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新青年》在传播现代思想、倡导青年文化过程中,发表了大量的外国译诗。这些诗歌的译者大都又是新诗的探索者,他们一边翻译,一边思考中国新诗问题,不断更新旧的诗歌观念。探寻新的表达方式。那些白话译诗相当程度地传达了原语诗歌的情感意蕴,保留了原语诗歌的审美特征,赋予五四前后诗歌读者以新的阅读感受,为早期新诗作者提供了别样的参照对象,加速了早期新诗的生成过程。

  • 标签: 《新青年》 早期新诗 译诗 诗歌观念 现代思想 文化过程
  • 简介:2011年岁末,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事,成为国内文坛的一个热点。诗歌依然活着,而且活得不错,这让异常功利的当下中国社会多少有点惊讶。现代新诗到底有多大的活力?能否存活下去?这些多年以前就提出的问题又一次呈现。近来,编辑部接连收到此类来稿,认为新诗好得很,或糟得很,两种观点截然对立。新时期以来,本刊一直关注新诗的发展,1999年,本刊曾与其他单位联合发起'盘峰论剑'诗歌峰会,引发了一次诗坛大讨论。十几年过去了,人们对新诗的现状和发展持何看法?为此,本刊从今年第1期起,开辟'中国新诗向何处去'问题讨论征文,为新诗的发展提供一个讨论平台。欢

  • 标签: 中国新诗 特别启事 讨论特别
  • 简介: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中国社会多元文化格局的日渐生成与定型,有利于诗歌写作的外部及内部环境变得日益宽松起来,同时也引起了诗歌写作内部面貌与格局的重大变化与“转型”:曾经一度占

  • 标签: 新诗创作 语言风格 表现手法 题材 写作风格 语言
  • 简介:马安信这个名字,喜爱军旅诗、长篇叙事诗、十四行情诗的众多读者并不陌生。从1971年7月成都部队《战旗报》发表他的军旅诗处女作迄今,30多个春秋里,马安信除出版《诗梦书斋夜话》、《马安信散文精品选》、《女神的爱恋——关于诗的随笔》、《诗美十二论》、《生命圣水》、《李忠纯山水画论》、《卜敬恒花鸟画论》、《生命的追问——尹大德国画艺术论》、

  • 标签: 新诗 诗论 山水画论 长篇叙事诗 《战旗报》 军旅诗
  • 简介:我相信一些人天生就要写诗的。诗与音乐是最纯粹的艺术,"吐诗"并不那么简单,好诗人是需要天赋这道门槛的。多年前读《午夜的昙》,我就喜欢静芬本真的诗,十六岁的大学生有那么多"丰盈的笑和奔放的激情",那是丰盈多汁的青春、"采集花朵和阳光的季节"。激情澎湃的青春是写诗的最佳季节,相信很多人在年轻时写过诗,都说诗是年轻人的专利,静芬在1997年出版她上世纪80年代写的诗,在后记里说"有一种自我感动仍然流淌在心底"。

  • 标签: 新诗集 黄静 激情澎湃 一朵花 人到中年 苍茫大地
  • 简介:徐志摩对中国新诗艺术形式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其他中国诗人所不能代替的。他对诗歌艺术形式美的追求是在当时历史场景中做出的自我选择。徐志摩的诗歌创作使五四新诗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水平,对此后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徐志摩 新诗 艺术形武
  • 简介:新诗研究所建所的最初5年,新诗研究所办公室编印有不定期的《情况简报》,报道研究所信息。在建所25周年的时候,现摘编几期部分内容,以资纪念。

  • 标签: 中国新诗研究所 简报 早期 办公室
  • 简介:提出了新诗创作应该遵从“三驾马车”,即内蕴、形式和思想,也就是里套、外套和辕马,三驾马车的三个角色也。既要各负其责,更要互相关照,新诗要把简捷、清丽、通透和宏大作为主攻目标,要接地气、接烟火气;坚守“四不原则”,即诗歌不是密电码、不是红处方、不是脑筋急转弯、不是柏拉图,应“圈内圈外”都能诵读,绝非小众,鼓励创新和探索,原地踏步和走得太远,都会错过抵达的目标。

  • 标签: 新诗 三驾马车 四不原则 童心
  • 简介:在当代美国诗歌评论界,玛乔瑞.帕洛夫是少有的几位关键性人物之一。她的《21世纪的现代主义:新诗学》便是一部研究新世纪美国诗歌特色和发展的新作。帕洛夫坚持其一贯的审慎、精确和全面的风格,对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和当代诗歌的走向与创作等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探讨;在主要研究艾略特、斯泰因、杜尚和赫列勃尼科夫等几位诗人的基础上,帕洛夫肯定了语言派诗歌的实验与革新意识对当代诗歌发展的贡献,明确指出世纪之交诗歌发展之间的呈递性、联系性和整体性特色。帕洛夫在20世纪诗学评论上及时而令人信服的介入,不仅是她作为当代语言诗歌最佳阐释者身份的明证,同时还是当代诗学研究的绝佳范本。

  • 标签: 玛乔瑞·帕洛夫 《21世纪的现代主义:新诗学》 美国诗学
  • 简介:今“茶座”遍及报刊,已成时尚。本刊亦未能免俗,盖取其去火安神之义也。若使争鸣诸君真能心平气和,如共聚于荼社,品茗论文,不亦宜乎!所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怡然古君子之风;则既有益于学术,又有益于身心,不亦乐乎!

  • 标签: 语文教科书 中学语文 报刊 论文 心平气和 学术
  • 简介:近百年来,新诗继承了传统诗歌的政治美学观,演绎着一曲曲政治的悲歌,构筑着一幅幅历史的幻象。建国以前,新诗在救亡图存的政治镜像中,显得悲壮苍凉,在历史的兴叹中充满着渴望。新中国成立以来至70年代末,新诗在政治的激情狂想中延续着悲情的传统,徜徉在文学的意识形态想象中。新时期以来,激情退却的新诗变得成熟平稳,开始了反思与批判及对政治意识形态的疏离。新诗的百年可以说是与政治意识形态紧密相关的,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不同的政治悲歌和幻象21世纪以来,新诗在很长时间内将继续这一传统的传唱。

  • 标签: 政治美学 百年新诗 历史幻象
  • 简介:友人余见先生告知《东方诗风》即将出版10年诗选的消息,我很高兴。从香港回来,马上阅计43位诗人的247首作品。我有个强烈感觉,格律体新诗的确在扎实前行了。可以看到,格律体新诗近年在艺术实践和理论概括上都有了长足进步,

  • 标签: 新诗 诗选 诗风 东方 论坛 盛唐
  • 简介:活跃在诗歌论坛上的中年诗论家,大半我都熟悉,观点有同有异,他们都富有朝气。吕进同志,就是为人所瞩目,为我所尊重的其中之一。我与吕进同志,相识的时间较浅,而交谊却甚深。见面的次数屈指可数,但函件往还有如梭织。岁数差距很大,所以能成为忘年之交,是由于对文艺的看法、诗歌的观点基本一致。近几年来,文坛上,不论创作还是评论方面,五色炫耀,议论杂陈,各执一端,令人心惑而目迷。

  • 标签: 《新诗文体学》 吕进 诗歌评论 个性精神 治学精神
  • 简介:卢冀野的诗歌创作既有新体,又有旧体.虽然给诗人带来巨大声誉的是他的旧体诗词,但其新体诗作守格律、重意蕴,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诗坛独树一帜.卢冀野新旧兼容的新体诗与同时期的白话新诗呈现出较大差异,与中国传统旧诗词却存留诸多关联,诗人自觉的理论探索和坚定的文化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将为我们全面考察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流变提供更多维度.

  • 标签: 卢冀野 白话新诗 守格律 重意蕴 新旧兼容
  • 简介:从'五四'到今天,新诗的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在这百年的新诗历程中演绎了多少令人激动的风潮.新诗从当初的文化精英到今天的平民百姓,从社会的传声筒、时代的鼓手到个人的声音和私人的独白,新诗的艺术追求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新诗的社会身份也发生了重大的转换,新诗在大众心目中的神圣地位也不再拥有.有人说,这是诗的常态,是诗回到了其本来的位置,是正常的社会文化选择.可当我们仔细翻捡新诗特别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新诗,我们不得不对新的道路产生某种程度的怀疑:新时期以来,新诗经历了由'英雄主义'的表现.到'个人主义'的抒情.再到'私人化写作'.再到'肉身化写作'.新诗是否在将自己一步步地推向艺术的边缘和大众的边沿?

  • 标签: 分析序 序新诗 感性相融
  • 简介:百年新诗一直存在着自由诗与格律诗的诗体之争和古诗与新诗的主体之争。曾长期担任《诗刊》理论编辑的丁国成和专业从事新诗研究的毛翰二人越来越尖锐的观点颇有代表性,值得思考。丁国成在1999年号召写旧体诗的诗人要多读新诗,但在2007年11月“中国诗歌太原论坛”上,他认为毛泽东1957年1月12日《致臧克家等》的信中提出的“新诗主体论”可以休矣。毛翰新诗写作常有现代格律诗适度押韵的特点,但他在理论上越来越倾向于自由诗。2009年他在《新诗格律化的冷思考》中指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是诗的三种基本体裁,无所谓孰优孰劣,但在2011年却尖锐质疑新格律诗的“合法性”。

  • 标签: 新诗研究 准定型诗体 现代格律诗 汉诗 2007年 新诗格律化
  • 简介:迄今为止,鲁迅的《野草》在海内外,受到了广泛关注。鲁迅的研究者对这一作品颇为倾心,赋予其各种各样的阐释,但学者们常常忽视的一个方面是,《野草》作为一部散文诗,对中国当代诗歌造成的影响。张枣凭借《野草》,将鲁迅追认为“新诗之父”。一、现代主义诗歌脉络中的《野草》张枣是一名服膺现代主义诗学、同时又非常重视诗歌传统的当代汉语诗人。他对鲁迅的接受和阐释有其独特的出发点。这一出发点便是:将鲁迅《野草》视为现代诗歌,并置于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发展脉络中加以考察,将其视为现代汉语追寻诗学现代性的开端之作。

  • 标签: 《野草》 鲁迅 阐释 张枣 新诗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
  • 简介:重新开始的时间“时间开始了。”这是胡风的一个诗题。此诗写于20世纪40年代的最后一年,距本篇文字所述的时间已是半个世纪以前的事了。“欢乐的讴歌,真诚的祝愿,憧憬和希望,光荣和梦想,这是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诗意。饱经忧患的中国人,在黎明前的黑暗中眺望黄土高原上初升的一道阳光,用激情的颂歌,迎接了一个新的时代。

  • 标签: 中国新诗 40年代 黄土高原 时间 中国人 诗题
  • 简介:一、诗歌写作与语言意识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物质原料的艺术。文学作品加工成熟后,作为原料的语言既没有消失隐匿也没有变形换样,而是原模原样地存在着;而且它们在文学作品中仍然保留着意义,文学作品的整体意义就由它们本身的意义组合、拼凑而成。显然,这与

  • 标签: 诗歌写作 文学作品 采集 语象 语类 新诗