来发展的基本逻辑。

  • 标签: 青少年价值观 新华出版社 共青团 培育 史考 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 简介:对英国第二届工党政府的历史思考陈晓律1929年,英国工党第二次上台执政,由于这届政府的政绩乏善可陈且结局不佳,所以历来不是史家研究的重点,但纵观英国现代史,这届工党政府在当代英国的政治发展过程中却并非无足轻重。因为它不仅暴露出工党组织结构上的一些弱点...

  • 标签: 工党政府 保守党 自由党 英国 国民政府 政党政治
  • 简介:中国工读教育已经发展了五十多年,纵观工读教育政策法规的历史演变,历年的政策法规对中国工读教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深刻影响着工读教育的命运。本文从历史的角度,系统梳理了中国工读教育相关的政策法规并进行了系统点评,分析了中国工读教育政策法规背后存在的问题及对中国工读教育的当代意义,希冀对现代中国工读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借鉴,对中国工读教育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维护和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中国工读教育 政策法规 历史演变 当代意义
  • 简介:本文通过对美国实用主义法学教育理念的分析,从实用主义教育理念的演变、美国法学院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对改革我国的法学教育模式、完善法学课程设置、健全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希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借鉴意义。

  • 标签: 实用主义 教学模式 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