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鄂伦春族是我国东北一个历史悠久民族,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原始森林中,以狩猎采集为生,经济发展缓慢,直到新中国成立时还处在由原始氏族公社向阶级社会演变过渡阶段。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统治,清政府、民国政府、伪满洲国政府曾相继在这块化外之地,采取了一些所谓新经济政策,并设置学校,但究其效果却很难尽如人意,当然形成这一结局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该民族固有的家庭教育消极性就是不可忽视因素之一,对此笔者试图管中窥豹略陈肤浅之见。

  • 标签: 解放前 鄂伦春族 家庭教育 社会发展 阻碍作用 民族教育
  • 简介: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通过协同社会力量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是社会和谐有序运行基础,更是持续满足公众对公共服务和社会发展需求过程。理论上,学术界对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共治本土理论建构不充分使得社会共治理论有待提升。实践中,民族地区基层政府与社会组织良性互动,形成典型领导型网络治理。从信任、目标和能力三个要素考察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共治实践可见,需要在信任环境建设、网络目标一致性推进和网络参与能力强化等方面提升基层社会共治网络有效性,以推进民族地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建构。

  • 标签: 民族地区 基层社会 社会共治 领导型网络治理
  • 简介:《交流·互动·发展:全球视野中西南各少数民族》是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第15次年会所收论文选编。2010年10月14日至17日,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第15次年会暨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隆重召开。大会以“交流·互动·发展:全球视野中西南各少数民族”为主题,全国近50个研究机构120多名学者参加了这次民族学界盛会。大会共收到与会代表提交论文79篇,参会学者围绕大会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了具有理论创见和启迪意义学术观点。该书编者从大会提交79篇论文中精选47篇收录进论文集。展示学者们对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经济、文化、艺术、宗教、语言文字研究成果,突出了会议主题,具有一定前沿性。论文集分为民族问题及发展研究、民族历史研究、民族文化研究等三个部分,全书共计60.1万字,定价65元,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

  • 标签: 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 少数民族社会 全球视野 出版发行 交流 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
  • 简介:黄岗侗族村寨和其他侗族地区一样,也经历过"糯改籼"、"籼改杂"历史过程,黄岗由于所在地偏僻边远,上述政策推行都比较晚,这才使得黄岗绝大多数上辈传下来糯稻品种保存到今天。与此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各种籼稻品种和杂交稻品种,这就构成了传统生计现代流变一条醒目线索。经过深入调查,发现当地保存完整传统文化对糯稻品种保种、育种、传种起到了重要作用,并延缓了侗族糯稻种植传统生计现代流变。

  • 标签: 糯稻保种 传统生计 现代流变 黄岗侗族
  • 简介:每一个地名都是人们对在地理环境中具有特定位置、范围及形态特征地方所共同约定俗成语言符号。侗语地名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以及丰富文化内涵,它命名方式一般为:通名+专名二元顺行语序结构。其中,汉译地名、侗语地名语义源流等问题需要从认知语义学视角加以探讨。

  • 标签: 侗语地名 命名分类 语义特征
  • 简介:以六巷花蓝瑶社区为田野点,通过人类学田野调查来探究作为大传统文化代表国家权力,在乡土民族社会变迁过程中历史作用;调查发现,国家权力在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变迁上始终是最重要政治性、经济性动力,地方族群文化在被纳入全国化、全球化过程中,受国家政治与经济因素影响最为深远。

  • 标签: 国家权力 文化变迁 花蓝瑶 六巷屯
  • 简介:本研究在对丽水畲族乡镇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利益主体考察基础上,力求深度剖析其权力关系复杂性、多面性及利益博弈生动场景,从中揭示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开发制度性困境,主张治理结构内部化和利益目标的外部化,并从内生式开发与参与式开发结合、民族文化产权制度性构建、协调与合作平台搭建以及当地居民组织化水平提高等提出可行性路径。

  • 标签: 乡村民族文化旅游开发 利益主体 丽水畲族乡镇 制度
  • 简介:斯科特从东南亚山区农民残酷生存逻辑中淬炼出以安全为宗旨"道义经济学",以及兼具客观理性与人性关怀"生存伦理"。这个以生存保障为核心目标的道德标准体系具有广阔普适性,甚至可以对几百年前中国西南山区林业经济诚信形成独特解释力。18世纪以来,生活于清水江流域苗侗民族在崇山峻岭间发展起堪称典范的人工营林,长达百年林业繁荣正是建立在以生存与延续为要旨经济诚信之上,而这种朴素与理性经济行为逻辑对于当前中国经济诚信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 标签: 道义经济学 生存伦理 经济诚信 清水江文书
  • 简介:侗族主要分布在黔、湘、桂交界狭长山地中,是一个以水稻耕作和山林采伐为主要生存方式山地民族。在长期自然交感中,侗族社会自发形成具有社会控制功能民间习惯法。其中,罚则就是为了保障侗族习惯法权威和效力,保证全体社会成员统一遵循,维护正常社会秩序,而对违反习惯法的人采取各种处罚措施及其标准。国家介入导致了侗族社会革新,同时由于侗族社会自身发展需要,在内外相互作用下,侗寨、侗族习惯法、罚则都在发生变化。但直到现在,侗族人依然以山为屏障,在观念上形塑族群认同边界,对外来权威与观念进行"内"与"外"区分和应对,罚则在不变与变中以特有的形式保留下来,与"送法下乡"共同起到社会控制作用。同时,大山稳如磐石就如传统地方性知识在侗人心中和社会实践中作用;而大山隔断性就如侗人心中内外区分屏障,筑建了侗人族群文化无形屏障。

  • 标签: 山地民族 侗族习惯法 罚则 变迁
  • 简介:中国西部现代化建设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传媒现代化。而传媒现代化又是跟随着公路现代化而逐渐深入到西部社会各种形态社区当中。公路和传媒这种特有的地缘关系也同时构成了西部不同地形,不同海拔上社区现存信息流通关系。当传媒对社会发展拉动效益在该类社会现实中更具有优先性时,值得关注问题是,传媒这种拉动功能在广袤西部国土上是否呈现出较东部地区更明显针对性,以及长期被学界忽略西部域内传播效果差异性?西部社区传媒使用,如何做到从制度建设到盈利模式现代化?这些问题求解过程是中国发展传播学不能回避研究现实。

  • 标签: 中国西部 汉藏羌民族 传媒辐射 区位差异 影响力研究
  • 简介:<正>西伯利亚土著居民经济文化类型这里首先说是西西伯利亚森林草原地带畜牧者和农民鞑靼人、阿尔泰——萨彦岭突厥部族(图瓦人、哈卡斯人、阿尔泰人、绍尔人)、贝加尔湖沿岸西布里亚特人和东布里亚特人,以及东西伯利亚(勒拿河——阿尔丹河)雅库特人经济和物质生活结构形式.在所有这些民族那里,俄罗斯人到来之前,畜牧业发展大大多于农业.但是,从十八世纪起,农业经济在西西伯利亚鞑靼人那里仍然占重要地位,农业经济在南阿尔泰、图瓦和布里亚特传统畜牧者中也得到推广.这些民族物质生活方式相应地

  • 标签: 东西伯利亚 布里亚特人 生活方式 阿尔泰人 西西伯利亚 十八世纪
  • 简介:传说桐城论局限于以唐宋八家之文来载程朱之理,以孔孟之道至程朱之道作为古文“义理”全部内容,并以这种纯“义理”为荣。虽然刘大櫆、姚鼐、方东树、姚尝都提曾到过“经济”,但终因对经济缺乏深刻体会、内容空洞,又受到纯“义理”制约,因而成为古文家们口头空谈,姚鼐试图以“考据”对义理有所补救,但仅把考据汉学作为一种工具,处于从属地位、服从“义理”,以“考证助文之境”(《与陈硕士书》)限制了对汉学求实精神吸收。至方东树更是对考据之汉学大加挞伐。曾国藩则以经济和考据充实义理,使义理具有崭新内容和时代精神。

  • 标签: 刘大櫆 古文家 大加挞伐 程朱 阴柔之美 经史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