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明末清初的学术文化史上,张岱(1597-1680,~①一名维城,字宗子,号蝶庵、蝶庵居士、古剑陶庵老人等)是一位在众多领域都取得了卓越地位的大师级人物。除了公认的作为'绝代散文家'的地位外,他更是一位造诣精深的史学家、思想家和艺术理论家。在他漫长的一生中,留下了《石匮书》(抄本52册)及其《后集》(两书均系纪传体明代通史,合284卷)、《四书遇》、《琅嬛文集》、《史阙》、《陶庵梦寻》、《陶庵梦忆》等一大批

  • 标签: 石匮书 陶庵梦忆 蝶庵居士 琅嬛文集 艺术理论家 艺术论
  • 简介:从曲艺到曲剧在旧社会的戏曲演员中,演唱曲艺的所受的压迫比演唱京剧的还严重,地位也更低下。流传在曲艺演员中的一句话:“笤帚疙瘩戴帽子,都能够欺侮咱们!”是自嘲,也是很形象的写照。做为曲艺演员,就更感到解放翻身当家做主的幸福。我生在旧社会出身于曲艺演员之...

  • 标签: 周总理 《小白菜》 曲艺演员 老舍先生 曲剧 新剧种
  • 简介:19世纪以后,称雄于世数千年的中华民族及其文化,受到以科技力量崛起的西方近代帝罔主义的冲击与侵凌。从此在中西全面接触与争战中节节败退,造成吾族近二百年来的屈辱与自卑。中西文化对峙之中,

  • 标签: 艺术思想 潘天寿 中西文化 19世纪 中华民族 西方近代
  • 简介:冯金泉先生(艺名十六红),1919年出生于山西省河曲县农民兼小手工业者家庭.幼年丧母,6岁时,随擀毛毡的老舅在山西脑包沟摇纺车.由于生计艰难无力维持生活,不得已10岁时孤身外

  • 标签: 冯金 艺术生涯 脑包 河曲县 斩颜良 四郎探母
  • 简介:声乐是音乐的一部分,同属于艺术,潜移默化地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人们研究声乐,更多是研究声乐作品和声乐评论,较少研究其功能美学,实际上,一首好的声乐作品可以让人感受到美,声乐作品的创作也独具其美学观念,本文着重分析声乐艺术的美学功能。

  • 标签: 声乐艺术 美学 功能
  • 简介:一、书法精神辨析何为书法?在中国古典艺术形态中,书法是指主体在艺术创作中以水、墨为媒介,用笔在骨、绢、纸、竹等材质上书写文字时留下的痕迹.对于熟悉中国传统艺术的观者来说,从那些笔走龙蛇、清新逸气的线条中,自然会领略到书法艺术透露的性灵与情致.

  • 标签: 书法艺术 艺术精神 中国 传统文化 审美心理
  • 简介:我是一个艺术顽童,电影让我年轻。我二十八岁的时候拍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到现在已经拍了二十多年,我今年五十二岁。我觉得电影带给我很多年轻的东西。虽然我的长相给人感觉有点"温吞",但我内心还是蛮顽皮的一个人。余秋雨老师曾经这样评

  • 标签: 香港电影 跨界 当代艺术 余秋雨 纪录片 电影导演
  • 简介:"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冯骥才笔下的泥人张是天津市井中的俗世奇人。从清末至今,父子相传,师徒相承,"泥人张"的泥塑技艺已传承180余年。而今,第六代传承人张宇在高校开设泥塑选修课,在中小学开设泥塑传习室,以期让这一艺术为更多人所感知、所了解,他希望泥塑艺术能走入寻常生活。

  • 标签: 泥人张 艺术教育 张宇 冯骥才 艺术形式 双手合十
  • 简介:佛教在南诏时期传入云南,8~13世纪在云南流行的主要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密教——阿吒力教。密教的仪式极其繁缛,哲理却比显教通俗得多,非常适合在大众文化水平不高的云南传播。云南密教尤其注重巫术和祭祀,用有形的祭祀仪式代替抽象的禅定思维,而且具有泛神崇拜的色彩,这些都与云南原来盛行的原始巫术文化有诸多共同之处,为

  • 标签: 铜佛 南诏 密教 大理国 原始巫术 佛教艺术
  • 简介:本文所涉及的陕西回族民间书画艺术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阿拉伯书法艺术,一是中国书画艺术,这两种归属于不同文化的艺术形式,皆被陕西回族接受并且喜爱,成为陕西回族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根据有限的资料,将陕西回族民间过去和现在社会文化生活.中有关从事这两方面艺术活动的人或事,做些粗略介绍和评述。

  • 标签: 书画艺术 中国书画 艺术形式 民间 书法艺术 艺术活动
  • 简介:梅英先生是一位不折不扣追求艺术真善美的艺术家。品读先生的书画作品,既是轻松愉悦的艺术享受,也是对艺术家坦荡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先生的书画作品无论尺幅大小,无不流露出艺术家对所描绘事物的真情实感,无不充满着和善的美和艺术的美。先生的书画之所以有如此的艺术魅力,与先生做人做事密不可分。

  • 标签: 书画艺术 书画作品 艺术家 真情实感 艺术魅力 真善美
  • 简介:专门从事篆刻与书画的艺术家,一般都有不少印章,或自刻或他刻.明清篆刻艺术大力发展,异军突起,形成独立的艺术门派,特别与书画的结合,从形式到内容都起了很大变化,更奠定了篆刻在艺术上的地位,闲章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一、闲章概述

  • 标签: 篆刻艺术 闲章 艺术特征 审美情趣 艺术修养
  • 简介:川东北大巴山的支脉凤凰山,风物如画,留下不少人杰的足迹,1928年5月2日,后来驰誉国际艺坛的魏传义教授就出生在这山沟里——蒲家乡。5岁的魏传义便见天要到离村几十里之遥的山顶一座叫朝阳观的小庙上私塾,上午学的是《三字经》、《弟子规》、《醒世俗歌》等功课;下午写字。休息日及

  • 标签: 艺术人生 艺术家 教育家 艺术教育学 四川 教授
  • 简介: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东吴大学法学院(简称东吴法学院)始建100周年。在抗日烽火中的东吴法学院克服重重困难,坚持弦歌不辍,以实际行动支援抗战、迎接抗战胜利的到来。一东吴法学院于1915年始建于上海,它既是美国基督教卫理公会在中国建立的第一所法学院,也是一所成功地移植美国教会大学模式的法学院。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出台了外国人在华办学须由华人担任主要行政职务的条例,1929年东吴法学院在国民政府教育部注册为私立

  • 标签: 抗日烽火 东吴大学 弦歌不辍 卫理公会 国民政府教育部 南京国民政府
  • 简介:在中华民国教育史上,也即在1929年至1930年期间;曾试行过一个以“大学院”、“大学区”冠名的教育行政制度。这个新制度的肇创人即为民国教育界公认的“泰斗”蔡元培。然而,这一时有“奇葩”之誉的制度仅为昙花一现,试行不到两年便被废止,而作为“栽花人”的蔡元培先生,在这一制度试行之前,曾帮助蒋介石建立了南京政权,在这一制度夭折后,却愤而辞去本兼各职,出走南京,甚至与中共结盟,反对蒋介石独裁。这在蔡元培一生中称得上是一次最重大的转折,而这一转折的原因,显然与大学院制的兴废直接相关。那么,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大学院”制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制度,它为什么夭折?蔡元培又为什么在推行这一制度失败后,从积极与国

  • 标签: 蔡元培 大学院制 大学区制 中华民 国民政府 大学校长
  • 简介:一提到澳门,人们一定会想起大三巴牌坊(见插图)。它不仅是闻名于世的名胜古迹,而且是东西文化艺术交流的结晶。大三巴牌坊原为圣保禄教堂的前壁,建于1582年,其旁的圣保禄学院(ColegioSaoPaulo.1594—1835年)是澳门最早也是远东最早的欧洲中世纪式的高等教育机构。它在澳门教育史、中国教育史和中西文化

  • 标签: 澳门圣保禄学院 耶稣会传教士 高等学府 天主教 利玛窦 中西文化交流
  • 简介:在此借用高尔基的一个题目,将自己的留学心得、见闻整理出来,与诸君共享。本文亦系《史林》2006年增刊所发拙文《初到日本的日子——“就学生”生活琐忆》之续篇。

  • 标签: 大学 学院 回忆 高尔基
  • 简介: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以后,国民政府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蔡元培等,试图改革中国的教育管理制度,他们提出并试验了“大学院”和“大学区制”的改革方案,其原意是欲改官僚化的教育部、教育厅为学术化的大学院、大学区。但是,在官僚制度下,“学术化”的大学院和大学区,也不免陷于“官僚化”的泥淖,结果导致一片混乱,以失败而告终。所谓大学院,是将全国依省份划为若干大学区,按北伐进军的次序,命名为第一中山大学(广东),第二中山大学(湖北),第三中山大学(浙江),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在中央则不设教育部而成立“中华民国大学院”,统管全国的学术和教育行政,在省则撤销省政府教育厅,而由各中山大学院统管全省的学术和教

  • 标签: 大学区制 大学院 民国时期 国民政府教育 教育行政 蔡元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