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心绞痛发作及心电图ST-T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之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顽固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在常规治疗(对照组,24例)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用尼可地尔治疗(观察组,26例)的临床疗效差异与心电图ST-T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为(0.4±0.2)次/d,持续时间为(3.2±1.7)min/次;对照组发作频率为(1.5±0.3)次/d,持续时间为(5.5±2.4)min/次,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ST-T有84.62%的患者改善,对照组有70.83%的患者改善,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顽固性心绞痛时可采用尼可地尔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但对患者心电图ST-T的改善无显著性效果。

  • 标签: 顽固性心绞痛 尼可地尔 发作频率 持续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对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患有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70例患者,对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心电图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的是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诊断,观察其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4.3%(33/35),对照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85.7%(30/35),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重大,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远程实时 心电图 心肌梗死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替罗非班对伴缺血性J波介入围手术期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心电图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期间接受治疗的40例伴缺血性J波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进行急诊PCI的患者选取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非替罗非班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替罗非班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在分别进行不同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出现的J波在手术治疗后的两小时内均全部消失,对照组在手术治疗后的早期有明显的回落,术中以及术后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相比有明显的降低,两组间相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替罗非班对心电图上出现的缺血性J波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术中以及术后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降低,对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有很大的提升,患者在术后近期的死亡率也相对有所降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缺血性J波 心电图 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应用于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对尿激酶溶栓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救治的急性STEMI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溶栓前对照组所有患者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顿服,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80mg顿服,随后两组患者均立即接受尿激酶静脉滴注;此后所有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溶栓效果。结果观察组酶峰出现时间、再灌注心率失常出现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冠脉再通比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20%)及死亡率(4.0%)低于对照组(52%,1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用于STEMI患者,可有效提高尿激酶溶栓效果,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瑞替普酶(rPA)联合还原型谷膀甘肽(GSH)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90例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参照组。参照组施行rPA治疗,联合组采取rPA联合GSH治疗。结果通过治疗,联合组患者血管再通率高于参照组。经过24h治疗,两组患者血清中血肌酸酶同工酶(CK-MB)、新机肌钙蛋白(cTn)I和cTnT的水平均有明显提高,联合组患者CK-MB、cTnI提升幅度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一个月治疗,联合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均较参照组更小,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rPA联合GSH治疗STEMI具有极高的治疗质量和效率,在临床工作上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 标签: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瑞替普酶 还原型谷膀甘肽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对比法,比较分析阿替普酶与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96例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试验方法,将患者分成阿替普酶组和瑞替普酶组各48例,其中阿替普酶组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瑞替普酶组实施瑞替普酶溶栓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进行比较,并评价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瑞替普酶组治疗后的LVEF显著高于阿替普酶组,LVEDD、LVESD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管再通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瑞替普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2.50%,低于阿替普酶组的39.5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阿替普酶,瑞替普酶更利于改善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状况,不良反应少,综合优势更明显。

  • 标签: 瑞替普酶 阿替普酶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GRACE评分和BNP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0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冠状动脉造影术治疗,以GRACE危险评分为基点分低危组(评分低于89分)、中危组(评分89-118分)及高危组(评分高于118分)各30例,三组GRAACE危险评分患者血浆BNP水平对比。结果与低危组及中危组比,高危组BNP水平低,P<0.05。结论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科学合理的应用GRACE评分系统有利于对高危患者护理中获得收益实际情况加以识别,有效预测心力衰竭患者再住院率,同时相应的BNP释放量往往以患者机体内细胞延伸与心室壁应力实际情况为基点加以合理调整,主要包含尿钠排出、血管舒张、肾素抑制剂交感神经活性抑制等,其在预测冠心病动脉血管重要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ST段 抬高型心肌梗死 GRACE评分 BNP 冠状动脉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因分析法(RCA)在缩短STEMI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的应用。方法应用RCA对STEMI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过长进行调查分析,确定根本原因,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比较应用RCA前后的实施效果。结果应用RCA前后STEMI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明显缩短,在急诊停留时间≤60min的合格率从85.7%上升到86.6%。结论根因分析法能够找出STEMI患者在急诊停留时间过长的原因,并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而缩短了在急诊停留的时间,为患者及早进行PCI创造了条件。

  • 标签: STEMI患者 停留时间 根因分析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心电图表现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心血管内科80例急性NSTEMI患者(2017年1月到2018年9月间)的心电图表现和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了解二者相关性。结果ST压低与冠脉狭窄程度无相关性,r=0.078,P=0.366;与病变支数正相关,r=0.241,P=0.037。结论急性NSTEMI心电图中ST压低的程度与冠脉病变支数正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探讨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58例(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内镜下组织胶注射的形式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与手术安全性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治疗后,58例患者痊愈为20例(34.48%),显效为24例(41.38%),有效为12例(20.69%),无效为2例(3.45%),总有效率达96.55%(56例)。经治疗后,58例患者中共计发生1例发热、3例胸口疼痛、6例腹水、2例肠胃不适,经治疗后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无1例患者出现异位栓塞的现象。结论本文采用内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显著,安全性也相对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内镜下 组织胶注射 肝硬化 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脊椎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老年胸腰脊椎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观察对比患者术前术后各项相关指标的变化和患者术前术后的VAS评分、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的脊柱后突Cobb’s角、椎体前缘压缩率、椎体后缘压缩率三项指标的情况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且术后患者VAS评分、Harris评分对比术前也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老年胸腰脊椎骨折患者实施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荐价值。

  • 标签: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 老年胸腰段脊椎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采取瑞舒伐他汀的作用。方法于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在该时间内选择在我院接治疗且无典型特征的86例急性ST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作为研究患者案例。根据随机数数字法的原则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瑞舒伐他汀5mg/d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以瑞舒伐他汀20mg/d进行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炎性因子与预后效果。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与预后效果相对于常规组而言均存在明显差异,数据差异突出,达到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采取瑞舒伐他汀的作用突出,20mg/d的用药剂量具备更强的抑制作用,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血清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对预防性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剖宫术当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6月到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患者,在奇偶数原则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缩宫素以及米索前列醇等注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宫缩素以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在经过不同治疗之后,产妇的止血时间、出血量以及输血量都要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方面存在意义(P<0.05)。结论在目前的临床医学当中,对于产后存在剖宫产指征的产妇来说,通过采用缩宫素以及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治疗的方案,能够显著的改善产妇的产后出血情况,从而最大程度上的保证产妇的的生命安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产后出血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宫体注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床边敏感性肌钙蛋白I(POC-cTnI)检测在非ST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segmentelevationacutecoronarysyndrome,NSTE-AC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入选非ST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共79例,编入AMI组,同时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结果为健康者中按照配对原则选取79例患者编入非AMI组。入院即刻抽取静脉血检测中心实验室高敏肌钙蛋白(CLT-hscTnT)和床边敏感性肌钙蛋白I(POC-cTnI)检测。结果组间比较上,AMI组患者在3h内cTnI值与非AMI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在其余时间检测点上AMI组患者cTnI值明显高于非AMI组(P<0.01);组内比较上看,AMI组患者不同时间检测点上cTnI值不完全相同(F=699.70,P<0.01),具体为3h与6h的cTnI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其余两相邻时间点上cTnI值具有明显差异(P<0.01),总体表现为cTnI随时间逐渐升高;而在非AMI组上,不同检测时间点上cTnI值差异无显著性(F=1.19,P>0.05)。cTnT检测值从入院后检测含量一直升高,阳性率也在不断提高,不同时间浓度测定有明显提高。而在非AMI组上,不同检测时间点上cTnT值差异无显著性(F=1.29,P>0.05)。其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相似,在无法开展CLT-hscTnT检测情况下,而开展床边敏感性肌钙蛋白I(POC-cTnI)检测则比较方便。结论急诊床边敏感性肌钙蛋白cTnI检测具有方便、快速、易操作等优点,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有较高的敏感度。

  • 标签: 床边检测 敏感性肌钙蛋白I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颈后路椎管成形术、C4-5椎间孔扩大术用于多节颈椎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其对VA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科收治的多节脊髓型颈椎病98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49,单纯颈后路椎管成形术治疗)及研究组(n=49,颈后路椎管成形术联合C4-5椎间孔扩大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VAS评分及颈椎活动度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神经麻痹发生率为16.33%(8/49),研究组2.04%(1/49),(P<0.05)。结论颈后路椎管成形术、C4-5椎间孔扩大术联合治疗,有利于缩短手术时间,有效降低手术带来的疼痛程度及神经麻痹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