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利用PV-阻塞高压指数,研究了欧亚大陆阻塞高压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出现连阴降水的影响。结果显示:1978-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我国南方连阴降水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区域连阴降水持续日数有比较明显的年际变化,2008年连阴降水持续日数远远超过历史同期;合成分析的结果显示,连阴降水较强年份,500hPa位势高度场上乌拉尔山和贝加尔湖西部地区同时有阻塞高压存在,但阻塞高压所起的作用对于南方各省连阴降水所起的作用不完全一样,冬季1月10日至2月2日,乌拉尔山阻塞高压的频繁发生有利于湖北大部和江西、安徽局部连阴降水的增多,而不利于贵州北部的连阴降水发生;贝加尔湖地区阻塞高压偏多有利于湖北南部和安徽西部一些地区连阴降水的发生;鄂霍次克海阻塞高压偏多有利于贵州大部和湖北西部连阴降水的偏多。2008年1月10日至2月2日这段时间7省1市冬季的异常降水中,关键区阻塞高压所起的作用很复杂。贵州、江西地区异于常年的降水,可能与阻塞高压和其它天气系统的异常配置有关。

  • 标签: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连阴降水 阻塞高压 PV-θ阻塞高压指数
  • 简介:摘要呼吸系统疾病和(或)缺氧所致肺动脉高压这一分类中,涉及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尽管OSA动物模型能够出现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障碍的结局,但既往关于OSA与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文章并未直观回答单纯OSA能否导致肺动脉高压,且结论尚不完全一致。本文希望通过复习以往相关文献,得到一个相对明晰的答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阻塞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将50例阻塞性黄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n=20)和高压氧组(n=30),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高压氧组在内科治疗基础上加以高压氧治疗,Qd,10次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行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及凝血酶原时间(PT)检测,并于治疗结束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高压氧组治疗后的TBIL、ALT、GGT、ALP及PT水平与对照组和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压氧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压氧有利于促进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胆管畅通和黄疸消退,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 标签: 肝胆疾病 阻塞性黄疸 高压氧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分为AB两组,并且给予A组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给予B组辛伐他汀片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组间肺动脉平均值、PaCO2、PaO2、FEV1和FVC对比,p<0.05;A组总有效率77.5%低于B组的97.5%,p<0.05。结论辛伐他汀片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深入观察。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 临床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之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86例,对照组患者43例实施常规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辛伐他汀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辛伐他汀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诊治。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得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20例中,显效7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20例中,显效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动脉平均压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下降趋势,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aO2治疗后有明显提高,PaCO2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进行治疗的过程中,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做必要的肺功能相关指标检测,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手段,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随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与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纳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的366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其中男236例,女130例,年龄50~78(59±9)岁。所有患者均进行3年随访,每年完成肺功能检查、慢阻肺评估测试(CAT)、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经胸超声心动图、胸部CT及相关实验室生物化学检测。根据静息状态下超声心动图测量的三尖瓣反流峰值流速(TRV)和其他指标评估肺动脉高压(PH)的可能性,用低、中、高可能性表示,以高可能性为PH组,低、中可能性为非PH组。比较2组临床特点。组间比较,正态分布采用t检验,构成比用χ²检验,对数据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和逐步回归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67例(67/366,18.3%)合并PH可能性高,PH组平均肺动脉收缩压(sPAP)为(51.7±6.7)mmHg(1 mmHg=0.133 kPa)。与非PH组相比,PH组年龄(76.0岁比64.0岁)、体重指数 [(21.4±6.0)比(22.6±7.2)kg/m2],脑钠肽[(50.8±9.1)比(36.4±8.1)pg/ml]、3年急性加重次数[(6.1±0.1)比(2.8±0.4)次]、CAT(17.0比10.0分)、SGRQ(48.9比32.1分)和DLCO占预计值% [(51.9±21.9)% 比(67.0±22.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慢阻肺患者DLCO占预计值%与sPAP呈负相关(r=-0.28,P<0.01)。PH组胸部CT低衰减区(56.1%比34.3%)和肺间质异常比例(30.8%比15.6%)均高于非P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LAA%≥30%和肺间质异常是PH的独立危险因素(β值分别为1.479和1.065,OR值为3.640~5.720,95%CI:1.462~8.571,均P<0.01)。主肺动脉直径与主动脉直径的比值与sPAP呈负相关(r=-0.35,P<0.01)。年龄≥75岁、FEV1占预计值%<50%及合并PH高可能性是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预测因素(β值为0.459~1.211,OR值为3.643~5.722,95%CI:1.463~8.904,均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评估的合并PH高可能性的慢阻肺患者年龄较大,体重指数较低,一般状况更差。PH高可能性和肺气肿密切相关,与慢阻肺急性加重相关。

  • 标签: 高血压,肺性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川芎嗪联合高压氧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疗效。方法40例44眼患者随机分成单纯川芎嗪药物治疗组和川芎嗪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组。结果实验组20例23眼,有效18例19眼(82.60%),无效2例4眼(17.40%)。对照组20例21眼,有效7例8眼(38.10%),无效13例13眼(61.9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联合高压氧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疗效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急性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 川芎嗪 高压氧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作为一种慢性肺部疾病被人们熟知。近年来,随着对其认识的加深,COPD的各种并发症,尤其是肺动脉高压(PH)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COPD合并PH患者的病死率升高且预后较差,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对该疾病的治疗尚缺乏疗效确切的药物。为了充分了解该疾病的治疗现状,就COPD合并PH的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显示,对于COPD合并PH患者,应该对其基础疾病进行最佳治疗,而使用他汀类药物及法舒地尔可能是有益的,但靶向药物的效果仍存在较大争议。未来需要开展更多大型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明确各类药物对COPD的疗效。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药物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入住广州军区总医院老年干部呼吸病房的3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动脉高压的患者资料,比较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氧情况,并对其加强呼吸道护理、预防急性加重发生、进行夜间吸氧护理。结果急性加重期氧气分压及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低于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昼夜动脉血氧分压在2:00、8:00、14:00、20:00均明显低于稳定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患者所有症状多在7~12d缓解,无1例死亡。结论加强呼吸道的护理,合理吸氧,对延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进展是有益的。

  • 标签: 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老年 血氧饱和度
  •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一种多数由上呼吸道,特别是鼻、咽部位的解剖学狭窄导致的,在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或低通气、睡眠中断,从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征。OSA是一种常见疾病和多发病,对人类的健康危害极大,尤其是OSA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预后差。OSA与肺动脉高压密切相关,OSA既可以是肺动脉高压的病因也可以是合并症,因此其发病机制复杂。研究证实,肺动脉重塑在OSA的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综述旨在对近年来肺动脉重塑在OSA合并肺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主要机制的进展进行总结,为临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高血压,肺性 微RNAs 肺血管重塑 内皮间质转化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N端-前脑钠肽(NT-PROBNP)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一院呼吸内科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286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按肺动脉收缩压升高程度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各血清学CRP、ET-1、NT-PROBNP和VEGF的水平.结果CRP和ET-1在慢阻肺并发肺动脉高压(PAH)组患者均较单纯慢阻肺组升高(P〈0.05),慢阻肺并发轻、中度PAH时,CRP和ET-1水平升高与肺动脉压力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慢阻肺并发轻、中和重度PAH时,NT-PROBNP水平较单纯慢阻肺组升高,并且与肺动脉压力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慢阻肺并发肺动脉轻度和中度升高时,VEGF水平均较单纯慢阻肺组升高(P〈0.05),慢阻肺合并肺动脉重度升高时,VEGF水平反而较轻度和中度升高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联合监测CRP、ET-1、NT-PROBNP和VEGF,对于预判慢阻肺患者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及其程度,慢阻肺继发性PAH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反应蛋白 内皮素-1 肺动脉高压 N端-前脑钠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50例,随机对患者进行分组,每组75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肝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华法林治疗,在治疗前后记录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平均动脉压指标。结果观察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华法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疗效更为确切,可应用于临床治疗。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药物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并发肺动脉高压分为2组。观察组35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肺动脉高压,对照组35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无并发肺动脉高压,所有患者均给予心肺功能检查,抽取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查炎症因子水平,对比两组患者心肺功能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FVC%为(76.28±23.21)、FEV1%为(58.47±23.56)、FEV1/FVC为(58.97±16.42),对照组患者FVC%为(72.06±22.43)、FEV1%为(53.39±24.35)、FEV1/FVC为(52.24±15.69),两组患者FVC%、FEV1%、FEV1/FVC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LVEF%为(67.29±10.48)%、E/A水平为(0.87±0.42)、IL-6为(112.46±52.53)ng/L、TNF-α为(19.76±10.58)ng/L、BNP为(135.49±64.30)ng/L及CRP水平为(6.97±5.84)mg/L,均高于对照组(60.38±10.24)%、(0.56±0.37)、(72.33±23.46)ng/L、(13.16±4.87)ng/L、(58.56±30.42)ng/L、(2.74±1.3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并发肺动脉高压因素相关,肺动脉高压病情越严重,炎症因子水平越高,是导致肺动脉高压形成的重要原因。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血清炎症因子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α(HIF-1α)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对2009-03至2010-03在本中心就诊的患者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和血氧饱和度(SaO2)筛选共227例患者入选。对照组23例,单纯OSA组170例,OSA合并肺动脉高压组34例,监测次日晨常规采血分离检测HIF-1α。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SA组和OSA合并高血压病组AHI、夜间平均SaO2、微觉醒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OSA组比较,OSA合并肺动脉高压组体重指数(BMI)、夜间平均SaO2、清醒平均SaO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两两比较HIF-1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OSA组血浆HIF-1α含量与肺动脉压力呈正相关(r=0.53,P<0.05)。结论OSA对肺动脉压力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与HIF-1α有关。

  • 标签: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肺动脉高压 缺氧诱导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炎症反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肺动脉高压的关系。方法69例COPD患者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根据安静状态下收缩期的肺动脉压(SPAP)分为肺动脉高压组(SPAP≥30mmHg)和单纯COPD组(SPAP<30mmHg),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浆C反应蛋白、内皮素-1(ET-1)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肺动脉高压组(n=36)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为7.5mg/L(5.0~10.8)mg/L,内皮素-1为52.6pg/mL(48.6~54.5)pg/mL,肿瘤坏死因子-α为35.9pg/mL(24.1~54.3)pg/mL,均明显高于单纯COPD组(n=33)C反应蛋白为4.0mg/L(1.5~5.5)mg/L,内皮素为46.0pg/mL(44.8~53.7)pg/mL,肿瘤坏死因子-α为27.8pg/mL(19.7~40.1)pg/mL。肺动脉高压组患者C反应蛋白、内皮素-1、肿瘤坏死因子-α与收缩期的肺动脉压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0.61、0.56,P均<0.05)。结论C反应蛋白、内皮素-1及肿瘤坏死因子-α与COPD患者肺动脉压力升高有关,提示炎症反应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肺动脉高压形成的重要因素。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C反应蛋白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对COPD患者肺动脉高压的影响。方法将60例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中药汤剂,疗程14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肺动脉压力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4%,对照组总有效率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总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均明显下降(P<0.05,P<0.01)。结论益气活血法能够降低COPD患者的肺动脉压力,改善临床症状,可作为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常用治法,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结合其他治法使用。

  • 标签: 益气活血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中西医结合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胸部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COPD肺动脉高压患者60例,均行超声心动图及胸部CT检查。由2位影像医师共同测量主肺动脉直径(MPAD)、右肺动脉直径(RPAD)及左肺动脉直径(LPAD),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结果:2种检查方法MPAD、RPAD、LPAD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MPAD、RPAD、LPAD的CT测量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COPD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疾病,胸部CT作为常规的检查项目能够准确作出诊断与病情评估。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高血压 肺性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