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农民工弱势地位主要表现为他们所做的贡献与其所受到的待遇不对等,数量庞大与其内在能力较弱的不相称,被动的维权模式也凸现了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形成自身内在能力被进一步弱化的“路径依赖”。推动农民工组织建设的,不仅对政府职能转变、市场经济的完善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而且可以产生培训、就业和维权三位一体的聚合效应,有效地强化了农民工内在自我能力的保护与发展。

  • 标签: 农民工 组织建设
  • 简介:为探讨贫困程度、学习效能感在高职生孤独感上的影响。采用UCLA孤独量表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470名高职生进行测量。研究结果表明:(1)高职生在孤独感上存在显著的专业和系部差异;而在学习效能感及其两维度上都存在显著的性别、生源地、专业和系部差异;(2)高职贫困生比非贫困生能体验到更多的孤独感:(3)较高的学习效能感能充实其生活,使其不容易感到孤独,另一方面,孤独感阻碍学习的开展:(4)高职生学习效能感及其两维度都可以有效预测孤独感,其中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更能显著预测其孤独感。

  • 标签: 学习效能感 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 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 孤独感
  • 简介:众所周知,近亲(直系血亲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是不允许结婚的,因为近亲繁殖的下一代几乎都是低质量的,基本上是一代不如一代。同样,一个社会组织,如果要充满活力,要不断创新,也不能搞近亲繁殖,应该是五湖四海,应该是多样化。就高等学校来说,如果要成为一流大学,其教师是不能近亲繁殖的,即本校毕业的学生或研究生是不应该直接、更不应该一直留在本校做老师的。但是,目前在中国,许多研究机构尤其是高校中近亲繁殖情况严重,越是知名度高的大学,其近亲繁殖程度越是严重。这种大面积的深度的近亲繁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逐步显现。

  • 标签: 中国高校 一流大学 社会组织
  • 简介:基于"市场化程度—知识流动—区域创新能力"的分析框架,运用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区域的市场化程度、知识流动水平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市场化程度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能促进区域知识转移和国际知识溢出;国际知识溢出能够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但区域知识转移对区域创新能力具有抑制作用;人力资本投入、市场化程度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创新能力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R&D资金投入强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中、西部地区,国际知识溢出仅对东部地区的创新能力具有正向影响。

  • 标签: 市场化程度 知识流动 知识溢出 知识转移 区域创新能力
  • 简介:对政府所关注的反映其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进行了排序研究和分组研究。得出结论:政府对不同类的反映其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关注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越是反映政府排列在前的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越受政府关注。政府所关注的反映其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的关注程度排列顺序同其所看重的相应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排列的先后顺序相同;企业因素产生了政府同一类反映其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非财务指标关注程度差异。不同性质、是否上市、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政府对反映其利益要求和实现方式信息的同一类的非财务指标的关注程度可能存在显著差异。企业除应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定信息的披露外,还应当根据企业利益相关者政府对非财务指标关注的需要以及关注程度的差异对政府所关注的非财务指标信息对政府进行充分信息沟通,以满足政府关注相关信息的需要。

  • 标签: 政府利益 非财务指标 关注程度 实证研究
  • 简介:本文运用1999~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基于倾向得分匹配的倍差法估计方法,考察了国有企业改制对企业加成率,进而对社会福利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在高竞争度行业和竞争程度增强的行业,国有企业改制能够促进企业加成率提高,提高社会福利水平。在低竞争度和竞争程度降低的行业,这种作用并不明显,甚至不利于社会福利的改善。此外,国有企业改制、行业竞争程度和市场化改革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和竞争机制的引入,有利于发挥国有企业改制对社会福利的积极作用。

  • 标签: 国有企业改制 加成率 社会福利
  • 简介:摘要:较高的企业ESG信息披露质量能够在资本市场中释放出企业良好信誉的信号,缓解企业和资本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较好的企业发展情况能形成良好声誉,也能缓解企业和评级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故基于强制的ESG信息披露政策及企业发展目标,本文研究企业高质量发展和ESG信息披露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详细讨论了潜在的内生性问题,识别了二者之间的因果效应。然后进一步考察了二者动态关系中的影响渠道。

  • 标签: ESG 信息披露 高质量发展
  • 简介:摘要:在如今的工作环境中企业裁员、同事竞争,每一点机会对于职场中的员工都是弥足珍贵的。但机会总是少数的大部分员工无法得到,没有得到机会的员工会产生一定的错失焦虑。错失焦虑会引起员工的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的产生,这些情绪也导致员工在职场中利己心理加重排斥利他行为。因此本研究将错失焦虑分为“信息”和“关系”探讨其对员工角色外行为产生的影响,以及职场错失焦虑是否会通过自我损耗对员工角色外行为产生影响,为企业管理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建议。

  • 标签: 错失焦虑 自我损耗 角色外行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塑身减脂”体育课可减少脂肪和改善体格焦虑的大学生机体,提高自信心。选30名女大学生,按照不同条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名。实验组将进行为期13周的“塑身减脂”特别设计课程,对照组也进行13周以身体素质教学内容为主的体育课程。用体格焦虑量表、身体自尊量表以及体重指数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塑身减脂”体育课可以有效地改善肥胖女大学生的体脂、体格焦虑和自身价值感。

  • 标签: “塑身减脂”体育课 女大学生 体格焦虑 自信心 体重指数
  • 简介: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兰帕德在谈到城市史研究时就曾明确指出,城市史研究,应着重研究其“城市化过程”,如果撇开城市化来谈近代城市,城市史研究也就失去意义。中国城市史研究的代表人物隗瀛涛也认为,近代城市化过程和城市近代化是近代中国城市史研究的两条基本线索。由此可见,城市化在城市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 标签: 城市化进程 近代城市 城市社区 上海郊区 城市化过程 个案
  • 简介:以2007-2012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中80家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考察研发强度、商品化程度对企业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强度、商品化程度均对企业创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研发强度与商品化程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可以促进两者对企业创业绩效的正向作用。同时,研发强度对绩效的影响存在某一临界点,当投入小于该临界值时,企业绩效会随着研发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投入大于该值时,研发投入继续增加会对企业绩效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该成果将为创业企业合理配置资源而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制造业 创业绩效 研发强度 商品化程度
  • 简介:现有文献关于企业家创新对员工参与企业治理程度的影响研究存在多种理论观点,但大部分都只停留在理论分析层面,而未得到实证检验。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企业—员工匹配调查"(CEES)数据,从企业家创新行为、企业家模仿和寻租行为、企业家创新精神等三个维度实证研究了企业家创新对员工参与企业治理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家创新行为对员工参与企业治理程度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与企业家技术创新行为相比,企业家质量创新行为对员工参与企业治理程度的推动作用更大。与之相反,企业家模仿和寻租行为对员工参与企业治理程度则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而企业家创新精神对员工参与企业治理程度则存在较为显著的促进效应。为此,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应减少政府对企业家过度的"父爱主义"关怀,通过释放人力资本潜能进而实现企业发展;应构建有利于企业创新的员工参与企业治理制度;并形成有利于企业家创新的体制机制。

  • 标签: 企业家创新 员工参与 企业治理
  • 简介:挖掘由工作体面性导致的一线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幸福感,缺失的深层次原因,为企业推动开展创建实现体面劳动的标杆活动和创造体面的工作条件提供具体的参照标准,对提高一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对企业一线员工体面劳动实现程度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一线员工在就业、权利、民主对话和劳动保护四大指标的实现程度普遍偏低。因此,为提高一线员工体面劳动实现程度,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增加就业机会,卖行目标管理,营造体面的工作环境,进行策略性激励,实行头脑风暴,进行分层培训,完善价值观。

  • 标签: 体面劳动 一线员工 就业 权利 民主对话 劳动保护
  • 简介:本文构建了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完全情形下企业和求职者的双边搜寻均衡工资模型。最终实现工资由潜在工资水平和劳企双方的搜寻成本综合确定,它对潜在工资的偏离程度反映不完全信息给工资定价带来的效率损失。双边随机前沿分析表明,信息不完全导致的搜寻成本可解释最终实现工资离散度的62%,农民工和企业综合搜寻成本使实现工资水平相对于潜在工资水平上升幅度达6.54%。这些印证了2008年前后珠三角地区“民工荒”“招工难”等问题。

  • 标签: 不完全信息 搜寻成本 双边随机前沿
  • 简介:提高中越两国经济一体化水平对中越“两廊一圈”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有效衔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加权平均法选取中越商品进出口额、外商投资、工程承包和旅游等指标建立经济一体化统计模型,测算中越两国1995至2015年间经济一体化程度。分析结果表明:中越经济一体化水平受中越双边政治、经济合作和国际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呈现波动上升的特点。根据指数所反映的特点及中越经济合作现状,提出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框架下建立以中越自由港链和中越跨境经济特区带相结合的中越“J”型海陆经济一体化战略,以加快经济一体化进程。

  • 标签: 中越经济一体化指数 中越“J”型海陆经济一体化战略 自由港链 跨境经济特区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