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针对学龄儿童通学出行时间与城市通勤高峰时段重叠,常引发学校周边区域严重拥堵,也给学龄儿童出行安全造成隐患问题,以北京市2014年居民出行数据为基础,分析6~18岁学龄儿童出行方式、出行距离与出行时耗等出行行为特征,并对比北京市学龄儿童2006年、2011年和2014年相应数据.研究发现:近年来北京市学龄儿童通学出行呈现出明显的机动化需求,其中非积极方式通学出行的比例持续增长,积极方式(ActiveSchoolTravel,简称AST)比例下降,就近入学政策对通学出行总体有积极的影响.结合通学出行特征,从发展公共交通、校车、网约车多样化接送服务,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改善校园周边AST出行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解决学龄儿童通学出行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 标签: 学龄儿童 通学出行 出行特征 发展对策
  • 简介: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人类的审美需求从实用到美观,再到追求高效、质感,现代艺术设计的表现手段越来越高科技化。然而过分强调实用性及技术性的"理性化"高技术设计,往往会忽略"人"本身的情感因素。将高技术化与人类情感需求相结合,才能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设计,才能在缺失人情味的现代社会提供温暖给消费者,让消费者体验作为主人翁的感觉。

  • 标签: 工业设计 设计行为 高技术化 人性化 和谐社会
  • 简介:为了提高道路服务水平,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改善车辆设计,开发车载安全装置通过驾驶模拟器和交通仿真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个体驾驶行为交通流特征的影响.首先,选取反映驾驶员特征的静态驾驶适性和动态驾驶适性2类指标,通过因子分析、主成份分析及聚类分析方法对驾驶行为特征进行提取,构建不同类型的驾驶行为特征分类.其次,利用驾驶模拟器采集到的实验数据,对不同类型驾驶行为的仿真模型参数进行校准.最后,通过交通仿真技术对不同类型的驾驶行为下交通流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不同车道位置、不同行为下的交通流特征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激进的驾驶行为仿真产生的最大交通量(2200pcu/h)〉中等驾驶行为(1800pcu/h)〉保守驾驶行为(1700pcu/h),但激进驾驶行为下的交通流较其他行为显得更加不稳定.因此,提高道路安全水平,需针对呈现此类驾驶行为特征的驾驶员进行重点教育及培训.

  • 标签: 驾驶行为 驾驶模拟器 交通仿真 交通流特征 聚类分析
  • 简介:在出行全过程的可达、候车、乘车、换乘4个阶段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时间价值函数的广义费用模型,并将广义费用及其他影响因素作为参数变量,建立了多模式公交出行方式,以公交快线、公交普线、轨道交通为主,公交支线、步行、自行车为辅,选择的NL模型,对显著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模型拟合效果较髙,在改善显著性较髙的影响因子时,对优化公交系统、提髙公交出行比例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城市交通 出行方式选择 巢式LOGIT模型 多模式公交 广义费用 出行全过程
  • 简介:车辆行为图谱能够综合反映交通流中的车辆行为特征及车辆行为的动态变换,便于分析特定场景下的驾驶行为优劣.本文首先分析了城市道路的车辆行为特征,建立了不同交通流模式下的车辆行为图谱,并结合微观车辆行为对宏观交通流的影响方式,得到针对特定道路环境和交通流模式的不良车辆行为图谱.接着分析了不良车辆行为图谱与交通拥堵之间的致因链生成机制及结构,提出截断拥堵致因链的拥堵缓解方案.匝道区车辆的换道行为对交通流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对匝道区车辆换道行为图谱的分析,利用合理的车辆换道行为引导方法,建立面向匝道区精细化车道管理的拥堵致因链截断方法.最后利用VISSIM交通仿真平台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改善匝道区车辆换道行为图谱能够降低或消解不良车辆换道行为引发的匝道区交通拥堵.

  • 标签: 交通工程 驾驶行为 行为图谱 精细化车道管理
  • 简介:为了更好地实现指路标志诱导系统的指引诱导功能,以驾驶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驾驶员使用指路标志诱导系统的行为进行调研,着重考察驾驶员出行前的准备行为以及出行中无指引信息情况下的选择行为.调研结果显示:三分之二以上驾驶员出行前会查询前往目的地的路线图且较关注行驶时间;在出行中指引信息缺失情况下,一般会选择继续直行及转向较高等级的道路等.基于此,交通管理者可以对指路标志的布设进行分析及优化,以提高整个诱导系统的指引可达功能.

  • 标签: 交通工程 驾驶员使用行为 问卷调查 指路标志诱导系统 分析研究
  • 简介:山地城市道路具有宽度窄、弯坡比例大、交叉口多、绕行距离长的特点,经常会出现违法掉头、超车等驾驶行为,造成交通事故,然而在事故伤亡情况与违法驾驶行为的相关性方面仍缺乏相关研究.本文基于对某山地城市道路状况特点的分析,对2010—2013年典型交通事故进行分类统计研究,得出了该城市主要违法驾驶行为.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理论,研究了事故受伤、死亡人数与各违法驾驶行为的相关性,确定了影响事故受伤、死亡人数的优势因素.同时也为更有针对性地管理山地城市交通安全及整治违法驾驶行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与数据支撑.

  • 标签: 山地城市 违法驾驶 交通事故伤亡 灰色关联理论 优势因素
  • 简介:以滁州学院392名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吉林大学的身体意象量表。结论:女生的实际BMI指标大部分是在正常范围但整体存在期望体形偏瘦的倾向;女生在对体像的关注度上和瘦身行为的强度上存在年级的差异;实际BMI偏瘦型的女生对自己体型的满意度更高;而在对自我体像的关注程度上不存在明显差异:理想的BMI中,不同体型女生的自我体像在关注和喜欢度上均无明显差异。

  • 标签: 女大学生 自我体像 瘦身行为 BMI
  • 简介:目的:了解郑州铁路局列车员对AIDS/HIV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知悉情况,反映他们预防AIDS/HIV感染的能力,为今后开展AIDS/HIV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调查问卷,随机抽取郑州铁路局列车员986名,采取自愿、不记名方式调查。结果:大部分调查对象对AIDS/HIV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平均知晓率为55.4%,不同年龄段的列车员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显著性;AIDS/HIV相关知识来源依次为互联网、电视、报刊杂志、宣传栏或宣传小册子、医疗咨询、人与人交流。70.2%的被调查者对AIDS/HIV有恐惧感6,0.7%的被调查者会给艾滋病患者提供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环境3,2.1%表示艾滋病距离我们遥远。特别是对蚊虫叮咬不会传播HIV和如何预防传播HIV的高危行为知晓率较低(19.2%)。结论:进一步加大AIDS宣传力度,让列车员掌握AIDS/HIV相关防治知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列车员群体宣传AIDS/HIV防控知识成为铁路卫生监督防疫工作的重要内容。

  • 标签: 艾滋病 知识 态度 行为 列车员
  • 简介:谈及言语行为,人们更多的是关注言外行为即施事行为,而言内行为在言外之力实现中的重要性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了较深入的探讨,并由此论及了言内行为对语言教学的启示。

  • 标签: 言语行为理论 言内行为 言外之力 语言形式 语言教学
  • 简介:从阐述信息焦虑的成因出发,研究信息焦虑的影响因素,以降低信息焦虑危险因素,改变用户的信息行为,提高信息利用的效率等为思考方向;在基于考虑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基础之上等方面构建了干预模式,包括培养深度阅读行为、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基于用户角度的读者教育、基于馆员综合素质的提升等方面;旨在有效引导湖南省高校学生的信息行为,有效取信息,预防信息焦虑心理的发生。

  • 标签: 高校学生 信息焦虑 干预模式
  • 简介: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需求迅速增加,传统校园危机干预存在的问题也随之凸显。本文从技术和管理创新入手,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MIS)建设、危机干预制度创新、专业人员培养和资金保证等方面提出网络背景下校园危机干预有效启动的对策。

  • 标签: 网络 大学 心理危机干预 有效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