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患者女,30岁,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腰背部疼痛不适来院诊治.疼痛向右下腹部放射,呈胀样痛,无明显剧烈发作,略有恶心,无呕吐、腹泻及发热.查体:腹平坦,未见肠形及蠕动波,肝肋下未触及,无反跳痛,右侧腰大肌外侧缘有明显压痛点,右肾区叩痛(+).

  • 标签: 下腔静脉后输尿管 影像学评价 疼痛不适 肾区叩痛 30岁 下腹部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症在不同影像的表现特点,及不同影像方法评价消融面积的准确性。材料方法: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子宫腺肌症患者,行聚焦超声治疗前后分别MRI、CEUS检查,分析聚焦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症前后的影像表现及其意义。结果:聚焦超声消融子宫腺肌症后增强MRI与CEUS均表现为治疗区域内出现无灌注区。且增强MRI与CEUS对无灌注区的计算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提示CEUS可以作为消融疗效的简便、经济、快捷准确的评价手段。结论:CEUS是判断聚焦超声消融治疗效果的准确性好、简便易行的影像手段。

  • 标签: 聚焦超声 子宫腺肌症 影像学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影像CT在肝癌术后复发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4例经病理证实肝癌术后复发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明确CT表现特点,并对复发前后情况及与AFP变化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癌术后复发高峰期在术后6个月内,以多发灶为主,与原发灶多位于不同肝段,以5cm以下病灶居多,典型“快显快出”表现的符合率为79.6%,CT各期强化表现检出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病灶检出敏感度高于AFP,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影像检查在肝癌术后复发早期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CT图像清晰稳定,对肝癌术后复发病灶检查的敏感度较高,应用优势明显。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术后复发 影像学检查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CT影像诊断在周围型小肺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6月—2017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经病理检查确诊的79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和CT检查结果,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X线检查下,漏诊率为17.72%,误诊率为2.53%,诊断符合率为82.28%,CT检查下,漏诊率为3.80,误诊率为0.00%,诊断符合率为96.20%。CT检查的漏诊率及诊断符合率显著优于X线检查,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在毛刺征、空泡征等特征的检出率上对比,二者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CT影像进行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诊断,诊断价值高,可作为临床治疗的重要参考,值得推广。

  • 标签: X线 CT影像 周围型小肺癌 诊断价值 影像学特征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延迟增强扫描在膝关节软骨损伤早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58例临床诊断为膝关节损伤患者行常规MR平扫及增强,完成常规序列MR平扫后,行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注药后嘱患者做平地运动,30分钟后行MR延迟增强扫描,采用三维脂肪抑制快速扰相梯度回波序列完成扫描,对常规MR平扫、延迟MR增强扫描所得图像进行分析,确定有无软骨损伤及软骨损伤的部位、范围等。记录常规MR平扫与延迟增强序列下膝关节6处关节软骨损伤的分级,然后以关节镜为金标准,计算常规MR平扫与MR延迟增强扫描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磁共振检查方法在诊断膝关节软骨总体准确度及Ⅰ、Ⅱ级损伤的准确度差别具有统计意义。结论:MR延迟增强检查诊断软骨损伤的敏感度最高,常规MR平扫的特异度最高。MR延迟增强扫描是目前诊断膝关节软骨损伤早期的最优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延迟增强 软骨损伤
  • 简介:摘要比较影像能从不同角度进行疾病的分析比较,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点联系,提高肿瘤影像的教学效果及学生的临床技能,并为其今后临床及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 标签: 比较影像学 肿瘤影像学 教学
  • 简介:摘要近年来,国家高度关注影像检查的合理应用问题。2020年,我国提出了基于循证医学的“影像检查临床适用性评价”(EB-MICA®)这一理念,初步开展了不同影像检查价值分析工作。系列工作成果应用于检查的申请阶段,已在减少患者支出、节约医保资金、提高医疗效率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为医疗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客观依据,是医疗模式向“基于价值的患者服务”转变的重要契机。围绕耳鸣、听力损失和(或)眩晕、IgG4相关性疾病患者诊疗中影像检查的合理选择问题,相关专家组组织撰写并发布三部影像检查临床适用性评价共识,作为影像检查合理应用的参考依据。此项工作将持续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使用,提高临床决策质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影像医学 循证医学 质量评价 医疗资源 医疗政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肝癌术后复发影像早期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例肝癌术后复发患者,诊断时分别采用不同影像手段,观察诊断结果。结果CEUS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检查手段(P<0.05),但其他3种检查手段检出率基本相同(P>0.05)。结论相比于MRI、DSA等其他影像检查手段,CEUS具有更高的肝癌术后复发诊断准确率,利于及早实施治疗,改善预后。

  • 标签: 肝癌 复发 影像学检查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是肝细胞癌非手术治疗中的一项重要手段,能提高肝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准确的评价肝细胞癌TACE联合RFA术后疗效,对下一步制定治疗方案、把握治疗时机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不同影像方法对TACE联合RFA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评价,同时比较不同评价方法的优点与不足,为临床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把握治疗时机,提供充分的影像依据。

  • 标签: 肝细胞癌 栓塞 射频消融 医学影像 疗效评价
  • 简介:本组156例中76例直肠周边浸润及3例侵犯周边脏器,增强扫描增厚的肠壁及软组织肿块不均匀强化,增强扫描增厚的肠壁及软组织肿块不均匀强化

  • 标签: 影像学诊断 直肠癌影像学 螺旋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胸腰结合部脊髓损伤影像诊断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4月~2023年4月收治的60例胸腰结合部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临床症状(有无脊髓或神经根损伤)分组,分为损伤组与无损伤组,并分别行X线片、CT影像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效能。结果:损伤组及无损伤组X线片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t=0.147、0.633、0.337,P=0.884、0.529、0.737>0.05);CT测量椎管狭窄率<50%无显著性差别,但CT测量椎管狭窄率>50%者,两组差异显著(=21.193,P<0.05)。结论:胸腰结合部骨折合并脊髓或神经根损伤者,CT显示椎管狭窄率>50%,可作为临床预测及选择手术治疗的参考指标。

  • 标签: 胸腰结合部脊髓损伤 影像学诊断 临床评价
  • 简介:摘要影像是1个发展迅速的研究领域,涉及医学影像中的定量指标,即影像特征的提取。影像的特点是捕获组织和病变的特征,如异质性、形状等,并可单独或与人口统计、组织、基因组或蛋白质组等数据相结合用于解决临床问题。该文旨在提供该领域的介绍,内容涵盖基本的影像组学工作流程,包括特征的计算与选择、降维及数据处理;并讨论核医学的潜在临床应用,包括对基于PET影像的治疗反应和生存预测;还介绍当前影像的局限性,如对于所采集参数变化的灵敏度,以及其他常见问题。

  • 标签: 影像组学 人工智能 机器学习 PET 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
  • 简介: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人眼看不见但能穿透物体的射线。因无法解释它的原理,不明它的性质,故借用了数学中代表未知数的“X”作为代号,称为X射线。后来人们以放射线为基础成立了一门新的学科——医学影像。医学影像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临床各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人体解剖、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作为基础。

  • 标签: 医学影像学 病理生理学 基础学科 物理学家 人体解剖学 组成部分
  • 简介:摘要耳鸣为临床常见症状,影像检查是病情评估的重要依据,应根据临床诊疗需求选择适当的检查方法。根据我国影像检查临床适用性评价理念,需要影像科医生与临床医生共同为患者影像检查方法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本共识针对耳鸣诊疗所关注的4个常见临床需求,简明概述了选择影像检查方法的推荐意见,旨在提高患者的诊疗效果和效率,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使用。

  • 标签: 耳鸣 影像学检查 临床适用性评价 共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对慢性肾衰竭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性损伤的影像评价,其许为临床上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0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心脏检查结果等进行评价,对其和我院在同期收治的肾功能正常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心房内径、左心房舒张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左心房舒张末期容量和收缩期末期容量有显著性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意义,患者射血分数明显降低,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衰竭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心脏损害,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有着显著性差异,心脏超声检查是临床上发现心脏功能损害比较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心脏损害 慢性肾衰竭 心脏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儿童麻疹合并肺炎的胸部DR和CT影像表现。方法:抽选本院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