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继去年农历除夕,有七名“法轮功”痴迷者在李洪志“升天”、“圆满”的妖言蛊惑下,在天安门广场自焚,除两人自焚未遂,造成一人当场烧毙,四人严重烧伤惨剧之后,今年2月16日,又有一名法轮功“顽固分子”在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口,点燃汽油,自焚身亡。接连发生的悲惨事件,彻底暴露了“法轮功”残害生命、灭绝人性,危害社会稳定的反动本质。是可忍、孰不可忍!

  • 标签: “法轮功” 未遂 邪教本质 社会稳定 天安门广场 李洪志
  • 简介:按照通常流行的观点,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水岭,是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分水岭。实际上能否科学地回答哲学基本问题,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一切旧哲学的分水岭。

  • 标签: 哲学基本问题 回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 意义 分水岭 唯心主义
  • 简介:重建个人所有制是马克思论述未来社会时所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人们对于重建个人所有制理论进行了长期与广泛的争论,其中就包括了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性质问题。未来社会重建的个人所有制是公有,还是私有,抑或是混合所有呢?本文通过深入研究,认为要弄清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性质,首先要深入理解马克思所提出的"否定之否定",然后还要理解马克思对于所有与占有的区分。由此,我们认为,未来社会重建的个人所有制,是一种劳动者拥有劳动所有权的所有制,是一种共同占有与个人所有相结合的所有制。

  • 标签: 重建个人所有制性质 否定之否定 共同占有 个人所有
  • 简介:南京地铁公共信息导向系统需要站在用户体验的角度重新去审视。随着地铁路线的发展,导向系统和公共服务的完善,移动互联网概念APP也应运而生,如何迎合不同年龄、职业人群的需求,传统线下服务与线上的智能服务一体化,是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努力的。应通过APP应用、导向视觉应用、公共服务应用的"三位一体"的方式,在关注用户体验和导向系统实用性的同时,融入黄金螺旋、网格设计、模数设计等导向系统设计方法,探索有效的系统信息设计,以提高设计的实用性。

  • 标签: 南京地铁 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计 再设计研究
  • 简介:古代,在印度,摩揭陀国的王舍城内,发生宫廷政变。太子阿阇世听从恶友调达(佛的堂弟提婆达多)的教唆,把父王频婆娑罗抓起来,幽禁在七重室内,不准群臣探望。

  • 标签: 教唆 政变 太子 古代 印度 宫廷
  • 简介:天理概念是朱子哲学的核心概念。历来研究对此多有论述和阐发。对诸如理与气、形上与形下等概念的梳理和诠释,使我们对朱子哲学的整体框架和基本理路有了较为明确的理解。然而,天理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换言之,对于什么是天理这个问题,却仍然没有给出足够说服力的回答。本文将以此为目标,通过对朱子相关论述的细致的哲学分析,以求对天理的内涵给出具体而明确的界说。

  • 标签: 朱子哲学 天理 内涵 整体框架 哲学分析 概念
  • 简介:在吉登斯看来,马克思尽管提出了“人类创造历史”的命题,但却没有对自己的命题做出明确的解释。为此,他举数十年之功,从创造历史的起点、方式和结果等角度对马克思的命题进行全面的阐释。按照他的观点,只有在启蒙运动之后,由于“历史性”的发展,人类才真正开始有意识地创造自己的历史。“结构二重性”是人类创造历史的基本方式,这种方式体现在:社会结构一方面赋予人类创造历史的条件,另一方面又对这种创造行为构成制约。通过这种历史创造方式,社会并没有如马克思等人所设想的那样变成丰裕而自由的社会,反而成为“风险社会”、“失控的世界”等。通过对马克思命题的阐释,吉登斯建立起了完备的理论体系,但也对马克思命题的本意造成了扭曲。

  • 标签: 吉登斯 马克思 创造历史 结构化理论
  • 简介:本文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逻辑真”是否是真的一个子类?(2)逻辑作为度量真的测度标准之一。它如何实现这种标准?(3)逻辑真自身的理论说明依赖于怎样的观念?作者分析了以往哲学家、逻辑学家对这些问题的一些代表性看法,认为:(1)“逻辑真”不是真的一个子类;(2)逻辑真只能测量观念形式上的关系;(3)逻辑真是认识论意义上的概念,它的本体论说明是一个“自足观念模式”的良性内循环结构。

  • 标签: 逻辑真 自足观念模式 良性内循环结构 测度
  • 简介:该研究参照国内外已有的画人测验材料,并在以往使用绘人智能测验的基础上,重新设计,提出了一份包含80个评分项目的画人评分标准。新标准首先在课题组内试用修改,然后又用于9名标准评分员的培训,最后运用总计258名,年龄为6~12岁的小学儿童作预试,进行系统的项目分析。在上述过程中,对项目进行反复推敲删改,最终形成了一份供制订画人智力测验常模用的画人评分标准。该标准分有无、细节、比例、奖励四个维度,按身体部位分成头、头发、眼、耳、鼻、口、颈、躯干、上肢、手、下肢、脚以及连接和服饰共十四个大类,每大类包含4~8个评分点,总计75个评分点。

  • 标签: 画人智力测验 评分系统 项目分析
  • 简介:将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六和第七卷中论述的实践推理形式排除在审思之外是不恰当的,事实上跟第三卷的所谓"手段-目的"样式一样,亚里士多德在第六和第七卷中所谓"规则-案例"样式同样在讨论审思的形式。第六、第七卷中亚里士多德将实践理性的审思称为关于实践行动的推理,但是它完全不同于理论三段论,称之为实践三段论有误导之嫌。区别于理论推理,实践推理的大前提都跟人的善好、规范性的"应当"、欲望有关。而人的善好和幸福这个领域并不是理论思考的范围。实践理性所关涉的,无论是理论还是对象,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出现欲望和大前提冲突、大前提之间相互冲突的情况。一个真正有实践智慧的人,会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努斯觉察到具体的道德特征,从而把握到适用的大前提。

  • 标签: 审思 手段-目的 规则-案例 实践推理
  • 简介:自上世纪30年代,随着梵本《唯识三十颂》被法国人列维(SylvainLevi)于尼泊尔发现以来,对古代译经大师如真谛、玄奘等汉译唯识学典籍的可靠性和权威性的怀疑.就一直没有消停过。引领这场论诤的固然是一些欧洲学者.接着是二战之后的日本学者。而国内一些学者加入到这场辩论中.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们通过对梵、藏、

  • 标签: 《唯识三十颂》 翻译问题 日本学者 30年代 80年代 法国人
  • 简介:《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篇手稿作为遗作,以其不完整的结构编排引导着世界马克思主义者不断求索。该手稿自1924年问世以来,历经梁赞诺夫版1、阿多拉茨基版2、新德文版3和MEGA24四个版本。通过对以上版本的比较和分析,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广松涉5在20世纪70年代出版了重新编辑的《德意志意识形态》。该书首次采用'双联页排印'的方式,以阿版为蓝本,对手稿的初始文本与修订内容进行了区分,在考证的基础上用异体字区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这一文本中的写作。虽然广松涉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见解,部分内容受到一些学者的批判,但其进步性不可否认。学术研究需要百家争鸣,由此才能激发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活力,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前进。广松涉重新编辑方法的严谨性值得每一位研究者学习。

  • 标签: 广松涉 《德意志意识形态》 编辑方法 进步性 缺陷
  • 简介:<正>今人研究孔子一般仅以一部《论语》为依据,殊不知今本《论语》对孔子思想的记载有很大的局限性,而这必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孔子研究的进展.因而,如若不以正确态度对待今本《论语》以外的史料,孔子研究就很难取得大的突破.笔者认为,先秦时期存在多种《论语》,至少它们中的一部分西汉时期仍在流传,而现存西汉以前文献中保留着大量原始《论语》佚文,它们都是研究孔子相当可靠的史料.一、先秦时期多种《论语》的存在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论语》命名于汉代.《论衡·正说篇》云:“初,孔子孙孔安国以教鲁

  • 标签: 《论语》 《鲁论》 《齐论》 先秦时期 孔安国 孔子研究
  • 简介:“意境即是情景交融”这种传统看法,虽然在近年来受到不小的质疑和挑战,但是它对于意境范畴的核心阐释地位依然不容动摇。尽管不可以将“情景交融”看作“意境”内涵的唯一诠释,但是“意境”中的“情景交融”是不可否定的。因为“情景交融”所指向的,是“意境”中的“主客”的关系,它从“主客一体”的角度阐释了“意境”的要素和结构,而“境生象外”则从“意境”创作时的心理状态和“意境”的艺术效果的角度来阐释意境。两种“界说”实际上并不在同一层面上。因而,两种说法未必就“互相排斥”乃至“互相否定”。

  • 标签: “情景交融” 境生象外 意境范畴 艺术效果 心理状态 阐释
  • 简介:<正>一问题的提出什么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我国学者曾经下过两种不同的定义。一种定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探讨的是东方古代公社制度的问题,另一种定义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探讨的是东方社会的发展能否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问题。这两种定义看似不同,其实在理论观点上都是一致的,即都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东方社会理论是对他们60年代以前创立的唯物史观中的一些遗留问题的解决。

  • 标签: 马克思恩格斯 东方社会理论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现代化运动 现代化理论 唯物史观
  • 简介:论抗战后期周佛海思想之变化马振犊众所周知,周佛海是汪伪集团中的第三号人物,他“下水”为奸是其在“抗战亡国”思想指导下主动的自觉行为,并且有一套汉奸“和平”理论以为根据。然而,在其投敌后,几年来奴才生涯,也使其思想心态发生了一些变化.这些变化,使其在...

  • 标签: 周佛海 抗战后期 蒋介石 日本 汪精卫集团 伪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