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儿童中心导管护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可以更好地促进临床护理工作。中心导管留置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护理质量,因此强化儿童中心导管的护理,是预防各种不良情况的重点所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和应用已有的科学依据,对儿童中心导管的使用现状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进行分析,对中心导管的类型及优点进行总结,并提出导管留置期间的护理要求,确保患儿静脉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旨在为护理团队提供参考,并促进静脉治疗质量和护理学科体系发展。

  • 标签: 儿童中心静脉导管 预防护理 并发症 疼痛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留置中心导管并发症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 2015年 2月至 2016年 2月需行留置中心导管患儿 48例,相应并发症主要有堵管、导管脱落、感染等,并给以堵管护理、导管脱落护理及感染护理等。结果:本组 48例患儿中, 1例患儿出现导管滑脱, 1例患儿发生感染, 2例患儿出现堵管,但均经相应处理而治愈出院。其余 44例患儿顺利管及拔管,均治愈出院。结论:中心留置导管为患者建立一条方便、快捷、有效的血管通路 ,是危重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在管过程中 ,严格无菌操作 ,精心护理 ,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给药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对儿童中心导管护理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可以更好地促进临床护理工作。中心导管留置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护理质量,因此强化儿童中心导管的护理,是预防各种不良情况的重点所在。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护理经验和应用已有的科学依据,对儿童中心导管的使用现状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进行分析,对中心导管的类型及优点进行总结,并提出导管留置期间的护理要求,确保患儿静脉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旨在为护理团队提供参考,并促进静脉治疗质量和护理学科体系发展。

  • 标签: 儿童中心静脉导管 预防护理 并发症 疼痛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U中心导管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PICU科室收治的56例中心管患儿,纳入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将其随机分成2组:常规护理28例作为对照组,集束化护理28例作为试验组,评定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护理满意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75.0%;患儿并发症发生2例(7.1%),低于对照组的8例(28.6%),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PICU留置中心导管的患儿,实施集束化护理具有积极意义,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并发症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PICU 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满意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U中心导管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PICU科室收治的56例中心管患儿,纳入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将其随机分成2组:常规护理28例作为对照组,集束化护理28例作为试验组,评定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儿护理满意率为96.4%,高于对照组的75.0%;患儿并发症发生2例(7.1%),低于对照组的8例(28.6%),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PICU留置中心导管的患儿,实施集束化护理具有积极意义,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并发症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PICU 中心静脉导管 并发症 满意率
  • 简介:摘要:本研究针对我院72名护理人员进行了中心敷料维护相关知识的调查,发现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知识掌握情况良好,但在专业性强和实操细节性知识上存在不足。针对调研结果分析了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建议,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提升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为医疗护理工作提供指导。

  • 标签: 中心静脉 辅料维护 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管相关类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可能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3 933例PICC管中发生类过敏反应的27例患者的资料。结果PICC管相关类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69%(27/3 933),临床症状以皮肤系统为主、部分合并呼吸、消化和心血管系统症状。其发生率在性别、诊断和过敏史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233、0.839、0.027,均P>0.05);<60岁患者的发生率高于≥60岁的患者(χ2值为12.821,P<0.01);2种不同涂层导管的发生率高于无涂层的导管(χ2值为27.195、84.203,P<0.01)。26例患者在症状缓解后继续完成管,1例患者终止管。结论PICC管相关类过敏反应多见于导管或导管内置导丝有涂层,建议管前使用大量0.9%氯化钠冲管,以降低或避免涂层物质入血,有效控制类过敏反应的发生及严重程度。

  • 标签: 类过敏反应 中心静脉置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管渗血原因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在我院肿瘤科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治疗的78例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9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在管后应用常规弹力绷带进行缠绕包扎止血。观察组患者在管后应用弹力绷带缠绕包扎止血后,告知患者3天内减少活动,24小时更换敷贴并进行相应健康教育。观察对比两组管后对穿刺部位渗血处的止血情况、对患者肢体的影响及对止血护理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总有效率(69.2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33.33%),观察组止血方法对患者的肢体影响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止血护理满意度(97.43%)显著高于对照组(79.49%),(x2=6.1546,P=0.0334)。结论临床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管渗血率较高,对患者行术侧肢体减少活动,更换敷贴并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穿刺点位局部渗血量,减少对患者肢体的影响,提高患者对于治疗止血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肿瘤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渗血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管相关类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可能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3 933例PICC管中发生类过敏反应的27例患者的资料。结果PICC管相关类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69%(27/3 933),临床症状以皮肤系统为主、部分合并呼吸、消化和心血管系统症状。其发生率在性别、诊断和过敏史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233、0.839、0.027,均P>0.05);<60岁患者的发生率高于≥60岁的患者(χ2值为12.821,P<0.01);2种不同涂层导管的发生率高于无涂层的导管(χ2值为27.195、84.203,P<0.01)。26例患者在症状缓解后继续完成管,1例患者终止管。结论PICC管相关类过敏反应多见于导管或导管内置导丝有涂层,建议管前使用大量0.9%氯化钠冲管,以降低或避免涂层物质入血,有效控制类过敏反应的发生及严重程度。

  • 标签: 类过敏反应 中心静脉置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PICC)管在临床护理中对肿瘤患者所具有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2018年5月期间于本院接受常规化疗的肿瘤患者240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20例,在实际化疗中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及临床护理,予以研究组患者彩超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PICC)管及相应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穿刺临床指标、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穿刺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及化疗过程中各类不良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采用彩超下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PICC)管辅助患者进行化疗,可有效提升化疗中针头留置时间及患者满意度,降低穿刺不良事件发生概率,值得在癌症临床治疗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肿瘤护理 PICC 临床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管肿瘤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管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行以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心理健康状况各项指标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管肿瘤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良好,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可以避免并发症出现。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中心静脉置管 肿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护理干预对b超引导下外周静脉穿刺中心管(PICC)的临床意义与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肿瘤科大肠癌化疗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在b超引导下行PICC,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提供完善综合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程度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程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行完善护理干预后护理满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管后不良反应发生人数显著少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大肠癌患者行b超引导下PICC的同时提供完善综合的护理干预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反复穿刺对患者造成的痛苦。

  • 标签: 大肠癌化疗 b超引导下行PICC置管 护理干预 临床疗效与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微波理疗联合乙醇湿敷用于预防中心管致机械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对88例行中心管的患者管后8 h开始在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向使用微波理疗联合乙醇湿敷治疗。结果:经处理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降为1.47%,与相关研究报道的2.6%--16.6%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中心静脉置管 机械性静脉炎 乙醇湿敷 微波理疗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静疗专科护理干预对中心外周静脉穿刺中心管(PICC)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研究中取2021年9月至2022年11月之间来院进行了中心外周静脉穿刺中心管(PICC)的116例患者作为对象,依据其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n=58)和观察组(n=58),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使用静疗专科护理干预,对组别中患者的并发症出现率和护理依从性采取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出现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数据进行对比后有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明显低于观察组,数据进行对比后有意义(P<0.05)。结论 对中心外周静脉穿刺中心管(PICC)患者采取静疗专科护理干预方式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 标签: 静疗专科护理 中心外周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置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在癌症患者化疗期间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管术(PICC)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阶段收治的82例癌症患者,按奇偶数方式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41例。其中,参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实验组给予个性化护理,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性明显较高,并发症显著较低(P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癌症 化疗 外周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置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120例PICC管致静脉炎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40例,分别给予中频脉冲电疗法、康惠尔水胶体敷贴和湿热敷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和红肿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1、2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1、2组的治愈率分别为55.0%、22.5%、12.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频脉冲电疗法治疗PICC管致静脉炎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频脉冲电疗法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治疗护理在持续质量改进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管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接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静脉治疗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100%(35/35),对照组患者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82.9%(29/35),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8.9%,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7.4%,对照组的优良率为29.6%,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治疗护理能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和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 IPCC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静脉治疗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的PICC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摘选2016年1月--2021年10月100例接受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的PICC患者为对象,借助双色球法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50例,以静脉治疗护理为主,比较组50例,以常规护理为主,记录并比较组间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比较组,而不良情绪指标则是实验组低于比较组,实验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结论:静脉治疗护理应用后能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对护理质量提升有促进意义。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静脉治疗护理在持续质量改进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管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于2021年2月到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经外周脉穿刺中心管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静脉治疗护理。对比两者患者护理质量。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7d、14d、21d的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治疗护理用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管患者中可明显改善患者护理质量,临床推广使用效果更佳。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静脉治疗护理 质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