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耶稣基督亲自建立了七件圣事。“七件圣事涉及基督徒生命中的所有阶段,以及一切重要时刻:它们产生、滋长、治愈基督徒的信仰生命,并赋予使命。这样,自然生命的各阶段与灵性生命的各阶段之间,有着某些类似之处。“基督徒入门圣事圣洗、坚振和感恩(圣体)圣事奠定整个基督徒生命的基础。“藉着基督的恩宠,人类分享天主性体,这与本性生命的肇始、发展和滋养有类似之处。

  • 标签: 灵修生活 自然生命 耶稣基督 基督徒 天主 本性
  • 简介:我国佛教圣地五台山,庙宇群立,僧众如云。在众多的寺庙中,有一座尤为引人注目的寺庙,以其特有的内容吸引了无数的游客,这就是五台山唯一的比丘尼寺庙——集福寺。集福寺古名洪泉寺,位于五台山台怀中心区北一里许。寺前的高台十分宽敞,下有一面小坡,长满松柏云杉,杨柳榆树。寺后一座尖顶高山,山腰苍松直立,杨树成林。

  • 标签: 福寺 佛教圣地 心区 文殊菩萨 午斋 十小咒
  • 简介:白云观围墙之内的西侧与后围墙外的土山坡,在1970年前原是两大片菜园和果园,各占地十来亩.菜园为明代以来白云观所旧有,果园则是在1965年前所开垦出来的.据观中老道长忆述,旧时观内常住道士逾百,每日之蔬菜供应,均取之于本观菜园,绰绰有余.在清代同治、光绪、宣统年间,观中"菜头"均在蔬菜收获旺季,采摘优质者晾晒成干菜,储以备冬用.

  • 标签: 《新编北京白云观志·珍闻轶事志》 道教 宗教政策 宗教事务管理 中国道教协会
  • 简介:人类早已迈入互联网时代,网络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媒体,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在当下,越来越多的佛教界人士将网络作为弘法的重要载体,以此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用一种现代人乐于接受的方式,弘扬和传播正信的佛教,由此也催生了众多网络弘法的网站、博客和微博……

  • 标签: 网络 生活 博客 龙泉寺 和尚 语言
  • 简介:8月12日至23日,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举行,在深圳大运村里有一栋3层的建筑物,行驶在大运村里的每一辆电瓶车路过门口时都会报站指出这里是宗教服务中心站。它就坐落在升旗广场的旁边,是特地为大运会运动员准备的宗教活动中心,内设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4个活动室以及4个综合活动室(以备东正教、印度教、犹太教等之需)和1个静思室。本届深圳大运会共有15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加,注册人数约1.2万人,这些来宾中,80%左右都有宗教信仰。为了满足他们的信仰需求,中国政府组织了包括管理人员、宗教教职人员、大运会志愿者在内的107人的宗教服务团队,为参加大运会的运动员和随团官员提供每天24小时的宗教服务。大运会的赛场上洋溢的是激烈的拼搏与紧张的角逐;宗教服务中心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和睦、温馨、感恩、动情。本刊特邀为大运会提供宗教服务的4位教职人员,采撷他们印象里最深刻的场景,生动讲述他们特别的大运生活。无论是总结记叙还是日记形式,字里行间,我们都能体会到他们作为大运会宗教服务者的热诚、自豪。他们通过自己周到的服务,展示了中国宗教的风采,赢得到了大运会运动员的心。

  • 标签: 宗教教职人员 生活 快乐 服务中心 宗教服务 大运会
  • 简介:10月31日,敬爱的蒋佩芬老师离开我们,蒙召归天了。蒋老师是主的好使女,她事主爱人的一生,将会继续激励许许多多的后来人。为了纪念蒋老师,本刊特发表彭萃安副院长的纪念文章,以志缅怀和哀思

  • 标签: 老师 生活 工作 事主 学习 圣经
  • 简介:Ⅰ.修道团体的共融基础1.圣三奥秘:圣三内,三位相互毫不混淆,却又是一个天主的神圣奥秘启示我们如何在爱的关系中达到完善;2.圣经中爱的诫命,参见《若13:34-35;若一4:21》。Ⅱ.天主由于爱,为了爱而创造万物

  • 标签: 韩国 天主教 大邱保禄会 朴玛利露茜修女 讲稿 修道团体
  • 简介:一、高科技与僧团管理长久以来,僧伽的管理都是寺院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代寺院一直遵循佛门戒律结合当今人间佛教的理念,坚持佛制戒律,祖立清规,以僧为本,并试图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来探索僧伽管理的可行之道。以现代化管理模式和信息化技术进行僧伽的管理,实时的网络在线监控,不光精简了僧伽的冗杂事务,而且可以实现有效的监督,促进僧伽的修行。无锡开原寺运用现代科技进行僧伽管理的实践就是如此。

  • 标签: 寺院管理 高科技 宗教生活 开原 无锡 互联网
  • 简介:6月18日至27日,由中国佛教协会选派的赴日禅修体验团一行5人,先后在日本临济宗、曹洞宗的三个专门道场进行了为期10天的禅修生活体验和经验交流。

  • 标签: 中国佛教协会 日本 禅修 文化交流
  • 简介:今年6月,我应邀参加了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的中加美三国佛教论坛。6月16日,在湛山精舍大佛殿召开的祈祷世界和平法会结束后,我与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副所长、北京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圣凯法师初见甚欢,法师告诉我,今年11月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将举办成立30周年庆典,并邀我写一篇有关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和我本人在研究所经历的纪实文章。在法师的不断鼓励下,三十年前曾在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时仿佛隔世沉淀的往事渐渐地又浮现心头,其中与~上观~下空老和尚的一段因缘及其感人的事迹更是历久弥新,难以忘怀。因此,勉强试着提起拙笔,将我在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经历的变迁和与观老的一段因缘及其不可磨灭的事迹记录下来,这既是对那段点滴历史的客观描述,也算是敬献给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的一份贺礼,并谨以此向观老等前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来表达我们的缅怀之情。如有不当之处,敬请有关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 标签: 中国佛教协会 佛学院 北京广济寺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老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