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肺动脉栓塞(PulmonaryArteryEmbolismPE)又称肺栓塞,是指内源或外源性栓子栓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有研究显示,80%~90%的肺动脉栓塞的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PE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肺血管疾病,因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临床易漏诊、误诊[1].

  • 标签: 肺栓塞 影像学诊断 综述
  • 简介:髌股关节不稳是指髌骨脱位、或半脱位、或髌骨滑动轨迹异常。髌股关节不稳中,绝大多数为髌骨外侧不稳(占95%),可进一步分为急性髌骨脱位、慢性复发性髌骨不稳、和习惯性不稳;内侧、上方及下方髌骨不稳少见。一、髌骨稳定性的相关解剖

  • 标签: 不稳影像学 影像学评价 股关节不稳
  • 简介:摘要脑白质高信号是指在脑室旁或皮质下区的脑白质斑点或斑片状影像表现,与认知损害和痴呆的发生密切相关。文章对脑白质高信号的神经影像检查及影像评价量表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脑小血管疾病 白质 磁共振成像 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以肝细胞脂肪过多蓄积为特征,其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可引起全身多脏器的功能障碍。肝活检是诊断脂肪肝严重程度的金标准,但因有创和潜在风险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随着影像新技术的发展,为无创定量肝脏脂肪含量开辟了新的途径。因此,本文将对无创影像技术对肝脏脂肪定量动态评价的各种检查技术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同仁更方便快捷了解脂肪肝的常规定量影像评价

  • 标签: 脂肪肝 超声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放射性肺炎CT的影像表现对于临床诊断放射性肺炎所具有的重要价值,评价放射性肺炎CT图像与其病理及发病机制相关性。方法收集确诊放射性肺炎30例,总结临床症状和CT的影像表现;通过回顾放射性肺炎发生机制,并根据其病理变化分析所产生的CT影像表现。结果30例放射性肺炎患者的CT均有典型表现,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表现为照射部位相一致的磨玻璃样、点片状模糊影,此外有纤维条形影、代偿性肺气肿、胸膜粘连、纵隔移位等影像特征,这些影像征象反映了放射性肺炎的病理改变,为临床诊断提供确切证据。结论CT对于诊断放射性肺炎,确定其病变范围,肺内损害程度等提供诊断依据,对于指导临床及早控制病情,观察病情发展提供有力支持。甚至对评估放射治疗方案,放疗设备的质量控制等都具有很大意义。

  • 标签: 放射性肺炎 发病机制 CT 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提高对尘肺的认识和基层卫生人员的诊查技术要求和标准,利于我们基层医院以常规普查及年度体检开展,并制订了我县暂行X线检查技术影像质量评价。方法我县1999-2010年对县内工矿企业根据粉尘接触史,一般在10年以下无临床表现出现的488人次胸部X线检查。结果胸片甲片率为95%,胸部无异常表现363人,双肺紊乱增多、增粗表现76人,可疑肺内小结节6人,肺结核3人,阳性率1.74%。讨论对双肺部发现异常员工进行定期复查、追踪观察、分析建挡统计工作,并按照规定上报,强化有效防治方案,有效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胆囊癌的影像表现。方法对自2007年7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胆囊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厚壁型患者17例,腔内型15例,肿块型14例。结论MRI以及CT对于原发性胆囊癌可以清楚的显示其病灶,准确的判断胆囊癌的侵及范围和程度。

  • 标签: 原发性 胆囊癌 MRI 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射性肺炎 CT扫描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为辐射性肺炎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0例经病理证实的放射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 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藉由对辐射性肺炎之成因及病理学改变之探讨,进而探讨其电脑断层图象之特征。结果:30例放射性肺炎的 CT检查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其 CT检查准确度显著高于 X线平片,其主要特点是:与辐射区域相同,呈磨玻璃样,点片状,点片状,以及与辐射范围一致的纤维条形影,代偿性肺气肿,胸膜粘连,纵隔移位等,可作为放射性肺炎的病理学指标,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目的探讨 CT扫描在放射性肺炎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这对于放疗计划的评价、放疗器材的品质管理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放射性肺炎发病机制CT放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影像在肝癌术后复发早期诊断中的效果,评价其应用的价值。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肝癌术后复发患者57例,给予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超声造影检查结准确诊断为肿瘤复发或转移53例,准确率为92.9%。发现病灶129个,直径0.2~2.3cm。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复发率比较高,采用超声造影诊断患者术后复发情况时,具有比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可在肝癌术后复发早期诊断中广泛的应用。

  • 标签: 肝癌 术后复发 影像学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和血管减影造影(DSA)在肝癌介入治疗后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至2014年1月期间,49例行TACE介入治疗的原发肝细胞癌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及螺旋CT复查和DSA复查资料。结果螺旋CT复查与DSA复查在病灶形态、供血动脉、肝内染色、强化(染色)程度方面无统计差异(P>0.05),在门静脉主干癌栓和动-静脉漏方面存在显著统计差异(P<0.05)。结论螺旋CT能反映肝癌介入治疗后瘤体组织变化和血供变化,且方便无创,应作为肝癌介入治疗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肝癌 介入治疗 螺旋CT DSA
  • 简介:摘要右心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其在循环系统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生化指标和临床试验只能间接评价右心室功能,而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血池显像和心脏磁共振成像等影像技术使得右心室功能的评价更加全面、客观、准确。为了对评价右心室功能的技术有更全面的了解,笔者就上述影像方法在右心室功能评价方面的应用予以综述。

  • 标签: 心室功能,右 超声心动扫描术 核素心血池显像 心脏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使用超声诊断来进行乳腺肿瘤评价的临床实用性,探讨该类方法对于乳腺肿块的准确性评价效果,对乳腺肿块大小的确定性,以及分期的价值。方法2010年至2012年我院一共有26例乳腺肿块患者接受治疗,对其使用超声影像诊断,和CT扫描,对比两者的临床诊断效果以及准确性。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技术对比CT扫描对鉴定乳腺肿块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都有较高的优势,统计学分析P<0.05研究存在统计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应用于乳腺癌诊断中效果比较好,比起CT扫描的诊断准确率高,对乳腺癌肿块评价比较优秀。

  • 标签: 乳腺肿块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术 肿瘤直径
  • 简介:摘要传统的影像方法主要用于左室功能的评价,右心室因其特殊的解剖特点,对其功能评价的准确性受到了一定限制。随着影像技术如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核磁共振、放射性核素成像技术及后处理软件的不断开发,使得在右心功能的评价精确性不断提高,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MRI 放射性核素 右心室功能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胃肠道脂肪瘤的影像表现。方法对自2007年5月至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胃肠道脂肪瘤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为肠腔内肿物,起源于粘膜下层,2例位于胃,起于粘膜下,2例位于升结肠,起源于浆膜下层。结论胃肠道脂肪瘤影像学上多表现为肿块柔软、高信号和桥形粘膜等,术前行CT、MRI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胃肠道 脂肪瘤 MRI CT 影像学
  • 简介:基于肿瘤体积变化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标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难以满足对临床各种治疗手段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分子影像能反映细胞葡萄糖代谢,实现生物水平早期评价肿瘤疗效,评价标准从EORTC、PERCIST到PREDIST,根据临床需求不断完善;更有针对骨转移瘤的MDA标准。该文详细概述以上4种分子影像标准的评价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 标签: 实体瘤 骨转移瘤 疗效评价 EORTC标准 PERCIST标准 PREDIST标准
  • 简介:摘要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SpiralComputedTomographyAngiography,MSCTA)是一种新兴的无创性血管成像术,是CT扫描与三维重建技术的综合利用1,由于其快速方便,成像质量高,已被广泛应用于全身各部位检查,在肝脏扫描中,在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以及分支血管的显示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肝脏血管 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