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学会副会长郑师渠教授受李文海会长的委托,宣读中国学会的贺信。

  • 标签: 中国史学会 贺信 副会长
  • 简介:<正>《中国纲要》,已故史学家翦伯赞主编,北京大学历史系部分同志分工撰写。这是一部包括我国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和近百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历史的通史著作。本书共分四册,七十多万字,第一册从原始氏族社会至东汉,第二册从三国至唐,第三

  • 标签: 中国史 近百年 奴隶制社会 农民起义 封建制 原始社会
  • 简介:我国第一家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专业性学术刊物——《当代中国研究》,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已于1994年问世。该刊由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题写刊名,由当代中国研究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共同主办,由当代中国研究杂志社编辑出版。

  • 标签: 当代中国史 国家新闻出版署 国史研究 当代中国研究 林蕴 九届二中全会
  • 简介:中国早期史学传统具有独特的风格,不仅务求真实记录,而且运用褒扬和贬抑等书法义例评判历史,其依据则是“中道”观念。“中道”观念是上古圣王为政理民的智慧结晶,其传承与发展与中国早期史学传统的品格关联密切,影响后世很大。

  • 标签: 史学传统 中道 政治文化
  • 简介:朝鲜王朝编修了四十多部中国书,其中以明史所占比重最大,其次则是宋史。尊华攘夷为中心的儒家正统观成为这些史书的基本原则,上至国王,下及儒士皆参与中国书的编撰,成为朝鲜王朝后期尊周思明的一个重要表征。透过对这些史书的分析,不仅可以看到朝鲜王朝对明清两朝不同的文化心态,而且可以更深入地把握明清时期的双边关系,同时反映中国学对朝鲜的影响。

  • 标签: 史书 朝鲜王朝 中国史学 宋史 明史 正统观
  • 简介:中国学与近代报刊在学术史上有着很深的渊源。19世纪初报刊传入中国,无论是学还是术都未臻成熟,必然要向中国传统学术吸取养分,且近代报人多有史学学术背景,由此形成近代报刊"史家办报"的特点。本文拟从史学的经世致用思想、史论及良史等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学对近代报刊的影响。

  • 标签: 中国史学 近代报刊
  • 简介:《当代中国研究》(陈云题写刊名)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当代中国研究所主办的我国国史学界唯一的一份专业学术期刊,1994年1月创刊,双月刊,大16开本,每期正文128页、22万字、定价10元,国内外公开发行。

  • 标签: 中国史研究 征订启事 研究征订
  • 简介:杨翼骧先生是史学界老前辈,一生治学严谨,著述审慎,为青年史学工作者树立了榜样。所著《中国学史资料编年》(下简称《编年》)三册,将我国先秦至明代史学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关于史学方面的人、事、书一一加以记载和摘编,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是在“披沙拣

  • 标签: 中国史学史 史学工作者 史学界 史学发展 编年 治学严谨
  • 简介:经史之学作为传统学术中的两大显学和姊妹学科,二者因缘颇深。六经作为中华民族的元典,是后世经史之学的共同源头,其本身就具有亦经亦史的特点。至两汉,经学取得了独尊的地位,史学也随着司马迁撰《史记》而成就了“一家之言”,并在学术实践中实现了经史分离。但由于两汉史学具有浓厚的崇经意识,在当时,包括《史记》、《汉书》在内的史著仍被认为是经的“注脚”,是解经之书。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认识上还是经史未分。

  • 标签: 史学思想 经史 关系论 中国 教授 《史记》
  • 简介:黑格尔在其《历史哲学》中曾对中国学大加称赞,说:'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继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①'中国人具有最准确的国史'。②但西方人在称赞中国历史典籍丰富的同时,一般对中国的史学思想评价较低,认为'中国人的思维不善于作抽象的理论探讨',史学思想贫乏等。时下不少国内学者也有类似的言论。这种状况,一方面反映西方及国内学界对已有的史学思想研究成果注意不够;另一方面也说明,过去我们对史学

  • 标签: 史学思想 中国史学 祺先 继续不断 思想史研究 历史哲学
  • 简介:<正>我很高兴能参加史学史学术座谈会。因为这与我的工作有密切关系。这样的会在国内还是头一次,到会的同志很多,群贤毕至,少长成集,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我这次来得很匆促,没有时间很好地准备。我想谈谈中国学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中国的史学,严格地说应从《春秋》算起,孟子说:“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

  • 标签: 学术座谈会 中国古代史学 中国史学史研究 回顾与展望 司马迁 章学诚
  • 简介:在今天全球化时代里,中国已是一个世界性的学问,我们的中国研究如何走向世界,就成为一个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台湾地区、日本与我们有同源、同质的文化背景和学术资源,与居世界学术领导地位的欧美学术的互动,也比我们先行一步。这体现在台湾地区的中国研究者关注开创新的议题,矢志于确立“科学的东方学之正统”;日本的中国研究者关注在中国历史思想中开掘概念框架,矢志于建构一个能够与欧洲比肩而立的东亚世界。我们目前的策略虽还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及“借鉴西方学者的研究”,但未来的发展似可镜鉴台湾地区、日本的中国研究者与欧美学术互动的研究经验,并最终形成中国大陆学者的研究特质,以与世界学术进行更多平等和共享的对话。

  • 标签: 中国大陆 中国史研究 世界学术
  • 简介:了解和探索海外对中国学的研究,主要为了中国学的建设和发展:本文以主要篇幅考察了美、加、英、法、韩、日等一些国家对中国学的研究状况,从对他们的研究中了解我们自己、了解世界史学。坚持中国民族史学发展特色和有条件融入国际史学大家庭,是我们发展中要处理好的两个大问题。海外对中国学的研究经验能为我们提供正面和反面的诸种借鉴,是中国学理论与史学史学科建设和发展进程中面临的新课题。

  • 标签: 海外 中国史学 研究
  • 简介:有的学者在总结近代中国学发展历程时.对于近代史学的新形势,有“新史学方法论的三种体系”的分析。以为“新史学方法论体系之一”,即:“王国维、陈寅恪、汤用彤、柳诒徵为代表的民族文化主体论史学流派,提出了近代新史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类型。他们强调在传统学术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近代西方学术方法发展出新史学方法。”而“新史学方法论体系之二”的表现,是“胡适、傅斯年等提出了近代新史学方法的另一种发展方向”。

  • 标签: 21世纪 中国史学 实证研究 历史发展 学术思想
  • 简介:在以圆或圆周为艺术设计或审美观照“单元格”的器物造型中,“右旋律”或“顺时针律,,广泛地存在,使用频率大大地高于左旋。中国前仰韶、龙山等文化谱系中的彩陶器,多于瓶、罐、壶、盘、钵的沿口、底部、腹肩部施绘,其右旋的倾向尤为明显。这意味着中国艺术在起源阶段就开始积淀右旋的规则或模态。这种倾向在秦汉以后的造型艺术乃至璇玑图回文诗中得到更充分的发展。本文对这一现象的表征、构成要素及特点做初步描述与分析。

  • 标签: 仰韶文化 右旋律 演化
  • 简介:近年来,中国中GDP的估算研究引起了学界的高度关注,并由此引起了热烈讨论。关于国民所得、国民收入等宏观经济核算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学人多承认由巫宝三等人率先开创。此后,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成果不断,但估算研究时段主要集中在中国的近现代史。最早把GDP估算研究带人中国古代史领域的是外国学者保罗·贝洛赫、安格斯·麦迪森等人,但是他们较为粗略式的估算引起了学界不断的质疑,并直接或间接地促成了此次古代经济史领域GDP研究的小高潮。相关研究引起了学界关于GDP研究是否适用于中国历史、是否存在误区、跨地区跨时段的换算方法优劣性、公式模型及其基础资料是否严谨、数据统计与历史真实等问题的争议。而随着争议的展开,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无论是作为方法论而言,还是意欲构筑经济史学科未来基础性的统计而言,中国中的GDP研究都值得期待和展望。

  • 标签: 中国史 GDP研究 国民所得 计量分析
  • 简介:《增订中国学史资料编年》四卷本出版后,虽得学界诸多好评,但仍然留下一些尚须梳理的问题。作为该书的作者之一,本人有五点新的认识:《宋书》、《魏书》皆属于官修史;《资治通鉴纲目》的编纂中,赵师渊的贡献其实不大;明代《咸宾录》一书之刘一焜《序》内的星岁纪年,是依据汉代刘歆的《三统历》,这通过民间学者刘坦的著述可以破解;而清入关前纂修的太祖实录,书名有过几次变化;康熙年间之戴名世文字狱,促使王鸿绪匆忙地进呈《明史列传稿》。这些关于中国学史方面的认识,值得关注。

  • 标签: 官修史 《资治通鉴纲目》 刘坦 戴名世
  • 简介:<正>中国学史资料编年(第一册)杨翼骧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87年5月第一版2.25元中国学史专著,目前已出版了多种,但为研究工作者提供的资料,还不曾多见。解放初,出版过《史记书录》一类的书,是就一部史学名著裒集资料,只能作专题研究参考,未能在整个史学史研究中发挥更大作用。系统地把先秦以来的史学事迹按年编录,为研究工作者提供的资料书,杨翼骧先生编的这部《中国学史资料编年》还属于首创。俗语说:万事起头难。对于这种首创性的具有为后人修桥铺路性质的书,作为同行,应当表示热烈欢迎。阅读以后,觉得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应予肯定:第一,按年编录史学事迹,做到了巨细毕收。本书既录有历史上史学名家名著的事迹,

  • 标签: 中国史学史 资料 编年 史学史研究 研究工作 首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