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microRNAs(miRNA)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单股小分子RNA,长度约为19--25个核苷酸,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通过转录后修饰参与生理与病理过程。miRNA在细胞核转录成原始产物(pri-miRNA),经过Drosha消化之后生成premiRNA然后转运至细胞质经Dicer酶消化生成miRNA,通过与靶mRNA3'UTR完全或不完全的互补结合,导致靶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从而调控靶基因的表达,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

  • 标签: 转录后修饰 DICER 真核生物 肺纤维化 MIR-21 肺动脉高压
  • 简介: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冠心病相关性同时,对IDO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做出初步描述.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20例,另根据年龄及性别组成选择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IL-6、TNF-α及IDO水平,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结果血清hs-CRP、IL-6、TNF-α及IDO水平在两组之间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s-CRP、IL-6、TNF-α水平高低与冠心病诊断有一定相关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IDO与冠心病有相关性,对于冠心病诊断提供另一条重要线索.

  • 标签: 冠心病 炎症因子 超敏C反应蛋白 自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吲跺胶2 3-二氧化酶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胃镜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的1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例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经过严格护理风险管理)85例和对照组(未经过严格护理风险管理)71例,观察两组术后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中胃出血1例,贲门撕裂1例,肿瘤出血2例,死亡0例,总不良反应率为4.7%;对照组中胃出血2例,贲门撕裂4例,肿瘤出血3例,死亡1例,总不良反应率为14.3%,两组总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54,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能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有助于胃镜检查的安全实施,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 风险管理 胃镜 检查
  • 简介:自1992年开始,我国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儿童免疫规划管理:2005年6月1日以后出生的孩子全部免费接种乙肝疫苗。我国流行病学家在1992年和2006年分别调查后发现,2006年,我国1~4岁儿童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为0.96%,而1992年的这个数据为9.67%!

  • 标签: 乙肝疫苗接种 风险 免疫规划管理 抗原携带率 流行病学 病毒表面
  • 简介: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外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从而进一步提高本科护理的质量。方法258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实施风险管理,尚未实施风险管理前收治的2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之间存在的差异,比如护理差错事件、风险发生率、护理投诉情况、患者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的护理差错事件和护理投诉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风险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外科住院患者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显著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明显减少护理投诉情况的发生,降低护理工作风险发生率,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安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外科 护理
  • 简介:为了比较高效他汀类药物与低效他汀类药物使用者的糖尿病发生率,英国哥伦比亚大学对加拿大6个省和英国以及美国的两个国际数据库的人群进行分析。研究对象年龄≥40岁,纳入了于1997~2011年间因主要心血管事件或手术入院治疗并开始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共136966名。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糖尿病 主要心血管事件 风险 哥伦比亚大学 药物治疗
  • 简介:分化型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TSH抑制治疗应用于临床近80年。TSH抑制疗法在降低高危患者复发和死亡风险的同时.也存在治疗风险。因此.TSH抑制治疗应兼顾可能带来的益处和潜在的损害.根据双风险评估设定个体化的治疗目标。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促甲状腺素 抑制治疗 风险
  • 简介:2型糖尿病已成为老年患者的主要慢性疾病,其致残、致死主要是因动脉粥样硬化症导致的慢性并发症。高血压、血脂紊乱及高血糖是目前公认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而许多研究认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1~3]。本研究通过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的Hcy水平测定来了解Hcy水平与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症 颈动脉硬化 高血糖 心脑血管疾病 空腹血糖 空腹胰岛素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C-Jun结合蛋白1(c-Junactivationdomainbindingprotein1,JAB1)和β-连环素(β-catenin)的表达,探讨JAB1和β-catenin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1)应用免疫组化学方法(SP法)检测94例大肠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JAB1和β-catenin的表达情况。(2)分析JAB1和β-catenin的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之间的关系。结果(1)JAB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86.686,P<0.001),JAB1在低分化型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4.3%,高于中、高分化型中的79.7%(χ2=5.634,P=0.018);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病例中表达率为94.6%,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病例中的73.7%(χ2=8.344,P=0.004);在Dukes分期C期+D期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2%,在A期+B期中阳性表达率为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124,P=0.004);JAB1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在94例大肠癌组织中β-catenin异常表达数为61例(64.9%),癌旁组织异常表达数为26例(27.7%),二者差别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26.209,P<0.001),β-catenin在低分化型大肠癌中的异常表达率为91.4%,高于中、高分化型中的72.9%(χ2=4.686,P=0.030);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病例中异常表达率为98.2%,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病例的76.3%(P=0.001);在Dukes分期C期+D期中的异常表达率为90.9%,在A期+B期中异常表达率为6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454,P=0.002)。β-catenin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JAB1、β-catenin参与大肠癌的发生及发展;(2)JAB1�

  • 标签: C-Jun结合蛋白1 Β-连环素 大肠癌
  • 简介:目的:探讨强化降血糖治疗是否能延缓糖尿病徽血管并发症进展。方法:进行甘精胰岛素初始干预改善临床结局试验(ORIGIN),将12537例糖尿病、糖耐量异常和空腹血糖受损患者随机分成标准降糖治疗组或标准降糖治疗联合甘精胰岛素组。

  • 标签: 微血管并发症 空腹血糖受损 正常化 甘精胰岛素 风险 降糖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与甲状腺素变化的关系。方法分别检测47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缓解期血清甲状腺素(T4)、游离T4(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T3(FT3)及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急性加重期时,COPD组中血清T3、FT3,、T4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缓解期时,44例病情缓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上升(P〈O.01),病情加重的3例无回升。结论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变化与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情判断及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甲状腺激素 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氟喹诺酮类(FQNs)药物不良反应的机制与其化学结构间的关系。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资料,分析FQNs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研究其化学结构与不良反应机制间的关系。结果:FQNs药物不良反应的程度与其结构位上C8,C7,C5,N1取代基有密切关系;其C6的F与C2的H不可取代,其与不良反应没有相关性,但与抗菌疗效有密切联系。结论:临床医师在使用FQNs新药时,应充分了解此类新药的不良反应资料,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 标签: 氟喹诺酮 药物不良反应 化学结构
  • 简介: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靶点,强效和选择性DPP-4抑制剂已成为糖尿病治疗新药的开发热点。本文主要对已在国内上市的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和利格列汀4种DPP-4抑制剂的构效关系以及药代动力学特点,吸收、分布、代谢、消除进行综述。

  • 标签: DPP-4抑制剂 构效 药代动力学
  • 简介:目的观察细胞周期素G1(cyclinG1)在三阴乳腺癌和非三阴乳腺癌中的差异表达,探讨cyclinG1与三阴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预后判断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8年10月间,沈阳军区总医院的78例女性乳腺癌手术切除组织及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结果判定.在这78例乳腺癌组织中随机选取22例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抽提RNA,进行转录水平的分析实验.结果cyclinG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乳腺癌组织中cyclinG1高表达者总体生存率低于低表达者(P〈0.05),cyclinG1高表达的三阴乳腺癌患者预后最差,乳腺癌中cyclinG1表达相对于总体生存率为独立的预后因子.结论cyclinG1在乳腺癌中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及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是乳腺癌尤其是三阴乳腺癌潜在的预后判断指标.

  • 标签: 乳腺肿瘤 预后 细胞周期蛋白G1 CYCLIN G1
  •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丹参输卵管灌注液对阻塞性输卵管再通疗效,探讨其最佳用量及量效关系.方法50例输卵管阻塞患者,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用同轴导管行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再通成功后对照组20例灌注丹参注射液(丹参注射液5ml+生理盐水5ml),研究组A、B、C组不同组别各10例,灌注不同剂量的复方丹参输卵管灌注液(A组:复方丹参输卵管灌注液2ml+生理盐水8ml;B组:复方丹参输卵管灌注液5ml+生理盐水5ml;C组:复方丹参输卵管灌注液8ml+生理盐水2ml).在患者术后第12个月行输卵管造影观察通畅率,随访1年内受孕率.结果研究组B组的再通成功率最高,对照组次之,然后是研究组A组和研究组C组.术后12个月随访输卵管通畅率、通而不畅率及再闭塞率,研究组通而不畅率和再闭塞率较对照组低,其中研究组B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浓度过高和过低会影响再通成功率,复方丹参输卵管灌注液能显著降低再粘连导致的通而不畅率及再闭塞率.

  • 标签: 输卵管阻塞 丹参 枯矾 量效关系 介入再通 造影
  • 简介:目的:研究葛根素对人细胞色素P450(CYP)1D6酶活性的影响及其与CYP1D6基因型的关系。方法(1)体外试验:取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中正常肝组织制备人肝微粒体孵育体系,加入不同浓度葛根素(0、0.015、0.050、0.100、0.100、0.400、0.800mmol/L)及美托洛尔,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美托洛尔代谢产物α-羟基美托洛尔产率,以此反映CYP1D6酶活性。(1)体内试验:以18名健康男性[年龄19~16(11±4)岁,体重61~75(69±7)kg]为对象,其中CYP1D6基因型为*1/*1、*1/*10、*10/*10者各6名。试验分3个阶段进行,采用两阶段交叉试验设计。将受试者按照简单随机化分组方法随机分为1组。第1阶段(第1~11天):1组连续10d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400mg/d,另1组不给药,第11天清晨1组受试者均口服美托洛尔100mg;第1阶段(第11~17天):1组均不采取任何措施;第3阶段(第18~18天):第1阶段未服药组连续10d静脉滴注葛根素注射液400mg/d,另1组不给药,第18天清晨1组受试者均口服美托洛尔100mg。第11和18天口服美托洛尔100mg后收集受试者连续8h尿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尿液中美托洛尔及α-羟基美托洛尔浓度,以二者之比反映CYP1D6酶活性。结果体外试验显示经0、0.015、0.050、0.100、0.100、0.400、0.800mmol/L葛根素处理的人肝微粒体反应体系α-羟基美托洛尔产率分别为(0.018±0.001)、(0.015±0.001)、(0.015±0.001)、(0.011±0.001)、(0.011±0.001)、(0.010±0.001)、(0.005±0.001)mmol/(mg·h),α-羟基美托洛尔产率随着葛根素浓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总体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50,P=0.000)。两两比较显示,0.100、0.100、0.400和0.800mmol/L葛根素组α-羟基美托洛尔产率明显低于0、0.015、0.050mmol/L葛根素组(P﹤0.05),0.100、0.400、0.800mmol/L葛根素组明�

  • 标签: 葛根素 细胞色素P450 1D6 基因型 CYTOCHROME P4501D6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NAT2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在中英文数据库中按照统一的检索策略,全面检索至2013年8月1日有关NAT2多态性与肺癌风险关系的观察性研究相关文献。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分别来自15个国家,累计肺癌病例4425人,对照病例6663人。结论本Meta分析结果表明:NAT2基因多态性与肺癌易感性之间未见显著关联。

  • 标签: N-乙酰基转移酶2 多态性 肺癌 META 分析 N-acetyltransferase2
  • 简介:FDA于2013年8月15日发布药物安全信息通报,要求更新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说明书和相关用药指导,以便更好地提醒这类药物可能导致严重外周神经炎的副作用。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导致的这种严重的神经损害可以出现在用药后不久,这种损害可能是永久性的,而且目前证据仅支持口服或注射给药有此风险眼睛和耳朵等局部应用尚不清楚是否会导致外周神经炎。

  • 标签: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外周神经炎 药物口服 局部应用 注射给药 永久性
  • 简介:本刊讯2014年3月27日,食品安全标准与风险管理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由联合旧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银行全球食品安全伙伴项目(GFSP)共同发起,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农业部共同主办,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承办。会议的目的是通过研讨交流,提高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标准的认知,提升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制定能力和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在此领域的合作。

  • 标签: 食品安全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 计划生育委员会 国际研讨会 风险管理 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