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广义问题性网络使用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社交焦虑量表、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对465名大学生进行了间隔6个月的两次调查.以探索问题性网络使用幸福感、社交焦虑、抑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问题性网络使用幸福感显著负相关,社交焦虑、抑郁显著正相关;(2)问题性网络使用幸福感、社交焦虑、抑郁之间存在单向预测作用.即前期的问题性网络使用能够显著预测后期的幸福感、社交焦虑、抑郁。并且这种预测作用存在性别差异。对于男生.前期的问题性网络使用能够显著预测后期的社交焦虑;对于女生,前期的问题性网络使用能够显著预测后期的幸福感和抑郁。

  • 标签: 问题性网络使用 幸福感 社交焦虑 抑郁
  • 简介:脑科学研究表明,分类中对物体的知觉表征激活颞下叶皮层和颞中区等区域;语义表征激活前额皮层等。语义加工和知觉表征相互作用的脑机制表现为额区视觉区域间信息的传递、提取。分类策略主要有规则策略和相似性策略两种。规则策略激活额区等广泛区域;相似性策略视觉区域相关,包含着对个别样例的记忆过程。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从学习材料的表征和对材料进行表征时的策略两个方面为思维教学提出了一些建议。

  • 标签: 思维 分类 知觉表征 语义表征 规则 相似性
  • 简介:Fredrickson的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理论(broaden—and—buildtheory)认为积极情绪具有激活行动、扩展认知、建设资源和缓解压力的功能。但是积极情绪是否是心理弹性到压力适应的中介变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该研究让37名女大学生先完成中国情感量表和Connor—Davidson心理弹性量表,然后进行压力情境实验,通过生理多导仪记录实验前后压力下的生理反应,以压力下的生理恢复时间作为压力适应的指标。最后通过中介检验程序分析积极情绪在心理弹性到压力适应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压力下个体的心理弹性水平生理恢复指标显著相关(r=-0.75,P〈0.001);(2)当心理弹性和积极情绪同时进入回归方程时,积极情绪对压力适应的预测显著,心理弹性对生理恢复指标的预测下降,但是依然显著(r=-0.62,P〈0.001)。结论:积极情绪在心理弹性压力适应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心理弹性 积极情绪 压力适应
  • 简介:本研究探讨了在同样的外部强化条件下,不同心理控制区水平的初、高中学生在创造力上的变化,结果表明:初、高中内控组的内控分数创造力的独特性分数之间相关值达到显著水平;初中内控组在创造力三项指标上皆高于外控组;高中内控组在创造力的独特性、灵活性指标上高于外控组。

  • 标签: 外部强化 创造力 心理控制区 内部动机
  • 简介:为了从知识基础和创造性思维视角探讨跨学科知识整合的条件,以125名高二学生为被试采用相关研究设计考察了学业成就、创造力跨学科概念图创造能力的关系。结果发现:(1)学业成就与跨学科概念图创作能力正相关:高成就组在命题、交叉和总分维度上的表现优于低成就组;而中成就组在命题和总分维度上的表现优于低成就组;(2)创造力跨学科概念图创作能力正相关;创造力的流畅性和独创性跨学科概念图的所有维度正相关;灵活性概念图创作的命题、交叉、范例和总分正相关;(3)学业成就与创造力能够中等程度地预测跨学科概念图创作不同能力组被试的分布。这表明学业成就和创造力是跨学科知识整合的基础。

  • 标签: 学业成就 创造力 跨学科概念图 跨学科知识整合
  • 简介:从角色的角度关注,互动一直是社会学的传统之一,但由于网络人际互动的特殊性,我们应该谨慎地思考角色理论解释网络人际互动的适宜性。电子网络空间的匿名性和符号化特性,使得交往双方都以ID出场,这是网络人际互动现实人际互动的最大区别。而现有的研究都理所当然地用角色理论来解释电子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并认为ID便是个体的虚拟身份,同时也是个体在网络中要扮演的角色,而事实上,电子网络空间中互动的个体是去角色的。因此,我们应该在电子网络空间中人际互动本质的基础上,寻求更有效地解释网络人际互动的理论视角。

  • 标签: 电子网络空间 角色 虚拟角色 去角色
  • 简介:通过对120名听障青少年施测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儿童孤独量表(CLS)和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探讨听障青少年父母依恋、人格特质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父亲依恋沟通、信任、疏离均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而母亲依恋仅沟通维度孤独感呈负相关,信任和疏离孤独感相关不显著.在人格特质上,仅内外向维度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另外,内外向分别父亲沟通和母亲沟通呈显著正相关.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内外向在父母沟通孤独感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作用,说明父母沟通能直接影响听障青少年孤独感的形成,同时也可通过内外向间接影响孤独感.

  • 标签: 父母依恋 内外向 孤独感 中介作用
  • 简介:采用自编基本情况问卷、紧张性生活事件评定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坚韧性人格量表、心理痛楚量表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对广东、河南、天津、北京等地的1092名职业女性进行调查.建立有中介的调节模型.考察坚韧性人格对累积情境风险职业女性自杀意念关系的调节效应,以及心理痛楚在该调节模型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1)累积情境风险可正向预测职业女性的自杀意念;(2)坚韧性人格对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3)该调节效应以心理痛楚为完全中介,即,心理痛楚是坚韧性人格调节累积情境风险和职业女性自杀意念关系的中介变量.

  • 标签: 累积情境风险 坚韧性人格 心理痛楚 自杀意念 职业女性.
  • 简介:目的:探讨农村留守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侵犯性、同伴关系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对湖南省的165名幼儿(非留守幼儿64名、留守幼儿101名)的情绪理解能力及侵犯性、同伴关系进行了调查,并探讨了三者间的关系。结果:留守幼儿非留守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和侵犯性、同伴关系有显著差异(p〈0.01);情绪理解能力、侵犯性、同伴关系三者间两两相关显著(p〈0.05);生气和伤心情绪的理解能力对同伴关系有显著预测力(β≥0.20),生气情绪的理解能力对侵犯性有显著预测力(β=0.33);侵犯性在对生气的理解能力和同伴关系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与直接效应的比值为26.13%。结论留守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同伴关系低于非留守幼儿、侵犯性高于非留守幼儿;留守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侵犯性、同伴关系间关系密切;生气和伤心的理解能力对同伴关系有正向预测作用,生气的理解能力对侵犯性有负向预测作用;侵犯性在对生气的理解能力和同伴关系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农村留守幼儿 情绪理解能力 侵犯性 同伴关系
  • 简介:研究采用自传体访谈技术,首次考察了老年人在对情绪性事件进行回忆和想象中生成的内部细节和外部细节数量,及其对回忆和想象内容的主观评估。结果发现:(1)无论是回忆还是想象任务,老年人都比年轻人提供了更少的内部细节和略多的外部细节;(2)年轻人相似,老年人在想象未来积极事件时产生了更多的内部细节,表现出对积极信息的加工偏好;(3)老年人比年轻人更倾向于认为想象的事件过去发生的事件相似度高,表明该群体在想象过程中更多地依赖了过去的记忆。该结果揭示了老年人对情绪性事件的回忆和想象特点,说明在回忆和想象过程中出现的年龄有关的缺陷同样会体现在情绪性事件中,这很好地支持了建构性情景模拟假说。

  • 标签: 老化 未来情景思考 情绪 自传体访谈
  • 简介: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对467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旨在探讨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主观幸福感的状况及其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的人际交谈困扰存在地域和独生,非独生子女的交互作用,城市的独生子女大学生人际交谈困扰最低;在异性交往困扰方面,来自乡镇的大学生和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有较大的困扰。(2)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存在着地域和独生,非独生子女的交互作用,城市的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最高,乡镇的独生子女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最低。(3)人际关系困扰四个维度对主观幸福感的不同成份有不同的预测作用,人际交友困扰、人际交谈困扰和异性交往困扰对生活满意度有预测作用,而人际交友困扰、人际交谈困扰和待人接物困扰三个维度对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有预测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人际关系困扰 主观幸福感
  • 简介:具身认知理论的代表知觉符号系统认为知识表征具有知觉特点,并假设语言理解中对于所涉及概念及其隐含属性会即时进行知觉模拟。当前研究采用句图匹配范式,通过三个实验探讨句子理解中是否会对物体隐含颜色属性进行知觉模拟及其具体条件。实验1沿用经典范式验证语言理解中对物体隐含颜色存在知觉模拟过程。实验2通过变化句子前语境考察语境是否支持对于物体隐含颜色知觉模拟的影响。实验3进一步考察当颜色属性与其对应物体存在稳定关联时(即具有高颜色诊断性的物体),在不同语境作用下是否会引起知觉表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语言理解中知觉模拟过程是灵活的,语境改变会引起读者所激活的物体颜色知觉表征发生变化,并且对于高颜色诊断物体,即使缺乏支持语境,读者仍然会对句中隐含的物体特定颜色进行知觉模拟。

  • 标签: 隐含物体颜色 知觉模拟 颜色诊断性 语言理解
  • 简介:在观察式学习条件下考察类别维度数量(三维度类别、六维度类别、九维度类别),类别维度结构(线性分离结构、非线性分离结构)的变化对家族相似性类别学习的影响。结果表明:观察式学习条件下,类别维度数量的变化对样例学习无影响,对特征学习有影响,表现在特征正确再认数量上有差异,但特征再认正确率上无差异;类别维度结构的变化对样例学习有影响,对特征学习无影响,表现在样例正确再认数目上线性结构大于非线性结构。

  • 标签: 类别学习 观察式学习 类别维度 家族相似性
  • 简介:西方是现代人格心理学的故乡,中国古代也有丰富的人格理论思想,从先秦时期开始古代的思想家们就开始了对人性的探讨,并提出很多有价值的人格理论思想,但在后来的发展中表现出很大的历史继承性。社会文化心态是指特定人群或个人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形态中长期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心理反应和处置方式,文化决定了人格,影响并反映在社会的心态上,人格理论的发展社会心态是一种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本文主要从古代中国所孕育出的四种典型的社会心态来探讨社会文化心态是如何制约人格理论的发展。

  • 标签: 人格理论 传统社会心态 相互制约
  • 简介:为探讨评价恐惧在自尊社交焦虑间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正向评价恐惧量表、负向评价恐惧量表、自尊量表、社交互动焦虑量表,以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得到655份有效问卷。研究结果表明:(1)正向评价恐惧量表在本研究大学生样本中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正向评价恐惧、负向评价恐惧在自尊社交焦虑问起着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为47.17%,即自尊一方面直接影响社交焦虑,另一方面通过负向评价恐惧、正向评价恐惧影响社交焦虑。

  • 标签: 自尊 负向评价恐惧 正向评价恐惧 社交焦虑
  • 简介:通过控制干扰刺激量,研究分散注意对学优生和学困生视空间WM的影响.实验一的结果表明:在不同干扰条件下,学困生视空间WM均比学优生差;干扰任务不仅影响学困生视空间WM的加工能力,也影响他们的存储能力.这说明学困生不能有效抑制外界干扰可能是他们视空间WM存在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实验二的结果表明:视空间WM有缺陷是各类学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于学优生来说,不同类型学优生视空间WM不同,语文学优比数学学优的学生的视空间WM能力更强,主要表现在加工功能上.

  • 标签: 分散注意 视空间工作记忆 学习困难学生 比较研究 认知障碍 加工能力
  • 简介:本研究采用标准刺激特征相似和关系相似的图形组成的图片,让80名大学生被试选择标准刺激更相似的和差异更大的图形,分析相似性和差异性判断的关系以及两种判断过程的机制。结果发现:相似性判断和差异性判断不是镜像关系;差异性判断的时间长于相似性判断的时间;在特征关系共存的时候,特征和关系在相似性判断和差异性判断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相似性判断更多地考虑关系,差异性判断更多地考虑特征。

  • 标签: 相似性判断 差异性判断 反应时 特征相似 关系相似
  • 简介: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科目前共有27人.平均年龄46.2岁。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5人。讲师7人;博士生导师6人;博士17人,博士后8人(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南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形成了学历高、学缘和年龄结构合理,学科研究方向特色鲜明、和谐发展、富有活力的团队。

  • 标签: 高层次人才培养 教育心理学 博士生导师 辽宁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 简介:中西方的人格结构既存在相似性,又有明显的差异性。该研究根据杨国枢和王登峰探讨中国人人格结构的“大七”模型时所用的中文人格特质形容词表,经过化简,由410个形容词压缩为273个;并扩大了被试量,由原来的733人(项目与人数比为1:1.8)扩大为1511人(项目与人数比为1:5.5)。采用相同的评定方法、评定程序和统计方法,得到了完全相同的人格结构。采用另外的样本进行的验证性因素分析也确认了中国人人格的七因素结构。由此揭示了中国人的人格结构及其西方理论的差异,为系统研究中国人的人格特点和编制测量量表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文中还比较了大学生被试和社会人士在各个因素上的分数差异。

  • 标签: 人格结构 词汇学假设 形容词评定 跨文化比较
  • 简介:本文以主要症状为强迫性并以具有典型强迫性人格特征的一名大学生为例,主要运用心理动力学的方法分析症状的成因,促成其情感的领悟和行为的改变。咨询目标不仅在于缓解或消除症状,也试图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发展。另外,本案例也注意了认知改变、行为训练、家庭辅导等方法的综合运用。运用各种方法尽快减少症状的影响,及时恢复其社会功能,并最大可能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对于人生发展关键期的大学生有特别的意义。

  • 标签: 心理动力学 强迫症 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