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为临床下一步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分离的45株肺炎链球菌,并选择Etest及K-B法检测其耐药性。结果(1)45株肺炎链球菌未发现对青霉素、万古霉素耐药,但对四环素、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红霉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对苯唑西林、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较低;(2)43株伴ermB基因、2株伴mefA基因。结论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万古霉素耐药性低;耐药产生机制主要是因ermB基因介导的靶位出现变化。

  • 标签: 耐药机制 肺炎链球菌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
  • 简介:摘要拟除虫菊酯曾一度被人们认为低毒、使用安全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近年来相关研究表明,此类农药有蓄积毒性,人长期接触会引起慢性疾病,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危险。本次研究重点土壤中多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的提取与检测方法,希望能够为白蚁的防治提供参考。

  • 标签: 拟除虫菊酯 土壤 气相色谱检测 提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7年7月100例小儿过敏性咳嗽患儿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大环内酯组在常规基础上给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比较两组小儿过敏性咳嗽病情改善率;咳嗽缓解时间、气道炎症消失时间、胸片正常时间;干预前后患儿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结果大环内酯组小儿过敏性咳嗽病情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大环内酯组咳嗽缓解时间、气道炎症消失时间、胸片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相近,P>0.05;干预后大环内酯组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小儿过敏性咳嗽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咳嗽,消除气道炎症,促使胸片恢复正常,改善实验室指标,值得推广。

  • 标签: 大环内酯类药物 小儿过敏性咳嗽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部分地区市售动物源性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物质(PAEs)含量及分布情况,为开展食品中PAEs的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12—2013年在我国7个省、直辖市大、中、小超市以及农贸市场采集市售7类常见的动物源性食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PAEs含量。结果:18种PAEs在动物源性食品中均有检出(0.11%~45.11%),其中,检出率较高的4种物质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其平均含量范围为0.05~0.13mg/kg,整体数据呈偏态分布,大部分数据集中在低水平区域。包装熟畜肉中DEHP和DBP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其它食品;水产类食品中DIBP和DCHP的含量相对高于其它食品。包装熟畜肉中的DEHP、DBP和DIBP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非包装的生畜肉。结论:市售动物源性食品中普遍检测到PAEs,而且不同种类食品中PAEs含量不同,差别较大。总体来说,有关部门需关注检出率和含量水平较高的加工包装食品。

  • 标签: 邻苯二甲酸酯 增塑剂 动物源性食品 调查 含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慢性鼻 -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择我院 2015年 10月 ~2017年 10月收治的 82例慢性鼻 -鼻窦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将其分为你对照组 41例、观察组 41例,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显效 30例、有效 10例、无效 1例,总有效率为 97.56%;对照组显效 20例、有效 11例、无效 10例,总有效率为 75.61%,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慢性鼻 -鼻窦炎患者中采取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大环内酯类药物 慢性鼻 -鼻窦炎 疗效观察
  • 简介:目的了解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和转座子整合酶的流行情况。方法188株红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用E试验和K—B纸片扩散法检测其对11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双纸片法(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确定其耐药表型;用PCR扩增这些菌株的耐药基因ermB、mefa、mefE、tetM及转座子整合酶基因intTn。结果188株红霉素耐药株中耐药基因ermB总检出率为91.5%(172/188),mefE总检出率为38.3%,未检出mefA基因。97.9Yoo的红霉素耐药株中存在转座子整合酶intTn。耐药基因组合ermB(+)mefE(-)和ermB(+)mef(+),占91.5%,两者均呈cMLSB耐药表型。ermB(-)mefE(+)占8.5%,耐药表型为M型。结论我院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大环内酯耐药以errnB介导的cMLS。耐药表型为主。转座子可能在本地区肺炎链球菌耐药基因的水平转移和克隆播散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大环内酯抗生素 耐药机制
  • 简介:动物用抗生素,特别是预防疾病和促生长用抗生素,被认为是产生耐药性的原因。依阿华州诺兰德哈德健康咨询公司H.斯科特哈德博士和他的同事们按照FDA152指南,开发了一个数学模型,对用于肉牛、猪、家禽的两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替米考星和泰乐菌素的风险进行了定量分析。他们发现,人们食用牛肉、禽或猪肉而感染耐药菌株且无法用人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的风险极低。事实上,从牛肉、禽或猪肉感染抗大环内酯类弯曲杆菌并导致难以治疗的食源性疾病的风险仅为1/1000万,感染抗大环内酯类肠球菌的风险更低,小于1/30亿。

  • 标签: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风险评估 公共健康 动物 抗生素治疗 食源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环内酯类药物在慢性鼻-鼻窦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随机选取近两年医院耳鼻喉科接收的9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分析对象,入选患者均经随机均分法进行分组,其中45例患者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命名为头孢组;另外的45例患者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命名为大环内酯类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大环内酯类组患者经治疗后VAS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头孢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头孢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慢性鼻-鼻窦炎治疗中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进行治疗,能有效降低当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疗效,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鼻-鼻窦炎 慢性鼻-鼻窦炎 大环内酯类 治疗效果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硝酸酯类药物对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此次研究对的对象是选择 2013年 2月~ 2015年 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 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50例。以常规治疗为基础,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片治疗,观察组使用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对比血压改善情况和疗效。结果 在治疗之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后舒张压改善不显著( P>0.05)。在完成之后,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值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70%,观察组为 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于高龄在单纯收缩性高血压患者,使用硝酸酯类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满意效果。促进疾病转归,提升疗效,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硝酸酯类药物 收缩期  
  • 简介:目的:考察黄药子二萜内酯成分体外实验中对肝细胞的毒性。方法:MTT法检测了黄药子二萜内酯成分对人正常肝细胞株细胞活性的影响。利用酶活法检测了肝酶在黄药子二萜内酯成分作用下细胞内释放水平,从而进一步确证其毒性。分别利用荧光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荧光法检测黄药子二萜内酯成分作用下细胞内谷胱甘肽和活性氧水平。结果:黄药子二萜内酯对肝细胞具有强烈的毒性作用,在黄药子二萜内酯成分作用下细胞内测谷胱甘肽下降同活性氧的上升呈相关性,而NAC能明显抑制二萜内酯对肝细胞的毒性作用。结论:黄药子二萜内酯体外对肝细胞具有毒性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该成分引起肝细胞氧化应激有关。

  • 标签: 黄药子 二萜内酯类 黄药子二萜内酯 肝细胞毒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作为临床治疗感染疾病的首选药物,加强其基因工程中基因结构和生物合成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进行合理改造,对增强其药物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酮内酯类抗生素的结构基因工程修饰、必特螺旋霉素的生物合成、麦迪霉素的基因重组等热点问题进行了综述。

  • 标签: 大环内酯 PKS 组合生物合成 聚酮
  • 简介:从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生产车间下水道驯化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两株可同时降解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的高效菌株M6R9和M5R14,经鉴定为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aerogenes和缺陷假单胞菌Pseudomonasdiminuta。通过单一菌和混合菌对比实验,发现单一菌及混合菌对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均与接茵量(OD415nm)呈正相关,且降解过程满足一级动力学方程。在含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各100mg/L的基础培养基中,接菌量相同(单一菌OD415nm均为0.2,混合菌中M6R9和M5R14的OD415nm各为0.1),于30℃、pH7.0、180r/min下培养3d,发现混合菌对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的降解率分别比单一菌M6R9和M5R14提高2.5%、3.4%、2.3%和14.5%、14.6%、15.5%,半衰期分别缩短8.1、14.8、13.1h和40.3、50.7、46.4h,表明混合菌对联苯菊酯、甲氰菊酯、氯氰菊酯的降解存在协同作用,即混合菌可提高3种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去除率。

  • 标签: 联苯菊酯 甲氰菊酯 氯氰菊酯 生物降解 混合菌
  • 简介:建立了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水中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确定了最佳的色谱条件:采用梯度淋洗,流动相为水、乙腈,分析时间为16min。采用标准溶液系列进行分析,绘制工作曲线,并计算回归系数。进行了回收率、检出限实验,当取样量为1L时,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回收率均在85%以上,RSD〈1%。在现场进行了实际应用,结果表明:水源原水以及沿线的干渠中,检测到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及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其平均浓度范围为0.4-1.8μg/L,均小于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限值。出厂水未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

  • 标签: 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 高效液相色谱法 工作曲线 精密度 准确度 回收率
  • 简介:分析了欧盟和发达国家实施禁用邻苯酸酯类增塑剂的原因;阐述可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着重介绍了在替代邻苯二甲酸酯上比较有发展优势的几类增塑剂:离子液体、植物油基增塑剂、低聚物、柠檬酸酯和环已烷系列等。并展望了邻苯酸酯类增塑剂替代品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增塑剂 邻苯二甲酸酯 离子液体 低聚物 柠檬酸酯 替代品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三七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分析方法。 方法 样品经 装有净化材料的分散固相萃取净化管中净化,再经全自动凝胶净化浓缩仪净化浓缩处理;采用不分流进样,用 GC-MS检测器同时定性、定量测定。结果 样品 3水平加标的 3种拟除虫菊酯农药回收率均在 75.75%-104.09%,相对标准偏差在 1.66%-4.67%,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结论 本法净化处理效果好,重现性好,可用于三七中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的检测。

  • 标签: 三七 GC-MS GPC/EVA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