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长期中医针灸临床疗效的观察,思考针灸治疗在面对多样化的临床疾病中针灸医生应当具备的诊疗思路,遵循“用针之道,立法为先,操术次之,尔后机变。”的基本法则,将辩证论治与整体观念始终贯穿于治疗过程中,同时结合贺氏针灸、董氏奇穴等针灸名著,利用其扶正套穴及经验效穴的运用,达到治病求本、提高临床疗效的目标,给年轻的针灸医生带来更多的针灸发展思路。

  • 标签: 针灸治疗 辩证论治 整体观念
  • 简介:摘要:痰饮是临床常见病,分析痰饮脉象对证候识别有重要意义。通过整理、探究痰饮学说的发展源流、常见脉象特征及机理,了解痰饮成因、病机、相兼及相应脉象表现,以期为临识治痰饮病提供参考。

  • 标签: 痰饮 脉象 证候 机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穴位按摩治疗虚便秘疗效。方法在2018年1月-2018年12月这段期间内我院接收诊治的虚便秘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分组的方式分成两组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穴位按摩治疗,为观察组(40例);一组仅采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4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每周排便次数。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的比较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每周排便次数方面的比较显示,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1/2/4周后观察组均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穴位按摩治疗虚便秘的疗效十分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穴位按摩 治疗 虚证便秘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常见不孕(育)的病因有:肾虚、血虚、肝郁、宫寒、痰湿等。中医分型为“肾虚型”、“肝郁气滞型”、“痰瘀互结型”和冲任失调型。男子不育常有先天性睾丸不发育或发育不全,生殖器官的炎症,损伤、畸形或患有结核等,导致精子的产生、生存、输送障碍影响精卵着床而导致不孕,另外阳瘘、早泄、遣精、手淫及免疫因素也不容忽视。所以本病既有肝肾、气血不足之“本虚”又有气滞血瘀、痰湿阻络之“标实”,是虚实夹杂,标本同病的复杂病。辩证施治:采用西医诊断,结合舌脉等四诊检查。以“孕育生精丹”为基础方,辩证与辨病相结合。这些或温阳补肾,调摄冲任、或活血化瘀,疏通开窍、或疏肝理气、消痰散结、或滋阴养

  • 标签: 不育证 治疗 中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被应用到 不同型干眼症患者 中 的 治疗 作用与效果。 方法:由 2018 年 3 月直到 2019 年 11 月,选出我院 收入的 78 例干眼症病例 ,参照不相同的治疗方法,把其分成 A 组、 B 组,而其中,对 A 组共 39 例患者施予 聚乙二醇滴眼液,对 B 组共 39 例患者施予 中医辨证治疗, 观察比较其最终的结果。 结果:在治疗后,对于干眼症症状评分, B 组较 A 组更优 ( P< 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被应用到 干眼症患者中, 能够得到更为满意的效果 。

  • 标签: 中医辨证 干眼症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慢性咽炎为临床常见疾病,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以咽痛、咽干、咽痒、咽部异物感等为主要症状。慢性咽炎严重者可发展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长期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可并发中耳炎、鼻窦炎、鼻炎、慢性喉炎、心脏病、肾炎等。该病属中医学“慢喉痹病”范畴,常见证型包括外感及肺胃热盛、阴虚火旺、气滞痰结血瘀等。明代外科学家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指出“喉痹咽喉、肿痛,半塞半开,又宽又肿……治疗之法,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本文主要从上述型方面阐述吾从师的经验用药。

  • 标签: 慢性咽炎,治疗用药
  • 简介:摘要 :慢性咽炎为临床常见疾病,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以咽痛、咽干、咽痒、咽部异物感等为主要症状。 慢性咽炎严重者可发展为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长期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可并发中耳炎、鼻窦炎、鼻炎、慢性喉炎、心脏病、肾炎等。 该病属中医学“慢喉痹病”范畴,常见证型包括外感及肺胃热盛、阴虚火旺、气滞痰结血瘀等。明代外科学家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指出 :“喉痹咽喉、肿痛,半塞半开,又宽又肿……治疗之法,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本文主要从上述型方面阐述吾从师的经验用药。

  • 标签: 慢性咽炎,治疗用药
  • 简介:黄疸,西医称为体征之一,中医则认为是独立的一个病。早在“素问,六元纪大论》中就提到,“湿热相薄……民病黄疸”,概括地说明了黄疸的病因病理,并涉及到足以影响黄疸发生的自然环境,气候变化的特点和相关的因素。诸如潮湿多雨的季节和地区,易于聚湿生热,或饮食不节(不洁),过度饮酒茶,易于蕴湿,或暴怒气郁,七情所伤,肝气郁滞失于疏泄,横逆犯脾,湿热蕴蓄,即所谓“气郁则湿郁,湿郁则热郁”。湿热相薄即可发生黄疸。

  • 标签: 临证体会 古典医籍 肝病 治疗 肝气郁滞 病因病理
  • 简介:中文摘要 :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溢饮的概念,指出:“饮水流行,归于四肢……谓之溢饮”。导师江泳教授认为溢饮,顾名思义乃洋溢之饮,既可溢于四肢,也可泛溢于卫表、肌腠、关节,甚至还可以循脉入血,形成各类相关疾病,表现出不同的候特点。临床除需遵仲圣“当以温药和之”的总原则外,还应根据溢饮所侵病位不同,分别采取发汗散饮、开腠消饮、温阳涤饮、温阳消脂等法治疗。本文结合导师临床诊疗经验,剖析仲景溢饮理论,以飨同道。

  • 标签: 溢饮病位浅深 发汗散饮 开腠消饮 温阳消脂 温阳剔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