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中医情志护理在缺血性急性期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 2019年 3月 -2019年 10月在我院治疗急性脑卒中的 60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对比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情况,研究组患者的各项评分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度明显,统计学有对比价值 P< 0.05。结论:中医情志护理的实施可以帮助提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医情志护理 缺血性卒中 急性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强度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老年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平衡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根据靶心率的不同分为3个亚组,共4组,每组30例,各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加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末、6周末行偏瘫侧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Berg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训练过程监测心率和血压。结果当训练强度为80%最大心率时患者无法耐受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照组、60%最大心率组、70%最大心率组的下肢运动、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70%最大心率组较对照组效果最优(P<0.05)。结论MOTOmed训练系统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可较好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平衡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患者可耐受情况下70%最大心率组优于60%最大心率组。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 最大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治疗老年出血性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接诊的老年出血性患者61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谷红注射液15Inl溶于0.9%氯化钠溶液500ml。1R/d静滴。连用14d,然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d、第21d患者意识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意识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谷红注射液能够改善神经细胞代谢,改善微循环,加快脑内血肿的吸收,并能抗氧自由基,保护脑功能,促进患者意识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

  • 标签: 谷红注射液 老年人 脑出血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培训组和对照组神经内科医生抗凝相关知识及抗凝治疗比例的变化。方法将扬州市10家医院的神经内科医师,随机分为培训组和对照组,培训组给予抗凝知识培训半年,对照组未参加该项培训,比较两组医生相关知识及抗凝治疗比例的变化。结果培训组相关知识知晓率及抗凝比例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知识培训可提高专科医师抗凝知识知晓率及抗凝比例。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抗凝 华法林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老年急性心衰 合并缺血性 患者开展综合重症护理的效果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50 例老年急性心衰合并 缺血性 患者,均采取综合重症护理,对比护理前后数据。结果:干预后,对比干预前,明显改善了不良情绪, P<0.05 ,本组探究,存在 1 例不良反应,是恶心呕吐。结论:老年急性心衰合 并缺血性 患者开展综合重症护理,可取得理想护理效果。

  • 标签: 综合重症护理 老年 急性心衰 缺血性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与抗心磷脂抗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诊治的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3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3例为对照组,均行抗心磷脂抗体、血小板聚集率、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检测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血小板聚集率、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与抗心磷脂抗体、血小板聚集率、同型半胱氨酸、纤维蛋白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P<0.05)。结论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与抗心磷脂抗体密切相关。

  • 标签: 青年 缺血性脑卒中 抗心磷脂抗体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路径管理对脑出血患者相关性肺炎的干预作用。方法将我院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共选取患者100人,患者均为脑出血患者患者的纳取时间为2015年2月——2017年2月,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评分均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的50人和实验组的50人,分别给予其常规管理和临床路径管理。对其实际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12.00%和34.00%,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对其差异性进行比较,其较为显著,表示为P<0.05,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管理依从性分别为94.00%和84.00%,其差异性较为显著,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P<0.0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脑出血患者来说,给予其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开展,其对应的有效率是相对较高的,能够有效预防相关肺炎的发生,提高患者预后效果。

  • 标签: 临床路径管理 脑出血患者 性惯性肺炎 应用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缺血性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缺血性患者314例,所有患者均为藏族。根据是否患有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分为观察组(105例)和对照组(209例),观察组为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缺血性患者,对照组为无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缺血性患者。比较两组中发病的常见危险因素,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指标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高胆固醇血症、嗜烟史、家族史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89、8.107、11.206,P值分别为0.011、0.004、0.001),其余中发病危险因素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胆固醇血症、嗜烟史、家族史均为高原性红细胞增多症合并缺血性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胆固醇血症:OR=4.799,95%CI:1.266-3.148,P=0.028;嗜烟史:OR=4.539,95%CI:1.061-4.182,P=0.033;家族史:OR=3.549,95%CI:1.279-5.377,P=0.008。结论高胆固醇血症、嗜烟史、家族史为缺血性的危险因素,对该地区缺血性防治应针对地域及人群发病特点。

  • 标签: 卒中 红细胞增多症 缺血性卒中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为老年后偏瘫患者实施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对期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纳入81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及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问卷得出的依从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的依从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FMA、BI评分均是较干预前提高,而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用于老年后偏瘫患者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 标签: 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 老年 脑卒中 偏瘫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性护理措施对提高老年并失眠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期间接收并治疗老年并失眠患者 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50例)与观察组( 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结果: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以及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对比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其中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含义( P<0.05)。结论:临床针对老年并失眠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降低失眠对患者造成的影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老年卒中并失眠 睡眠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联合电针疗法对后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威海某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至10月收入院的患者,共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个组,即联合组和电针组,各50例。两组患者按照,联合组行早期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合并电针疗法,电针组在单元治疗基础上仅实施电针疗法。比较两组康复训练前及训练6周后的Barthel指数(BI)、Brunnstrom分级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经过6个周的康复治疗后,联合组临床疗效显著,Brunnstrom分级与BI评分均优于电针组。结论两组方法对患者康复效果均有影响,早期(病情平稳48-72h后)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联合电针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更为显著,可提高临床康复疗效,促进偏瘫患肢恢复,尽早回到正常生活状态。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肢体综合训练 电针疗法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单元对护理质量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从2016年3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42例,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42例,实施脑卒中护理单元。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76.19%,护理效果显著(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单元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的提高了护理质量,改善了患者的神经功能,患者更加接受与认可,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脑梗死 卒中护理单元 护理质量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强度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老年恢复期患者下肢运动、平衡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根据靶心率的不同分为3个亚组,共4组,每组30例,各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加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末、6周末行偏瘫侧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Berg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训练过程监测心率和血压。结果当训练强度为80%最大心率时患者无法耐受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照组、60%最大心率组、70%最大心率组的下肢运动、平衡及日常生活能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70%最大心率组较对照组效果最优(P<0.05)。结论MOTOmed训练系统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可较好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平衡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在患者可耐受情况下70%最大心率组优于60%最大心率组。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 最大心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近3年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实验组采用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实验组在神经功能评定分数上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规范的三级康复 卒中 偏瘫 神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