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析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治疗的语言发育迟缓患儿11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后,根据Gesell量表检测两组患儿在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方面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在大运动、精细动作情况方面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在语言表达力、环境适应力和沟通交流能力方面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语言发育迟缓儿童语言表达力、环境适应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切实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语言发育迟缓儿童 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04-CR
  • 简介:通过对术前访视中常见的不良语言行为和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术前访视过程中语言交流的内在要求和语言交流的艺术性,以提高术前访视的语言技巧和访视的质量,确保病人积极配合手术,早日康复。

  • 标签: 手术室 整体护理 术前访视 语言交流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非语言沟通技巧在传染科护理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择从 2018 年 3 月到 2019 年 3 月在我院传染科接受治疗的 120 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时间将其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其采取传统的护理方式以及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进行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应用护理,对两组患者依从性以及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经过不同的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治疗的依从性达到了 93.3%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83.3% 的治疗护理依从性, 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强于对照组的患者,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p < 0.05 。 结论:在传染科中对患者加用非语言沟通技巧的护理方法患者能够得到更好质量的护理并且明显提高患者对护理治疗的依从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非语言沟通技巧 传染科护理 应用效果
  • 作者: 王桂英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乐山老年病专科医院王桂英老年人护理具有很多特点,由于老年人这一群体带有一定的特殊性,且随着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受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老年人护理质量也需要不断得到提升。在对老年人进行护理时,运用语言的影响力较为明显,发挥语言的艺术实际上也可以更好的帮助护理人员对老年人进行护理。我们很多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时往往忽视了语言艺术的运用,其对于语言艺术魅力在老年人护理中的作用也缺乏一个足够了解。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什么是语言艺术,以及如何在老年人护理中较好的发挥出语言艺术魅力,提升护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基于特定时间(2020年5月-2021年5月)及固定范围内(本院儿科),选取患儿60例,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A组30例实施传统护理,B组30例基于此,给予肢体语言沟通干预,对比两组遵医依从情况。结果 B组遵医依从率(90.00%)较A组(63.33%)高(P<0.05)。结论 在儿科护理中采用肢体语言沟通,能提高患儿遵医依从性,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儿科 肢体语言沟通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对精神病患者进行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3月-2022年3月的精神经疾病类患者共100例,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00例病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50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心理护理与语言沟通相结合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患者进行指标观察。观察两种护理方法的治疗区别。结果 两组患者的WHQOL-100量表评分表明两组患者的实评分不同且实验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的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精神病患者采用语言沟通以及心理护理的干预、能够较好的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能够使患者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改善。

  • 标签: 精神疾病 心理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病护理中一个更为有效的护理方式。方法:研究对象为120例精神病的患者,采取抽签的模式将以上患者分为对照及试验组,对照组治疗中接受一般性护理,试验组还加入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患者的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试验组的病情恢复得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神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强调语言沟通和心理护理利于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荐。

  • 标签: []精神病 护理干预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 简介:人际交流是一个人的个性在人际交往中的体会,也可说是人的各项与心理品质在人际交往中的综合性运用。护士的人际交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即护士与病人、护士与医生、护士与患者家属。护士与医生在工作上必须密切配合,护士与病人家属的联系比医生多,

  • 标签: 护士 医生 护理工作 妇产科 患者家属 病人家属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焦虑症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语言沟通与心理护理所取得的护理效果。方法:在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医院收治的焦虑症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语言沟通与心理护理,对比患者护理情况。结果:经护理,患者不良情绪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以P

  • 标签: 焦虑症 护理模式 语言沟通 心理护理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儿科护理工作中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具体作用。方法:以对照实验形式开展研究,于儿科中选取研究对象70例,均为小儿,患有不同疾病,在护理期间,为进一步探析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应用,需将70例小儿分为两个小组,其中一组为继续使用常规沟通方式的对照组,另一组为使用非语言沟通技巧的观察组,并比较不同护理模式下的实际护理效果。结果:据两组小儿家长的满意度情况看,观察组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非语言沟通实施于儿科护理中可拉近沟通距离、提高依从性。

  • 标签: 儿科护理 非语言沟通技巧 语言沟通 满意度
  • 简介:摘要: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种发病于儿童早期的神经发育性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互动障碍和狭窄兴趣、重复刻板性行为(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2013)。且由于孤独症的病因不明,迄今为止没有特效药。普遍认为,早期教育训练和行为干预是治疗的关键,因此孤独症的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迫在眉睫。在语言问题上,自闭症儿童时常表现出重复性言语,形容词或代词使用混乱,无法正确的自我表达等情况,且由于自闭症儿童有广泛性社交互动障碍,并伴随着相关情绪障碍以及行为问题,所以在言语训练中,自闭症儿童常常很难有明显进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运动疗法、早期认知语言康复治疗联合用于发育迟缓患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80例发育迟缓患儿,随机分配法分组,对照组(n=40)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n=40)行运动疗法+早期认知语言康复治疗,分析对比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神经心理发育状况比对照组更优(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比对照组77.50%更高(P<0.05)。结论:对发育迟缓患儿行运动疗法+早期认知语言康复治疗效果突出,有助于改善患儿神经心理发育状况。

  • 标签: 小儿发育迟缓 运动疗法 早期认知语言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肢体语言沟通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6年 5月 -2019年 5月,在我院进行肺炎诊治的患儿 104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肢体语言沟通护理),各 52例,观察护理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患有肺炎的患儿中实施肢体语言沟通护理,可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起到提高患儿恢复速度的效果,值得被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肢体语言沟通 小儿肺炎 护理工作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析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对儿科患者配合情况的影响。方法:挑选2020-2021年于本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儿童患者作为本次研究主体,采用奇偶数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两个组别,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包括治疗配合度、住院时长、治疗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结果:两组患儿经过护理干预后,护理组患儿治疗配合度、治疗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且护理组患儿的家属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非语言性沟通式护理 儿科 配合情况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双色小球法对其分组,其中35例为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其余35例为研究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对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干预后的语言功能评分以及肢体功能评分 ,研究组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有着极为确切的效果。

  • 标签: 脑梗塞 语言 肢体 康复 早期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在临床精神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精神科患者56例,时间为2020年8月-2022年8月,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比较两组的异常情况发生率和护理满意率。结果:在异常情况发生率方面,观察组病情复发3.57%、语言异常0.00%、行为异常0.00%、性格改变0.00%,分别低于对照组的28.57%、32.14%、21.43%、25.00%,P<0.05。在护理满意率方面,观察组的总满意率92.86%高于对照组的67.86%,P<0.05。结论:在临床精神科护理中,运用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能使患者异常情况发生率大大降低,同时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语言沟通 临床精神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听觉统合训练结合责任制护理在语言发育迟滞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摘选2021.7-2022.7时间段内我院80例进行听觉统合训练治疗的语言发育迟滞患儿,对照组40名患儿,常规护理。观察组40名患儿,责任制护理。两组患儿训练1年后比较语言能力改善情况和患儿训练依从性,以及患儿家长对听觉统合训练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语言功能改善较好,患儿综合评分(52.35±4.75)分,高于对照组(44.80±4.09),(P

  • 标签: [] 听觉统合训练 责任制护理 语言发育迟滞患儿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维生素D辅助康复治疗对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共82例,随机分为单纯康复治疗组(单纯组)39例和维生素D辅助康复治疗组(联合组)43例,治疗3个月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语言发育能力、Gesell儿童发育量表和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评分及维生素D和血钙水平的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语言发育能力、Gesell儿童发育量表和Bayley婴幼儿发展量表评分均比治疗前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的语言发育能力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3%比74.4%,X2=2.486,P=0.032);Gesell儿童发育量表显示发育商数DQ评分显著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4±11.3)比(53.3±10.5),t=3.127,P=0.026,正常患儿的比例显著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2%比20.5%,X2=3.016,P=0.029);联合组的维生素D和血钙水平比单纯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辅助康复治疗可能较为有效改善脑瘫伴语言功能障碍患儿的语言功能及发育状况,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维生素D 康复 脑瘫 语言功能障碍 发育商数 发展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语言唤起护理协同隔热保温护理在全身麻醉腹腔手术治疗病人中的应用实际效果。方法:将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入选的70例病人作为此次研究目标,并依据任意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选用基本护理方式,观察组选用语言唤起护理协同隔热保温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护理质量和应激反应。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得分高过对照组,P<0.05。观察组应激反应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全身麻醉腹腔手术治疗病人选用语言唤起护理协同隔热保温护理能够改善病人愈后,减少应激反应,非常值得推广。

  • 标签: 语言唤起 隔热保温护理 全身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