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根据1971-1998年福建台网地震资料,分析了台湾海峡南部与台湾东部区城中、强地震活动在时、空、强方面分布的相关性。

  • 标签: 相关性 地震活动
  • 简介: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方法,讨论台风暴雨对台湾的砾岩地形的冲蚀作用;利用航空数值模型的量化比对地表的冲蚀作用力.研究结果显示,台风暴雨的巨大冲蚀力量,对砾岩地表的冲刷与搬运,具有极大的影响.3个时期(1991、1998、2002年)精度达2m的航空照片判读,都显示火炎山地区的地貌,受到公元2001年的桃芝与纳莉台风的影响,有非常大的改变.在1998和2002年之间,2号子集水区下游也呈现河道堆积的现象,厚度达5—6m.这些变迁也是桃芝台风与纳莉台风所带来的影响.

  • 标签: 航空摄影测量 数值模型 正射照片图 火炎山 砾岩 冲蚀
  • 简介:本文介绍海温与台湾地区7级地震的关系,表明海温异常具有预报意义。同时着重分析了1999年9月21日台湾地震前的海温异常特征。本人据此在1998年的年度会商中提出了预报意见。

  • 标签: 海温 异常特征
  • 简介:通过对1991-2011年福建省内3小时雨量大于100mm的台风突发性大暴雨的个例分析,探讨台湾台湾海峡的地形因素对台风突发性大暴雨发生的影响作用,总结出“南风加强型”、“气流交汇型”和“东风加强型”三种有利台风突发性大暴雨的环境形势场。通过对“南玛都”、“龙王”台风突发性大暴雨的典型个例的综合分析和数值模拟试验,初步揭示台湾岛及台湾海峡地形对福建沿海台风突发性大暴雨产生和影响的机制。

  • 标签: 台湾地形 台风突发性大暴雨 影响作用
  • 简介:本文通过对1999年9月21日台湾南投76级强震前电磁辐射变化特征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电磁辐射在短临预报中的作用,同时给出了初步判断震中位置的方法

  • 标签: 电磁辐射 前兆异常信息 异常特征
  • 简介:台湾关渡自然公园的湿地环境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关渡自然公园环境教育方案发展的条件,重点介绍了该公园湿地环境教育方案的具体设计,分析其受众、内涵、主题等。关渡自然公园环境教育的受众主要包括政府机关人员、学校师生、亲子家庭、普通游客以及各类非政府组织。结合当地资源现状和目标人群,重新定义了环境教育的内涵——觉知、知识、环境伦理、活动技能和环境行动,设定了5个教育主题——何谓湿地、湿地生态、湿地功能、湿地与人、湿地威胁与保护,环境教育方案始终围绕这5个主题针对具体的受众人群进行设计。通过对台湾关渡自然公园湿地环境教育的研究,反思了当前中国其它地区湿地环境教育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的工作重点:环境教育内容应该多样化;教育方案要提高创新性和参与性;湿地环境教育要因材施教;积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鼓励志愿者参与环境教育。

  • 标签: 关渡自然公园 湿地 环境教育
  • 简介:本文采用地震学方法,分析了台湾南投“9·21”地震。结果表明震前存在孕震空区和地震活动性参数异常变化

  • 标签: 孕震空区 地震活动性参数
  • 简介:台湾环岛游共八天,最佩服的就是人性化服务。我们乘坐的大客,是很新很舒服的。据导游说,给大陆游客配的大巴,一般行驶不超过三年。车上很干净,也漂亮。车共两层。第一层存行李,第二层载客。大巴上只有一名司机,每天早晚两次司机跪在底层里面给大家存、取行李箱,轻拿轻放,很是敬业。有几次旅客中途要从行李箱里取东西,司机爬进去一个一个的捣腾,很是费事,他一句怨言也没有。

  • 标签: 人性化服务 台湾 行李箱 司机 环岛 行驶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南投、台中地震的波形记录及各定位参数,总结出该地区的震相特征和各台的震级情况,结合地震速报的规程,提出了对这两个地区地震速报的建议。

  • 标签: 震相特征、地震速报
  • 简介:海岸阶地的形成通常是海准面变动、地壳变动或两者共同作用之结果.研究海阶不仅可印证推论古气候、往昔海准面变化及地壳变动状况,更可藉以了解各区域间变动的差异,全盘了解大地构造的意义,而且小规模的海阶变动,时常与地震活动伴生,因此,研究海阶更可作为判读地震周期的依据之一,所以,世界各地位于地壳活动带的国家对于海阶的型态与演育过程均作详细的调查及研究.本研究以淡水河以南至大安溪以北之海阶作为研究范围,发现台湾西北部位于观音山北部沿海、新竹山子顶沿海、客雅溪口南岸、后龙溪口南岸等4个地区,都有零星的海阶分布.经过阶地分布、地形特征与阶序对比,并利用世界海阶对比基图求出该地区的地壳隆升率与海阶可能形成的年代,藉以了解各区域间变动的差异.台湾西北部海岸地区的海阶大致上可划分为高位及低位2群阶:也,高位海阶分布的高度在15~275m之间,阶面覆盖着红壤层,为晚更新世时所造成;低位海阶分布的范围与高度较小,在海滩与高位阶地末端阶崖之间,沿着海岸成带状分布,阶面无红壤掩覆,海拔大多在10m以下.低位海阶构成的物质多以砾石及砂为主,属全新世海阶,即第四纪最后一次冰期结束后,近1万年以来全球高海水位时期所形成.利用海阶对比基图与已有的定年数据,辅以地形地貌及堆积物特征比较,获得各段阶地之平均隆升率,观音山北部沿海、客雅溪口南岸、后龙溪口南岸3个地区,经过比对,分别是2.1mm/a、2.2mm/a、2.15mm/a,数值相近,显示该区之地盘隆升率及海准面变动状况大致相同;仅新竹山子顶沿海地盘隆升率较小,为1.4mm/a.此表示,台湾岛的海阶变化不仅受到海准面变动的影响,尚受到区域性地壳隆升的控制.

  • 标签: 海阶 海准面变动 地壳变动 地盘隆升率 台湾
  • 简介:一、前  言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的发生,给福建南部及广东东部沿海地区的民房造成破坏,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之,我们在地震烈度调查的基础上,依据《震害调查及地震损失评定工作指南》和《震害评估细则》的有关规定,在现场进行震灾损失的评定工作(福建部分)。二、地震基本参数和烈度分布1地震基本参数发震时间:1994年9月16日14时20分震中位置:北纬226度,东经1187度震级:73级2地震烈度分布震中位于远离陆地的海中,Ⅵ度以下的等震线在沿海呈北东向近平行展布。Ⅵ度区包括漳州市的芗城区、东山县的全部及诏安、云霄、漳浦、龙海四县的大部地区,面积有4000平方公里左右(福建部分)。区内

  • 标签: 地震灾害 台湾海峡 破坏比 民用建筑 地震基本参数 震害调查
  • 简介:在本文,我们精心挑选了M1为4.0~5.0发生在台湾地区的壳内地震215个,使用福建台网记录到的这些地震的最大地动位移资料,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拟合出最大地动位移的衰减特征为logA=2.07+231.11/Δ与之相应的量规函数的表达式为R(Δ)=3.45-231.1(1/Δ-1/100)利用上式,对上述的215个地震,分别求出福建台网的平均震级及均方差。平均的均方差为0.19,如果在测定震级时,考虑到台基修正值,则平均的均方差为0.13;把测定的结果与台湾相关部门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高了0.12±0.22。又对138个M1大于5.0级的台湾壳内地震进行了相应的计算,我们测定的震级比台湾的结果平均高了0.20±0.22,其他结果与前者没大的差别。

  • 标签: 闽台量规函数 多元回归 震级均方差 统计检验 结果比较
  • 简介:本文收集了台湾地区(1900-2000)Ms70级地震资料,分析了海洋潮汐触发大地震的原因,揭示了台湾大地震与潮汐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利用这种关系为地震预报服务的设想。最后提议在地震危险区建立中子射线测量站跟踪活断层活动

  • 标签: 海洋潮汐 大地震 因果关系 地震预报
  • 简介:海洋锋是重要的海洋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尽管台湾以东与黑潮之间表层无明显的锋区,但在水下却常年存在较强的海洋锋,这一现象的研究至今尚少见,本研究采用再分析手段,系统分析了温度锋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形成变化机制。

  • 标签: 黑潮锋 台湾以东 再分析 时空分布 形成机制
  • 简介:<正>一、地震活动概况1997年闽台地区及其邻近海域地震活动实况表明,福建及其沿海地区地震活动水平经短暂的平静又有显著提高,特别是发生了永安5月31日Ms5.2级地震。这次地震是1968年华安5.2级地震以来我省内陆地区最强的一次有感地震,也是华南地区今年最突出的地震事件。

  • 标签: 地震活动 台湾地区 中强地震 闽台地区 震害调查 沿海地区
  • 简介:一、地震活动概况东甫沿海地震带目前处于二十世纪以来第V个地震活跃幕的后期阶段,地震活动水平呈逐步减弱态势,并向平静期过渡。但受1999年9月ZI日台湾南投7.6级强震群活动区域应力场调整的影响,1999年下半年开始福建及沿海地区地震活动有所增强,相继发生了8月5日惠安海外4.8级地震,福州3.8级震群和水口库区3.2级地震,并于2000年5月27日在漳浦海外发生4.6级地震,这也是本年度福建及沿海地区发生的最大一次地震。二、地震频度和强度据福建数字遥测地震台网测定,2000年福建及沿海地区共发生ML2.0级地震91次,其中2.0—2.9级地震79次,3.0—3.9级地震10次,4.0~4

  • 标签: 地震活动 台湾地区 地震分析预报 东南沿海地区 余震活动 2000年
  • 简介:建立二维潮波模式,模拟了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18~30°N,110~130°E)八个主要分潮(M2、S2、K1、O1、P1、Q1、K2、N2),并利用中国大陆及环台湾岛20多个潮位站的实洲资料进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此外,给出了八个主要分潮的同潮图,并逐个讨论了潮汐特征。结果艟示:(1)台湾海峡中的潮波运动是北部蜕化了的旋转潮波系统和南部的前进潮波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2)半日分潮南、北两支潮波在台湾海峡中部汇合,而今日分潮则在台湾海峡南部海域汇合后继续朝西南方向传播。(3)半日分潮振幅最高值发生在福建省湄洲湾-兴化湾一带,全日分湖最高值则出现在雷州半岛以东一带近岸海域。(4)N2、K2和O1、P1、Q1分湖的振幅、迟角分布分别同M2与K1分潮的整体分布趋势相似。

  • 标签: 物理海洋学 台湾海峡及其邻近海域 潮汐特征 数值计算
  • 简介:本文对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福建数字地震台网测定的台湾地区ML≥5.0级地震(9.21地震序列取ML≥5.5级地震)测定了Ms震级,并将福建台网测定的ML、Ms震级与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测定的大震速报Ms震级进行了比较。

  • 标签: 数字地震 Ms震级 ML震级 震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