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雨季结束后江西省经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从而久晴无雨或降水甚少,形成大范围严重干旱.据初步统计,解放后江西省的中等强度以上的大范围伏旱或秋旱的频率高达60%.本文对7—9月大范围的伏、秋干旱进行分析并利用500hPa环流特征进行预测.1大范围干旱的标准

  • 标签: 环流特征 降水场 干旱带 距平 点聚图 秋旱
  • 简介:摘要: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以及探空仪对杭州地区进行观测,得到15年到16年的激光雷达数据及探空数据。利用激光雷达数据反演得到大气气溶胶消光系数廓线从而得到大气边界层高度,利用探空数据计算分析得到位温、比湿随高度的变化廓线,根据其变化特征得到大气边界层高度。将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杭州地区大气边界层高度变化特征为:从早到晚,大气边界层高度呈逐渐增高趋势,14:00左右达到峰值,然后逐渐降低;秋季边界层高度最高,冬春季较低;最大混合层高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夏季1321±478m,秋季1259±468m,春季1098±487m,冬季862±408m;大气边界层高度与PM2.5浓度呈负相关性。

  • 标签: 大气边界层 微脉冲激光雷达 探空仪 PM2.5
  • 简介:一、把握一个原理一个原理指热力环流原理: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天气阴雨;近地面冷却→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天气晴朗。

  • 标签: 大气环流 气压带 知识点 地面 原理 天气
  • 简介: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都加快了工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步伐,随之而来的大气污染问题也愈发严重。大气臭氧污染作为大气污染中较为常见的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了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环保人士的广泛关注。近年来,我国对于大气臭氧污染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也逐步加快了整治臭氧污染的步伐。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大气臭氧污染的特征进行阐述,并找到有效治理大气臭氧污染的措施,以便更好地保护大气环境。

  • 标签: 大气臭氧污染 特征分析 治理措施
  • 简介:摘要短期气候预测中应用相关概念由来已久,相关预报成效很大程度取决相关因子选取得是否客观合理,国家气候中心近期对已发布的74项环流特征量更改,对比从中寻找与白城气候变化相关的因子,为短期气候预测增加预报因子是相对理想方法。

  • 标签: 短期气候 预测 相似 可用
  • 简介:根据2000-2013年华北地区72个地面观测站点的雾、霾日数资料挑选出华北地区出现雾、霾天气现象站数较多的40个样本,再利用这些样本同期的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对位势高度场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发生雾或霾天气时的近地面环流形势可分别分为4类和5类。聚类结果揭示了雾和霾发生时大气环流具有不同的分型特征,只有弱高压型为雾、霾发生时的共有型,湿度场和冷暖平流输送在雾和霾天气发生时也存在显著差异。此外,在分析过程中发现同一天中存在雾、霾天气转换及同一时刻雾、霾共存的现象,本文也分析了这两种情形的环流形势特征,解释了其成因。

  • 标签: 环流形势 聚类分析
  • 简介:本文对80年代以来,西安地区大暴雨的天气环流特征和一些物理量进行分析,为预报此类天气提供一些依据。

  • 标签: 大暴雨 环流特征 物理量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依据瑞丽市 2019年降雨监测数据分析,瑞丽降雨均无酸雨现象, pH值范围 5.89~7.74,雨量加权平均值为 6.49,累计降雨量为 1230.5mm,降雨中主要的离子为 Ca2+ 、 SO42-、 Mg2+ 、 NH4+ 、 NO3-,主要来源于非海洋源的人类活,分析离子项目存在阴离子的缺失。

  • 标签: 大气降水 化学组成特征 离子成分来源
  • 简介:根据2003年朝阳市大气环境监测资料,分析了朝阳地区大气污染的时间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朝阳市存在工业布局不合理,生产工艺、污染处理设施落后等问题,市区大气污染问题较为突出;朝阳地区低空逆温频率偏高,而且贴地逆温强度相对较强,非贴地逆温平均底高相对较低。使得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在逆温层下输送扩散,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

  • 标签: 大气污染 环境监测 时间变化
  • 简介:大气波导是边界层大气尤其是海洋边界层大气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极端超折射的自然现象,它具有超长水平尺度特征和显著的天气背景,其特征量对当地气候,气海温差等要素的变化十分敏感,并且季节变化相当明显。只要确定大气折射参数的垂直结构,就可确定大气波导特征参量。

  • 标签:
  • 简介:本文利用不同高度大气电场实测数据,对近地面层大气电场随高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数据对比及最小二乘法拟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近地面层大气电场强度随高度呈指数递增;同一时段不同高度之间的大气电场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且这一特征不受天气条件影响。

  • 标签: 大气电场 天气条件 不同高度 变化特征
  • 简介:摘要:利用西藏昌都近 10 年 7 个有人气象观测站日最低气温资料,统计分析 24h 、 48h 各预警等级强降温次数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以及造成强降温的典型环流形势等,结果发现:两个时段的 强降温都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这与它们特殊 的地形息息相关; 且强降温站点越 多,强降温次数就越少;在 昌都 48h比 24h更容易发生强降温天气,尤其是在夏季和秋季更易发生 48h强降温。 强降温天气发生的典型环流形势中西北气流影响下出现的强降温次数最多,且通常情况下西北气流和偏北气流是同时存在或交替影响。

  • 标签: 强降温预警等级,空间分布,时间变化,环流形势
  • 简介:利用甘南州8个气象站1981~2010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甘南高原秋季连阴雨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甘南秋季连阴雨在9月各旬均可出现,10月只在上、中旬出现,地理分布上秋季连阴雨出现次数自西向东减少,玛曲、碌曲最多,卓尼、临潭最少。过程降水量在15.0~50.0mm之间的连阴雨出现次数最多,约占总次数的78.0%;持续时间出现最多的是5~10d,约占总次数的84.4%。近30a甘南高原秋季连阴雨出现站次呈"V"形分布,1980年代秋季连阴雨次数较多,1990年代秋季连阴雨出现站次最少,进入21世纪后连阴雨次数开始增多,秋季连阴雨次数的多少对秋季降水量有直接影响。1990年代甘南高原秋季连阴雨次数与秋季降水量的减少是由于全球变暖背景下大气环流的调整所导致的,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个例分析表明,在副高边缘型连阴雨过程中,副高偏强,有利于副高西�

  • 标签: 气候特征 特征环流 环流形势
  • 简介:分别采用3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水汽方程差分方案:多维正定平流传输方案(MPDATA)、通量修正传输方案(FCT)和两步保形平流方案(TSPAS),对大气物理所9层大气环流模式(IAP9LAGCM)的降水模拟作敏感性试验,分析比较3种方案下模式降水气候平均场的差异,从而揭示模式降水对水汽方程差分方案的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的水汽方程差分方案对大气环流模式降水的气候模拟有较大影响,并由此从3种差分方案中为IAP9LAGCM寻找出一种较好的水汽计算方案.

  • 标签: 大气环流模式 水汽方程 差分方案 降水 敏感性 气候模拟
  • 简介:摘要利用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对1961-2001年青藏高原大气热源年际变化作统计分析。分析发现夏季整个青藏高原海拔≥3000m范围几乎都为热源,平均而言,6月属大气热源最强月份。高原西部热源强度较东部强,相同热源等值线在西部位置较东部偏北。夏季1979-1990年大气热源相对较强,1990年后大气热源较弱,但1998年大气热源还具有明显突变特征。夏季高原整层大气热源EOF分析第1模态均表现为气候转变型。其中6月与7、8月不同的是,大气热源变率中心不在高原上空,而位于高原北部,即昆仑山和唐古拉山北侧。

  • 标签: 青藏高原 大气热源 EOF
  • 简介:2016年采样期间和重污染期间,秦皇岛市区PM25浓度分别为85.9μg/m3和180.7μg/m3,表明重污染期间大气复合污染更为严重.采样期间水溶性离子浓度为39.7μg/m3,其中SO42-、NO3-和NH+占总离子的66.5%,重污染期间水溶性离子浓度是采样期间浓度均值的1.5倍.重污染天气主要是受大陆均压场控制,导致污染物不易扩散.因此,建议从完善重污染应急措施、调整产业与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合作机制等方面进行重污染防控.

  • 标签: PM25 重污染 防控策略 秦皇岛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