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脂四项检验诊断慢性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1月-2022年3月作为研究时段,在该时段将我院数据库资料登记有效的慢性病患者50名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录入同期内我院中收入的50名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研究。将所有研究对象在同一时间段抽取外周静脉血,对所有患者进行血脂检查,对最终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结果中显示实验组患者的TG、TC、HDL-C、LDL-C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差异显著(P<0.05)。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慢性病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进行血脂四项检验分析,发现慢性病患者在TG、TC、HDL-C和LDL-C等指标上均呈现显著升高,与健康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这提示血脂异常可能与慢性病的发病机制相关,并且血脂异常可能作为慢性病的潜在诊断指标之一。

  • 标签: 慢性病 血脂,血糖检验 临床诊断 病情分析
  • 简介:摘要:在骨科临床领域,营养不良作为常见问题,会影响患者恢复过程,易造成患者一系列并发症出现。而了解评估创伤骨科患者营养不良风险能促进相关临床发展,进而为其提供个体化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康复速度,并为骨科领域临床实践提供有效指导。

  • 标签: 创伤骨科 营养不良 风险评估 临床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急诊患者中存在一部分高风险患者,其病情复杂、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发生率高,需要特别关注和护理。如何科学评估和有效管理这类患者,是急诊护理工作面临的重要挑战。通过对高风险患者的评估指标、评估工具、管理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来提高高风险患者的护理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 标签: 急诊护理 高风险患者 评估方法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肾脏内科疾病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0例,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在生活饮食、精神状态、行动能力、社会生活评分为88.54±0.34、89.55±0.97、89.89±0.87、89.54±0.90,优于对照组82.65±0.65、81.76±0.65、82.65±0.65、81.65±0.88。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感染防控评分为91.76±1.54、92.54±1.55、91.43±1.12,优于对照组86.87±1.34、89.76±1.75、88.65±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在护理过程中的整体质量,整体应用效果较为满意,在今后肾脏内科疾病护理过程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肾脏内科 疾病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肾脏内科疾病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40例,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在生活饮食、精神状态、行动能力、社会生活评分为88.54±0.34、89.55±0.97、89.89±0.87、89.54±0.90,优于对照组82.65±0.65、81.76±0.65、82.65±0.65、81.65±0.88。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在基础护理、病房管理、感染防控评分为91.76±1.54、92.54±1.55、91.43±1.12,优于对照组86.87±1.34、89.76±1.75、88.65±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肾脏内科疾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在护理过程中的整体质量,整体应用效果较为满意,在今后肾脏内科疾病护理过程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肾脏内科 疾病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着重分析在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采取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方案的有效性,并列举数据对比,判定实践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按照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的74例新生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7例),将两组研究期间记录的各组数据进行组间对比。结果 经统计数据分析,观察组护理管理效果突出且安全性有保障,仅有1例不安全事件发生,且患儿家长对管理方案的实施性表示认可、满意,评价度较高,相比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达到P<0.05标准。结论 将护理风险管理干预模式实施于新生儿科护理工作中,其方案内容的管理流程安全性显高,在提升整体护理质量的同时,可降低不安全事件的发生风险,患儿家长对该项护理管理服务亦表示一致的认同与满意,故对此建议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新生儿科 不安全事件 护理质量评分 家长满意度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所有研究对象采集静脉血 3mL ,检测其血清 Hcy 水平,比较病例组(妊娠高血压疾病组)和对照组(正常晚期妊娠组)的差异。结果:病例组血清 Hcy 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孕妇血清 Hcy 水平增高与妊娠高血压疾病( PIH )的发生密切相关。

  • 标签: [ ] 妊娠高血压疾病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和生存质量之间的联系,为临床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2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在我院收治的帕金森病患者7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我院体检中心同时期体检的健康人群75例作为对照组。应用生活质量指数问卷(PSQI)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分别对生活质量和抑郁焦虑状况进行评定。观察生存质量与焦虑、抑郁情况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QOL-BREF(生理领域评分、心理领域评分、总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AMD总评分及HAMA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和生存质量之间有着显著的关联性,通过改善帕金森患者焦虑及抑郁状态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帕金森病 焦虑 抑郁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 PCT)、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血浆纤维蛋白原( Fbg)水平与糖尿病足感染( DFI)关系。方法 自我院收诊病患中选取 88例糖尿病足( DF)患者、 44例糖尿病患者( 2017年 8月~ 2020年 5月)分别设为 DF组、对照组,根据足部是否发生感染将 DF组再次分为感染组( 44例)、未感染组( 44例)并进行对比研究。对比三组血清 PCT、 hs-CRP、 Fbg水平,采用 Pearson进行相关性分析,讨论血清 PCT、 hs-CRP、 Fbg水平与 DFI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血清 PCT、 hs-CRP、 Fbg水平对比, DF组血清 PCT、 hs-CRP、 Fbg水平较高( P< 0.05),且感染组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未感染组高于对照组( P< 0.05);经 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 PCT、 hs-CRP、 Fbg水平与 DFI呈显著正相关( r1=0.7923, r2=0.7214, r3=0.7327; P< 0.05)。结论 血清 PCT、 hs-CRP、 Fbg水平监测对 DF患者至关重要,与 DFI有明显正相关性。

  • 标签: [ ] PCT hs-CRP Fbg 糖尿病足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期体重增长与妊娠期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到2023年5月产检及分娩的孕妇10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孕期体重增长的不同水平与剖宫产、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巨大儿和早产有相关性,并且呈正相关。结论:孕期体重的正常增长有助于产妇顺利进行分娩,并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孕妇应该合理控制体重增长,以确保自身和胎儿的健康。临床上应重视提供合适的营养指导和监护,以有效预防和管理妊娠期并发症。

  • 标签: 孕期体重增长 妊娠期 并发症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KT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8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AKT1表达情况予以检测,分析、对比该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间的关系。结果82例患者中AKT1阳性率为58.5%(48/82),低分化、淋巴结转移、Ⅲ+Ⅳ期患者的AKT1阳性率均较高中分化、淋巴结未转移和Ⅰ+Ⅱ期患者高(P<0.05);AKT1阳性组18个月生存率较AKT1阴性组低(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AKT1呈高表达,且其表达与肿瘤进展及预后不良间存在密切关系

  • 标签: AKT1表达 非小细胞肺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相关特点,同时梳理先天性心脏病与染色体异常存在的联系关系。方法 选择回顾性方式挑选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因存在高危因素进入我院就诊的108例胎儿的临床资料,全部胎儿都接受染色体核型分析,其中有100例胎儿进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结果 选择的108例CHD胎儿中,检测出染色体存在异常的胎儿80例(74.1%),其中染色体并非整倍体的胎儿61例,存在性染色体异常问题2例,染色体结构存在异常胎儿11例(10.2%),致病性拷贝数变异摊儿(CNV)6例(5.6%)。简单型胎儿CHD43例,复杂型胎儿CHD65例,简单型CHD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要超出复杂型CHD(93.0%vs61.5%,P<0.01);CHD合并心外畸形胎儿共计73例,无心外畸形胎儿共计35例,合并出现心外畸形染色体异常胎儿的检出率要比无心外畸形胎儿高出一些(P<0.01);简单型CHD合并心外畸形胎儿染色体异常其在检出率上超于复杂型的CHD无心外畸形(P<0.01)。结论 胎儿CHD经常会伴随出现伴染色体异常问题,合并心外畸形的情况下染色体异常率显著提升,选择CMA可以及时找出额外的CNV,能够让CHD的遗传病因诊断率得到提升,能够推动临床医生针对CHD病因以及预后完成适宜的遗传咨询。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 染色体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切口感染、手术室护理管理关系,总结优化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4-12月期间进行手术的患者,总计200例。按照随机法分为手术室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分析手术室护理管理问题后强化护理管理的观察组,各100例。比较2组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率、护理满意度、手术室护士护理能力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率1.00%低、护理满意度98.00%高,且护理人员手术室配合能力、切口感染意识、器械操作水平、护理质量评分更高,P

  • 标签: 手术切口感染 手术室护理管理 护理满意度 护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胃肠道间质瘤CT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共84例,均给予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患者CT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本研究84例患者中,经病理检验证实,CT检查有4例漏诊,其余80例患者均为正确诊断,诊断的阳性率为95.24%;根据间质瘤患者的危险程度进行分级,其中低度恶性潜能间质瘤患者16例,重度恶性潜能间质瘤患者12例,高度恶性潜能间质瘤患者56例,三组患者病灶的生长部位和强化程度、方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中度和高度恶性潜能患者形态不规则以及密度不均匀者明显多于低度恶性潜能者,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形态与密度分别与危险程度具有高度相关性( r =624、0.141,P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CT影像学表现 病理特征 关系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胃肠道间质瘤CT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共84例,均给予CT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患者CT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本研究84例患者中,经病理检验证实,CT检查有4例漏诊,其余80例患者均为正确诊断,诊断的阳性率为95.24%;根据间质瘤患者的危险程度进行分级,其中低度恶性潜能间质瘤患者16例,重度恶性潜能间质瘤患者12例,高度恶性潜能间质瘤患者56例,三组患者病灶的生长部位和强化程度、方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中度和高度恶性潜能患者形态不规则以及密度不均匀者明显多于低度恶性潜能者,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形态与密度分别与危险程度具有高度相关性( r =624、0.141,P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CT影像学表现 病理特征 关系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针对血尿酸水平跟脑梗死急性期和脑血管狭窄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2022年1月到2022年10月到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和陈旧性脑梗死患者共256例,急性脑梗死包括初发脑梗死患者118例和复发脑梗死68例,陈旧性脑梗死患者共70例,在入院当天进行静脉血的采集并开展生化检查,患者依据血尿酸水平四位分数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分位,通过CT血管成像对患者的脑血管狭窄程度进行评估。结果第一分位血尿酸水平是脑血管狭窄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随着血尿素分层不断提升,脑血管狭窄程度所具有的危险度也不断减轻。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低血尿酸水平可能是造成脑血管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血尿酸水平 脑梗死 脑血管狭窄
  • 简介:摘要:在医院日常工作中,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控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是衡量医院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医院医疗器械种类较多,特别是手术室医疗器械。当前,我国医疗机构对手术室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控制尚存在缺陷,这对医院的长期良好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手术室医疗器械应用风险的控制,提高管理质量,保证患者手术治疗安全性。在全面质量管理下,相关人员必须加强对医疗器械风险的防控,积极的采取相关的策略对其进行防控,从而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 标签: 全面质量管理 医疗器械 风险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科护理风险预警与预控管理体系的构建实施效果。方法:根据医院急诊科护理工作开展的情况,制定出护理安全量化评分标准,并构建起护理风险预警以及预防管理体系,2019年开始实现对管理方案的调整,全面的实施护理风险预警以及预控管理,对方案实施前后的护理管理质量展开统计,并针对于护理缺陷与护理投诉的对比。结果:急诊科在实施基础护理工作、病房管理以及护理文书书写等评价中,所有的数据都高于实施之前(P

  • 标签: 急诊科 护理风险预警 预控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