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正>王守仁(1472—1528)一直是备受学术界关注的研究对象,有关他的心学思想,中外学者已多有论述。然而,对王氏推行的乡约模式及与其与心学思想的关系,学界似未予应有之注意,实则,南赣乡约既体现了王氏在主张“知行合一”的过程中,修养和践履、道义与事功的统一,也是其感叹“除山中贼易,除心中贼难”之时,为安靖地方,防止山民为“贼”,在“心即理”说的指导下,所倡行的治乡方略与实践,是王氏的心学思想与其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 标签: 王守仁 南赣乡约 心学 “知行合一”说 心即理 明中后期
  • 简介: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Estrom),美国印第安纳大学ArthurF.Bentley政治科学讲座教授、政治理论与政策分析中心主任,曾担任美国政治学会主席,美国公共选择学会会长。1999年,她因“在集体行动和理性选择领域中卓越的经验与理论分析成果”而获得JohanSkytte政治学大奖,成为该奖项历史上惟一的女性获得者。

  • 标签: 《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 E.奥斯特罗姆 公共财产资源 管理体制
  • 简介:本文通过对沃尔玛公司工会与另一家外企工会案例的分析,阐述了当前中国工会与企业之间关系的主题。本文认为,劳动关系市场化条件下,中国工会与企业在工会组建与运行上达成了一个共识,即企业“依法”组建工会并使工会在形式上运转起来。但企业“守法”的前提条件是企业工会不至于影响到它在经营与管理上的垄断权,而对企业方“守法”行为的让步,上级工会则不会去追究与监督企业“守法”行为是否能够真正维护职工切身利益。所以在当前,围绕“守法”这个界限,双方形成了一种默契的局面,即企业形式上“守法”,而上级工会则形式上“维权”。一旦双方有一方突破这一界限,则会引发冲突,企业可以用不合作的方式阻挠工会的运转,而上级工会则可以用“维权”的名义进行干预。这里的“维权”我们可以把其理解成促使企业在形式上“遵守”国家的劳工政策。

  • 标签: 工会 外资企业 工会组建 工会运行
  • 简介:方东美在充分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旁通不仅是《周易》的根本原理,还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他在“学易者所以通其象,学易者所以通其辞”的基础上加上一点,即“学易者所以通其理”,而这个“理”就是“旁通”之理。通过对中、西、印不同文明的比较,他认为中国古人所特有的旁通统贯的机体主义思维模式与西方二分思维模式不同.这种思维方式将世界看作是一个旁通的有机整体,从而避免了西方二分模式所带来的分裂。

  • 标签: 方东美 旁通 易传 融贯型 分离型
  • 简介:新媒体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终极目标,以跨界思维为理性向度,以学习共同体为单位,集聚优质资源,建设共享社区。构建这样一种模式,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资源和设备的功能无形间增大,可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和水平,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标签: 新媒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共享社区 模式
  • 简介: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理论模式对西方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啊,但自启蒙运动后衍生的西方现代文化开始解构和否定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这种目的论的含义是:通过对本性论的肯定,把世界、历史、文化都收在一个目的论的框架里面,然后用充分实现来揭示这个过程。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把价值及其实现定位在个人的行为中,认为理性的现实即是人的价值的实现。

  • 标签: 西方现代文化 亚里士多德 文化危机 论理 人的价值 目的论
  • 简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观场景下,转型时期的中国司法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模式,其功能正从单纯的解决纠纷走向为基层社会提供规范供给,重构基层社会规则体系,强化基层社会制度的正统性基础这一关键层面。这种新的司法模式不仅要求将法官个性化的办案经验体系化,以解决具体的纠纷,而且要促使基层社会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的相互尊重与合作,最终达成一种立基于多元规则相生共存之上的规则共治。

  • 标签: 司法模式 规则治理 规则共生 规则共治
  • 简介:本文利用最新的考古发现资料,尤其是在齐国腹心地区发现的城组、城址和遗址对西周时期齐国的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其中涉及西周时期齐国的疆域范围、营丘地望,商人、周人和土著夷人之关系诸问题也做了探讨。文中利用近年盐业作坊的发掘与研究资料,对齐国以盐业为基础的工商贸易经济发展亦进行初步的研究探讨。

  • 标签: 西周时期齐国 城址发现与管理模式 盐业作坊发现与齐国商贸经济基础
  • 简介:本文以儒学“洪范模式”为视角,考察了近世思想传统中的政治正当性理论。这个思想范型以大法意识为根本基础,其内转趋向使道德精神成为政治秩序的正当性前提。其中包含的两个基本动向——人极意识中的理想人格与守制性则为政治权威提供了直接的正当性理据。这些观念层层转化,互相支持而又存在张力,构成了正当性论述的意义网络。上述模式代表的正当性观念在现代思想演变中仍然有其广泛影响力,特别是道德精神与人极意识的理据,为了解正当性论述的范式转化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与启示。

  • 标签: 政治正当性 洪范模式 大法意识 人极意识 守制性
  • 简介:江户时代初期,日本儒学作为相对于“虚学”佛教的“实学”逐渐获得独立的发展,尤其在朱舜水实学思想和罗钦顺“理气为一物”论的影响下,朱子学者安东省庵和他的同门贝原益轩等人把朱子学的“理”从先验的理转化为经验的理,主张“理气合一论”,其后学新井白石进一步发展了朱子学的格物穷理精神,重视实用性、实践性和经验性。他们在近世日本传播和普及朱子学的过程中,推动了朱子学从形而上学的道德主义向经验合理主义的转变,为实证科学和经验科学在日本社会的萌芽和发展奠定了哲学基础。

  • 标签: 安东省庵 贝原益轩 新井白石 理气合一论 经验合理主义
  • 简介:90年代初,自罗伯特·普特南的《使民主运转起来》一书出版以来,“社会资本”这一概念立即成为西方学术界的流行话语。正如罗尔斯的《正义论》标志着西方政治哲学的复兴和正义概念重回学术主流地位一样,普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使得社会资本问题为学界所重,多学科的众多学者围绕这一理论展开了热烈而广泛的讨论。李惠斌杨雪冬主编的《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一书编入了。

  • 标签: 《社会资本与社会发展》 李惠斌 杨雪冬 社会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