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蛇咬伤后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变化,探讨标志物对心脏损伤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武警8710部队医院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毒蛇咬伤患者394例作为研究对象(蛇伤组),按蛇咬伤就诊时间和入院时病情进行分组;以急性期病毒性心肌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5例作为心肌损伤对照组(心损组),体检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全血心肌肌钙蛋白I(cTnI)、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结果蛇伤组患者中死亡13例,心脏预后不良37例。心肌标志物水平高峰为就诊24~48h;24~48h组各标志物水平远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48h组CK-MB、cTnI、AST与心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标志物水平与蛇咬伤病情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预测心脏损伤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898(95%CI为0.820~0.975),Cut-off值2.86ng/mL,其预测蛇咬伤后不良预后的敏感性为0.805,特异性为0.926。结论传统心肌酶谱标志物用于判断蛇咬伤后心肌损伤具有局限性,对损伤预后的诊断能力较弱;cTnI可反映蛇咬伤后病情变化,对于预测心脏损伤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蛇咬伤 心肌酶学 心肌肌钙蛋白I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检验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伴肝损伤与心肌损伤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所接治的小儿支原体肺炎伴肝损伤、心肌损伤的患者作为试验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符合试验要求的50例个体纳入观察组试验研究序列,将同期接受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生化检验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C反应蛋白、血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50例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心肌损伤患儿的心肌功能、肝功能各项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50例健康体检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肺炎伴肝损伤、心肌损伤患儿通过接受生化检验,有利于对其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便于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 标签: 生化检验 心肌损伤 肝损伤 小儿支原体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的法医临床学损伤特征。方法 选取本鉴定机构 2017 年 06月 -2020年 06月诊治的 77例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 患者开展本次试验研究,对所有患者的伤残情况展开鉴定,分析

  • 标签: 道路交通事故 颌面部损伤 损伤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损伤控制技术在治疗急诊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诊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患者36例(应用组)应用损伤控制技术在术前对患者进行救治,对比2014年8月之前收治的患者36例(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后期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应用损伤控制技术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97.22%(35/3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7.78%,两组患者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技术在治疗急诊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中的临床疗效确切,能为二期的手术治疗提供更充裕的时间,有利患者在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损伤控制技术 急诊 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生化检验对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心肌损伤的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 2017年 4月 -2019年 4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心肌损伤的患儿 38例作为观察组,再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 38例健康儿童作为参照组,对所以参与研究的人员均采取生化检验,并分析生化检验的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血沉水平、 C反应蛋白水平、 α羟丁酸脱氢酶指标、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指标以及总胆红素水平的检验结果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在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心肌损伤中采取生化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生化检验 诊断结果 小儿支原体肺炎 肝损伤 心肌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及多形核嗜中性白细胞(PMN)的变化及其在继发性脑损害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伤后24h内入院的非手术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63例,于入院时、入院后24h、48h、72h及168h不同时间段采外周静脉血进行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同时进行GCS评分,计算脑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伤后6个月进行GOS评分,分析上述指标与WBC和PMN之间的关系。选取10例健康自愿者行WBC及PMN计数检查。结果颅脑损伤以后WBC及PMN先升高后下降,分别于伤后24h和48h达到高峰(P〈0.05);伤后WBC及PMN与GCS评分呈负相关(P〈0.05),GCS〈8分组WBC和PMN计数显著高于GCS≥8分组(P〈0.05);颅脑损伤后脑出血量及脑水肿体积与WBC及PMN呈正相关(P〈0.05);GOS评分与WBC及PMN呈负相关(P〈0.05)。结论颅脑损伤后WBC及PMN明显升高,且与伤情、出血量、水肿体积及预后有关,可能跟WBC及PMN对颅脑损伤后引起的继发性损害有关,WBC和PMN计数有助于对伤情、预后的判断。

  • 标签: 颅脑损伤 继发性脑损伤 炎性细胞 GCS 脑出血量 脑水肿
  • 简介:为实现飞机碳纤维复合材料(CarbonFiberReinforcedPlastics,CFRP)层板在役检测,采用同侧空气耦合超声兰姆波特征成像检测的方法对其缺陷进行检测。将非接触空气耦合超声传感器置于CFRP层板同侧,激发A0模态兰姆波,对其冲击损伤进行D扫描检测。引入时间反转损伤指数表征复合材料层板的冲击损伤。结合概率损伤算法,以该指数作为损伤重构成像的特征值,将不同扫描路径上的特征值数据进行融合,得到CFRP层板冲击损伤缺陷的兰姆波图像。结果表明,基于时间反转的兰姆波图像不仅能够直观地呈现损伤缺陷的位置和形状,而且能够通过避免基准信号选取和减少扫描步进次数显著提高检测效率。

  • 标签: CFRP 空气耦合超声 时间反转 冲击损伤 兰姆波图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用损伤控制技术治疗急诊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的具体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12月期间医院急诊科治疗的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患者68例,按照治疗时间先后划分成对照组和分析组,其中仅分析组提供了损伤控制技术,对照组未用,对比两组最终的治疗效果。结果:分析组的治疗后损伤控制到确定手术时间、ICU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选择使用损伤控制技术治疗急诊接待的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患者,可以促使其损伤部位症状保持稳定状态,维持平稳的生命体征迎接手术治疗,并可以加速患者的恢复,改善预后。

  • 标签: 急诊 严重多发伤合并骨与关节损伤 损伤控制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和心肌损伤临床诊断过程中开展生化检验,观察此种检验方式在其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东城区妇幼保健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所治疗的小儿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和心肌损伤患者共计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定支原体肺炎伴肝损伤与心肌损伤患儿开展生化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2021年6月到2022年10月为研究时段,分别纳本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伴肝损伤与心肌损伤患儿和健康体检小儿进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27例,共计54例研究对象。所有患儿接受生化检验并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血沉、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转氨酶、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均远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肝损伤 心肌损伤 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检查对儿童支原体肺炎(MPP)合并肝、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5月在我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MPP)合并肝患儿5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健康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静脉血、全血和分离血清,检测儿童群体炎症标志物(CRP、ESR)、肝功能标志物(TBIL、DBIL、ALT)和心肌标志物(LDH、AST、CK-MB)水平。结果:实验组患儿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生化检查 儿童支原体肺炎 肝病 心肌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会造成镜片损伤及角膜损伤,通过对护理干预所产生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护理措施效果是否具有临床推广意义。方法  选取 2019 年    1月~  6 月来我院门诊就诊要求佩戴角膜塑形镜的患者 100   例作为对照组,另选取  2020  年  1  月~    6月来我院门诊就诊要求佩戴角膜塑形镜的患者 100   例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皆佩戴角膜塑形镜满1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提供新型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角膜塑形镜碎片率、镜片蛋白沉淀率、镜片划痕率、角膜擦伤率、镜片返厂处理率、发生泪膜破裂时间缩短患者占比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比较两组角膜塑形镜相关各指标可见,观察组角膜塑形镜碎片率、镜片蛋白沉淀率、镜片划痕率、角膜擦伤率、镜片返厂处理率及泪膜破裂时间缩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护理 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压力性损伤小组管理模式对临床压力性损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390例为观察组1,与此同时选择院外带人及院内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82例为观察组2;另选择2021年1-12月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收治的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323例为对照组1,与此同时选择院内及院外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76例为对照组2。比较压力性损伤小组管理前后压力性损伤高危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院外带入及院内发生压力性损伤患者治愈好转率,临床护士压力性损伤护理知识考核成绩差异。结果:观察组1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1.5%,明显低于对照组1的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0,P

  • 标签: 压力性损伤小组 压力性损伤发生率 压力性损伤患者治愈好转率 护理知识考核成绩
  • 简介:【摘要】目的:分级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压力性损伤预防中的应用。    方法:选取本院NSICU于2022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皮肤护理,观察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分级护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压力性损伤的发生情况。    结果:实施分级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分级护理模式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有效预防并减少了患者住院期间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对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分级护理模式 重型颅脑外伤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临床压力性损伤治疗中采取压力性损伤小组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间住院的80名压力性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名患者。观察组将采用压力性损伤小组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而对照组将继续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高危险压力性损伤的发病率和痊愈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干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的实施,可提升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结核疾病控制效果。

  • 标签: 慢性支气管炎 肺结核 优良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