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在宫颈病变的筛查工作中,开展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hinPrepcytologytest,TCT)的效果及价值。方法:研究开展及病历选取时段,限定于2020年1-2023年12月,将我院妇科门诊接受宫颈筛查的34122例疑似宫颈疾病患者纳入,均给予TCT以及宫颈组织病理活检。结果:与病理活检结果相比,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宫颈的符合率分别为22.82%、93.31%;表明TCT筛查对高级别宫颈病变的敏感性较高。结论:在宫颈病变的筛查中,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的准确性较高,值得临床借鉴并推广。

  • 标签: 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宫颈癌 癌前病变筛查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与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手术治疗消化道早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道早病变患者分为各50例的2组,分别采取EMR与ESD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围术期临床指标、病灶切除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化道早病变采取EMR、ESD手术均可以改善患者病情,但是ESD手术效果更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消化道早癌 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 评析病理组织取材和制片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效果。方法 抽取经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确诊的80例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所以研究对象均采用不同病理组织取材和制片方法(传统四点取材和随意包埋法制片,阴道镜下醋酸实验、碘实验多点取材和宫颈组织粘膜下定向包埋制片),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不同病理组织取材和制片方法的宫颈病变检出率。结果 经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全部80例研究对象确诊7例微小浸润、3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4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经四点取材和随意包埋制片检查发现:全部80例研究对象确诊1例微小浸润、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18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经多点取材和定向包埋制片检查发现:全部80例研究对象确诊7例微小浸润、2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Ⅲ。对比差异发现,多点取材和定向包埋制片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四点取材和随意包埋制片检查,P﹤0.05。结论 宫颈病变诊断中应用阴道镜下醋酸实验、碘实验多点取材和宫颈组织粘膜下定向包埋制片进行检查的效果更加,该检查方式能够准确准确的对受检者是否患病进行判断,从而有助于患者的疾病后续治疗,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病理组织取材 制片 宫颈癌 宫颈癌前病变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工作实践觉得香港学生学术研究生社团主席时候,是他让我从团委这样学生服务机构转到了和研究生身份相配的学生学术社团,当时他是学院的支会主席

  • 标签: 港澳前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早病变的价值及术后病理分析。方法:将食管早病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共58例,所有患者均实施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并对其术后病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根据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有27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所占比46.55%)、有19例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所占比为32.76%)、2例为早(所占比为3.45%)、10例为炎症(所占比为17.24%)。整块切除率为100.0%(58/58)、完全切除率为96.55%(56/58)、治愈性切除率为94.83%(55/58)。结论: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食管早病变的效果十分显著,能够将病灶一次性完整切除,为术后病理提供完整标本,使病理诊断准确性得以提高,值得研究和推广。

  • 标签: 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 治疗 食管早癌及癌前病变 价值 术后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resection,ESD)治疗胃食管交界早期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9年6月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内镜中心接受ESD治疗的67例SiewertⅡ型胃食管交界早期病变患者资料,对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可能影响治愈性切除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67例病变中隆起型病变5例,浅表型病变59例,凹陷型病变3例。病变中位直径1.6(1.8)cm,中位手术时间60.0(56.0)min。整块切除率97.0%(65/67),完全切除率91.0%(61/67),治愈性切除率82.1%(55/67)。肿瘤最大径(OR=8.457,95%CI:1.227~58.302,P=0.030)及病理类型(OR=15.133,95%CI:1.518~150.870,P=0.021)与非治愈性切除相关。3例(4.5%)患者发生ESD相关并发症,1例术后迟发出血,内镜下止血后好转;2例术后瘢痕狭窄,内镜引导下探条扩张后好转。58例随访患者中1例垂直切缘阳性且未接受后续治疗的患者出现复发;1例患者随访中发现异时性早期胃癌,再次ESD切除。结论ESD治疗胃食管交界早期病变安全有效,操作前应对病变大小、边界、浸润深度进行准确评判,制定适宜的治疗方式及手术策略。

  • 标签: 食管胃接合处 早期肿瘤 内镜治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阴道镜下行巴氏涂片在宫颈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为降低宫颈发病率作出贡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1251例女性巴氏涂片结果,并对结果异常者与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病理结果比较分析。结果1251例巴氏涂片检测中,结果异常者共265例,占6.9%,其中ASCUS114例,占3.0%,LSIL至SCC共151例,占3.9%。巴氏涂片检测与阴道镜下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的总体符合率达83.9%,其中巴氏涂片检测显示LSIL与病理报告的诊断符合率78.1%,HSIL的诊断符合率86.7%,鳞状细胞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巴氏涂片法对宫颈病变进行筛查,发现与阴道镜下病理组织活检具有较高的符合率,但该法的敏感性较低,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选择适当的筛查方法,以得到最佳的效果。阴道镜下行巴氏涂片筛查宫颈病变与阴道镜下病理组织活检具有较高的符合率,此方法在基层的医疗单位值得推广。

  • 标签: 巴氏涂片 阴道镜 宫颈癌 癌前病变 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在早期食管病变筛查中采用窄带成像技术与碘染色的诊断价值意义。方法在我县高食管高发区,采取整群随机抽样,对40~69岁的常驻居民登记并进行上消化道早筛查,以我院三年筛查出的早期食管及其前变患者为目标人群,选取接受治疗或随访的98例早期食管及其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进行食管碘染色与窄带成像技术内镜检查,对镜下可疑病变进行指示性活检并经病理学确诊,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碘染色与窄带成像技术对早期食道患者的检测率均为100.00%(7/7),两者之间不存在差异性,使其统计学无意义(P>0.05);在对病变检测时,碘染色与窄带成像技术对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率分别为100.00%(55/55)、74.5%(41/55);碘染色与窄带成像技术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诊断率分别为100.00%(36/36)、94.4%(34/36)。结论对于早期食管病变患者采用窄带成像技术与碘染色检测技术,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两种方式在诊断病变时,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效果大致相同,可是在诊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时,碘染色的效果明显优于窄带成像技术。

  • 标签: 癌前病变 早期食管癌 碘染色 窄带成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子宫颈及其病变关系。方法2015年海东市两区四县31513例35~64岁已婚妇女,进行宫颈筛查。分HPV项目县和延续性筛查项目县。HPV项目三个县所有的妇女直接进行HPV检测,检测出是HPV16和18亚型直接进行阴道镜检查,其余HPV阳性者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如异常再进行阴道镜及组织活检等检查。延续性宫颈筛查项目三个县所有的妇女都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或醋酸染色检查/复方碘染色检查,如异常再进行阴道镜及组织活检等检查。结果HPV检测试点项目县筛查15001妇女中,HPV阳性有1523例(10.15%),子宫颈炎2606例(17.37%),子宫颈病变(包括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3)146例(9.58%),子宫颈浸润(SCC)6例(0.39%)。延续性宫颈项目县筛查16512妇女中,子宫颈炎1744例(10.56%),子宫颈病变(包括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3)78例(0.47%),子宫颈浸润(SCC)5例(0.03%)。结论HPV的持续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展有密切关系,可引起CIN及宫颈

  • 标签: 乳头状瘤病毒 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宫颈病变筛查时使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分型应用价值。方法为确保最终研究结果具有准确性,选择于我院接受治疗患者56例,在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均采用分型检测方式,对患者体内存在人乳头瘤病毒检测,分析实验检测数据。结果经过分型检测之后,发现引发宫颈主要因素是人体感染人乳头瘤病毒,其感染情况影响着患者身体健康情况。患者年龄在增长过程中,病毒感染加重,宫颈癌病发率越高。结论将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应用在宫颈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宫颈癌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分型检测
  • 简介:ToleamwhetherHPV16E6/E7genescorrelatewithcervicalcarcinomaandprecancerouslesions.MethodsAmplificationandcloningofHPV16E6/E7geneswereperformedbyPCRandmolecularbiologicaltechniquesfortheirsequences.Cervicalcancer,CINⅡ-Ⅲandcervicitiswereconfirmedbypathologicdetections.ResultsDetectionratesofHPV16E6/E7inbiopsiesofcervicalcarcinoma,CINⅡ-Ⅲandcervicitiswereindividually70%,75%and65%.StatisticresultsshowthatthereisnodifferenceamongtheminHPV16E7detection.AlsotherisnodifferencebetweencervicalcancerandCINⅡ-ⅢinHPV16E6detection,however,bothwerehigherdetectionsthanincervicitisstatistically.ConclusionHPV16E6/E7genescorrelatewithcervicalcarcinomaandprecancerouslesions.E6genemightespeciallyfunctiononoccurrenceofcervicalcarcinomafromprecancerouslesions.

  • 标签: 宫颈癌 癌前病变 HPV16 E6 E7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胃黏膜切除术与黏膜剥离术治疗早期消化道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早期消化道病变患者,共6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胃黏膜切除术(EMR)治疗,观察组给予黏膜剥离术(ESD)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高,但是一次性组织切除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早期消化道病变时,为保证成功需要按照病灶大小与来源,合理的选择治疗方案。

  • 标签: 胃黏膜切除术 黏膜剥离术 早期消化道癌 癌前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运用自制透明帽联合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对食管黏膜表面的ICPL的改变的图像清晰度,发现早期食管病变检出率、活检时间,优于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方法通过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180例常规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粗糙、糜烂、斑块、颜色异常、微隆起或凹陷等改变的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改良的透明帽NBI-ME组)88例,对照组(NBI-ME组)92例,所有的患者均进行活检。通过观察食管黏膜表面ICPL的形态图像清晰度,活检的时间,诊断早期食管病变的检出率、活检时间、图像清晰度的差异。结果改良透明帽NBI-ME组更清晰的观察食管黏膜表面ICPL的形态,缩短活检时间,能更好的检查出早期食管病变(P<0.05)。结论改良透明帽NBI-ME能更好的诊断早期食管病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窄带成像结合放大内镜 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透明帽
  • 简介:摘要2011年3月—2020年1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内镜中心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经病理确诊的15例幽门管早期病变病例纳入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其中低级别上皮内瘤变7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3例、早期胃癌5例。15例均为R0完整切除,平均手术时间55.2 min(35~78 min)。仅1例术后出现迟发性出血,其余14例术中及术后未发生出血、穿孔和腹痛等并发症。平均随访31.3个月(1~106个月),所有患者未见复发或转移,未见幽门管狭窄。提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幽门管早期病变安全、有效,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胃肿瘤 幽门管早期癌 幽门管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pillomavirus ; HPV )在宫颈病变、宫颈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 。 方法: 纳入本院 2019 年 1 月至 12 月期间收治的宫颈炎患者( 30 例)、宫颈病变患者( 30 例)、宫颈患者( 18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命名为 A 组、 B 组、 C 组,观察三组患者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表达水平和临床意义。 结果: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 C 组宫颈患者最高, P <0.05 ; HPV 病毒载量 C 组宫颈患者最高,其次是 B 组 宫颈病变患者,最后是 A 组宫颈炎患者, P <0.05 ; HPV 持续时间 C 组宫颈患者最长,其次是 B 组 宫颈病变患者,最后是 A 组宫颈炎患者, P <0.05 ;在宫颈病变患者中,病变分级越高者 HPV 病毒载量 越高, HPV 持续时间 越长, P <0.05 。 结论: HPV 可应用于宫颈病变、宫颈的临床筛查中,能够鉴别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便于开展早期防治措施,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 宫颈癌前病变 宫颈癌 表达水平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探讨色素内镜对上消化道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内镜下对98例可疑病变进行黏膜染色,分别在染色前后进行内镜诊断比较,并与活检或手术切除灶的病理结果分析对比。结果食管黏膜染色36例,不着色区取材6例,病理报告鳞癌5例,腺癌1例,浅着色区取材30例,病理报告食管炎症12例,轻度不典型增生7例.中度不典型增生6例,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鳞癌2例,浅着色区不典型增生诊断率为53.3%,染色前后食管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0%和75%,比较病理诊断,染色后诊断符合率提高25%。胃黏膜染色62例,病理诊断胃溃疡26例,伴异型增生10例,胃黏膜内18例,胃黏膜下15例,染色前后早期诊断分别为75.8%和87.9%,比较病理诊断,染色后诊断符合率提高12.1%。结论色素内镜可提高病变活检准确率及上消化道早期病变的诊断率,方法简便安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色素内镜 上消化道早期癌 癌前病变 诊断 黏膜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近环周早期食管病变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8例食管病变的患者进行研究,实施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的效果、并发症、住院等情况。结果切除病灶的为38例,切除病变的长度为5~20cm,一次性切除率为100.00%,手术平均时间为(94.33±2.13)min。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有少量的创面出血情况,术后出现食管狭窄的患者为10例,发现率为33.33%。为期1年的随访出现复发的为2例。结论总体来说,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近环周早期食管病变中还是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近环周早期食管癌 癌前病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