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从阻抗测量原理和分压原理分析着手,探讨了基于阻抗测量的分布式光伏孤岛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将信号发生器加入到并网点,并在微电网与主网连接处引入高频电压信号,通过电压检测和阻抗测量来判断孤岛状态,实现孤岛检测。仿真分析表明,这种检测方法的精确性和灵敏性较高,能够打破传统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消除检测盲区,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阻抗测量 分布式光伏 孤岛检测
  • 简介:【摘要】开发配电网故障测距的功能可以实现故障点位置的快速查找,在结合配电系统DMS、变电站自动化或者是结合馈线自动化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以促使配网供电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得到显著的提升,所以,实施配电网故障测距方法的完善可以快速查找故障点位置,可以实现供电的加速恢复,具有显著的理论意义以及实用价值。所以本次研究则种基于节点阻抗矩阵,探讨的配电网故障测距改进算法,构建模型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故障后各负荷及分支的分流的以更加精确的计算,最后更为准确的定位故障测距结果。

  • 标签: 节点阻抗矩阵 配电网 故障测距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配电网规模大,设备多,结构复杂,线路及所连接的变压器数量多,采用手工维护,工作量大,效率低,模型信息直观性差,不能保证拓扑模型的完整性和正确性,且拓扑模型质量不高,拓扑关系不完整,连接混乱,模型变化无法感知,一致性不能保证。目前,我国已有一些针对低压配电网络拓扑识别的研究工作,但大多局限于低压户—变对应关系的识别,而在中压线路变关系识别和拓扑识别方面的研究却很少。针对中压配网的拓扑关系,研究了中压配网的载波通信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 FEC与阻抗自适应的线变关系识别方法,以建立准确的线变关系,以达到准确配配关联关系,为实现客户报修准确定位、配网故障快速研判等服务优化基础。加强对用户的调查,确保数据的相关性,为企业有效的运营决策和提高服务质量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源。

  • 标签: FEC前向纠错技术 载波通信技术 电子通讯阻抗
  • 简介:摘要:随着产业技术的成熟与建设方式的升级,装配式构件越来越多的运用在建筑领域内。与传统的现浇结构相比,装配式构件在预制工厂集中生产,具有施工速度快、机械化程度高、产品质量高、环保程度高等优点。但在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连接部位,目前采用的多是套筒灌浆技术,该技术通过出浆孔浆液排出情况判断内部灌浆情况,对于灌浆质量评价的主观性较强,缺乏更加客观、可靠的观测和评价手段。通过在套筒内布置压电片,在通电后压电片将产生电阻抗和电导纳,电阻抗和电导纳信号中包含了结构机械阻抗的相关信息,即结构缺陷和损伤状态的信息,将这些信息输出到与之连接的阻抗分析仪,通过与完整性良好的灌浆材料的电阻抗、电导纳信号相比较,可以诊断出套筒内灌浆材料的密实度和完整性情况。

  • 标签: 预制构件 检验 效率 方法
  • 简介:摘要随着居民对用电需求的增加,电力行业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挑战。然而发电厂的地网接地的原因导致电网事故频发,究其原因多与接地阻抗不合格有关。因此,当接地网的接低阻抗发生改变时,中性点电压的偏移也会不断的增加,导致其电压过高而发生事故,在设备的时候上要避免超过绝缘过高的材料,否则容易造成设备的损坏。雷击多的电压或操作过的电压运用于帝王中,造成电网的陡度增加,由此产生的残压会导致地电位出现反击的危险,降低接地网的保护设备和带电导体的耐压水平,有利于保护地面的设备,增加电厂运行人员和检修人员的生命安全。由于发电厂的地网处于长期运行的状态,对设备的运行也会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加强对地网的阻抗监测很有必要。本文从接地抗阻的测量原理入手,从中找到测量和试验的方法,旨在进一步加强对接地抗阻测量的应用,改善发电厂和变电站接地网的状况,增加电网的安全指数。

  • 标签: 接地网 地阻抗测量 研究 改进
  • 简介:通过对纵波速度变化趋势的分析,探讨了如何利用叠后地震资料的反演成果进行砂体解释,并首次提出了"门槛值体"法。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解决由沉积作用引起的阻抗平面变化所造成的砂体解释的不确定性有很好的效果。

  • 标签: 波阻抗 门槛值体 岩性解释
  • 简介:摘要肺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是一种新型的床旁肺通气监测技术,它可以实时显示肺部气体甚至血流灌注的分布,具有连续监测患者的肺区域性通气状态及其对治疗反应的优点。由于EIT技术目前的临床应用主要集中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而在慢性气道疾病方面的应用较少。本文根据新的循证医学依据,探讨EIT在慢性气道疾病中应用的价值,提出新理念和展望。

  • 标签:
  • 简介:通过对全国十省市高中数学课程改革实施情况的调研发现,在数学模块课程实施中出现了课程理想与实施行为的背离,这是教师对数学新课程的阻抗。形成阻抗的原因主要有: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习惯、数学课程内容容量过大、考试评价的制约以及教师所拥有的知识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要求等。减少或消除教师对数学新课程的阻抗,既要从高中数学教学的现实出发,修改模块课程的设计,也要根据模块课程的设计要求来改造当下高中数学教学现实。

  • 标签: 高中数学 模块课程 阻抗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电力行业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电力变压器作为一种重要设备,在发生绕组变形时就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检测。本文将以其相关理论为基础,分析扫频阻抗法的应用原理、操作结果以及最终效能与特点,对传统方法相对比,验证该方法的实用性,为行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电力变压器 绕组变形 扫频阻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氧联合阻抗运动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价值。方法从2015年2月开始筛选患者,以康复科收治的卒中后遗症患者入组,截止2016年10月,共入选对象94例,每入选1例对象,便在征求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上抽签分组。选择单纯的阻抗训练患者54例,纳入对照组,选择有氧联合阻抗运动40例纳入观察组,持续12周。结果观察组退出2例,对照组退出8例。康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FMA、SIS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氧联合阻抗运动有助于卒中患者生活质量、运动功能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运动功能 生活质量 有氧运动 阻抗运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老年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阻抗。方法选择40例老年哮喘患者作为哮喘组,4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COPD组,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使用脉冲震荡法、常规通气功能对三组进行呼吸阻抗的测定,记录FEV1/FVC、FEV1以及Fres、Rp、R5-R20。结果COPD组和哮喘组患者的通气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而COPD组和哮喘组患者的气道阻力Fres、Rp、R5-R20却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患者的呼吸阻力比健康体检者显著升高,且通气功能与呼吸阻抗呈现相关性。

  • 标签: 老年 哮喘 慢性 呼吸
  • 简介: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注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有效沟通与互动。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以沟通、对话为前提,通过一次或多次商谈达致共识,具有人本性、对话性和特殊性等特征。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主客二分的教育思维、脱离"生活世界"的教育情景、单向灌输的教育方法等阻抗。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必须确立马克思主义实践交往理论的指导地位,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平等观,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及应用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

  • 标签: 阻抗 交往 主体间性 生活世界
  • 简介:本文描述了一种研究血液电特性的新方法及其用于血液电特性研究的初步结果。建立了血液的物理模型,结合血液的典型三元件等效电路,并依据血液的频率特性,采用三个不同频率的恒定电流,同时加于被测血样,测量相应的阻抗值,然后由电路方程解出血浆电阻R_0、红细胞内液电阻R_1和细胞膜电容C等参数。作为多频率阻抗法的一种实际应用,从理论上推导出了新的电测红细胞压积Hct的计算公式,并对用生理盐水置换了血浆的血液和经二醛磷酸缓冲液处理后,红细胞硬化的血液进行了实验研究。表明参数R_0、R_1和C等,能有效地反映血浆、红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等的状态及性能变化,能更全面反映血液特性。

  • 标签: 血液电特性 阻抗法 多频率
  • 简介:在设计高速PCB电路时,阻抗匹配是设计的要素之一。而阻抗值跟走线方式有绝对的关系,例如是走在表面层(microstrip)或内层(stripline/doublestripline),与参考层(电源层或地层)的距离,走线宽度,PCB材质等均会影响走线的特性阻抗值。

  • 标签: PCB设计 阻抗匹配 匹配问题 原理图 计时 高速PCB
  • 简介:常规地震资料由于频带较窄,分辨率较低,难以有效识别和描述储层信息,拓展地震资料的频带宽度,提高地震分辨率,对于油气田的开发具有重的作用.相对于高频成分,数据中的低频信息缺失会导致地震剖面上出现虚假的高分辨率现象.传统的拓频方法仅处理了子波,而没有考虑到子波结构的变化.利用近年来兴起的压缩感知算法对地震数据进行全频带拟合,并将结果中的低频部分补偿到地震数据中,然后再将拓频后的地震数据做波阻抗反演.结果表明,拓频后的反演波阻抗剖面与井更吻合,分辨率更高,说明该方法有较好的发展潜力.

  • 标签: 压缩感知算法 拓频技术 低频补偿 波阻抗反演
  • 简介:低压微电网中传统下垂控制存在耦合,且由于线路阻抗不匹配使逆变器难以精确控制输出功率,容易引起逆变器间环流。本文分析了逆变器输出功率特性,通过引入虚拟功率得出线路阻感比与下垂控制的耦合关系,提出了基于虚拟阻抗的功率解耦控制策略。策略通过增加虚拟阻抗控制环,改变逆变器输出等效阻感比,实现功率控制的解耦,同时解决了逆变器在正常运行及负载变化时功率不能均分的问题。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了低压微电网基本结构的仿真模型,并与传统下垂控制对比,验证了本策略的有效性。

  • 标签: 低压微电网 虚拟阻感比 功率解耦 功率均分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诺舒阻抗子宫内膜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主要适应症为子宫功能异常,同时切除伸入宫腔的肌瘤。腺肌病因已提示需进一步行动,需要临床上做出诊断。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对武安市人民医院100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进行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患者进行分析研究。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腹腔镜子宫切除术50例和诺舒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术50例。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月经情况发现实验组患者规律月经1月1例、3月4例6月8例;不规则出血1月10例、3月6例、6月3例;闭经1月9例、3月7例、6月11例;对照组规律月经1月9例、3月9例、6月8例;不规则出血1月14例、3月9例、6月6例;闭经1月8例、3月11例、6月12例;,选择轻症患者行子宫内膜切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痛经评分研究组1个月1.14±1.23;3个月0.61.21;6个0.54±0.78;对照组1个月2.21±2.13;3个月1.14±1.01;6个月1.12±1.14,诺舒阻抗子宫内膜切除术后与其他治疗方式相比较发现诺舒术在临床应用中效果良好可以取代其他手术方法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手段。结论:诺舒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术是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供医生选择。第二代产品于2001年首次在美国生产,根据控制原理,子宫内膜阻抗通过射频波消融。当阻抗控制增加到50Ω时,当干燥度达到预定值并且消融深度最佳时,内膜组织被射频能量加热和干燥,即暴露组织的电阻最佳。使用该设备将导致控制器停止电力传输,操作将自动停止。这一技术可以防止子宫收到损伤。因此,手术前必须进行诊断和检查,以清除器质性病变。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和本研究,术后腹痛、月经率和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其他类型的子宫切除术。

  • 标签: 子宫内膜 子宫腺肌病 诺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