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两次莅衢民国《衢县志》载:“民国八年有僧德渊出虎跑来衢县莲花寺主斯席,邀请戒僧弘一莅坛说法,并有缅甸携来玉佛一座,供养观音堂。”

  • 标签: 弘一法师 衢州 观音堂 民国
  • 简介: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地域,都会随着其历史的起源发展,形成自己独有的民风民俗地域文化。而所有这些不同的民风民俗构成的各种各样的地域文化相加,才形成人类文化的整体,形成世界。所谓一国对另一国的侵略或者消灭,烧杀抢掠还只是次要的,最关键的,不是从肉体上消灭你的族群。而是从文化上消灭你的社会。

  • 标签: 地域文化 民风民俗 人类文化
  • 简介:天命论是传统中国的重要政治理论,清末民初的各派政治力量对于天命论都有所借重。孙中山天命论的关系可以分为革命实践政治理论两个层面。在革命实践的层面上,孙中山对于天命论主要加以策略性地利用。他深知帝王思想和天命观念在当时根深蒂固,用“天命无常”做口号,使用“天运”纪年,巧妙地暗示自己具有“天命预兆”,都是为了团结更多的革命力量而使用的策略。在政治理论的层面上,孙中山以汤武革命的叙事为中心,对传统的天命论进行了批判和改造。他敏锐地抓住了“世界潮流”这一概念,用来取代天命天数在传统的革命叙事中的地位。在孙中山政治理论的大系统中,世界潮流、先知先觉、民心所向等概念组成了一个有关现代中国革命进程的小结构,而这个小结构就是汤武革命之天命论叙事的世俗化版本,也可以说是孙中山对于传统政治思想资源的一个创造性转换。

  • 标签: 孙中山 天命论 革命 天运 世界潮流
  • 简介:在我国古代,人们常将冬季的天然冰块贮藏起来,以备夏季之用,史称'藏冰'。据文献记载,早在西周时期,藏冰就成为一种制度。《周礼·天官·凌人》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凌,冰室也,亦称凌阴。入春以后,气温渐高,冰会逐渐融化,所以以预计用冰之三

  • 标签: 周礼·天官 凌阴 正岁 冰屑麻节饮 帝京岁时纪胜 邺中记
  • 简介:林语堂和鲁迅.同是20世纪中国的、世界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两位文化巨人之间有着许多的交集,也有过尖锐的分歧。然而,如林语堂在《悼鲁迅》一文中所说,“鲁迅与我相得者二次,疏离者二次,其即其离,皆出自然,非吾于鲁迅有轩轾于其间也。吾始终敬鲁迅”。尽管林语堂鲁迅因思想、性格的不合有过误解.但是.这毕竟是两颗伟大心灵的碰撞和交流。他们的心是相知的。

  • 标签: 林语堂 鲁迅 交集 20世纪 文化巨人 文学家
  • 简介:康熙十八年,汪琬试博学鸿儒,入明史馆。与总裁官叶方蔼修史意见不合,在史馆仅六十日即移出。康熙十九年撰成列传一百七十五篇,后刻成《拟明史列传》二十四卷。作为《明史》纂修史上第一部刊刻问世的文字,《拟明史列传》集中反映了汪琬秉笔直书、合经史为一以求致用、裁剪得体兼求史笔有韵的史学思想,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标签: 汪琬 《明史》纂修 《拟明史列传》 史学思想 史料价值
  • 简介:一同剪辫子的发小1936年夏,毛泽东在延安窑洞美国记者斯诺谈到了在驻省湘乡中学的生活片断。毛泽东风趣地对他讲述了一个关于“剪辫子”的故事:“由于修筑川汉铁路,而兴起了反对外国投资的运动。在我的学堂里,同学们越来越激动。为了发泄不满情绪,他们反对留辫子。

  • 标签: 毛泽东 同窗 生活片断 美国记者 川汉铁路 外国投资
  • 简介:<正>胡适出席善后会议,是他一生中的一件小事。然而,对于这样一件小事,胡适本人却讳莫如深,后世论者亦涉猎不多。本文试对胡适出席善后会议的动机及其在善后会议中的活动作一客观的论述。

  • 标签: 善后会议 胡适 代表会议 和平会议 国民 候选人
  • 简介:世界体系理论对考察和评判后起发展进程中的外部结构因素提供了有价值的整体视角和诸多理论性启发,但并不能圆满处理发展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即外部因素内部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问题。证之以战后台湾发展的历史经验,其未赋予地缘政治因素以及核心国家政权以应有理论地位的缺陷更形突出。参照世界体系理论的一些提示并针对其不足,本文强调战后台湾发展的外部条件中的关键因素是美国国家政权的地缘政治行为,而不是核心资本积累的经济逻辑;进而提出扩展'三边联盟'的主张,即在发展研究中必须全面考察核心的国家政权和跨国资本、边缘的政权力量和当地资本这四个依附关系结构中的基本要素和行为主体。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揭示台湾发展的外部动力机制和历史特殊性。

  • 标签: 世界体系 台湾经济 地缘政治 国家政权 沃勒斯坦 政治经济学研究
  • 简介:人皆有欲。个人之欲,莫过权欲、财欲、名欲和色欲。欲望的合理和实现欲望方式的正当性是根本问题,这又同个人的德才学识相依存。德才学识不仅制约甚至决定欲望的合理性和实现的程度,而且制约甚至决定实现欲望的过程和结果,即人的命运。成名于浙江的范蠡在这个问题上留给了我们一份丰厚的遗产。

  • 标签: 范蠡 经商 从政 根本问题 学识
  • 简介:元末明初,由于特殊的际遇,以宋濂、王??为代表的婺州文人,其命运紧紧地朱元璋连在了一起.他们在明开国前后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从而表明了明初以来文学走向的必然性.然而,他们的结局也相当悲惨,两百多年来师教乡习、濡染成风,前后相继,文脉可寻的婺州学派经过朱明王朝的打击,从此走向衰弱.所以,考察婺州文人朱元璋的关系,对于研究明初政治、文学以及地域文学的盛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文人 地域文学 际遇 宋濂 盛衰 元末明初
  • 简介:在古学潮中,陈东和靖康学潮是为人们说得最多的。自1926年吴其昌《宋代学生干政运动考》发表以来,专论或以它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不下七篇。这些文章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紧密地结合时事。1935年黄现瑶《宋代太学生的政治活动》一文说“外抗强权,必先内除奸贼”,1947年翦伯赞《陈东靖康元年的太学生伏阙》一文说“中国智识青年应该学习”陈东的反抗精神,如果说黄现瑶的潜台词已呼之欲出,翦伯赞则更是现出真身,公开“干政”了。

  • 标签: 翦伯赞 学潮 太学 宋代 政治活动 强权
  • 简介:我不知道该如何描述洛阳,可我知道它是九朝古都我不知道该如何描述洛阳,可我知道它是中国历史5000年的见证我不知道该如何描述洛阳,可我知道现在是一个静谧的夜晚,我正在“天子驾六”的土地上游荡

  • 标签: 我不知道 周公 驾六 朝古 驴肉汤 上菜顺序
  • 简介:西藏的人口环境王韶泉西藏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因素影响,形成了人口密度小、文化程度低、社会发育迟缓和生产力不高的特点。和平解放40多年来,西藏的人口增长很快,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自然环境的矛盾渐渐产生,但是就西藏本身而言,迄今还没有达...

  • 标签: 西藏人口 人口与环境 生态环境 西藏高原 基本国策 环境保护和管理
  • 简介:一代国学大师陈寅恪生前敦煌颇多交集。2016年6月20日至24日,笔者参加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敦煌文化遗址考察组赴敦煌实地考察,亲见亲闻一些陈氏有关的遗迹和故事,间有心得,现整理出来,供读者参考。一、"吾国学术之伤心史"辨正去敦煌之前,有同道即告诉笔者:那里有一块很大的石刻,上镌陈寅恪所言十二个大字:"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触目惊心,令人唏嘘。此行在莫高窟敦煌藏经洞陈列馆门前果见一巨大卧石,用繁体正楷横向镌刻那流播甚广的激愤之句,

  • 标签: 陈寅恪 敦煌学 敦煌藏经洞 文史研究馆 敦煌文化 陈垣
  • 简介:<正>太平天国革命前,清政府没有自己的海军。它的所谓“海防水师”,仅作为陆军的附属,“均为捕盗缉奸”而设。水师开始成为独立军种,以曾国藩为镇压太平天国在湖南创办的湘军水师为雏形。因此,研究湘军水师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它对近代海军建设的影响和作用,对于客观地评价洋务派及以办海军为重要内容的“求强”活动,颇有益处。

  • 标签: 湘军水师 曾国藩 清政府 太平军 镇压太平天国 海军建设
  • 简介:郑和在他主张“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洋,危险亦来自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夏华危矣。我国船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海也”的海权思想指导下,执行明永乐皇帝的开海政策,率领船队七下西洋(1405—1433),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时间之长,航程之远,均是当时世界上绝无仅有。

  • 标签: 国家富强 海权 执行 思想指导 制服 皇帝
  • 简介: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召开军事编遣会议以后,蔡廷锴部改编为第六十师,蒋光鼐部改编为第六十一师。1930年中原大战期间,蒋、蔡二部扩展成为第十九路军,蒋光鼐为总指挥,蔡廷锴为军长。该部在中原大战中为蒋介石立下汗马功劳。战后,被调到江西参加对红军的“围剿”。1931年9月7日,红一方面军主力在兴国县高兴圩向蔡廷锴指挥的两个师发起猛击。这一仗双方死伤都近3000人,却打成一个对峙。红军主力转移到东固以南,抢占有利地形,截住韩德勤师和蒋鼎文师一部,全歼该敌,打破了蒋介石的第三次“围剿”。此役是蔡廷锴生平打得最窝囊的一仗。几天以后,日本关东军便在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蔡廷锴既义愤填膺,又懊悔不已、

  • 标签: 十九路军 蔡廷锴 三友实业社 蒋介石 “九一八”事变 南京国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