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2016年的世界意外连连,特别是出现了英国公投脱欧、特朗普上台等重大事件。在此背景下,西方民粹主义力量士气大振,颇有星火燎原、趁乱上位之势。其中,法国老牌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尤其引人注目。但2017年5—6月法国接连举行的总统及国民议会选举并未飞出“黑天鹅”,却跑出一匹“黑马”:中间派独立候选人马克龙及其领导的共和国前进党相继取胜,不仅为法国和欧盟注入稳定剂和强心针,也为一向以“左右政治”著称的法国带来“中间行”的新尝试。

  • 标签: 法国 执政理念 马克 总统 国民阵线 极右翼政党
  • 简介:20世纪末以来,沙尘暴频繁袭击包括中国和蒙古国在内的亚非国家,现已成为全球公害。研究表明,每年肆虐中国的沙尘暴一半以上来自境外,主要源自蒙古国南部地区。因此,中蒙联手防治沙尘暴,对从根本上消除沙尘暴的危害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 标签: 沙尘暴 中蒙联手 国际合作
  • 简介:历史回顾20世纪50~60年代,老挝王国政府主要依靠西方援助.据1992年11月版等资料载:美国,1995~1960年援助2.519亿美元,年均5000万美元;法国,1955~1959年援助750万美元,年均150万美元;日本,1958年援助280万美元;英国,1960年援助15.6万英镑.70年代,中国成为最大援助国,累计金额达95560万元人民币.80年代,主要求助于苏联和经互会成员国:苏联,1984~1989年援助3.3亿卢布;民主德国,1986~1989年援助930.01万美元及2513.15万马克;匈牙利,1986~1989年提供2360万卢布贷款及40万匈币;蒙古,1979~1990年无偿援助544万美元及450万蒙币.

  • 标签: 老挝 经济建设 法国 英国 美国 经济援助
  • 简介: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产物,中国历届中央政府都不予承认。20世纪50年代末期至70年代中期,中印边界争端不断加剧。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世纪末,中印边界争端出现缓和的态势。21世纪初期,中印边界争端仍然时有发生,但都以和平方式得以解决。2013年5月和10月,中国李克强总理和印度曼莫汉·辛格总理实现年内互访并签署一系列重要文件,形成了中印解决边界争端的一系列危机控制机制。

  • 标签: 中印边界争端 危机控制 机制
  • 简介:为了加快远东的开发,2013年普京总统提出在远东建设一系列经济超前发展区的主张,这是他在新形势下做出的一项非常规决策。远东各联邦主体积极落实总统的决策,一年多来基本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并已确定14个经济超前发展区。虽然远东地区建设经济超前发展区具备一些有利条件,经济和社会效益值得预期,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须破解的难题。

  • 标签: 俄罗斯 远东 经济 超前发展区
  • 简介:从彼得一世改革到1861年的废除农奴制改革,俄国的现代化努力足足用了一个半世纪的时问。俄国现代化的艰难启动有其深刻的文化因素;非东非西的文化特征使俄国历史上的任何改革往往陷入一种困难的境地;东正教伦理是专制王权强有力的精神支柱,其中缺少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村社传统抑制了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因素和竞争意识的增长;现代化努力过程中的社会政治思想是滞后的,脱离社会现实的。

  • 标签: 俄国现代化 文化特征 东正教 村社文化 社会思想
  • 简介:2016年7月的未遂政变是葛兰运动和正发党关系彻底决裂的标志和政治权力斗争的顶峰。两者关系历史呈现戏剧性演变:最初面对参与政治的相似机遇与挑战。葛兰运动和正发党分别选择社会伊斯兰和政治伊斯兰两条不同发展路径,此后因应对国家机构中根深蒂固的世俗势力的共同威胁而携手合作,世俗主义共同对手衰落后又因政治权力争夺反目成仇,最终正发党确立了政治伊斯兰的霸权地位。葛兰运动与正发党关系从结盟到决斗的历程.促进了土耳其社会的伊斯兰回潮以及政治秩序的伊斯兰化,实现伊斯兰运动内部发展的道路统一,同时突破了凯末尔主义者和世俗主义者坚守的“监护式民主”威权统治框架,推进土耳其政治民主化进程。另一方面,伊斯兰运动内部及其与世俗主义的权力争斗,将民主运行机制工具化,侵蚀了民主制度的法治基础,最终加剧土耳其伊斯兰民主模式危机。

  • 标签: 土耳其 葛兰运动 正发党 关系
  • 简介:本文聚焦于20世纪初期的爪哇排华运动,考察了华人资本主义发展与近代印尼民族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指出这次排华骚乱是印尼民族资产阶级对华人资本主义扩张的一种自发反应,近代爪哇华人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华人商业文化与伊斯兰宗教文化、华人资本与印尼民族资本之间的文化冲突与商业竞争是导致这次排华骚乱的一个根本原因。笔者认为我们在谴责与抨击印尼民族资产阶级针对华人的狭隘民族主义和野蛮排华暴力的同时,也应该思考这次排华骚乱所带来的历史教训,反省华人资本主义扩张进程中的商业道德,并思考在多元社会里华人资本主义发展所依托的商业文化应如何与其根植的社会环境相适应,以促进多元族群社会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 标签: 印尼排华骚乱 华人资本主义 伊斯兰民族主义
  • 简介: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恐怖主义泛滥成灾,究其原因:政治经济转轨带来的社会不公和人民生活日益贫困是滋生恐怖主义活动的社会温床;民族、宗教矛盾激化,黑社会势力发展,邪教组织壮大是诱发恐怖主义活动的重要因素;军火走私,武器扩散,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恐怖主义的活动提供了方便条件;泛民族主义、泛宗教主义的渗透,国际恐怖主义的支持,西方国家的干涉,助长了恐怖主义势力的嚣张气焰;俄反恐斗争的失误使恐怖主义势力得以发展和壮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恐怖主义的泛滥.这些错综复杂的原因严重制约着俄反恐斗争的开展,使俄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 标签: 冷战后 俄罗斯 恐怖主义泛滥 原因 民族矛盾 宗教矛盾
  • 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东盟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东盟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东盟区域内直接投资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本文主要分析在东盟区域经济合作过程中,东盟区域内直接投资流动的一些基本特征包括流量规模特征、国别分布特征和行业分布特征,并对其作出简要评价。

  • 标签: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 区域内直接投资 特征
  • 简介:本文试图对印度BSEIndoNext创业板市场创设、运行绩效不佳及其主要原因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以揭示印度BSEIndoNext创业板市场发展的本质特征,并为我国创业板市场发展提出了有益的经验启示。

  • 标签: 印度 创业板 发展 启示
  • 简介:在中国的周边国家中甚至在整个亚洲,不丹是唯一没有与中国建交的国家。由于诸多因素的作用与影响,尽管中不关系发展良好,但两国没有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两国之间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当前中国愈加重视周边外交,“一带一路”计划将使包括不丹在内的南亚次大陆在中国的对外关系格局与经济拓展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未来,随着中国的发展以及不丹国内政局变动与政策调整,中不关系会进一步趋好。

  • 标签: 中国 不丹 现状 周边国家 南亚次大陆 外交关系
  • 简介:中印两国货币合作进程已开启,但进展缓慢。尽管中印两国存在进一步推进货币合作的可能性,但目前深入推进中印货币合作的条件尚不具备,并且还面临系列制约性因素。为此,从近期看中国应以中印货币合作的现有成果为依托,进一步强化中印两国的经济、货币联系;加强中印之间的信息交流,求同存异,增强互信,为中印货币合作的深入推进创造条件。

  • 标签: 中国 印度 货币合作
  • 简介:我国著名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在校勘学领域卓有建树.他提倡广义的校勘观,并且在校勘的目的和原则、方法与条例以及对校勘成果的保存方式诸方面,均有其别具慧眼的见解.

  • 标签: 张舜徽 校勘学思想 校勘方法 校勘成果
  • 简介:自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盟迅速陷入了多重危机叠加的困难境地,基本结束了其一体化快速推进的黄金期。近年来,以恐怖袭击频发和大量难民持续涌人为代表的非传统安全问题越发严峻,对欧盟自身的团结稳定与认同、欧洲经济的复苏及其国际形象建构等都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总体上看,

  • 标签: 非传统安全问题 欧盟 困境 恐怖袭击 不利影响 国际形象
  • 简介:巴基斯坦与中东伊斯兰恐怖组织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渠道,亦即反苏伊斯兰圣战组织渠道、沙特和伊朗渠道、中亚渠道以及克什米尔渠道,双方还保持着密切的人员、资金和军火交流途径。巴基斯坦同中东恐怖组织的联系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近年来,巴基斯坦开始向中东地区“输出”恐怖主义,并对中国的边疆安全构成了新的挑战。

  • 标签: 巴基斯坦 恐怖组织 中东因素 非传统安全
  • 简介:实现南海区域安全与和平、稳定一直以来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就南海局势展开对话与合作的重要议题之一。然而,现实中的南海安全局势却一再紧张,这表明南海区域安全制度性安排与安全秩序理念和现有变化、发展迅速的南海安全形势已经出现了不同步、不协调的状况。在过往长期的南海安全区域间治理实践中,东盟和中国作为南海周边最具影响力的国家间集团和最重要的区域大国,以不同的方式,就南海安全的区域间治理展开了对话与合作,并形成了各自富有特色的治理模式,“东盟模式”和“中国模式”。这两种模式从不同层次和多个渠道就南海区域安全治理进行了对话与合作,并在南海安全区域间治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效用。然而,目前南海安全体系呈现出来的脆弱性和南海区域安全现况却一再揭示,中国和东盟在南海安全区域间治理进程中还面临着不少现实的困境。为克服这些困境,更好地实现南海安全的区域间治理,中国和东盟应形成合力,为南海安全的区域间治理重塑一个相吻合的制度规范,共同构建一个相匹配的角色、身份与创造一个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内外治理环境。

  • 标签: 南海安全 区域间主义 区域间治理 东盟模式 中国模式
  • 简介:美国会炮制"台湾旅行法"、特别是特朗普总统最终亲自签署使法案生效,既反映出美对华政策的重大调整,也显示出美明显加大打"台湾牌"力度,"以台遏华"阻挠中国和平崛起,确保美超级大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不受中国挑战;借台湾问题施压大陆让步,以谋取经贸利益,缩小、平衡中美贸易逆差;讨好党内基本教义派,取悦对华鹰派势力,争取为共和党中期选举及自己未来的总统连任加分。特朗普政府不顾中美三个公报精神,践踏一个中国政策底线,不仅严重侵蚀中美关系的政治基础,使得双方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也将极大冲击两岸关系,导致台海风云激荡,甚至波及到中国与其他国家正常的外交关系,增加中国外交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

  • 标签: 特朗普 “台湾旅行法” 目的 影响
  • 简介:中印正逐渐成为世界经济领域中日趋活跃的对外直接投资者。比较两国1990年代以来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及特点,分析两国在投资行业、区位选择、投资方式和投资主体等方面的差异,有利于我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做出更趋理性的判断。

  • 标签: 中国 印度 对外投资 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