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护理方案进行对比研究,探究急诊急救护理的措施及效果。方法:调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时段我院收治的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临床资料,针对100例随机抽取的患者进行对比试验,以单双数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护理路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路径为急诊急救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1)对比急救时间,观察组的各阶段所用时间皆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比护理满意度与抢救成功率,观察组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急诊急救护理,能够提高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 急诊急救护理措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安全管理在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应用价值。方法 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常规管理阶段药品管理工作为对照组,以2019年3月~2020年3月实施安全管理的药品管理工作为观察组,观察不同阶段工作质量。结果 高危药品管理不良事件包括药物引入错误与警示标志及药物中毒等,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对较低;观察组入库登记与日常保管及存储环境等工作到位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高危药品管理者对于高危药品分类与禁忌症及不良反应等知识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差异性。

  • 标签: [] 西药房 高危药品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生物标志物是生物学过程的指示,依赖其来确定疾病进展和转归,何时及如何开始药物治疗,评价治疗效果。临床传统上使用实验室和其他措施的生物标志物,来监测治疗进展、疾病进展和干预措施的有效性。直到近年来,生物标志物才正式用于药物开发。本文基于生物标志物在药品周期中的应用与相关法规展开论述。

  • 标签: 生物标志物 药品周期中的应用 相关法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医院临床科室加强药学专业人员管理对于药品质量管理的提升效果与应用价值。 方法 纳入临床科室药学专业人员参与管理方法实施前后的临床科室药品管理情况进行分析调查,分析其药品合格率;同时纳入100例病人分析药学人员参与管理前后护患纠纷、投诉情况与满意度。 结果 实施前,药剂的药品合格率为68.00%(68/100); 实施后为93.00%(93/100),P

  • 标签: 药学 临床科室 药房 药品 质量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将西药房高危药品优质管理应用于高危西药的应用管理中,分析对患者合理用药造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0年9月,在该时段内与我院西药房开展高危药品优质管理,将这一时间段内我院中开具的68份西药处方作为实验对象进行研究,记录为实验组。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3月间,我院中为开展优质管理的西药房高危药品处方68份作为实验对象,记录为对照组。在处理完成后,医务人员对两组实验对象中患者的用药状况进行判断,确认患者的用药安全性。结果:在实验结果中发现对照组中出现配伍错误、用量错误以及发药错误的事件,相较于实验组来说明显更高,组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优质管理应用于药房高危西药的管理中,能够有助于提高管理质量,使患者的用药安全性得到提升,对于我国的现代化用药管理工作来说有良好的促进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西药 用药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05月 -2018年 05月,本院接收的 120例 使用药物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60例)、对照组( 60例),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 药师开展药学服务治疗,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对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效果显著,可以明显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值得借鉴。

  • 标签: 药师 药学服务 药品 不良反应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药剂科在管理备用药品时应用效期管理模式的管理价值。方法:将2021.01-2021.06我院药剂科以常规管理模式管理备用药品作为对照组,将2021.07-2021.12以效期管理模式实施备用药管理作为观察组,统计管理质量。结果:观察组备用药品平均整理次数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备用药品检查失误率及失效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通过以效期管理模式实施管理,可有效增强药剂科对于备用药品的管理水平,降低医疗资源浪费的同时,还可避免过期药物存在,确保患者安全用药,适宜推广。

  • 标签: 药剂科 效期管理 备用药 安全用药 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人力资源建设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深入研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人力资源建设的现状,了解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人力资源分布的状况,并不断改进相关工作,确保工作的稳定开展。

  • 标签: 食品药品监管 人力资源 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社会对于健康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药品安全、食品安全也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这种变化对于只要企业来说,对于药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制药企业的质量管理,尤其是在药品研发过程当中的只要管理,关乎社会道德与责任,药品安全与品质关乎民生,值得大众关注。对于制药企业药品研发阶段来说,进行全面的质量管理,全面的提升药品安全和质量管理,推进药品研发和生产工作,发挥企业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制药企业 ; 药品研发阶段 ; 质量管理 ; 问题 ; 对策 ;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调研分析了目前社会中对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分析了其岗位能力,并对新时期药品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发展进行了探讨。

  • 标签: 药品服务与管理 岗位能力 调查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究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急诊急救措施及疗效。方法:将 2017年 02月 ~2018年 0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 71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作为实验分析对象,对患者在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患者急救成功有效率、死亡率、死亡原因及时间。结果:该 71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经过我院及时有效的急救、治疗及护理,急救成功并治愈 52例,急救成功率为 73.24%,死亡 19例,死亡率为 26.74%。死亡原因及时间:急救无效的 9例患者中有 4例患者出现呼吸暂停,均于入院后 0.5~1h内死亡,其他患者出现抽泣样呼吸、叹气样呼吸、呼吸减慢、张口样呼吸等,均于入院后 2~12h内死亡。结论: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早期给予患者足量的抗胆碱能药物治疗是抢救的基础,呼吸机辅助呼吸是治疗的关键措施。

  • 标签: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 呼吸衰竭 临床急诊急救措施 疗效
  • 简介:摘要:网格化管理是食品药品安全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和治理体系的有效途径和方式之一,充分运用先进成熟的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AI)和大数据,将网格化管理和智慧监管相融合,以提升市场监管体制下监管的靶向性、精细化和敏捷性。把网格化智慧监管理念运用于市场监管领域,旨在实现数据全覆盖和监管全覆盖等,是当前是建立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场监管网络和推进市场监管效能的一次实践和尝试。

  • 标签: 市场监管模式 食品药品 安全网格化 智慧监管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课题达成型品管圈在构建慈善援助药品药学服务模式中的作用。方法:以2020年4月至2020年9月之间接受慈善援助药品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调查了200名品管圈实施前的患者纳为对照组,200名品管圈实施后的患者纳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患者满意度、药患沟通率、用药指导率、信息反馈率以及用药咨询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药患沟通率、用药指导率、信息反馈率和用药咨询率均显著提高。结论:通过课题达成型品管圈的应用,慈善药房成功构建了慈善援助药品药学服务模式,大大增强了患者的获得感,体现了药师的价值。

  • 标签: [] 慈善援助药品 药学服务 品管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7S管理方法在门诊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本药房2020年开始实行精细化管理后,选取实行精细化管理后2020年1-12月药房1500次发药(观察组)与未实行精细化管理前2018年1-12月1500次发药(对照组)作为参照,其中对照组实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实行7S管理,对比不同阶段门诊西药房高危药品差错事件的发生次数、差错率以及药品质量管理评分。结果:观察组药房管理中差错事件的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药房管理中差错事件的发生率,且观察组药品质量管理评分(97.5±3.4)显著高于对照组(86.3±3.2),(P<0.05)。结论:门诊西药房高危药品管理实施“7S”管理模式,能够降低高危药品差错事件发生率,提高药品质量管理评分,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7S管理方法 门诊 西药房 高危药品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对提高药房药品调配及发放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我院药房发放的药品处方为研究对象,其中2021年1月至3月为对照组,2021年4与至2021年6月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药房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对两组时间段随机抽取药品处方1000份进行研究,对两组处方调配时间、药房平均候药时间及药房管理中不良情况发生情况进行全面的记录分析研究,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1000例药房处方中,处方平均调配时间为7.78±1.84分钟,药房平均候药时间为4.83±0.67分钟,处方书写准确率为973(97.30%),药品调配准确率为978(97.80%),药品发放准确率为980(98.00%),药品过期失效率为978(97.80%),总不合格率为14(1.40%)。实验组药房处方平均调配时间及药房平均候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药房管理多情况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在药房中的合理应用,能够较为明显的缩短处方调配时间和患者的平均用药时间,实现药房药品调配情况的全面优化,逐步提高药品发放准确率,具有较为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精细化 药房管理模式 提高药房药品调配 发放准确率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