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樊娜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3-12
  • 机构: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   心身科医学科  四川成都  61113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治疗联合抗抑郁药改善抑郁认知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采取对照研究,观察组62例,采取心理治疗联合抗抑郁药治疗;对照组62例,单纯采取抗抑郁药治疗;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作为临床疗效观察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MMSE、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55%、74.19%,经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联合抗抑郁药可协同提高抑郁的疗效,对于缓解病情、改善认知功能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抑郁症 心理治疗 抗抑郁药 认知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共情护理对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0例抑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4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共情护理。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后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 HAMD评分、 SDS评分及 NOSIE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 共情护理可有效改善抑郁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共情护理 抑郁症 情绪 生活功能
  • 作者: 张书懂 周媛 张志芳 王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国家精神心理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8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01 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北京 100049
  • 简介:摘要抗抑郁药物在不同治疗时期对脑功能产生的影响是否相同仍不清楚。本文借助4种常见的神经影像技术探讨抗抑郁药物治疗后不同时期(短期、急性期和长期)抑郁患者脑功能影像的变化,以期从脑网络水平增进对抗抑郁药物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理解,发现药物作用靶点,优化治疗方案。短期抗抑郁药物治疗后脑功能影像变化主要涉及杏仁核、脑岛、前额叶、背侧前扣带回等,短期脑功能影像变化可预测急性期疗效。急性期抗抑郁药物治疗后脑功能影像变化集中在皮质-边缘环路、默认网络相关脑区。长期抗抑郁药物治疗对脑功能影像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未来应优化试验设计,综合多种神经影像技术进行多时点长期纵向研究。

  • 标签: 抑郁症 抗抑郁药物治疗 神经影像 短期治疗 急性期治疗 长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 80例抑郁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结果:实验组抑郁情绪低于对照组,生活功能高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抑郁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效果确切,可减轻患者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抑郁症患者 抑郁情绪 生活功能的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共情护理干预措施对抑郁患者抑郁情绪、生活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我院收治的94例抑郁患者分成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7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共情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前、后抑郁评分、生活功能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抑郁评分实行对比,差异性不显著,P>0.05。护理后,观察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观察组生活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抑郁患者接受共情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值得在抑郁护理中应用。

  • 标签: 共情护理 抑郁症 生活功能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共情护理改善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抑郁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4例,对照组24例,分别接受共情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和并发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SDS评分62.4±2.6分,情绪功能评分71.2±1.7分,认知功能评分74.3±1.2分,社会功能评分70.3±1.5分,并发2例;对照组患者平均SDS评分67.7±2.2分,情绪功能评分79.8±1.3分,认知功能评分85.2±1.5分,社会功能评分77.4±1.7分,并发8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共情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共情护理 抑郁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对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改善作用。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100例抑郁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接受共情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观察对象抑郁情绪和生活功能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次医学观察结果说明,抑郁患者接受共情护理,能够显著改善其生活功能抑郁情绪,因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共情护理 抑郁症患者 抑郁情绪 生活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人性化护理对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影响。 方法:选取到本院接受治疗的抑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人性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和生活功能改善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值、NOSIE评分值均远低于对照组,且该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社会关系、独立性情况、环境五项生活功能指标评分值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p值<0.05)。 结论:人性化护理对抑郁患者情绪情绪和生活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 标签: 抑郁症 人性化护理 抑郁情绪 生活功能
  • 简介:[摘 要] 目的 分析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对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及生活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2022年1月-12月本院56例抑郁患者纳入研究,根据不同干预方式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28例)、观察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28例),全面分析干预价值。结果 观察组抑郁、生活质量评分较对照组优,P<0.05。结论 该联合干预可有效改善抑郁情绪,提升生活功能

  • 标签: []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术 量化评估模式手术室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综述近年国内外关于精神分裂眼运动功能障碍的研究状况,指出在跟踪性和探索性眼球活动两方面存在异常。前者主要表现在跟踪值低,追捕性扫视幅度增大、频率增加;后者主要表现在注视点数减少,眼光扫描总长度缩短,反应性探索评分降低。这些异常在其一级亲属中也有较高的发生率,且不随疾病缓解而消失,提示可作为精神分裂的一项特性标志。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眼运动功能障碍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相抑郁和单一抑郁患者睡眠质量与应对方式。方法本次的46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月到2017年12月接收的抑郁患者,将双相抑郁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单一抑郁患者纳入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和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中有16例低睡眠质量患者(69.56%),对照组有15例低睡眠质量患者(65.22%),差异不明显,统计学无意义(x2=0.562,P>0.05);另外,观察组的消极应对评分为(18.23±4.10)分、积极应对评分为(26.66±6.22)分,相比对照组的(18.206±4.16)分和(26.15±5.89)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睡眠质量的患者在单一抑郁和双相抑郁患者中占据比重较大,且双相抑郁患者极易采取消极应对方式,临床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 标签: 单一抑郁症 双相抑郁症 应对方式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老年期和非老年期抑郁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的73例抑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有38例,将其分为老年组,年龄在35岁到60岁之间的有35例,将其分为非老年组。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在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第1、3、5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伴有躯体疾病的老年组患者数量明显多于非老年组患者,且汉密顿焦虑量表的评分要高于非老年组,在治疗期的第1、3、5周,汉密顿抑郁量表的减分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连续治疗两个月后,老年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79%,非老年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7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上,老年期抑郁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非老年期抑郁患者的临床特征存在很大不同,相对来说老年期的抑郁患者会伴随较多的躯体疾病,且其治疗效果更差于非老年期的患者,因此在治疗上必须细致地为其进行更加全面的综合治疗。

  • 标签: 老年期 非老年期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